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圆明园】始建于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1809年基本建成。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总面积347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据《颐和园陈设清档》推断,宝物不少于150万件。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英军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率领3500名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最短的路线都需要至少4个月的时间,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这一时期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时空坐标: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一、文明差异----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鸦片战争的背景2.19世纪中期中英对比中国西方政治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占主导科技科技落后近代科技领先世界思想八股取士,思想专制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军事冷兵器,军备废弛,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热武器,船坚炮利外交华夷观念,天朝上国,闭关自守对外殖民扩张,近代外交观念社会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工业大国日益强盛工业文明(扩张型)vs农耕文明(内敛型)战争是两种制度、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二、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爆发原因(1)19世纪前期中英贸易情况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1765-176911929152190619(+)9977041795-179953730155799722(+)3469571830-183373350239950286(+)2615263出超:出口>进口

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入超:出口<进口

贸易逆差:白银外流中国出超的原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抗表2: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正当贸易鸦片贸易总值贸易总额出(+)入(-)超情况1837-1838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

故道光三年以前,每岁漏银数百万两……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盛京等处为我朝根本重地,近亦渐染成风。——黄爵滋于1838年6月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鸦片走私的危害?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林则徐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财政危机;②加剧政治腐败;③加重人民负担;④危害国人的健康;⑤削弱军队战斗力鸦片战争前的40年间,外国侵略者偷运至中国的鸦片不下42.7万箱,总价值约3亿元以上。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蒙哥马利·马丁吸食鸦片人(2)虎门销烟

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影响:a.沉重打击了鸦片走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展现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b.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损害英商利益为由发动了鸦片战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没收来的英美商人的鸦片,总计近240万斤,耗时20多天。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19C上半期正常的中英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结果:英国白银外流,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出超英国入超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毁坏民众身体,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影响国家财政;军队战斗力下降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3.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借口)。具体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衰落,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19世纪,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亟须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落,政治体制落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就不会发生,真的是这样吗?“(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倾消商品,掠夺生产资料,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林则徐禁烟运动只是导火线(直接原因)。没有虎门销烟,战争也会通过其他的借口发生。

2.经过:(1)爆发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进攻广州、攻厦门、陷定海、逼近天津白河口,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占领香港岛、威逼广东、进攻吴淞、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探究:当战争浪潮汹涌而来,中国人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呢?7月5日,战争在南方打响,但北京城一如往日。

1.民众大多麻木、漠视,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官员无知、封建迷信1840年夏天,奕经到达浙江前线后,不作任何作战部署,而是下令把虎骨投入大海,以激怒龙王兴风作浪,掀翻英国军舰。又专门到关帝庙求签,以决定何时出兵。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清朝统治者认为这是“天朝”对“蛮夷”不可能输的战争,因为对手是未开化的蛮夷。3.统治者封闭、愚昧、固守天朝上国观念4.部分爱国官兵和民众英勇抗击爱国官兵三元里抗英斗争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影响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②赔款2100万银元开赔款先例,加重人民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激化阶级矛盾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附件:1843年《虎门条约》(包括《五口通商章程》)③184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修建坟地。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望厦条约》规定“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破坏领海主权、便利了西方列强文化入侵1843年《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扩大侵略权益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居留破坏领土主权(租界/国中之国)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论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又称“治外法权”,它破坏该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又称“一体均沾”。指正常交往的两个国家中,一方给予第三国的权益,另一方也可以享受。一般来说,应该是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反之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一种是自主协定关税,即通过协议,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

(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1842)

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年代)中英调兵速度对比距离天数中国邻省30-40中国隔一二省50英国从广东水域至天津35中英武器装备对比射程中国兵丁鸟枪200英国前装滑膛击发枪30019世纪英军火炮

两次鸦片战争清军火炮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①根本:落后的封建制度/农业文明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文明。②客观:英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③主观:清腐败落后,军备废弛;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④民众: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4.鸦片战争影响:经济结构:社会性质:阶级结构:世界市场:阶级矛盾:外国资本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鸦片战争后出现买办阶级和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革命性质:思想领域: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激励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对外政策: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国门被迫开放,中国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独立自主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革命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和民主革命的开端。结论:社会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时间标志含义鸦片战争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原因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表现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服务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影响从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从属于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重点提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耕”“织”分离、“纺”“织”分离。鸦片战争后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曾经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太仓布市很快萧条。1845年,福州管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列强大量收购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本以为“倾全国生产,不够华一省衣料”,而现实是“开放贸易十年后”,竟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密切尔报告书》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英法认为商品滞销的原因是开放“门”还不够大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造成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②鸦片走私严重、封建剥削沉重,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③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习惯。

英法等国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1.爆发原因清政府担心危机统治,又忙于镇压起义,拒绝修约要求根本原因:①为了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③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历史解释: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依法判处马赖等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以此为借口于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chen)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2.过程:(1)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2)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4)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联军,俄美帮凶)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⑥鸦片贸易合法化加重人民负担鸦片泛滥,危害剧增3.结果:清政府签订第二批不平等条约(1)1858《天津条约》内容(英法俄美)便于列强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外国侵略扩展到沿海并深入内地;西方经济文化进一步渗透中国;引发矛盾(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侵犯中国内河主权,便于外国商品倾销和军事侵略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⑤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租地和建设教堂⑥

允许中国人受雇出洋做工人

维护既得侵略利益掠夺人口,劳动力外流严重(2)1860《北京条约》内容(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天津成为外国势力的重要基地领土主权进一步破坏,英国在香港势力扩大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殖民渗透、经济侵略,造成矛盾(3)1858中俄《瑷珲条约》、1860中俄《北京条约》英、俄侵略中国的特点有何不同?

英国:以武力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订立贸易条款;俄国:以外交讹诈,掠夺土地为主。反映出俄国是相对落后具有浓厚军事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侵略本质是一致的。政治上: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思想上:中体西用思想兴起,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动摇。外交上: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开始确立----1861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近代化)、1859设立海关总税务司(洋人把控),清政府开始较为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并开始利用公法知识维护自身国家权力和利益。中央掌权者变动: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掌权(向侵略者妥协和好)

4.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

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与继续两次鸦片战争比较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现代化史观客观上给中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封建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整体史观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文明史观英国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冲击,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促进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多元史观(史学范式)解读鸦片战争三、冲击与反思----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痛心”:五口通商—痛心疾首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那就更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至前清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最后的祸根。②“开心”:协定关税—沾沾自喜

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最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③“放心”:治外法权—拱手相让

1842年9月“此后英国商民,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此为当时英人所梦想不到…英所未请,中国强予之。④“闹心”:公使进京—为患最巨《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指示钦差大臣用来华贸易全部免税来换取公使驻京。(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封闭、愚昧与腐朽------《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2)现实因素: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了爱国知识分子,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3)思想基础:林则徐、魏源等人经世致用的思想。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四洲志》林则徐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魏源最初50卷成书于1842年,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徐继畲4.特点:

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目的是巩固清朝封建统治;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停留在学习器物的层次上;没有得到进一步实践。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3.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境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海国图志》一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摘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国“禁书”:主流社会认为应封杀,在市面上难以流通,很难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志士的必读……《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大国崛起·日本》日本“天书”:受到知识分子的追捧,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5.评价积极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启迪人们冲破传统思想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辱之策;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局限性:由于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思想从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军事科技的“器物”层次;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付诸实践,影响有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新变化?(1)政治上:

①社会性质: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步入近代史;

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居于主导地位;

③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阶级关系:

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②中国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产生。(3)经济上:

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③洋务企业的兴办,中国近代化起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思想上:

①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

②“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产生。

(5)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之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6)社会生活:

西方服饰、生活方式、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2、(2020·浙江高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法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D1、(2023·北京高考·6)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同步练习4、(2022·全国高考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A5、(2023·辽宁高考·6)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A6、(2023·河北高考·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D8、(2022·山东高考·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