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诫子书》(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1页
第16课 《诫子书》(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2页
第16课 《诫子书》(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3页
第16课 《诫子书》(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4页
第16课 《诫子书》(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诫子书(14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2分)“/”(1)夫君子之行2)遂成枯落2.(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静以修身.()年与时驰.3.(4分)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3分)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5.(3分)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君子之行2∕成枯落.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1)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解析】1.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1“”夫”君子之行”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为完整语句。故断为:夫/君子之行。第1页共23页(2“遂“成枯落语,是一个整体,故断为:遂∕成枯落。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淡泊:内心恬淡,宁静专一;致远:实现远大理想;(2)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志当存高远明志”“致远”,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5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告诫儿子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8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第2页共23页7.(3分)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8.(2分)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9.(4分)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案】6.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静”“躁”“静”“”品德。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6.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7.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重点词有: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7.考查内容理解。在学习方面,文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增长才干必须通过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这里强调了“”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注于学习,实现增长才干的目标;在做人方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明通过宁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培养品德。内心淡泊、宁静,才能明确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实现高远的目标。同时,作者把“静和“”进行对比来增强论述效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过度享乐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通过这种对比,更突出了“静的重要性和“”的危害性。总之,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个角度展开论述,都围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与“”的对比,使论述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更能明白“”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作用。8.考查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结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本文劝勉儿子要保持结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作者劝勉儿子要学习,要有志向;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作者劝勉儿子要珍惜时第3页共23页故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通过保持内心宁静、节俭来修身养性,要学习、要有远大的目标,要珍惜时间,要培养自己的品德。9.考查对文章中心句的提取。“”意思是”。这里谈了淡泊、志向、宁静、目标的关系,突出了恬淡寡欲对于志向明确的重要性,突出了内心宁静对于达成远大目标的重要性。无形中也突出了志向应该远大、明确的意思,因此这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存高远”的座右铭。它告诉了人们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和重要性。(1023-24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3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3)意与日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2(2分)下列各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两个夫”字都读作“,都是“夫子的意思。.诫,告诫、劝勉之意,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远的重要性。D.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在于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要过隐世躬耕的生活。13(3分)“此事要躬行。”也是一首教子诗,请说说读了本诗与《诫子书》后,你在看待父辈教诲方面有哪些收获?【答案】10.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12B13告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还要珍惜时间。【解析】1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第4页共23页(1)句意为: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年:年纪。(3)句意为: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与:跟随,随同。.考查的翻译能力。重点字词: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A.夫(fúC.“轻松的语气有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告诉我们提高修养、培养品德的方法,表达了明志与致远的重要性;D.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选项“要过隐世躬耕的生活有误;。13.考查对比阅读。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们的启示是实践很重要。《诫子书》的主要观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明要勤学立志,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淡泊宁静,在宁静中研究探讨学问;说明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从中得到的启示: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还要珍惜时间。(2223-24七年级上·吉林白山·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跺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第5页共23页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4(2分)本文选自《。15(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意与日去.(4)淫慢则不能励精.16(2分)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两句话的意思。17(2分)对这篇古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淡泊”“宁静”和人的志向相关的。学须静也”的学”“”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18(4分)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9(2分)“/”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20(2“”“遂成枯落”“否则会导致“”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会阻碍“静”第6页共23页21(4分俭以养德”养“”的习惯。【答案】.诸葛亮集.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18.立志、学习、惜时。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20.平心静气/焦躁).意志17D惰浮躁。养“”锦衣玉食”“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解析】14.考查文学常识。1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句意为: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明:明确、坚定。(3)句意为: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意:意志。(4)句意为: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16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成:达成,成就。17.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表达了对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的惋惜和慨叹;D。18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讲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立志、学习、惜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第7页共23页是学习的前提。“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它的反面表现。要做到“静”,就需要“淡泊”“淡泊”“宁静“险躁”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珍惜时间,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9本句句意: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为并列关系,是“一经焦躁的结果。故断句为: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20.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中“遂成枯落意思是:最终枯败零落。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比作枯败零落的叶子,体现了“不静(躁)的后果,从反面论述了“”的重要意义。乙文“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曾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会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据此作答即可。21.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可见,文章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侈,只要是衣服到处都是,出则车马随从跟随,就快是奢侈了,因此培养节俭的习惯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做起,爱惜粮食、节约资源、适度取舍;根据乙文“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地位低,有些方面做得不好,而产生轻视和怠慢的念头,否则就长了傲气,所以我们要不轻视别人,要将攀比之风扼杀在摇篮里,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点睛】参考译文:乙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地接近奢侈了。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看见雇的人就随意支使人,这就是一天天地习惯傲慢了。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初五的晚上接到弟弟的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我前年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弟弟总应该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注意注意。第8页共23页(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注释】①汩(22(2分)请用“/”(1)夫学须静也2)不然则徒劳费23(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意与日去(.)2)能奋然勇为(.)24(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25(4分1“故”有多种解释:ACD以,因此。“故令汝一行”“故的意思是: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说“然今遣汝”的原因除了“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中原句回答)26(4分)【答案】221)夫学须静也(2/则徒劳费.……的样子241节俭来培养品德。(2)但是现在让你外出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251D(2)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26第9页共23页奋刻苦这三个角度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的。22.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1)夫学须静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夫是发语词,无实意,单独断开,“学须静也”是完整句子。故断句:夫/学须静也。(2“”则”句:不然/则徒劳费。23(1)意与日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日:岁月。(2)能奋然勇为: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然:……的样子。24.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2)然:然而。遣:打发,让······走。汝:你。恐:担心。汩:搅乱,扰乱他,沉没。不得:不能够。25.考查文言实词和内容分析。(1)故令汝一行:所以要让你外出求学。故:所以,故选D。(2“故令汝一行”的翻译“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所影响,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外出求学”可知。另外两个让其外出求学的原因是: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26.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甲文“夫学须静也和乙文“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可知,两位父亲都要求自己的儿子要做到不被俗务打扰,能够宁静专一地学习;结合甲文“”和乙文“犹可望”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不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不可冒险草率、急躁不安,这是从反面告诉儿子要勤奋刻苦、热爱学习,而朱熹则从正面告诉儿子要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掉以前的坏习惯,一心勤奋谨慎,所以两位父亲都要求自己的儿子要勤奋刻苦、热爱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第10页共23页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就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就不用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已经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但是现在让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外出求学。你要是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掉以前的坏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什么两样,以后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朋友呢?(1023-24七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训子汝舟:尔才二十八,已成进士,切不可自满,宜守三戒: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尔既奉母弟居金华,务宜体我寸心,常持勤敬与和睦。凡家庭间能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能守得几分和睦,未有不发。若不勤不和之家,未有不败者也。尔性懒,书案上诗文乱堆,不好收拾洁净,此是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之慎之。27(2分)下列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B.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D.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28(2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年与时驰学而时习之.....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兴邦立国D.不好收拾洁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9(2分)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1页共23页A.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这样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甲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乙文作者认为,如能守得“勤敬和睦”四字,家庭就会兴旺发达。D.乙文林则徐告诫长子林汝舟,不能忘记自己要为家庭成员做好修身榜样。30(4分)翻译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即一纸一缕,皆宜捡拾伶俐。27D28BB301培养自己的品德。(2)就是一纸一缕丝,都应该收拾干净。【解析】27.考查文言文断句。“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为是公子”“一举一动什么都需要考虑和注意;“皆需人服侍也勿以为是公子/一举一动/皆需人服侍也。D。28.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志向名词,志向;B.名词,时光/副词,按时;形容词,兴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兴旺;D.动词,喜欢动词,喜欢。。29.考查内容理解。“”来得及吗?这是诸葛亮在教导儿子,希望他能理解时间的宝贵,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进,不要等到年华老去、意志消磨殆尽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努力。并不是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30.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静:屏除杂念第12页共23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2)即:即使;皆:都;宜:应该;捡拾:收拾;伶俐:利索干净。【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文:写信告诉汝舟:你才二十八岁,便成了进士,千万不可以骄傲自满,应应当遵守三条戒律: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你既然住在京城侍奉母亲、提携弟弟,一定要体会我的用心,一直保持勤如果是不勤劳不和睦的家庭,则没有不衰落的。你性情懒惰,书桌上的诗文乱堆乱放,不喜欢收拾整洁干净,这是败家的迹象。以后一定要痛改,细心地收拾,就是一纸一缕丝,都应该收拾干净,作为兄弟子侄辈的榜样。不要以为在家是公子,一举一动上都需要别人服侍。你若能勤勉,两个弟弟便都会学着勤勉;你和睦待人,两个弟弟都能学着和睦;你能孝顺长辈,两个弟弟便都能学着孝顺:你是这一家的表率啊,千万要慎重再慎重!(13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孙枝蔚《示儿燕》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第13页共23页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31(4分)(释义·“”“”最恰当的义项。(1)诫(A.告诫(2)示()B.警告.警戒D.戒备)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给人看.表示D.教导32(2分)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D诫子书惜书之甚..公欣然曰然贫家止有此器..儿当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33(3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吾贫人未遑效此也。34(4分)下面是从两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躁时,可以提醒自己“;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答案】31.32C.”。AD(2)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④③②【解析】3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诫子书”句意:告诫儿子的书信。诫:告诫。故选A。(2“示儿燕”句意:对儿子孙燕的教导。示:教导;故选D。32第14页共23页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名词,书信名词,书籍;B.词缀,……的样子/连词,然而;C.都是动词,知道,懂得;D.动词,成为动词,做;。33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2)遑:闲暇,空闲;效:效仿。34.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解答。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讲的是如何修养身心和培养品德,与题意无关;②“”不妨再去买一本来,讲的是读书的方法,应该放在第一个空处;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意思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讲的是戒懈戒躁,应该放在第二个空处;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讲的是不让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应该放在第三个空处。综上,三空分别填为④③②。【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第15页共23页(1721-22七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下。”及卒,如其所言。[注释]①后主:刘备之子,名禅。②余饶:宽裕。③仰:依赖。④赢:充盈。⑤卒:死。35(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随身衣食.险躁则不能治性.不别治生....夫君子之行若臣死之日D.俭以养德.以负陛下...36(2分)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澹泊无以明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成都有桑八百株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37(2分)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分别从学习、修身、惜时三个方面教导儿子,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甲文采用对比论证,将静”“”对比,“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论证了淡”“宁静”的重要性。.乙文诸葛亮向刘禅陈述自己淡泊名利、清廉的一生,表明了自己绝不辜负蜀国的忠心。语言简洁第16页共23页明了,感情真挚。D.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是议论,阐述了作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乙文是记叙,叙述自己清廉的一生。38(4分)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子弟衣食,自有余饶39(3分)从甲、乙两文来看,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那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谈谈。40(4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写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典故。C36B37B381)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安定清净专业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239.①教育智慧:“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学习智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孩子学习与立志的重要;有深谋远虑的智慧,一生清廉是以身作则告诫孩子如何做人,教导孩子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③清正廉洁:高风亮节,不谋私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示例二:草船借箭。40.示例一:舌战群儒。示例三:初出茅庐。示例四:火烧新野示例五:舌战群儒。示例六:三气周瑜【解析】35.主要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身心名词,身体;B.动词,修养动词,做,经营;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D.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连词,以致;。36.主要考查断句。先疏通文意,再根据句子成分断句。第17页共23页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的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作主语,“与时“”“驰”意”与日”去”“”句为:年与时/驰,意与日。37.主要考查内容理解。B.“从正面论证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点正确或成立;反面论证法是指提出观点之后,从反面来对该观点进行论证,也就是说假设不按照前面提出的观点来做,就可能导致某种不理想的结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句意是:纵放纵懈“反面论证”而不是从“正面论证了“淡泊”“宁静”要性。。38.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明确,坚定;宁静: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2)子弟:儿子兄弟;衣:穿衣;食:吃饭;余饶:宽裕。39.主要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教育下一代要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主张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高尚的品德。结合乙文“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知,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可见,诸葛亮具有“教育智慧”;根据甲文“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诸葛亮告诫孩子学习与立志的重要,教导孩子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可见,诸葛亮有深谋远虑,具有“学习智慧;根据甲文“”“至于臣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可知,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可见其高风亮节,清正廉洁:一生清廉是以身作则告诫孩子如何做人,也体现了他的“做人智慧”。40.考查文学常识、典故积累。要求写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根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知,典故可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品第18页共23页格、相关历史事件、历史贡献等。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示例:空城计。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多次北伐曹魏。在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的军队对峙。由于兵力悬殊,蜀军处于劣势。在一次战役中,诸葛亮所在的城池守军不足,而司马懿的大军即将到来。面对强敌,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固守或者撤退,而是采取了大胆的策略——古琴。司马懿率军来到城下,看到这番景象,心生疑虑。他认为诸葛亮一向谨慎,不可能毫无防备,城内必定设有伏兵。司马懿害怕中了埋伏,不敢贸然进攻,最终选择了撤军。“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胜多也是一种高明的战术。诸葛亮的这一策略不仅挽救了危局,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象征着智慧和“空城计”【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刘禅表明说:“在成都有八百余株桑树,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随身的衣服、食物,全靠公家的俸禄过‘’这样的状况去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未有不由于“”“”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注释】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4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第19页共23页(1)见乡人则嗤其朴陋.(2)余固恐弟之焦躁也.(3)亦以焦躁故尔.(4)弟总宜平心静气.42(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4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44(2)“”“”。曾国藩认为45(4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俭”的习惯。会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做事。【答案】41.平心静气俭”“皮缘故,原因应该,应当4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傲了。44.袍呢褂”“车马仆从”“”而远离“”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如不浪费粮食、低碳出行等。【解析】41.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嗤:讥笑;(2)句意为: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固:本来;(3)句意为:就是因为焦躁。故:缘故,原因;(4)句意为:弟弟总应该平心静气。宜:应该,应当。42.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一经”一旦经过”或一旦遇到”“焦躁”表示一种情绪状态,二者之间应断开;“则是一个表示结果的连词,“心绪少佳是“则字后面紧接着的结果之一,表示因为焦躁,所以心情(心绪)变得不太好。故二者之间应断开;“办事是主语,“不能妥善”是谓语,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43.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嗤:讥笑;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神气傲慢;此:即;习:习惯。44.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第20页共23页第①空:根据从文中“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可知,曾国藩在文中明确提到,他担心弟弟会焦躁,因为焦躁会影响心绪和办事的效率。他用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明一旦焦躁,心绪就会不佳,从而导致办事不能妥善。因此,他劝诫弟弟要“平心静气,即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故应填:平心静气。第②空:根据“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可知,焦躁会使人的心情变得烦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心绪不佳的状态会进一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果。而且曾国藩在反思自己的经历时发现,自己之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废弛不前,正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他通过亲身经历验证了焦躁对“静的养成和做事的负面影响。故此处应填“焦躁。45.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文章“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可见,文章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侈,只要是衣服到处都是,出则车马随从跟随,就快是奢侈了,因此培养节俭的习惯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