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主题素材---中国面孔

【核心概念】

总是在追寻一些东西,或是信仰,或是梦想。在追寻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认识到一些人,擦肩而过又萍水相逢,每个人眼中对于面孔的感知也不同。

世界在不断联通,欧美潮流、韩式风格在中国也掀起过一阵热潮。从网络视频上看到欧美仿妆、韩式双眼皮等,无数个蹦蹦跳跳、年轻有活力、相似度蛮高的女孩子们、男孩子们给自己打上各种各样的“脸"的旗号。尖下巴,高鼻梁,大眼睛,人们越来越多追求这样的面孔,那这样就是“中国面孔”吗?

真正的中国面孔是坚毅而勇敢,儒雅而谦和,果敢而执着,为民请愿,无私奉献,勤学钻研。一切美好的词汇用在ta身上也不会浪费半点光芒。中国面孔是无数仁人志士、迁客骚人用自己的历史铸就而成的绝唱,当我们看到、想到这些人的时候,心中难掩自豪和骄傲,这就是真正的中国面孔。

蓦回首,历史长河的另一端,那是一个文人墨客的时代,是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也是金戈铁马的时代。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岑参、温庭筠;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苏轼、范仲淹、晏殊;元代的王旭;明代的高启;清朝的纳兰性德等,无论朝代如何变更,所撰写的诗词歌赋均为中国文学之瑰宝。“今古梦茫茫”,跨越千年,再次吟诵,总有一番共鸣。平常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哀伤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慨叹似“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诗词歌赋的魅力在于无论时光带走了什么,文字的力量永远流传。这些文字,就构成了“中国面孔"。

近代,是仁人志士的时代,是为梦想、为理想、为信仰拼搏的时代。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捍卫中国!变法起义,推陈出新,武装反抗,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他们就是“中国面孔”!中国面孔是一种精神传承,每一个有血有肉,贡献自己青春,贡献自己力量的年轻人,都代表了“中国面孔"。现代,我们要有庞大的科研团队,要利用高科技来捍卫祖国。医疗人员、科研人员、部队官兵、高科技武器,这都是我们的底气!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攻坚克难,这些可爱的人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面孔”。

时代在召唤,召唤每一个有“精气神儿"的“中国面孔”。中国面孔不是表面上的容貌,最难能可贵的是有中国精神的青春的生命。有了这种精神,“中国面孔"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阅读积累】

引用名言警句(一语点亮生光辉)

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管子》

4.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6.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习惯说》

7.王侯交相,宁有种乎!——陈胜

8.难得糊涂。——郑板桥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11.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12.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

1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赵匡胤

1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纂要》

18.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

19.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

2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5.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

26.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

29.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

30.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鞅《商君书·更法》

精读微型文言(以文化人厚素养)

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诗书清白赋家风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今宁德市)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故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故里,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富,诗作90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陆游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陆游家训主要包括一部家训专著《放翁家训》和他写的约200首教子诗词。

《放翁家训》共26则,3700余字。陆游44岁时开始写第一则,到80余岁成稿,跨度40余年。《放翁家训》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厚葬无益,墓志求实;二、简朴持家,为官戒贪;三、孝悌行家,谨慎交友;四、耕读传家,宁农勿仕;五、邻里和睦,切莫兴讼。家训涉及到修身、处世、治家、教子等多方面内容,对陆氏后裔有很好的训导作用。

除《放翁家训》外,陆游还撰写了近200首有关教育子女的诗词,在中国家训史上独具特色。这些教子诗词,是陆游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苦口婆心的嘱告。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慈祥父祖对子孙们深深的亲情、浓浓的爱意。

亘古男儿一放翁,诗书清白赋家风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留下的最后一首诗,八十五岁高龄的他躺在病榻上,带着满腔的遗憾,写下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他念念不忘山河破碎、北国沦陷,他希望祖国有南北统一、民族团结的一天。这首诗,已成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

陆游的诗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八百多年来一直深深地激励着后人。

作为江南世家,陆氏家族一直传承着优秀的家风,十分注重家教、家训,祖上就有家训《修心鉴》存世。陆游在先辈言传身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写下了一部家训专著《放翁家训》,提出了较为完备的陆氏家族行为准则。后来,陆游又通过创作诗歌的方式,多次对家训进行补充,对儿子进行训教,仅“示儿诗”就有一百八十首之多,这在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后人将这些“诗训"与“家训”相提并论,称之为诗化的“家训"。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这首著名的咏梅词可谓家喻户晓。诗人通过颂梅来表达自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品性以及志节高雅、操守如故,始终保持清白人格的无悔信仰。

陆游不仅保持清廉的作风,还尽心尽力为民办事。他在江西任上遇到严重水灾,急忙向朝廷上奏,在救民于水火的紧急情况下,敢于担当,立即开仓赈济灾民。陆游在成都为官时,当地疫病流行,他不忍看到穷苦百姓染病束手待毙的惨状,便拿自己的钱,亲自配制汤药,在街头设置许多药缸,让民众速取速饮,使众多病人转危为安,有效抑制了疫病的大规模流行。

教育子孙继承清白家风,严于律己、勤于修身,是陆游家规家训中突出的一点。这是诗人一生仕途和人生经验的总结。陆游在《放翁家训》中要后代牢记“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和“廉直忠孝"的陆氏家风,克制贪欲。他认为,“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羡慕,除了满足虚荣又有什么好处?贪得无厌只会害了自己。因此,他告诫子孙,常能“如是思之,贪求自息"。

他告诫外出当官的儿子与侄儿为官要清廉:“清若鹤林泉”、“节若江水清"。儿子陆子龙去吉州(今江西吉安)上任,陆游在《送子龙赴吉州掾》的诗中,叮嘱他要清白自守,做个廉明的好官,“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至于自己,温饱即可,叫儿子不必为此惦念,即便衣衫破旧被人嘲笑,也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他甚至还主动要求朝廷停发俸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在家训中十分强调读书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已成为不朽名言。在陆游看来,读书是陆家的传统:“五世业儒书有种”,“读书守素业,蝉联二百年"。陆游祖父陆佃以苦读闻名,父亲陆宰则是浙东著名藏书家。陆游六岁起就受到父亲启蒙,这对陆游的人格、思想、治学等方面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因此,陆游对自己儿子的读书学习也时常予以引导与鼓励。他劝导子孙多读经史,养成宽厚待人、谦恭有礼的品行;他教诲“学贵身行道”,不仅要读书,更要躬身践行。

陆游还坚持严管才是厚爱的治家之道,对后代的管教片刻不敢放松,“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他相信这样严加训诫十年,子孙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和品德,否则将来就会后悔。迟暮之年,壮怀之余,陆游仍然“惟顾念子孙"。

陆游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文武兼备却仕途坎坷,三十四岁才被任命为宁德县(今属福建省宁德市)主簿。虽然官职一直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陆游一次次上书力主北伐,直到四十八岁,才被主战的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幕僚,在南郑(今陕西汉中)直接参与了战斗。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也使得爱国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题,成为陆游家教、家训中最核心的内容。

陆游家训包含着治学修身、耕读传家和兼济天下等诸多内容,也蕴藏着传统文化丰富的价值和生命力,并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陆游的后辈们,正将陆游精神接力传承,不断谱写新篇章,续写新辉煌。

陆游家训摘编

爱国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感到热血沸腾、怨气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国家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能像他一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在披着铁甲的战马上,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勤学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年轻时开始努力,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比较浅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示元敏》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

吾已鬓眉白,汝方衿佩青。

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

【译文】

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终生恪守先贤在经籍中传授的道理。心中应该仰慕先贤的高尚人格,努力以先贤的教诲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要认真琢磨每个字的含义。我已经老了,而你正值大好年华。一定要刻苦攻读,努力实践,加强修养,莫失良机。我苦口婆心全是为你好,望你一定听我的劝告。

《示儿》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

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译文】

除读经习文能让人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外,别无他法;做学问就要穷根溯源,自然就不存疑问了。我老到牙齿豁了、头发秃了,才醒悟这个道理,可怜你们的父亲,洞见学习之事理已经太迟了。

廉洁篇

摘自《送子龙赴吉州掾》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

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译文】

你是吉州的官吏,喝的是吉州的水,就要为吉州百姓做好事。在金钱的问题上,哪怕是一文钱,也要公私分明。自身清白廉洁,旁人就没有理由说你的坏话。平时要省吃俭用,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陪嫁女儿,用自己挣的钱请品德高尚的教师教导自己的儿子。我虽然已经老了,但一切尚可以自理,吃饭问题,你不用惦念。衣服、鞋子破了,出门虽会被人嘲笑,但我却不在乎,回家后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睡个好觉。

《示子孙》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译文】

“出仕为官,退守为农”,这是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规。若贪图荣华富贵,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最终会惹祸上身,你们切勿辱没清白家风。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天下之事往往在贫困俭约发奋图强中成功,而在奢侈萎靡不求上进中失败。我很小时,父亲曾严肃地对我讲,先祖在朝中为太子太傅四十余年,终身未曾积累财富,家里人在生活上稍稍改变一下,他就很不高兴。

修身篇

世之贪夫,溪壑无餍固不足责。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若夫天性澹然,或学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世上那些贪婪的人,其欲望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至于一般人的性情,见到他人的华服珍玩,不由得怦然心动,也是一个大毛病。大抵人之常情就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但也应该想一想,这件东西若归我所有,究竟有什么用处?让别人羡慕我,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若能这样想,贪心自然就平息了。至于那些天性淡泊,或者学问已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当然就不会有这种念头了。

人士有吾辈行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已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在我的同辈人中,虽然有的人地位高贵,有的地位较低,有的交往甚笃,有的来往不多,但你们见到后,都要恭恭敬敬。即使你们做了高官,也要这样做。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小辈中才思敏锐、锋芒毕露的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忧虑,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加强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长此以往,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否则,令人烦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各位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日后留下遗憾。

回望历史名人(丰富情怀铸诗篇)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

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

01

《离骚》之后无《离骚》

感谢司马迁,从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从亘古不息的汨罗江中,打捞起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学家,他在《史记》中用了1200多字让后世记住了那个不屈的脊梁。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籍贯湖北秭归,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

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

《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既敬天尊神法道,又借天问道、借古喻今,叩问现实,质疑巫术的盛行,充满科学求索精神;在祭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九歌》,结构精巧,斑斓绚丽,美轮美奂,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

《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屈原之后的中国文化人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

02

钢筋铁骨的屈原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一是国家至上。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襄理朝政,竭力勤勉。他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

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对外都是一把好手。但他并非总是春风得意,他遭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来自外部却深潜楚宫的政治对手。秦相张仪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谋略家和纵横家,诡计多端、老谋深算、胆略过人。

他一生有两件最得意的政绩,一是几度破坏楚齐联盟,为秦国成就霸业扫清了前障;二是成功地离间了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使楚国驱逐忠良,丧失清醒,丢掉了雄起的基础和机遇,最终为秦所灭。

这两件事合而为一,那就是张仪打败了屈原。张仪十分清楚屈原是楚国唯一使他感到威胁的对手,他收买靳尚,设诡郑袖,蒙骗楚王,谗害屈原,可谓用心良苦,心机算尽。屈原清醒地认识到楚国真正的敌手是强秦,“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不是楚吃秦,就是为秦所吃。

但屈原贵在心系国家,失在忽视了小人的力量。两人较量的最终结果是,正不敌邪,屈原惨败。从一定意义上说,楚秦之战实质上是屈张之争,屈死而楚灭,张狂而秦胜。尽管如此,屈原至死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

历史的篇章总是飞扬着流畅与滞涩的墨迹,正邪不分、忠奸难辨的故事时常发生,让人嗟叹,但车轮总能曲曲折折歪歪扭扭地往前走。

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并非始于秦始皇,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征战其实都是统一战争,是诸多帝国梦的灰飞烟灭与推倒重来。

屈原的政治见识使他看到了战争的性质,知道战争的赢输决定着国家的存亡,而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他的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沉、痛彻得多。国之将亡,已无暇计较个人恩怨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

一切幻灭之后,他拼将生命全部能量的最后一跃,也是以身许国。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渐渐凝成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

二是忠君忧民。屈原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却顾盼庙堂。他对楚怀王曾有深厚感情,一度几乎寄予了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和事业追求;而又怒其不争、怨其不察、恨其不用、哀其不幸,悲叹昏聩之君误国、蛊惑之佞亡国,可谓爱恨交织。

即使屡遭离间、屡受陷害而被疏远、流放,他仍然一步三回头,期盼君王的幡然醒悟和召回。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屈原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离开,像春秋时期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一边寻找明君,开辟自己的政治试验田,一边传大道,宣扬自己的政治和道德主张,但屈原宁死也不愿意离开楚国一步,对国家、君王的忠诚日月可鉴。

即使对昏聩的新主顷襄王,屈原也同样抱有过幻想,浪迹荒野之时仍以诗赋寄情,提醒朝廷,但终究是一厢情愿、枉自多情。屈原的忠君情结和爱民情怀并存,对民生有更多的体恤,在忠君与爱民的矛盾中备受煎熬。

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民为本,敬天法祖体恤苍生,为民请命,对百姓充满深深的同情和哀怜。屈原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世卿世禄、限制贵族特权,明知这样必定会触犯贵族垄断集团的利益,但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对民众、对王权的忠诚昭然若揭。

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三是坚持真理。真理贵在发现,难在坚持。坚持真理是需要智慧的,屈原负责过许多国计民生大事,对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的倡导法制、鼎新革故、推进民主、选贤用能等改革思想,对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楚国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譬如他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成才的故事为例,说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重要性,这一人才兴国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是具有先进性和开拓性的。

坚持真理也需要勇气,屈原对“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的世俗污秽深恶痛绝,敢于剑挑楚国政治的失误、吏治的腐败、贵族阶层的贪婪,甚至胆敢指责楚怀王、抨击顷襄王,威风凛凛,寒光闪闪,锐气逼人。

坚持真理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屈原的远大抱负和政治理念一旦确定,便坚贞不改、矢志不渝,“虽九死而犹未悔"。即使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励,像一个战士,义无反顾。屈原的耿耿正气,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为真理而斗争的勇士。

四是情怀高洁。屈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高贵节操的坚守。“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葳蕤芬芳、烁金泛银的精美文字,像镜子一样照映着他那纯净的灵魂与高洁的思想境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他以橘言志,表达了自己表里如一、坚贞不屈的品格;“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与清醒自重的秉持;“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达了他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表达了他对“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昏暗时代的猛烈抨击和对黑恶势力决不妥协,纵然招致灾祸也决不苟且偷安的坚定决心。

03

伟大的悲剧英雄

忠烈屈子,千年一叹!

一声赞叹,一声悲叹。屈原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楚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政权昏暗腐朽摇摇欲坠,政治生态险恶,官场上毫无清明正气可言,使屈原有生不逢时之感。他的真知灼见被君王视如草芥弃如敝屣,他的才干遭到无能之辈的嫉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楚怀王授权屈原负责起草国家宪令,屈原草稿未定,而“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进谗诬告屈原,使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魑魅魍魉们的“羡慕嫉妒恨"祸害了一代忠臣贤良。

更可悲的是,屈原遇上了两代昏君。

强秦兵临城下,弱楚危在旦夕,楚怀王却屡中张仪之计,违背盟约与齐断交,既恼羞成怒又不讲信义,既贪婪自私且鼠目寸光,终于孤立无援,求救无门。被晾在一边的屈原看到了楚齐断交的严重后果,力阻无效,反而被逐出朝廷,流落到汉水之北。

后来楚怀王终于被秦国诱捕,客死他乡。被流放的屈原“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为故主的罹难而悲愤,更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新主而悲哀,为新主听任满朝奸佞庸臣祸国殃民而愤怒。顷襄王更是心胸狭窄之人,他一怒之下将屈原驱赶到更偏远、更艰苦的江之南。

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披发行吟,顽强地写下一篇篇政治性的辞赋诗作,执着地诉说他的爱国忧民之情、救国济世之策,坚定地表达他的楚国复兴之梦。无奈顷襄王在媚秦自戗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楚国也就气数已尽,行将就木了。公元前279年,秦国悍将白起攻打楚国,引水灌城,一下子淹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还攻占了屈原的出生地、楚国的国都郢。第二年的五月初五,一代爱国名臣屈原投江殉志,留下千古奇恨、千古沉冤、千古悲歌。

臣事明君,将遇良才,这是中国历代仕子所追求的昌明环境。国与国的较量实质上是王与王的对弈和对决,一国之强弱取决于一君之明晦。屈原经历三代君王、事奉两代国君,但他们一个比一个昏聩,一个比一个素质差。

楚怀王胸怀狭隘、目光短浅,朝秦暮齐、言而无信,低劣的政治品格、低下的政治智慧,使楚国的式微成为必然;顷襄王更无理政智慧可言,耳聋目塞,纵容小人弄权,使楚国驶入了加速灭亡的快车道。

两朝昏君,一般器量,是楚国的不幸,更是屈原的大不幸。作为一位政治家,屈原从明亮转为黯淡,直至陨落,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一国之殇。

屈原的悲剧,也在于他自身的不悟。

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他的壮志难酬除了有小人的嫉妒和陷害外,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对立,而又缺乏一个强有力政治集团的统治。

屈原所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与君王之间的矛盾,是改革与守旧、民权与君权、维权与专制、分权与集权之间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是他的改革思想与君王权力意志之间、国家利益与统治集团利益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映。

而且这些矛盾在内外交困中迅速发酵激化、不断升级,使社会的分崩离析一触即发。外有强梁虎豹环伺,内有蚁蠹贪噬豪取,风雨飘摇的楚国大厦安有不倾覆的道理?屈原满腔热情地想挽狂澜于既倒,无疑要成为矛盾的一方——这是势单力薄的一个人与一个腐朽势力、利益集团的对峙,文弱书生想螳臂挡车,这是他的幼稚、天真与单纯。

面对外腐内朽、苟延残喘的统治系统,屈原没有跳出专制权力的樊篱,没有号召民众摧毁专制统治的意识和力量。他不如70年后的农民陈胜、吴广那么勇敢无畏,不如楚国贵族后裔项羽那么气魄盖世,不如流氓无产者刘邦那么无所顾忌。

这三拨人都是楚人后代,是他们前赴后继、共同奋斗,三年而灭秦,应验了屈原同时代先知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脱离政治系统使他失去了权力,脱离广大民众使他失去了根基,屈原的抗争无异于自己抓起头发往上拔,即使拔光头发也无济于事。

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反抗,但是,反抗总比不敢反抗好。

屈原的悲剧,还在于他文人式的愚忠。

怒也好、怨也罢,骂也好、哭也罢,屈原的忠君思想是不曾动摇的,他的死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源自他所受的封建传统的教化和传统文化的熏染,源自他的政治理想对专制统治的倚重和依附、对君王权力的效忠与臣服,源自他的政治品德和人格操守。有人言其为才所困、为情所惑,那实在是看低了屈原。

屈原的远见与胸怀是他的同僚们无可企及的,只是他有着书生的意气与弱点,崇文而不尚武,有宏韬而少谋略,没有革命的勇气与能力,没有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号召力,没有敢说敢为、揭竿于阡陌之中的魄力。

他把全部理想寄托在一个君王身上,一叶障目,看不到时代的趋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规律、民众的力量,他的忠君思想显然具有浓厚的愚忠色彩,是一种文人式的抗争,是那个时代无可铣削的胎记。

屈原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但一己之净并不能换得天下之洁。他的投江,无疑是投向黑暗、腐朽、窒息、昏聩君主专制和污秽官场的一枚人体炸弹,有惊世骇俗的一声轰鸣,但也只是一响而已,终究无益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和与消弭,无济于民生的改善和楚国命运的起死回生,更无力撬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铁板。

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富有预兆式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

屈原从政治顶峰坠入人生的窘境,从政治家回归到落魄文人,从理想的贲张走到了惨淡的现实,这种落差使他的思维从博大走向了单一、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从灵变走向固执。

他看到了楚国的末日,不愿意接受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的趋势,在奋起与隐遁之间,作出了痛苦和尴尬的选择。其实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前夕的无谓挣扎,在摧枯拉朽的历史车轮面前,一切都会被碾得粉碎。屈原稀里糊涂地充当了一个有节气的螳臂,既可敬,又可怜。

为一个不值得的政治系统而殉情,这是屈原的局限,也是屈原的悲剧。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04

中国文化的精神巨雕

从这个角度讲,屈原应该向比他年长210岁的“至圣先师”孔子学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为重用,或者被供而不用,也曾郁闷过,但他看清了现实的无奈,并不过多怨天尤人,只轻轻地一声叹息后,便一头扎进典籍诗书中,梳理上古时期的经典思想,集成和开创了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

孔子的思想如一轮明月,映照人类文明的长河25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上影响时间之长远、影响力之深刻、影响范围之广的思想家,唯孔子为最,他在奠定历史文化高度的同时,成就了自身的精神高度,后世无以企及。苍天有眼,巨擘如风,总是在重重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你轻轻推开一叶窗。

只是屈原没听到风吹窗启的吱呀声儿罢了。其实,人生原本就是多元、多彩的。

屈原的刚和孔子的柔,都是民族的骨骼,都是民族的性格,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巨雕和英雄史诗。

之所以感谢司马迁,是因为他敢于真实客观地评价屈原。像屈原这样一位不得志的贬官,在当朝的史官笔下是很难有真相可言的,如同对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被始用终弃的文臣武将的评价一样,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

但是司马迁不同,他在屈原愤然投江150年后伫立汨罗江边凭吊先贤,那时的他只有20来岁,一样的满腹经纶,一样的家国情怀,“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

他高声诵读屈原的诗辞歌赋,志趣相投,英雄相惜,涕泪长流,所以他笔下的屈原才那么真实、那么有神采。司马迁的垂泪,是屈原溅起的水珠,是接续古今情感的一脉清流,因为25年后的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触怒汉武帝,出于同样的悲剧、同样的悲情,他发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慷慨悲歌。

我想,司马迁把屈原的死应该看得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因为他要着书立说,留住历史,记录包括屈原在内的悲剧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屈原还应该向比他小210岁的司马迁学习。

孔子、屈原、司马迁,各有志向,都是中国精神的骨骼。

挡车螳臂也是英雄,以死抗争也是战斗。水柱擎天,英气断流,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尊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仰望是需要载体的。文化的盛宴无须山珍海味,一枚粽子足够,加上驱邪的雄黄酒、奋进的龙舟队,更好。棱角分明,粽叶幽香,年年端午,款款深情,咀嚼和回味的是一种精神。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选择了在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祭孔,亦选择了以屈原的忌日为节日,从此,中华民族的文脉里,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忧思,以及绵绵的诗意。

【典型素材】

言论篇

鲁迅

1.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2.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3.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4.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老舍

6.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7.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8.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

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10.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钱钟书

11.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12.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13.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14.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15.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张爱玲

16.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17.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18.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19.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20.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李叔同

21.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22.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23.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2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5.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丰子恺

26.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27.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28.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29.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30.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在你掌中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季羡林

31.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32.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33.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34.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35.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南怀瑾

36.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37.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8.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39.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40.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三毛

4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42.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43.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44.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45.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林语堂

46.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47.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48.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49.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50.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梁启超

5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52.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53.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54.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55.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

贾平凹

56.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57.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成也罢,败也罢,只是心灵的那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

58.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俗话讲人老了三个特征:怕死爱钱没瞌睡。

59.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60.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

路遥

61.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62.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63.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64.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65.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余秋雨

66.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67.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68.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6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70.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

周国平

71.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72.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73.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74.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75.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

杨绛

76.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77.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78.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7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80.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美文篇

灼灼史家华章,皎皎中国精神

司马迁称其《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百代文宗韩愈以“雄深雅健”赞之,此言得之!淡泊者如孔子,爱国者如屈原,大义者如程婴……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仿佛那夜空中的星,而让这些星闪耀千古的,便是中国精神!因此,同学们,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灼灼史家华章,皎皎中国精神》。

史家华章是那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如孔子般淡泊自守!

《诗经》有言:“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而当被徒役困于陈蔡郊野,不得行,绝粮,孔子却讲诵不辍、弦歌不衰。何也?因其淡泊自守!孔子说:“君子固穷”,所以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只是“就有道而正焉”;所以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而这也正是亘古闪耀的中国精神啊,所以,你看,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也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同学们,灯红酒绿间你是否失了坚守?泥泞坎坷里你是否丢了初心?让我们在这盈盈月光中,掬最清的那一捧——如孔子般淡泊自守!

史家华章是那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如屈原般忠诚爱国!

《离骚》诗曰:“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但哪怕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屈原所叹的也不过“民生多艰”,所做的也只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替以蕙纕"申以揽茝”,他也只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却从没有离了他的国,忘了他的民!而这也正是从未失色的中国精神啊,所以,你听,岳阳楼上的范仲淹才有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表白。同学们,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焦头烂额的生活琐碎外,让我们在这落落余晖中,拥一缕最暖的——如屈原般忠诚爱国!

史家华章是那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如程婴般大义担当!

太白有诗:“立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这说的便是程婴。为保赵氏遗孤,好友和亲儿在他面前惨死屠刀之下;为报杵臼情义,他在夙愿完成后引刀自刎。君可见,他是如何在背负卖友骂名时,把赵氏真孤培养成文武之才?君可知,他在午夜梦回之时,又是怎样思念他枉死的儿子和友人?孟子说:“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便是历久弥坚的中国精神啊,所以,你瞧,张定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风雨中,烈火里,让我们在这灼灼红叶中,拾一片最热的——如程婴般大义担当!。

时评篇

01风月今古同,精神亘古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风月云天,渺远江海,亘古如斯,可时代更迭,人事代谢,沉淀下来的精神却长存人间,生生不息,如“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牺牲精神,“同志仍需努力"的不懈奋斗精神……而今,却有重经济、科技实力而轻精神,“觉今非而昨是”,不屑甚至摒弃古诗文浩然精神之养料的同学,实是谬矣、危矣。殊不知,风月古今长存,精神亘古所需。

赞:末路难捱、民族困顿时,向上精神如良药,救国救民于泥淖。

“少年强则国强"如穿天一箭,尽裂苍穹,唤醒青年良知;“苟利国家生死以”如惊天炸雷,披云破月,激发国人斗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如航塔炬火,穿透层雾,照亮人生方向……因了这些诗文,我们回看那段历史,不难发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蔚然成风;“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一扫而空(荡然无存),国人砥砺精神,为民族站起来奋斗不息。邓世昌、秋瑾、鲁迅、刘胡兰……他们一人之力,汇聚成一江春水,冲破旧堤,迎来民族伟大新生。

歌:昔日一穷二白、人微言轻时,向上精神如翠竹,人间正道正葱郁。

党深知“风雨多经志弥艰”,人们了悟“关山初度路犹长"。时至今日再看,申请世贸之路的一波三折,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现实版演绎;两弹一星的研发之路何尝不是“风雨无阻向前进,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生动写照;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拨乱反正的探求实事求是之路又何尝不是“一身报国虽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完美缩影……毋庸置疑,在从为“站起来"到“富起来”奋斗的百年历史中,中国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等种种向上精神纷纷闪光,助推光明的昨日到达、富裕的悄然而至。正是: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之精神,民无衰颓消极之心,国才有蒸蒸日上之势。

倡:今日国富民强、暗风频袭时,国民应不弃旧魂铸新魄,涵养向上精神不间断。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如今矛盾纷至、危机沓来。同学,你难道不闻:“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香港修例风波愈演愈烈、病毒政治日渐猖獗、国与国实力比拼从未如此明目张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怎敢轻言“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我们怎敢抛弃孟夫子倡导数千年的“浩然之气”、抛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怎敢不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涵养更多的向上向善精神?

时下疫情面前,富有向上精神的国人逆行而战,书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不朽佳话,是对“奋不顾身"的担当精神的演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新时代领路人,在扶贫攻坚、全球抗疫……诸多国际国内事务上,永续奋斗,是对务实精神的完美阐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方舱医院的“读书哥"们,是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亘古不变、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读古诗文,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永做民族精神的深情演绎者!

02文明言行扬帆起,大国风范薪火传

什么是文明?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文明是人类在漫漫历史征程中形成的共同精神财富,是社会迈向更高形态的台阶。践行宝贵的文明力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传承文明,襄助盛世中华!

恶毒的语言难以改变不文明的行为;离开监控后多出的垃圾令人思考文明的意义。以文明求文明,以监督得文明,文明言行扬帆起,大国风范薪火传。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文明是反求诸己的能力,三省吾身,文明之帆方可远扬。

在公共场所吸烟、插队、说脏话,在马路上闯红灯、乱停车辆、危险驾驶等等,这些行为很小,小到有人认为无需在意。(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设想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方便或者所谓的自由,我们的社会还会像现在这样美好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颖达说:“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人人讲文明语,人人为文明事,见不文明,勇于纠正,为文明中国添砖加瓦,助力大国风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文明是根植于内心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明之舟方能远航!

镜头前人人优雅,镜头后有人失去优雅,我们的文明还是需要监督的。放纵人性中的恶,恶便会如野火燃烧,监督能约束内心的放纵,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刘学洲事件当中,那些在网络上不讲文明,随意谩骂这个15岁男孩的人们,没有监督,缺少约束,随意妄为,将刘学洲推向了自杀的深渊,文明言行是需要监督的!但如果一个社会全靠监督去维持文明,那将是一种悲哀!在监督中推进文明,在自觉中遵守文明文明,文明中国方能蔚然成风!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以文明的星火传递文明的薪火,文明的火炬便可点亮城市的每个角落,便可照耀中国。

文明的目的是使本来的顽梗变柔顺,原来的粗俗变温和,改变一个人的言行,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人类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垃圾分类的文明美化环境,规范行车的文明安全道路,排队有序、言行有礼的文明净化你我。人人知礼,人人文明,涓滴细流,汇成江海,习惯于美好,便不舍破坏美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双向奔赴中,共扬文明之帆,成大国风范。

《左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文明是道德,是性格,是理念,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城市的每个角落,国家的每个细节里,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文明言行扬帆起,大国风范薪火传。

【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中国面孔"所展现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为材料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题目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考生结合抗疫经历,联系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在开放视野中,再次审视个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表达自己的新感悟。设题角度多元,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潜能、展现思维品质。

作文材料寓宏大于微细,选择了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四副“中国面孔”作为材料,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具有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个人担当等丰富内涵。

从材料中四副“中国面孔"的表面上看,虽然身份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国面孔”所传达出来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情怀"民族本真”。材料以2020年春天作为思考“中国面孔"的出发点,引导考生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激励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现实,启迪考生拓展思维,体悟民族精神,省察自我发展。

【佳作示例】

镜里流年两鬓残,吾辈代代染青丝

岁月如浪更迭,代代飞渡,雕栏玉砌已不再,而亘古千年的中国面孔未改。五千年的华夏真章于源远流长的中华血脉中流淌,若无一辈英才儿女,何以铸得家国万里?岁月洪荒,漏尽更阑,愿以吾辈之青丝,染得山河万里无恙。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他们虽春光不再,却是中国面孔中最坚实的底色。

古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