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生命意识

【核心概念】

“存在"是从生命的主体性维度而言,意识到生命体作为具有意识、具有感知的个体,具有丰富的内在性、意识性、感受性。生命作为独特的意识体有高度的主体性,生命意识不仅仅要意识到自己是具有主体性的生命,还要意识到他人甚至其他生命体,也是具有主体性的生命。

“价值”是从生命的客体性角度来看,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抉择:生命的存在相对于其他价值,比如经济、利益、功用等价值来说,生命作为客体的价值衡量几何?孰轻孰重?在我看来,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不同的生命之间具有平等的价值。

1.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这是最根本的一种“生命意识”,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种意识的起源一般是在幼年时期,有时候这种起源会非常分明且强烈,比如有网友在提到这一刻的时候描述道:“那一刻就像一道电流穿过我的身体,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存在。从那一刻起,自我不再是混沌的,世界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出生伊始,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TA认识不到有“我”的存在,也意识不到有他人的存在,自我和他人未分化,在这个时候谈不上有自我意识,更谈不上有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以意识到“我"的存在为基础的。

2.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

只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终归是狭隘的,还需要意识到别人的生命也是生命,别人也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意识个体,别人也具有存在的感受和丰富的意识。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如果说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生命意识的基础,那么意识到别人的生命是生命意识的核心。只有到了这个一个层次,我们才可以说,一个人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生命意识。

3.意识到生命具有最高的价值-(兼论脑瘫儿患者值不值得救治)

这是生命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跟其他价值进行比较的维度。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常常会出于一种功利、效益主义的维度去考量和制定政策。比如说,社会上部分人认为,从人类发展的大局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那些贡献很少甚至没有贡献的人,是不值得社会花大力气去救助的。比如一些重度的脑瘫儿患者从生下来就需要高度依赖他人的照护,连最正常的基本生存活动都不具备,更别提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于是有人认为,这些脑瘫儿是不值得社会花大力气去救助的,纯属浪费社会资源。

4.意识到不同生命都有同等存在价值

确实,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众生平等、人人处处平等,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但并不意味着生命意识错了,正如前面讲功利主义需要生命意识来平衡,生命意识更大的一个作用可能正是作为一种平衡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彻底的理念加以贯彻。

另一个角度看第四个层次,我们追求的可能并不是一种结果上的“绝对平等”,而是一种态度上的“平等对待":这种生命意识是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展现出来的,它并不是朝着某个绝对要实现的目标去的,而是在运动当中、过程当中展开的。比如面对一个乞丐,虽然我们知道他在社会效益上的产出不如一国之总统,所享受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由社会生产现实决定的;但是我们在跟乞丐交谈交往的时候,我们依然充分地将其作为有完全主体性的生命去看待和尊重;我们在对待其他物种的生命的时候,也是充分将其看作具有灵性的生命去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无生命的、可以随意摆弄的物体,我们能够感受到其生命之力、生命的跳动,哪怕一只蚂蚁在我们面前痛苦挣扎,我们也会心生怜悯之心。

【阅读积累】

引用名言警句(一语点亮生光辉)

1.凡从善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古人

2.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孔子

3.凡从善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古人

4.因为敬畏生命,也是善待自己。敬畏生命,是一生的修行。——网络

5.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泰戈尔

6.生命是珍贵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恶。——海涅

7.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8.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9.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海子

10.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莫言

1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是光明。——萧楚女

12.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

13.热爱生命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4.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或者温柔的生命。

——席慕蓉

15.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16.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罗斯金

17.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18.只要生命的火在他濒死的肉体内闪烁,复燃,他就拼命向前爬行。是生命,他肉体包裹着的生命,不愿熄灭,牵引着他向前挣扎。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19.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风儿可以吹动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屈服。_________——网络

精读微型文言(以文化人厚素养)

苏轼治理瘟疫

【原文】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杭僧净源,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其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其徒窃持其像,附舶往告。义天亦使其徒来祭,因持其国母二金塔,云祝两宫寿。轼不纳,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求朝,未测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答,将生怨心;受而厚赐之,正堕其计。今宜勿与知,从州郡自以理却之。彼庸僧猾商,为国生事,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从之。未几,贡使果至,旧例,使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轼乃令诸州量事裁损,民获交易之利,无复侵挠之害矣。

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以避浮山之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

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阨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杭州僧人净源,以往住在海边,和外国商客来往,海船到高丽,人们都称赞他。元丰末年,高丽王子义天来朝贡,顺便去拜访净源。到了这里,净源已经死了,他的徒弟私自拿他的画像,附在海船中去告诉高丽人。义天也派他的人来祭奠净源,因此叫他们带着他们国母的两座金塔,说是祝太皇太后和皇帝长寿。苏轼不接受,上奏这事说:“高丽长久不来进贡,失去赏赐厚利,意图入朝朝贡,猜不出我们待他们的厚薄,所以借祭死去的僧人而行祝寿之礼。如果受了而不答复,将会产生怨恨;受了而厚加赏赐,正中了他们的计谋。现在应不加过问,让州郡官自己以理由推辞他们。那些庸俗僧侣狡猾商人,给国家滋生事端,其势不可助长,应当痛加惩罚。”朝廷都听从了他。不久,进贡的使者果然来了,按旧例凡使者所到吴越七个州,费用钱要二万四千余缗。苏轼就下令各州酌量减省,百姓获得贸易的好处,不再有骚扰的害处了。

钱塘江的潮水从海门由东而来,有雷霆万钧之势,而浮山峙立江中,和渔浦各山犬牙交错,潮流旋转回流激荡喷射,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苏轼建议从钱塘江上流有个叫石门的地方,沿着山向东,开凿运河,引钱塘江水和各山谷的水二十多里进入江中。又沿着山修筑堤岸,不足十里就到达龙山大慈浦,从浦以北曲折抵达小山岭,开凿山岭六十五丈以达领东的古河道,疏通古河道几里到达龙山的运河,来避开浮山的险处,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竭力阻挠,事情因此未能成功。

苏轼又说:“三吴的水,汇聚为太湖,太湖的水,流入松江入海。大海每天涨潮两次,海潮浊而松江水清,潮水常常要淤塞江流,而江中水流很清,经常随时把沙土冲去,所以海口常通,吴地很少闹水灾。从前苏州以东,公私船只都撑着篙行驶,没有用人在陆地上拉纤的。从庆历以来,在松江上大筑拉纤的道路,建筑长桥阻塞江水流通,所以现在三吴多有水灾,想在供拉纤用的路上凿孔、造孔桥,以加速江水的流量。"也没能实行,人们都引为恨事。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彪之因疾役上书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胡须和鬓发)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授予、担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堂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高低)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时任之)。至于超迁(破格提拔),是(代词,这)所不愿。"遂为郎。累迁(累次升迁官职)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当地人)周矫,矫从兄(堂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官名,刺史佐吏)收毅,付(交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讼案的当事人),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管理),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据理力争),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帝王于此举行祭天的大礼),简文帝为抚军,执政(执掌国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明白)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过去的制度),朝臣家有时疾(季节性流行病),染易(传染)三人以上者,身(自己)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摆出,罗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直侍,随侍帝王的人员。顿阙:困顿缺乏,“阙"同“缺”,缺失),王者宫省(设在皇宫时的官署)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犹豫不定),未敢立嗣(确立皇位继承人)。或(有的人)云,宜当须(等待)大司马处分(处理,处置)。彪之正色(严肃的神色、态度)曰:“君崩,太子代立(代位,继立为君),大司马何容(岂容,岂敢)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年幼),令温依周公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故事(旧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再三辞让),使万机(各种重要事务)停滞,稽废(稽延荒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加上封条)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病情严重),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供养,救助)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的人叫他“王白须”。最初,被任命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辅佐诸王公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不值得计较,要在合适的时候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所愿意的。”因此担任郎官。多次升迁后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差役拘捕谢毅,交给廷尉。王彪之认为周球是案件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不肯受理此案,和州里反复交涉。穆帝下诏令让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张释之。这时,正好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担任抚军,主持政事,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国家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适。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大赦天下的意义,还会觉得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时,凶恶愚蠢的人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永和末年,瘟疫流行。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到这时,百官都称家中有病患,不入宫觐见。王彪之又上书说:“疾病流行的时候,没有哪家不染病的,如果因此不再入宫,那么值班和侍卫人员都将缺乏,皇宫和三省衙署就要空了。”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简文帝驾崩,众臣疑惑不定,不敢确立王位继承人。有人说,应该等待大司马来处理。王彪之态度严肃地说:“君王驾崩,太子立为新君,大司马怎么会有意义呢?如果先去询问他,一定反而被他责备啊。"于是朝议就订了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下令因为皇帝年幼,让桓温依照周公辅政的旧例执政,这件事已经施行了。王彪之说:“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啊,大司马一定要坚决辞让,即便众多政事停下来,会稽郡的山陵崩塌,也不敢接受命令,谨慎地将原来的命令封好交回皇宫,请求废止这道命令。”这件事就没有施行了。又升王彪之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王彪之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为“光禄”,谥号为“简”。

回望历史名人(丰富情怀铸诗篇)

故乡的李时珍

一部《本草纲目》,使你跻身于世界十大科学家的行列。

在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的著名大学里,你同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达尔文等科学巨匠并排站在一起,站成人类科学史上横空出世的山峰,站成炎黄子孙卓然傲立的丰碑,站成大别山人勤劳、智慧与成功的骄傲。同样是这部《本草纲目》,让你舍却一生的时光和富贵荣华,呕心沥血、宵衣旰食,苦苦追求四十余年,而后又遭受三百余年的冷落与考验。这就是你的热与冷、苦与乐、伟大与平凡吗?

故乡的李时珍,作为一代圣贤,你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美丽而贫穷的家园,也不可能为你的成功提供太多的机遇。你出生在日渐衰落的明朝正德年间,那时,科举进仕几乎是普通百姓进入上层阶级唯一的选择。你聪颖好学,才思泉涌,却命定作不了八股文时代的宠儿。从十四岁考中秀才,而后屡试不第。此时的你,肯定是痛苦的,李氏家族又何尝不曾失望?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父亲李言闻,这位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便让你继承了他的医业。你潜心医道,望闻问切,在玄妙医观,在村落街巷,竟手到病除声名远播。蕲州的荆王向武昌的楚王推介,楚王又向朝廷举荐。日立之年,你走进京城,作了太医院判,成为一名御医。

从草莽村野到都市北京,这是多少乡下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由九流乡医变成皇室近臣,这是令多少同行羡慕至极的归宿。当初,你苦读四书五经,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金榜题名,博得个一官半职,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而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你完全可以功成名就的心态,享受所拥有的一切。清早起来,池边林下,赏花舞剑,品味太极;傍晚时分,带上妻儿,沿皇城根儿轻松散步,遛鸟逗虫;闲散时,呼朋引伴,或踏青郊外,或猜拳醉酒,或闲敲棋子;隔些时日,携家眷老小,宝马香车,衣锦还乡;……那该是何等惬意的生活!然而,在北京,你仅仅呆了一年,就决定返回蕲州。也许皇室中的腐败荒淫让你良心痛苦,宫廷里的锦衣玉食使你寝食难安;也许你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相去太远,你思念最多的是那些缺医少药的乡邻;也许你原本只属于故乡的山和水,就像老家凤凰山上恣意枯荣的红枫,就像雨湖边上随心翔聚的水鸟……在如诗如画的雨湖畔,在荷香飘逸的过所馆,你一边行医问诊,一边从事着一件震古烁今的壮举:以毕生精力,撰写前无古人的药学巨典《本草纲目》!就是这样一个不声不响的举动,让你耗去了生命的三十年。而后又用十五年的时间,才让这部救民于水火的宝典面世。

故乡的李时珍,在那个读书只为做官、科技备受冷落的时代,在那个行医仅能糊口、悬壶难以济世的年月,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你无怨无悔如痴如醉地钟情于一项事业?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使你义无反顾穷经皓首于一部著作?

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沐浴着你的恩泽的后来人,在漫无边际地想象着历史的旧事。

假如当初你科场顺利一路春风,中国帝国社会也许多了一位平庸的官僚,或者再添一个范进式的悲剧人物,却少了一位旷世的科学家。政治家当然也可以治国平天下,但在那个家天下的背境里,你纵有倚天大志绝代奇才,也只能闭门浩叹难得糊涂。而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却像阳光和空气,总在你毫不经意之中惠施给万千生灵。

假如当年你在太医院一门心思做个院判,也许能成为小有名气的御医,得到点加官进爵之类的奖赏,但绝不会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膏泽百姓推进药物学和植物学划时代进程的伟大作品。须知,从神龙尝百草到《本草纲目》问世;从你对每一种草药"正名、释名、修治、气味、主治、发明"的格物穷理寻根求源,到辩疑正误去伪存真,有的要亲自采摘制作,有的需亲尝比较,有的必查经据典,有的当绘画附方,有的还问师渔樵……这种质的飞跃,成就了一代圣人的梦想。

假如没有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皇皇一百九十万言的药典,很难想象能够成功。没有计划项目,没有官方拨款,没有助手和象样的实验室,甚至连是否能出版流传都没有把握。但可以想象,你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和聪明才智却有足够的自信。在红尘万丈人欲横流的时代,在芸芸众生急功近利的背面,你没有怀才不遇的怨恨,也没有混度光阴的消沉,更没有为名利所累的追求,而是冷静沉实地实践着无声的誓言。这也许就是伟大人物与凡夫俗子的区别:前者披沙拣金,从喧嚣中探求世界的本质;后者舍本逐末,在浅薄处制造尘世的热闹。

假如没有王世贞的慧眼识珠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也许只能淹没于蒿草随葬于坟墓。学术著作出版难,是古已有之的事。在一个重名轻实的国度,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幸运的是,你遇上了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当朝刑部尚书王世贞。两位大家虽然不在同一领域,却才气相贯趣味相投。王世贞在细读了《本草纲目》之后,当即认定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经典之作。他盛赞此书,见之"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之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凡,弹而有要,宗而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书观哉?实理性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有了这份序文,才有了金陵版的面世。

故乡的李时珍,站在你宏大而朴素的陵墓前,我们在思索着你的幸运和不幸。抛却京城优越的生活,远离诱人的利碌功名,你独处于偏僻乡野,奔波在荒山瘠地,饱受非人的困苦艰辛,置生死于度外。尽其一生,只为了那部至死也未见出版的书稿。出版商是无情的。当你怀揣用毕生心血凝成的书稿走南闯北寻求出路,回答你的是失望的冷眼。有谁会为一个无名之辈作费力不赚钱的生意?大明皇上是麻木的。当你的初版《本草纲目》和遗表,辗转千里送到神宗皇帝手中,得到的竟是"书留览,礼部知道"几个冷冰冰的文字。历代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的文章汗牛充栋,却没有一行文字记载过这位世界级科学家的功绩。就连你的亲生儿子也未必认识你和你的《本草纲目》的价值。在你死后,儿子们感慨你一生劳碌,却没有中举做官,便将长子李建中七品县令的官职,请求朝廷转封给父亲。于是"明敕封文林郎李公濒湖"便成了你堂而皇之的墓碑铭文。透过这浓浓的孝心,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社会沉沉的悲哀:一顶七品官帽竟远远超过《本草纲目》的份量。科学家的地位是何等低下!值得欣慰的是,在乡医被视作三教九流难登大雅之堂的时代,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当世名流,亦能客观评价一部传世之作;无数医家,也竞相收藏探究这部药学经典。其实,真正能够评判一位伟人价值的,不是记载历史的书籍,更不是皇帝,而是历史和人民本身。

四百多年间,《本草纲目》在民间广泛流传,使无数生民免遭病魔益寿延年。这其实就是一座座无字的丰碑,也是药圣你最初的目标与追求。

从十七世纪初,《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便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成为国际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读到《本草纲目》后,大为惊喜,把这部著作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明朝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在中药书中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在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能在科学上获得如此辉煌成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故乡的李时珍,你是大别山常青不老的苍松翠柏,你是雨湖边四季飘香的荇水荷风,你是故乡大地上一道永远的风景!

妙手回春的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的故事

01

华佗(141~208),东汉人,一名,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三国时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早年游学于徐州一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因为他兼通数经,通晓养生术,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华佗一生主要在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一带行医,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

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

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

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隔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

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病疾,近期难于根除,需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

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加上他"去家思归”,就推说回家乡找药方,一去不返。

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愿前去。

曹操为此大为恼怒,专门派人到华佗家乡去调查。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们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要是'虚诈',就逮捕治罪。"

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渝。

曹操仍旧让他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准备处决。

临死前,华佗把在狱中整理好的医著《青囊经》交给牢头说:"此可以活人。"没想到,这个牢头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

可叹华佗一代神医,死于玩弄权术的曹操之手。华佗生平著作多种,均已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为后世托名之作。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后世影响

02

华佗一生不求名利,集中精力在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华佗创制了"麻沸散”,施行剖腹列背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遥遥领先。

他还是医疗体育的倡导者,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五禽之戏"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为我国的养生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近现代医学界对华佗的评价极高,尊称其为"外科始祖""神医"。《历代名医图赞》中以诗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签》中引用此诗,对华佗医德医术予以推崇。

近代西方学者皆认为华佗是古代东方医学杰出代表者,能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相媲美。

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18世纪初,比华佗晚1600多年。美国《世界药学史》中便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是由中国传出去的,并称"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

麻沸散的由来

03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战争频繁,军队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

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治疗。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破腹、截肢等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的失败了。但他不灰心,继续摸索。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

为了解除疲劳,他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佗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得个酩酊大醉,弄得人事不知。

他老婆可吓坏了!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总是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时才明白华佗真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先扎针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

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先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患奇怪病症的人:病人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手攥拳,躺在地上不动弹。

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一切正常。又问病人过去有什么疾病。病人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听了患者家人的介绍,连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给我看看。"

患者的家人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人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背着走了。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实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尝果根。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

自从华佗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破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做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

手术做完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呵!

这一带的老百姓一提起华佗,都夸他医道高明,手到病除呢!可惜的是华佗的麻沸散自他死后就失传了。

【典型素材】

人物篇

1.热爱生命,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2.热爱生命,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

特蕾莎修女曾把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别人都不理解,认为快死的人,带回来救不活,还占用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特蕾莎修女却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敬畏。老人被带回去后,死前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死前却活得像个人,谢谢你!"

3.热爱生命,应该在困境中保持微笑

程浩自出生后,因为生病,从来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给他下过的病危通知单,叠在一起,变成了厚厚一沓纸。但他依然很乐观,坚持读书,曾一天阅读十万字,此外,还坚持写作,出版了《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生命的单行道》等书籍,他自称是“职业病人”,也相信:最可贵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4.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写过一篇名为《热爱生命》的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名淘金者,返回路上,扭伤了脚,且被同伴抛弃,一个人在荒原上陷入困境,随后,他克服重重困难,杀掉了一只试图咬死他的狼,终于走出荒原,幸存下来。杰克·伦敦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生命的坚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语段篇

1.青松伸开自己的臂膀,在山巅拥抱蓝天;小麦和同伴紧紧相偎,密密地铺满原野。雄鹰张开翅膀,拍打着阳光,追着风翱翔;骏马伸颈嘶鸣,飘舞着鬣鬃在草原上奔跑。我们年轻的心踩着阳光的节拍,在挥洒我们个性的风采。我们的青春有自己倔强的形状。

2.普罗旺斯紫色的薰衣草让我魂牵梦萦,江南水乡盛开的荷花让我心无尘滓,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让我心生敬畏,可可西里荒原奔跑的羚羊群让我泪水盈眶。生命总是色彩斑斓,每一种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形状,把流光溢彩的生命展示给世界,那彼此不同的生命光辉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篇章。

3.村上春树说过,我们的心不是石头。其实即使坚硬的石头也各有各的形状。李白慷慨而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坚信自己就是一块有用的石头,甚至是那始终会发出最夺目的光辉的宝石。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数可能,走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即使崎岖不平,即使荆棘满布,那也是我们该有的魅力人生。没有太平享乐,没有史学家称道的盛世强国,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失国破家之痛也是一段令人回味不尽的诗歌故事。失去了平静的书斋生活,失去了琴瑟合鸣的幸福快乐,李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悲苦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4.没有了仕途的平顺,没有了匡扶危难的机会,李太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豪迈也是一道永久的人生风景。人生不该受约束,不该被限制,每一个生命都要长出自己的形状,开一树灿烂的花。是屈子纵身而下时衣袂掀起的风湿润了我的眼睛么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愁感染了我么是顾城“让所有习惯黑暗的人习惯光明”的坚强震撼了我么当我看到他们卓尔不群的灵魂在清辉中起舞,当我看到那起舞的灵魂有与众不同的形状,我感到我的心也在生长。

5.一抹清辉洒下,朱自清消瘦的身影,那样坚决。站在那月色下的荷塘边,心灵因此而空阔柔软,月光下他如水的眼神怎能不让人联想到带头拒领救济粮时那坚毅的目光你只是你自己,长成倔强形状的你自己,这样的你让我泪流满面。生命,该是阳光下一树树的繁花,该是明媚的人间四月天,该是舞在风中的精灵。

6.每一个生命有每一个生命的语言,每一个生命有每一个生命的精彩!我们是神的孩子,上天眷顾,要我们的青春长出自己的形状,一路轻舞,舞出自己的旋律,舞出自己的一树花开!青春,在自己的形状中绽放吧!

7、呼唤新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的是“立体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称作生命的“长度”,那么社会生命则对应着生命的“宽度”,精神生命就是生命的“高度"。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的意义,才能拓展他们生命的“长宽高”,才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期待这样的新生命教育早日到来。

8.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晨甫一开门,文质彬彬的观众便有序向武英殿、延禧宫走去;正午骄阳胜火,逶迤长蛇阵六七个小时的守候,只为了向《伯远

帖》、向《游春图》或《清明上河图》张望致敬入夜,观者仍徘徊不舍离开……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一-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或将成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来源:人民网李泓冰《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9.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正因为科学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它才更需要一种多元尝试、鼓励竞争的宽松氛围。就像乔布斯所言,消费者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送到他们手上。在创新完成之前,谁也不知道理论或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敬畏这血衣确宁性种不确定性,开田此允许多元尝试,才能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来源:人民网李拯《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10.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一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长于斯的人无处可逃。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命,敬畏人民。(来源:人民网陈家兴《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11.敬畏传统,约则百善俱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日子过得越好越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古有明训随随便便倒掉的一碗饭,倒掉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文化传统、辛勤汗水和珍贵资源。敬畏粮食,就是敬畏传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劳动。(来源:大众日报孙秀岭《心存敬畏,方能“餐有所止"》)

12.敬畏历史,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

敬畏历史,就要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从中增智明志。历史是镜子是灯塔,熟读历史,掌握其中蕴藏的规律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炎黄以降,中华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来没有停滞过对未来的探索。敬畏历史,书写历史,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责任。(来源:人民网蔡俊《敬畏我们的历史》)

时评篇

01生命意识是教育的起点

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和培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

何谓生命意识?就是人作为一种生命的自我意识,其核心是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生命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执著;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责任;从陶渊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我们更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是的,俏立枝头的花朵,风中摇曳的小草,水间嬉戏的鱼儿,草原奔跑的羚羊……所有生命,都有着一种令人敬畏的顽强与不易!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信息。”的确,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人类的终极关怀。生命问题应该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中学语文教材中,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等闪烁着生命光泽的文章,都直接抒写对生命的认识。对教育者乃至全社会来讲,要通过文化的濡染,从小就给予小孩子生命意识教育。对学生来说,要在这种教育的滋润中,认识生命的价值,养成关爱的情怀,形成人文的精神。

环顾我们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仁爱之心缺乏的现象,正是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于是,校园暴力频发,甚至发生弑父杀母此等为人所不齿的丧失人性、有悖人伦行为。究其原因,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但也有教育缺失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在生硬强调应试教育的时候,忽略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对这种追寻应有的文化浸润。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学校、家庭、社会责无旁贷。尊重生命,才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只有将温情化为灵魂深处的感动,才能努力去发掘、塑造自己生命中的美丽,以充满人性的关怀去温暖别的生命;只有让爱心、善良、仁慈、宽容等美德在心灵里生根发芽,才能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美。

拥有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之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就会充满和平美好,充满勃勃生机。

02家国一体家国同心

生命意识教育不止于清明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国人无论走多远,都会在传统节日里存念家国。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文化。《论语》载,“子之所慎,齐(斋)、战、疾”,就是孔子最看重斋祭、战事与生病。因为斋祭可以慎终追远,孝亲化俗,加强家邦认同,战事关系国家民族生存,疾病关系个人安危,自身与家国是三位一体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节日恰恰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背景与共识。笔者以为,可以通过清明节的祭祀文化来加强生命意识教育。

清明祭祀往往容易触动生命意识中的死亡思考。中国民间对“死亡"有所忌讳,目前欧美社会已经普遍将死亡教育当作生命意识教育的常识,开设有相关的中小学课程。中国的祭祀文化对生命意识教育自成体系。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得清明祭祀有了新的手段。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祭祀。但只有对传统祭祀义理深入了解,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创造性转化”。

古人通过对他人、亲人、自身、动物的死亡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在对待他人的丧礼上,传统提倡当他人生命出现大故时要对环境与场合的变化有所觉察与尊重。在显性层次上“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礼记》),即不能对着棺材唱歌,不能在丧祭现场大摇大摆,不要在丧祭饭席上悲叹;在隐性层次上,要“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礼记》)。即你不在丧祭现场时,也要有一种相对的与环境同步。即在邻居有丧事时,你舂米的时候不要哼小曲,在村里有出殡时,你不要在巷子里唱歌。虽然你不在现场,你个人习惯是个人的事,但环境中有相邻而敬的义务。孟子认为“唯送死可以当大事”,主张死生为大,要尊重生命的离去。自然,在清明节无论是面对他人或者亲人的祭祀上,要端正态度,不能轻忽散慢。

在对待亲人的离去和祭祀的表达上,要明辩生死,借此进行仁与智的教育。清明节的扫墓,时下可见有的坟墓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甚至低陷残败。有人认为死就是灭亡,没必要搞封建礼仪祭祀。有的坟墓则修得富丽堂皇,宛如对待生者。对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礼记·檀弓》。意思是对待亲人死去如果就此认为亲人死了没了,把死亡当作纯粹的消失,这是不仁厚而不可以这么做的。相反,如果把死去的亲人当作没死去一样对待,这也是不明智而不可以这么做。

王夫之认为“事死不如事生,则无不忍死其亲之心;以生事加于死者,则昧生死之理。"即重视生大于死,则会忍心对待亲人故去,而对死者如对活人,就混淆了生死之理。所以,孔子认为可以借对亲人的祭祀的明器(祭祀用品)上来进行仁与智的教育。古人在祭品上用竹编的草席不嵌边,用的瓦器不上色,用的木器不雕琢。即让祭祀物品处于可用与不可用之间来象征对亲人的缅怀处于生死之间。由此衍发出对事物矛盾的两方面辩证对待的思维。这也为儒家反对殉葬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对待自己的死亡上,古人主张“得正而毙”。即要死得其所。现在发生了一些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轻忽对待死亡,令亲友痛心不已。《礼记》言“生有益于人,死无害于人。"个人的死亡不仅是自己的事。这是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的生命意识教育。

不仅如此,人还要体面地去世。曾子在弥留之际通过童子的话语发现自己睡的席子超越了身份,坚持要换掉。曾元劝父亲回头再换。曾子批评“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坚持马上换席,刚换完躺下就去世了。这就是儒家的君子在生死之际也不会敷衍含糊。

在对待动物的死亡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仁心厚意。《礼记》的《檀弓篇》记载,孔子养的狗死了,吩咐子贡用旧席子掩埋。并吩咐不能让狗的脑袋陷在泥土里。叶梦得认为,席子贴身,狗近身,将旧席埋狗尽物之性,可谓“仁之至义之尽"。

清明节缅怀先祖更容易使人思考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死是生的延展,生死结合才能对人进行完整的评价。正是有了死亡的限制,才使得生更有价值。由此,如何死亡也变得有意义。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身前事与身后名纳入日常立身行事的准则,会使很多人变得更有对家国与自身有责任感。

03铲除这颗人类社会“毒瘤”,必须提高网络空间战斗力

当互联网给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恐怖分子也盯上了这一赖以生存的空间。网络早已成为恐怖主义传播泛滥的“重灾区”。近年来,恐怖主义逐渐呈现出网络传播途径广泛、暴恐内容载体多样、煽动渗透高效、隐蔽性提升等新特点,这些新特点继而导致反恐的新难点,进一步影响国家安全,伤害无辜百姓的生命。

目前,几乎所有的恐怖组织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络平台,他们在网站上大肆宣扬恐怖主义的价值体系,鼓吹极端化思想,培植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拿“基地"组织来说,他们建立了“利剑”网站,免费传授绑架人质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和隐藏人质所必需的步骤、如何对待人质、如何进行谈判,以及释放人质时如何避免被追踪等。“东伊运"等境外东突势力大肆运用网络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手段,甚至直接策划、煽动、组织实施在中国境内的暴恐活动。

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网上活动更是频繁。他们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通信软件以及文档共享网站在全球范围完成宣传、融资、培训、策划和实施恐怖袭击等一系列活动。一些残忍的“斩首"视频也被他们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便传播极端意识形态。另据报道,2020年4月,英国战略对话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线上图书馆"。这个数据库包含9种语言,里面上传了大量恐怖袭击行动的细节以及爆炸物的制造方法等内容,且相关信息也在不断补充和更新。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数据库每月竟有高达1万人次的匿名登录访问量。

反恐打击力度大,恐怖组织防范意识也在加强。据介绍,“伊斯兰国”组织有自己的“网络安全行为手册"。该手册提供了大量建议,包括如何保持通信和定位数据的私密性等。(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通)里面还列出了在他们看来能够保证“伊斯兰国”组织成员隐私的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平台、云存储平台等。可见,恐怖组织成员十分关注科技领域的新动向,以便及时更新策略,隐瞒暴恐活动。

铲除恐怖主义“毒瘤"迫在眉睫,而恐怖主义网络化的新特点和新难点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无硝烟、不流血、看不见”的网络战争,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而与恐怖势力在网络空间的较量,也直接体现在网络防御能力的强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络空间的战斗力。这具体表现在能否做好对网络恐怖行为的事前预警、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置,是否有对网络恐怖攻击行为进行及时溯源取证的能力。

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可容忍。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共发生7000余起恐袭事件,造成数以万计人员伤亡,国际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行为,国际社会需携手构建起更为坚实的安全防线,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通)而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是贯穿于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只有加大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才能减少恐怖主义滋生的空间,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的温床。

【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古人

材料二: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清]曾国藩

材料三:“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倘若没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最终也将是可悲的。”——梁晓声《中国生存启示录》

敬畏可能是当下国人最稀缺的一种情感了。新近河南江西接连发生的特大火灾能不引起我们对生命的痛惜和思考吗?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题目以三句名言材料引发考生写作。第一句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君子知敬畏,谨慎持重,所以优秀;小人常骄纵,目中无人,所以平庸。做人要学会敬畏,人生才能有所成就。材料二是曾国藩的名言,“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意思是做人心存敬畏,才能有谨慎的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材料三出自梁晓声的《中国生存启示录》,从个人到国家层面都要有敬畏之心。这三则材料都共同提到“敬畏”,即敬畏,并非是害怕或恐惧,而是由“敬"产生的尊重,是一种端正而负责的态度。而且提示语又提到新近河南江西接连发生的两起特大火灾,可见命题人有意引导考生的思考向珍爱生命、敬畏生命靠拢。

可以立足历史,谈对知识真理的敬畏,谈航天科研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对科学和大自然的敬畏;可以针对青年学子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如何理性思考、权衡选择,既要敬畏克己不妄为,又要谨言慎行;最后应记着谈对生命的真爱与敬畏。

参考立意

1.心存敬畏,学会律己。

2.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4.心有敬畏方可成就不凡人生。

【佳作示范】

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这是古人对于敬畏的深刻认识。曾国藩也曾说过:“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梁晓声在《中国生存启示录》中更是指出:“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倘若没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最终也将是可悲的。”这些名言警句都在告诫我们,敬畏是我们当下最稀缺的情感之一。

近日,河南江西相继发生的特大火灾,不由得引发了我们对敬畏的思考。火灾的发生让我们痛惜生命的脆弱,更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平日里我们不能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呢?

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敬畏,是对生命的一种敬重和珍视。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和轻视。我们习惯于将生命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忽视了它的宝贵和脆弱。然而,当火灾肆虐时,我们才会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据统计,河南江西两次火灾中的伤亡人数近五十人,这些生命的消逝让我们深感痛惜。如果我们能在平日里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也许这样的悲剧就能够避免。敬畏,是对社会的一种敬重和敬畏。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他人的生命和尊严毫无敬畏之心。据报道,江西火灾是由于违法建筑、违规用火等原因引发的。火灾的发生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警示,如果我们能在平日里对社会怀有敬畏之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也许这样的火灾就能够减少。所谓“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啊!

心怀敬畏,方能行有尺度

青年,心有敬畏,面对物欲诱惑时,当有取有舍;面对善恶抉择时,当有尺有度。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中,然而,我们常常只顾眼前的利益和享乐,没有敬畏之心,迷失人生方向。我们如果没有敬畏之心,赢利至上,一味缩减成本,不愿将消防设施安装齐全,不及时维护,那么河南江西的特大火灾不会是最后的不幸。若我们是安全设施检查员,行事没有道德尺度,为贪图贿赂,面对企业消防设施的纰漏和不合格,给企业老板开绿灯,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饶恕的。如果我们能在平日里心怀敬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有尺度我们就能够远离失败和绝望,走向幸福和成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生命、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心怀敬畏,面对生活的挑战,去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应时代之召唤,祖国发展之需求,每一位青年都要有所敬畏,让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