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改体创制——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北斗导航定时空●
真题考点定位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4年2023年2022年热考角度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官员选拔①湖北卷·T6·外交近代化②湖南卷·T7·清末选官制①新课标卷·T15·解放区民主选举②湖南卷·T7·晚清科考①浙江卷·T26·陕甘宁边区的地位②湖南卷·T8·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4年2023年2022年热考角度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
①浙江卷·T14·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②山东卷·T18·1952年宣传画《工人新村》赏析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关系甘肃卷·T9·乒乓外交山东卷·T9·外交理念①山东卷·T8·新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②广东卷·T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4年2023年2022年热考角度现代法治、理论与精神文明湖南卷·T18·国庆纪念活动①浙江1月·T9·交通事业②浙江1月·T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山东卷·T18·1952年宣传画《工人新村》赏析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4年2023年2022年命题分析1.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史料形式以文献报刊资料为主。考查特定时空下历史解释能力,突出家国情怀。2.从命题内容上看,多以民国初年和建国初期为主,重在考查近代现代中国的时代风貌。3.复习备考时,注意把握时代背景、重大事件核心内容。●
基础体系构建●
综合线索梳理线索一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人民先后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尝试以失败告终,最终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线索二近现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晚清废除了科举制;北洋军阀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标准更加客观,大大提高了国家治理水平。线索三近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立法、司法、行政程序;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索四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经晚清、民国时期的屈辱外交和外交近代化曲折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外交政策逐渐成熟,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孤立中国的阴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创新硬核聚焦
高频考点备考攻略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把握“一个主题”“三个阶段”“四大制度”(1)“一个主题”:共和制的曲折发展历程(2)“三个阶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3)“四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频考点备考攻略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变化把握“两个时期”“一个核心”“三大政策”“一个成熟”(1)“两个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2)“一个核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三大政策”:“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4)“一个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高频考点备考攻略中国近现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把握“一个主题”“两条线索”(1)明确“一个主题”: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抓住“两条线索”:①民国时期文官制度;②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中国近现代的法治和精神文明把握“两个时代”“两条线索”(1)“两个时代”:近代与现代(2)“两条线索”: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鸿蒙操作掌核心导向一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探索●
核心价值引领维护公平正义、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国家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主题统编教材主要涉及近代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等知识点。高考从当前依法治国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热点角度命题考查。在备考中,要重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角,把握中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活动,结合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主思想的发展,综合分析这些活动对中国及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必备知识贯通政治制度方案具体内容晚清时期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很快失败清末“新政”: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改革学制。新政并没有达到清政府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政治制度方案具体内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于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以及力量的弱小,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之手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背景: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表现: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展开竞争;1912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治制度方案具体内容国民政府时期实行“训政”背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表现:(1)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以党代政,国民党掌握实权,剥夺人民权利。实质就是一党专政,独裁统治。(2)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进入“宪政”时期政治制度方案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探索人民革命政权1931年11月,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建立了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抗日民主政权,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战的最终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政治制度方案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权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继续发展完善1.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挫折(1)民国初年帝制与共和的斗争(2)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民国初年,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经济落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中国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必要条件。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缺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造成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不断妥协。最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主观原因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掌握着强大的北洋新军,拥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迅速击败了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镇压、遏制南京临时政府。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外部原因民众的民主素养不足民国初年,大部分民众的皇权意识浓厚,社会启蒙明显不足。这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社会原因2.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复杂多样,变化剧烈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政府(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殖民地性质的政权(汪伪国民政府和伪满洲国)组织形式有君主制——晚清政府(君主专制,清末新政时期试图向君主立宪过渡),太平天国政权;有共和制——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制),北洋政府(责任内阁制),国民党政府,还有特殊的军政府(西南护法军政府)管辖区域全国性政权(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局部政权(太平天国、西南护法军政府、中共苏维埃)(2)深受外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近代新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都受到外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引进的政治制度大都经过了有选择的改造。(3)制度的实际运行仍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如专制集权与分权制衡)。3.民主体制在实践中由近代挫折走向现代光明救国方案具体内容君主立宪制的设想维新变法: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很快失败清末“新政”: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改革学制。“新政”没有达到清政府维护统治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救国方案具体内容民主共和的设想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于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以及力量的弱小,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之手人民民主的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救国方案具体内容人民民主的设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工农联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并接受民主人士的合理建议;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要建设一个各阶级联合执政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在政权组织、人事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民主,使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全面发展。导向二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统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及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核心价值引领1874年,李鸿章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上曾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回顾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而时至今日,历史正在改变——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这种大变局的本质特征就是西方中心主义历史性的跌落。纵观全球,尽管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变化,但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莫过于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必然引起现存国际霸权的惊恐。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乃是一种历史大势和自然法则,具有不可阻挡性。同时,中国即使再强大,也不会步西方强而霸的老路,必然会开辟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1.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变化●
必备知识贯通时期外交观念、外交成就清政府外交(屈辱外交)鸦片战争前“朝贡外交”“闭关锁国”鸦片战争时期缺乏主权观念,“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自强”“制夷”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逐渐放弃对抗时期外交观念、外交成就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妥协外交: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只是主张推翻清王朝,南京临时政府幻想取得列强的支持北洋军阀政府外交(1912年3月—1928年)卖国外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卖国外交、改订新约运动时期外交观念、外交成就当代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奠基时期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国际舞台。20世纪60年代: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时期外交观念、外交成就当代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策略,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走向世界2.新中国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92年“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3.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期制度演变晚清时期(1)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2)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3)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4)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不久又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时期制度演变民国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1913年初,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时期制度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干部制度: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2)改革和完善: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3)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4.近现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时期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近代(1)清政府时期①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主张依法治国。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对中国的思想界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2)洋务派:“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践。时期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近代(3)北洋政府时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法制化的进程。(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6年召开伪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实质上维护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性质的文件(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5)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7)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9)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时期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现代(1)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法制初创,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建章立制。(2)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法制新象,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了法治建设。(3)20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法治建设高要求。(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期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现代(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5)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①法治建设要随社会需求相机而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②法治建设因法律自身的局限和反法治因素的存在而具有长期性、艰巨性。③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1.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维度阐释中西合璧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治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的法律法规从无到有,逐渐完善维度阐释党治、军治的色彩浓厚(1)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军阀混战,党派斗争激烈。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军治色彩浓厚。(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党治色彩浓厚缺乏推广实践(1)北洋政府时期,令出多门,地方军阀各行其是。(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名义上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但是,地方势力往往将中央所派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拒绝执行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呈现的不同时代特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结盟性:实行“一边倒”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苏联结盟。内向性:即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泛性:不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同还是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合作关系。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它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新的外交定位由以往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转变为“世界大国”。这种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产物新的外交风格中国外交开始由“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转变,强调外交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更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国际角色从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参与者”,到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引领者”,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3.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1)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2)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4)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4.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与作用(1)典型70多年来,新中国在创造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创造精神奇迹。精神阐释“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为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事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崇高革命精神。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阐释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以雷锋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身上所展现出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精神阐释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这种精神,给予中国人民巨大鼓舞,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北京奥运精神内容包括奥运,中华百年梦圆;友谊竞争,团结进步;自主,创新,兑现承诺;顽强拼搏,重在参与等精神阐释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工作者在推进载人航天事业过程中孕育产生的一种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作用①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典题实达素养1.(2024·湖北卷)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对世界的了解逐渐增多、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体现的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无关,排除A项;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他们外交活动的主要时期是民国时期,清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2.(2024·湖南卷)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癸卯(1903)、甲辰(1904)进士群体,既是清朝历史上最后的两科进士,也是清朝科举改制造就的两科进士,其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出处浮沉至为不一。清朝厉行新政,改革官制,裁汰冗员,酌置散卿以议庶政,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D项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材料所述变化并非科举制废除原因,排除A项;此时统治集团并未出现分裂,仍然是清政府,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官制改革,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受到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2024·甘肃卷)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且中国队在乒乓赛中的优秀战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以民促官,乒乓球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乒乓球对他国的影响力,排除A项;“实现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乒乓球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安全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声磁软标签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压裂车行业发展需求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版
- 2024年土地储备土地转租交易服务合同模板3篇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房屋代售全权协议3篇
- 主题训练-“大美•长沙”VI基础系统设计
- 2024年度领养孤儿及弃婴家庭关爱与教育协议书范本下载3篇
- 2024年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合作合同
-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5公斤级平焊法兰及螺栓规格尺寸
- (完整word版)PT100温度传感器三根芯线的接法
- SLT-缩短制造周期ppt课件
- 医生问诊时与患者对话
- 中华护理学会会员申请表(普通+资深会员)
- 电子政务教案人民大学
- 最新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 (完整版)HSE管理体系及措施
- 浅谈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
- 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建立过程
- 小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