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家推崇的道德至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问题的深刻思考。“孔颜之乐”是一种克己向善、安贫乐道的德性幸福观,孔子旗帜鲜明地主张“贫且乐”的德性幸福,获得幸福生活的首要标志就是德性的完满,反对世俗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强调道德境界的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将幸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孟子的道德哲学力图建构的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进一步追求个体向善的道德人格境界,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幸福。孟子提出“君子三乐”是对孔子的德性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从自身的品行、家庭的美满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维度道出了人生幸福之真谛。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幸福起点,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但孟子的幸福绝非仅仅包含功利幸福,其幸福的实质为精神的自由、道德境界的提升,因而又具有道德超越性。孟子二乐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天人合一之乐,道出了天与人的紧密关系,天道与人道的互通,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蕴。孟子“天人合一”之乐主要是对道德问题进行考察,是道德完满后与天地合为一体的精神自由。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君子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外物叨扰,犹如婴孩一样单纯洁净,具备天真淳朴的本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善良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愧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乃仁义礼智之端,犹如人之四体,甚为关键。人人都有道德需要,道德需要得到满足,内心会产生获得感、满足感,孟子将这种内心的愉快情感称作“乐”。孟子又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孟子道德哲学的至高境界就是“天”,而“万物皆备”体现的就是一种天地境界,人对幸福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限制,通晓万事万物之本性,实现人精神的自由自觉。“诚”乃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在“万物皆备”的基础上,反躬自省诚实守信,达到至诚境界,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与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性,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看来“心”“性”“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心方能知性,知性即可知天。人之本心根源于人之本性,不断挖掘内在的恻隐、羞愧、辞让、是非四心,就会了解人的善良本性,而人心中的善即为天道,“养浩然之气”进而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德境界。《孟子》一书中多次出现“教”字,并将育才视为君子第三乐,这是从社会幸福的角度出发的“教育之乐”。孟子为何将育才视为君子一大乐事?这就需要从孟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角度出发来考察这一问题,君子自身可以节制欲望,躬行道德实践,进而获得幸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怎样将仁爱之心惠及更多人呢?唯有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对于前来求学者不拒绝,怀着一颗广育英才之心去从事教育事业,培育贤德人才。“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君子之间相互切磋交流,传播“善端”思想的过程也可称之为教育。“而天下后世无不被其泽矣”,圣人先贤思想、主张广为流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育才之乐是对儒家德性幸福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指引。(摘编自孙汇鑫张方玉《从“孔颜之乐”到“君子三乐”:儒家德性幸福的现代生活化启示》)材料二:中国哲学要求为生命、生存、生活而积极活动,要求在这活动中保持人际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作为环境的外在自然的和谐,与作为身体、情欲的内在自然的和谐)。因之,要求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宁和幸福亦即“中庸”,就成为基本要点。实际上,它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灵肉合一,既具有理性内容又保持感性形式的审美境界,而不是理性与感性二分、体(神)用(现象界)割离、灵肉对立的宗教境界。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乐”在中国哲学中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就人遵循这种“天道”说,它是孟子和《中庸》讲的“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它所指向的最高境界即是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到这境界,人与整个宇宙自然合一,即所谓尽性知天、穷神达化,从而得到最大快乐的人生极致。可见整个极致并非宗教性的而毋宁是审美性的。(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颜之乐”超越了世俗物质层面的幸福,其道德至善的理念将中华民族的幸福观升华至道德和精神的崇高境界。B.“孔颜之乐”强调克己向善、安贫乐道;“君子三乐”起于家庭幸福,不再关注虚幻世界的幸福,更贴近生活。C.孟子之所以提出育才之乐,是因为他认为教育是将个人的仁爱之心、圣人先贤的思想主张广为传播的唯一途径。D.无论“孔颜之乐”或“君子三乐”,都以现实中世俗生活的精神平宁为基点,以体用合一的审美境界为最高目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贵在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从自身、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构建了社会伦理道德体系。B.孟子秉持平民化幸福观,所以将家庭的“孝悌”看作幸福的起点,以让每个人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C.孟子以人之本性为源,以人心之善为天道,向往“心”“性”“天”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境界是人生极致。D.中国哲学的“乐”强调天道生生不息和人至诚至信的自然合一,孕育了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德性幸福观有差别的一项是()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仁道莫先于亲亲,推其余,“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况故旧乎?C.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4.相较“孔颜之乐”,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德性幸福的对象和内容两方面有哪些开拓?请依据文本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李大钊提倡的青年之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干校六记·下放记别杨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下放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文学所是十一月十七号走。这次下放是所谓“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像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我们的女儿阿圆、女婿得一,各在工厂劳动,休息日回家,就帮着收拾行李,把箱子用粗绳子密密缠捆,防旅途摔破或压塌。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驱经得起折磨。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默存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学部既已有一部分下了干校,没下去的也得加紧干活儿。成天坐着学习,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傅”们也腻味了。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傅”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默存得空就写家信;三言两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这些信如果保留下来,如今重读该多么有趣!但更有价值的书信都毁掉了,又何惜那几封。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当然关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讲些给他们听。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锺书和丁××两位一级研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我代他们辩护:锅炉设在露天,大风大雪中,烧开一锅炉水不是容易。可是笑话毕竟还是笑话。默存他们过年就开始自己造房。女同志也拉大车,脱坯,造砖,盖房,充当壮劳力。默存和俞平伯先生等几位“老弱病残”都在免役之列,只干些打杂的轻活儿。他们下去八个月之后,我们的“连”才下放。我们“连”是一九七○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得一承认自己总是“偏右”一点,可是他说,实在看不惯那伙“过左派”。他们大学里开始围剿“五一六”的时候,几个有“五一六”之嫌的“过左派”供出得一是他们的“组织者”,“五一六”的名单就在他手里。得一末了一次离开我的时候说:“妈妈,我不能对群众态度不好,也不能顶撞宣传队;可是我决不能捏造个名单害人,我也不会撒谎。”他到校就失去自由。阶级斗争如火如荼,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促她先归,别等车开。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睁开眼。车窗外已不见了她的背影。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火车慢慢开动,我离开了北京。(有删改)文本二:干校六记·小引钱锺书杨绛写完《干校六记》,把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觉得她漏写了一篇,篇名不妨暂定为《运动记愧》。学部在干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搞运动,清查“五一六分子”。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按照农活、造房、搬家等等需要,搞运动的节奏一会子加紧,一会子放松,但仿佛间歇疟,疾病始终缠住身体。“记别”,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现在事过境迁,也可以说水落石出。在这次运动里,如同在历次运动里,少不了有三类人。假如要写回忆的话,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也许会来一篇《记屈》或《记愤》。至于一般群众呢,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惭愧自己是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也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按道理说,这类人最应当“记愧”。不过,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惭愧也使人畏缩、迟疑,耽误了急剧的生存竞争;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上退却以至于一辈子落伍。所以,惭愧是该被淘汰而不是该被培养的感情;古来经典上相传的“七情”里就没有列上它。在日益紧张的近代社会生活里,这种心理状态看来不但无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觉到它也罢,落得个身心轻松愉快。《浮生六记》——一部我不很喜欢的书——事实上只存四记,《干校六记》理论上该有七记。在收藏家、古董贩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今天,发现大小作家们并未写过的未刊稿已成为文学研究里发展特快的新行业了。谁知道没有那么一天,这两部书缺掉的篇章会被陆续发现,补足填满,稍微减少了人世间的缺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开头交代了学部知识分子下放干校的历史背景,为读者理解后文事件提供了时代语境。B.“连锅端”“坐冷板凳”“老弱病残”等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生活气息,也有一定的调侃意味。C.作者将“木箱铁箱”与“血肉之躯”相对比,“血肉之躯”更经得起折磨的结论带有荒诞色彩。D.对家人团聚的期待与得一自杀的结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既表现默存的天真,也反映得一的刚烈。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两年多干校生活中忽快忽慢的运动节奏比喻为“间歇疟”,形象贴切,调侃意味浓厚。B.“葫芦案”指冤假错案,“葫芦”谐音“糊涂”,典故出自《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C.作者对运动中“三类人”的分析,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自省力,反语的运用增强了艺术表现力。D.作者根据文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浮生六记》只存四记的缺漏,推知《干校六记》会有新的篇章。8.请分析文本一最后一段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两个文本在回忆过往、叙述历史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文王处岐事纣,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时出行路,从车载食,视孤寡老弱之困穷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和子以告鸮子。鸮子曰:“已死矣,以为生。”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节选自《吕氏春秋·顺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B.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C.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D.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克夏”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克”字意思不同。B.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如《曹刿论战》中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钟鼓,古代两种打击乐器。钟,以铜铸成,中空;鼓,多以木为框,蒙以皮革。D.“虽知要领不属”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中的“属”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汤在因天下大旱而向天帝祈祷的时候,把天下人的罪过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还把自己充当祭祀用的“牺牲”,他的做法赢得了百姓的认可。B.文王侍奉纣王,按时朝拜,贡物合宜,祭祀诚敬,其表现令纣王很满意,于是纣王赐给他千里之地,但文王不愿受纣王控制,所以就放弃了。C.越王难以忘记会稽之耻,他最大的愿望是打败吴国,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他还打算乔装改名去侍奉吴王,以便寻找机会与之同归于尽。D.齐庄子想攻打越国,和子搬出先王的说法表示反对;在齐庄子说越国是死虎后,鸮子却说人们还认为越国这只“虎”活着,反对齐庄子的主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车载食,视孤寡老弱之困穷不赡者,必身自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四则故事所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5.默写(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才需要“,”。(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3)古代文人常借“流水”这一意象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如唐诗中的“,”。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归燕词辞工部侍郎①章孝标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注】一作《下第后献主司》。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诗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却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笑”字体现诗人面对失败的乐观洒脱。B.“且向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C.章诗借物抒情,借归燕“无栖处”自喻落第后仕途渺茫、无处安顿的凄凉彷徨的心境。D.这两首都在叙写读书人考场失意,充分抒发了金榜无名的惭愧和失望,表现了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的辛酸苦楚。17.两首诗都写到了举子落第,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基调不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文字应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___。近日,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_____。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激动,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更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_____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语句,使得上下文衔接得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为了保护好亚洲象,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开展了大量科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几乎没有天敌,______。意外受伤、感染疾病,都可能危及亚洲象的生命。为了保护它们,在云南,人类长期监测象群的生存情况并在它们需要时及时提供救助。清理粪便、投喂食物、体检记录、洗澡观察……亚洲象的饮食起居均由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除了饮食起居和康复治疗,______。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带领野象深入森林,进行不少于6小时的野化训练,让大象恢复在野外寻找、分辨食物的能力,适应野外的环境。同时,______。近年来,救助中心亚洲象繁育技术方面有了极大提高,已成功为大象繁育出9头小象,成活率高达100%左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命,必须做。”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多被救出。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当地58岁的村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倪太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经过艰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D4.①幸福的对象平民化。“孔颜之乐”是圣人之乐,“君子三乐”包括君子和普通百姓,是力争让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②幸福的内容生活化。由道德理想境界到现实生活的转变,更加贴近现实,走进生活。③幸福的内容多元化。将家庭之乐、育才之乐纳入德性幸福观,是对儒家德性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5.李大钊所提倡的青年之“乐”渗透了儒家的德性幸福观。①主张青年塑造青春之“我”,即主张青年以个体向善为根本,修身正己,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自觉,保持青年的活力,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塑造青春的自我。②主张青年创建“青春之家庭”,即主张青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营造和谐的家庭,开掘幸福的起点。③主张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即主张青年投身家国,努力奋斗,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④主张“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创建“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即主张青年将个人的仁爱之心、自由自觉的活力推广惠及到世界,惠及到人类;心怀天下,为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不再关注虚幻世界的幸福”错误。据原文第3段“因此,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幸福起点,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原文只是说“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但并没有说不再关注虚幻世界的幸福。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构建了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错误。由原文“孟子的道德哲学力图建构的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可知,是力图构建,并非构建了。

B.“所以”错误。原文为“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选项因果倒置了。

D.“孕育了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错误。由材料二“‘乐’在中国哲学中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可知,“乐”是“天人合一”产生的成果,而非“乐”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BC的观点都注重以自我的向善、家庭的孝慈为首或为起点,是儒家德性幸福观的理念;

D.强调以爱他、利他为起点,达到兼爱的境界,是墨家的理念,与儒家德性幸福观有差别。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孟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孔颜之乐”是圣人之乐,而“君子三乐”包括君子和普通百姓,是力争让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故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德性幸福的对象方面更加平民化。“孟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实现了由道德理想境界到现实生活的转变,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更加生活化。“孟子毅然将……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孟子》一书中多次出现‘教’字,并将育才视为君子第三乐,……育才之乐是对儒家德性幸福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指引”,将家庭之乐、育才之乐纳入德性幸福观,是对儒家德性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故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德性幸福的内容方面更加多元化。

故答案为:①幸福的对象平民化。“孔颜之乐”是圣人之乐,“君子三乐”包括君子和普通百姓,是力争让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②幸福的内容生活化。由道德理想境界到现实生活的转变,更加贴近现实,走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李大钊所提倡的青年之“乐”渗透了儒家的德性幸福观。“儒家推崇的道德至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问题的深刻思考。‘孔颜之乐’是一种克己向善、安贫乐道的德性幸福观,……获得幸福生活的首要标志就是德性的完满,反对世俗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强调道德境界的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将幸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孟子……进一步追求个体向善的道德人格境界……”“孟子……体现的就是一种天地境界,……实现人精神的自由自觉”“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李大钊主张青年塑造青春之“我”,可以理解为就是主张青年以个体向善为根本,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自觉,保持青年的活力,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塑造青春的自我。“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中国哲学要求为生命、生存、生活而积极活动,要求在这活动中保持人际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作为环境的外在自然的和谐,与作为身体、情欲的内在自然的和谐)”“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幸福起点,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李大钊主张青年创建“青春之家庭”,就是主张青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营造和谐的家庭,开掘幸福的起点。“儒家推崇的道德至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问题的深刻思考”“君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从……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维度道出了人生幸福之真谛”,李大钊主张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可以理解为是主张青年投身家国,努力奋斗,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怎样将仁爱之心惠及更多人呢?唯有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孟子道德哲学的至高境界就是‘天’,……实现人精神的自由自觉”“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而天下后世无不被其泽矣’,圣人先贤思想、主张广为流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李大钊主张“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创建“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就是主张青年将个人的仁爱之心、自由自觉的活力推广惠及到世界,惠及到人类;心怀天下,为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故答案为:李大钊所提倡的青年之“乐”渗透了儒家的德性幸福观。①主张青年塑造青春之“我”,即主张青年以个体向善为根本,修身正己,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自觉,保持青年的活力,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塑造青春的自我。②主张青年创建“青春之家庭”,即主张青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营造和谐的家庭,开掘幸福的起点。③主张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即主张青年投身家国,努力奋斗,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④主张“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创建“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即主张青年将个人的仁爱之心、自由自觉的活力推广惠及到世界,惠及到人类;心怀天下,为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答案】6.D7.D8.①心安:送行时,“我”认为女儿是坚强的,对她独立生活有信心。②凄楚:看着女儿独自离开的背影,“我”心头难过。③极度痛苦无奈:对整个家庭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女儿的担忧让“我”泪流不止。9.①文本一:作者在叙述时情感节制,未强烈控诉黑暗历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文风冲淡平和。②文本二:作者在叙述时情感激愤,对黑暗历史口诛笔伐,嬉笑怒骂、风趣幽默,文风炽烈犀利。【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此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风格的能力。形散神聚,就是要求文章不但要具备鲜明而深刻的主题,还须抓住表面看来似不相关的人、事、景、物的内在联系,经过严密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使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一贯、语不离宗。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既表现默存的天真”错误。“对家人团聚的期待”是人之常情,并不能表现默存的天真。

故答案为:D。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根据……结合……推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谁知道没有那么一天,这两部书缺掉的篇章会被陆续发现,补足填满,稍微减少了人世间的缺陷”,可见推知《干校六记》会有新的篇章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依据“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概括为:心安——送行时,“我”认为女儿是坚强的,对她独立生活有信心。依据“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可概括为:凄楚——看着女儿独自离开的背影,“我”心头难过。依据“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睁开眼。车窗外已不见了她的背影。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可概括为:极度痛苦无奈——对整个家庭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女儿的担忧让“我”泪流不止。

故答案为:①心安:送行时,“我”认为女儿是坚强的,对她独立生活有信心。②凄楚:看着女儿独自离开的背影,“我”心头难过。③极度痛苦无奈:对整个家庭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女儿的担忧让“我”泪流不止。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风格的能力。

“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我们的女儿阿圆、女婿得一,各在工厂劳动,休息日回家,就帮着收拾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驱经得起折磨”“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默存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锺书和丁××两位一级研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我代他们辩护:锅炉设在露天,大风大雪中,烧开一锅炉水不是容易”“女同志也拉大车,脱坯,造砖,盖房,充当壮劳力”“阶级斗争如火如荼,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阿圆送我上了火车,我促她先归,别等车开。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文本一在叙述时情感节制,平静地讲述准备行李、接受“再教育”的情形,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文风冲淡平和。文本二第二段写“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第三段写“在这次运动里,如同在历次运动里,少不了有三类人”,包括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惭愧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惭愧自己是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的一般群众;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的人。作者情感激愤,对黑暗历史口诛笔伐,嬉笑怒骂、风趣幽默,文风炽烈犀利。

故答案为:①文本一:作者在叙述时情感节制,未强烈控诉黑暗历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文风冲淡平和。②文本二:作者在叙述时情感激愤,对黑暗历史口诛笔伐,嬉笑怒骂、风趣幽默,文风炽烈犀利。【答案】10.C11.D12.B13.①文王拜了两拜,行了稽首之礼,然后推辞说:“我希望替百姓请求废除炮烙之刑。”②跟随的车子载着食物,(他)见到那些贫穷而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老弱之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14.顺应民心是执政者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附参考译文】: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文王住在岐山侍奉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一定准时朝拜,进献贡物一定恰到好处,祭祀一定毕恭毕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的车辆上载着食物,(他)见到那些贫穷而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老弱之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我愿与吴国最终求得上天裁正。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手执箕帚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诛杀,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齐庄子请求攻打越国,征求和子的意见。和子说:“先君有遗命说:‘不可以攻打越国。越国是只猛虎。’”庄子说:“越国虽然是只猛虎,但现在已经死了。”和子把这话告诉鸮子,鸮子说:“已经死了,但人们以为它还活着。”所以凡行事,一定要先考察民心,然后才可以去做。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王宫”即指吴国的王宫,作“围”的宾语,而“城门”是指王宫的城门,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宫”后断开,排除AD。“此……也”构成判断句,因此应在“此”前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C。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汤克夏”中“克”,战胜、攻破。句意:商汤战胜夏朝。/“克终者盖寡”中“克”,能够。句意: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克”字意思不同。

B.正确。

C.正确。

D.“虽知要领不属”中“属”,连接。句意: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举酒属客”中“属”,劝请。句意: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两个“属”字意义不同。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文王不愿受纣王控制,所以就放弃了”说法错误。从原文“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可知,文王放弃“千里之地”是想替百姓请求废除炮烙之刑,以此来获得民心。

故答案为: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再拜”,拜了两拜;“辞”,推辞;“愿”,希望;“请炮烙之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②“从”,跟随;“赡”,供养;“食”,名词作动词,给他们食物。

故答案为:①文王拜了两拜,行了稽首之礼,然后推辞说:“我希望替百姓请求废除炮烙之刑。”②跟随的车子载着食物,(他)见到那些贫穷而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老弱之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主旨的能力。

文中举了四个例子,商汤为了取悦民众,在大旱时翦发枥手,以自己为牺牲向上天祈祷降雨,结果人民非常高兴。文王为了让纣王废除炮烙之刑而拒绝了千里的土地,也是为了取得民众的拥戴。越王勾践与百姓同甘共苦,取得民心,最后灭掉吴国称霸诸侯。鸮子认为齐庄王应顺应民意不要攻打越国,否则会遭受失败。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顺应民心是为政者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故答案为:顺应民心是执政者成功的前提和基础。15.【答案】(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或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赂”“磷”“庾”的书写。

故答案为:(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或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答案】16.D17.常诗诗情高亢,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章诗作者自比一只无处可归的燕子,诗中充满了诗人落第后的落寞和悲苦,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彷徨的心态。【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充分抒发了金榜无名的惭愧和失望,表现了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的辛酸苦楚”理解错误,常建的这首诗,整个情绪是高亢的,莺花是春日里可供赏玩的代表景物,与结句“春”呼应,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而不是失望的情感。

故答案为:D。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常建的这首诗,整个情绪是高亢的,“家园好在尚留秦”的意思是: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这突兀其来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别人的疑问,人们都知道,进士科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应试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远离家乡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举子客居长安,以待明年再试的。但是对于家在秦地的常建来说,滞留长安显得不合情理,可能会有外地的举子向他发出了疑问:你大概迁徙到外地了吧,为什么不回家呢?所以诗人起句就先回答这一个问题,接下来再作解释。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古人说“知耻近乎勇”。“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第三句诗人是说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因为它容易触起往日的游兴而蹉跎岁月,进而会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故尔主动回避。这是由“耻”转生的危机感、恐惧心。在这两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有结句的决心“且在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章孝标诗作《归燕词辞工部侍郎》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徬徨的心态。诗的大意是:昔日搭建燕巢的故垒早已危在旦夕,只好暂居在社庙;纵然眼前有高耸入云的大厦,也无缘栖息,更不知道该飞向哪家屋檐。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了大多数封建士子的唯一仕进之路。由于进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进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当章孝标多次落第,他在诗中自比一只无处可归的燕子,诗中充满了落第后的落寞和悲苦。

故答案为:常诗诗情高亢,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章诗作者自比一只无处可归的燕子,诗中充满了诗人落第后的落寞和悲苦,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彷徨的心态。【答案】18.不谋而合;比比皆是;举重若轻19.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又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