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_第1页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_第2页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_第3页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_第4页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1.120

A00

团体标准

T/CASXXXX—2024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lectronic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

T/CASXXX—201X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电子标识分类.............................................................................................................................................2

6规格要求.....................................................................................................................................................3

7性能要求.....................................................................................................................................................4

8测试方法.....................................................................................................................................................6

9检验规则.....................................................................................................................................................8

10安装埋设...................................................................................................................................................9

11电子标识管理与使用.............................................................................................................................11

12系统要求.................................................................................................................................................13

II

T/CASXXX—201X

引言

随着社会持续蓬勃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地下管线铺设安装规模也快速增长,建筑、给水、

排水、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地下管线安装,管线形式繁多,如:内衬PVC片材混凝土排水管、纤维

增强塑料混凝土复合管、HDPE中空壁缠绕管、钢带增强PE螺旋波纹管、PE管、玻璃钢管等,迫

切需要推进相关设备智能化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提升。为提高管线管理效率,我国自2001年

起引入利用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首次应用是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工程中(该管道是中国首条大口

径、高压力、长距离成品油输送管道,于1998年12月开工,2002年9月投产,被誉为西北西南地

区的“能源大动脉”,也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之后国内多家厂商开始生产应用地下管

线电子信息标识器,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标准。为规范地下管线的电子信息识别和应用,加强电子信

息识别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支撑产品在制造、试验、基建、运维等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工作,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编制全面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报告和工程实践,并结合编制团队的主要科研成

果与实践积累经验总结,尤其是围绕广州市等城市的实践基础上,提出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的分类、

规格要求、性能要求(物理性能、电气性能、功能要求)、测试方法(测试环境、预处理、材质检查、

物理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功能测试)、检验规则、安装埋设、电子标识管理与使用、系统要求

等,分析论证严谨科学。制定本规范将为规范我国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加强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的安

全管理,确保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IV

T/CASXXX—201X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的分类、规格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和安

装埋设、使用管理以及系统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和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5-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

品)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28.1~GB/T2828.4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059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第2部分:盐雾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YD/T1312.8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8部分: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9kHZ-40GHZ)

DB11/T796公用压力管道日常维护与定期检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标识器electronicmarker

由耦合元件、IC芯片、存储体、天线等组成的被动式RFID电子标识装置,与所标示的管线及

1

T/CASXXX—201X

其附属设施同埋于地下,是地下管线属性数据的信息载体,可接收探测仪发出的无线电波并反馈相

关信息的电子装置。

3.2

探测仪locator

是对电子标识器进行探测、定位的设备,它由发射/接收天线、信号处理系统、显示记录系统及

通讯传输系统等部分组成。探测仪应具备在一定范围内准确探测搜寻到符合技术标准的标识器的基

本功能,具有读取标识器信息、与相关设备通信的功能。可主动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并接收

反馈信号强度的电子装置。

3.3

地下管线undergroundpipelines

指城市市政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人行通道、公共广场、公共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规

划红线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电力、照明、燃气、热力、信息(含通讯、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城

市监控等)等埋于地下的管道、线路及其附属设施。

3.4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electronicinformationidentificationsystem

是一种以地面非开挖方式,采用非接触方法,具有精确查找、定位地下管线的信息设备系统。

系统前端主要由探测仪、电子标识器两部分组成;系统后台为管网属性数据库(或管理系统)。用于

标识地下管线线路及对地下重要事件点的电子定位,广泛应用于燃气、电力、水利、通信等涉及地

下管线的行业。

4基本规定

4.1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涉及电子标识器的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定:

a)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立项,宜包含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EIIS)内容;

b)施工图设计综合,宜包含标记电子标识器点位的电子标识器施工平面图;

c)新建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宜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电子标识器的安装和验收。

5电子标识分类

5.1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的种类

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按埋设深度可分为:表层电子标识器、浅层电子标识器、中层电子标识器、

深层电子标识器;按是否带RFID编号可分为:不带ID的电子标识器和带ID的电子标识器。

5.2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的适用场景和特点

电子标识器适用场景和特点应符合表1规定。

表1适用场景和特点

类型适用场景特点

2

T/CASXXX—201X

类型适用场景特点

1.新建埋深较浅的地下管线或地

下设施;

•在硬质地面钻孔安装,或直接安装在地表;

表层电子标识器2.已埋设的地下管线或地下设施

•探测深度0.02~0.6m。

补充标识;

3.非开挖的地下管线(如穿越管)。

1.新建埋深较浅的地下管线或地

•在硬质地面钻孔安装,或直接安装在地表;

下设施;

•探测深度0.6~1.2m;

浅层电子标识器2.已埋设的地下管线或地下设施

•与被标识物最小垂直间距10cm;

补充标识;

•为减少对路面破坏,钻孔孔径一般<3cm。

3.非开挖的地下管线(如穿越管)。

•回填土前随地下管线或地下设施安装;

•探测深度1.5~2.0m;

•标识器安装在被标识物上方;

1.对新建埋深适中的地下管线或

中层电子标识器•当被标识物为金属材质时标识器距离被标识物至

地下设施进行标识;

少>10cm;

2.被标识物埋深一般在0.8~1.8m。

•对于无自动水平调整功能的电子标识器,如盘形标

识器,安装时需尽量保证标识器水平向上。

•回填土前随地下管线或地下设施安装;

1.对新建埋深较深的地下管线或•探测深度>2.4m;

深层电子标识器地下设施进行标识;•标识器安装在被标识物上方;

2.被标识物埋深一般大于1.8m。•当被标识物为金属材质时标识器距离被标识物至

少>10cm。

6规格要求

6.1基本要求

RFID电子标签可以引入和存储数据,为便于区分和查找,电子标识器在出厂时可写入若干位数

的数字ID,同时这个数字ID也可附加到一个可拆卸的条形码标签,该条形标签可以在安装前剥离

并附加到设施地图上。外壳由高强度塑料制成,用来保护内部电路免受机械和天气等因素破坏。敷

设完成后,配套的电子标识器探测仪能够准确、安全、快速地对其进行定位。

6.2频率要求

根据应用的行业不同,电子标识器宜使用不同频率予以区分,以避免同频干扰。针对常用的通

信、电力、有线电视、供水、排水、燃气7个行业,电子标识器可采用表2中的标准频率予以区分,

同时频率波动范围不宜超过1%。

表2电子标识器标准频率

通讯电力CATV通用供水排水燃气

3

T/CASXXX—201X

66.35或

频率/kHz101.40169.8077.00145.70121.6083.00

134.2

6.3封装要求

电子标识器应保证密封严实,外壳焊缝均匀无气孔,能满足相应的防护要求,具体防护要求满

足本文件7.1.5密封性和8.4.5密封性测试内容要求。

7性能要求

7.1物理性能

7.1.1耐温耐湿

电子标识器应能在以下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30℃~+55℃;

电子标识器宜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储藏:-30℃~+70℃。

按照8.4.1温湿度测试方法,对电子标识器进行温湿度试验,测试结束后,外观应无异常,能正

常使用。

7.1.2耐振动

电子标识器应能适应使用或运输等过程的振动环境。依据GB/T2423.10相关要求进行测试后,

电子标识器外观应无异常,能正常使用。

7.1.3耐冲击

电子标识器应能适应在使用、搬运、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非重复性冲击。依据GB/T

2423.5相关要求测试结束后,外观应无异常,能正常使用。

7.1.4抗跌落

电子标识器应进行跌落实验,距混凝土地面3m处跌落2次外壳不破裂且能正常使用,同时符

合GB/T2423.7相关要求。

7.1.5密封性

电子标识器的密封性能应符合GB/T4208中IP68或以上的规定。

7.1.6耐盐雾

电子标识器应进行耐盐雾能力试验,测试结束后外观应无异常,能正常使用,并符合GB/T

2423.17和GB/T10593.2相关要求。

7.1.7耐酸碱

电子标识器应能适应地面浅表和地下普遍存在的酸碱环境。按照8.4.7酸碱度测试方法,对电

子标识器进行耐酸碱试验,测试结束后,外观应无异常,能正常使用。

7.2电气性能

7.2.1电磁兼容抗扰度

4

T/CASXXX—201X

电子标识器在不受周围辐射干扰的状态下能被正常识别,并且其识别距离与识别时长均无显著

变化。

电子标识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具备抵抗地下金属管线电磁干扰的能力。

按照YD/T1312.8进行测试,试验时和试验后电子标识器均能正常工作。

7.2.2数据擦写次数

可重复写入的电子标识器,其数据擦写次数宜达1000次以上。

不可重复写入的电子标识器,其数据应不可被电子标识器探测设备擦写。

7.3功能要求

7.3.1数据初始化

带RFID芯片的电子标识器的(全球)唯一标识编号长度宜在10~13位(十进制)。

带RFID芯片的电子标识器的(全球)唯一标识编号需有明确的编号规则,电子标识器探测设

备读取到该标识编号后可通过编号规则确定该标识器的类型。

7.3.2标识数据

带全球唯一标识编号的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应存储管线必要信息,包括介质、材质、管

径、埋深、方向、埋设日期、业主单位。非必要信息宜包括但不限于经度、纬度、高程、覆盖物、

周围参照物、埋设前的管道照片。

对于可重复写入数据的电子标识器,管线信息可部分或全部写入芯片存储区。对于不可写入芯

片存储区的信息或只读电子标识器,管线信息可写入其他存储介质,并与标识器唯一标识编号对应。

对于不带ID号的电子标识器,所标识的标识点相关数据应包括经度、纬度、高程,且经度、纬

度的精度应为厘米级。

7.3.3数据保持时长

对于配置有RFID芯片的电子信息标识器,数据保持时长宜大于40年。

7.3.4工作频率

电子标识器和电子标识器探测设备的工作频率宜小于等于200kHz,以满足标签无线信号穿透土

壤的需要。

7.3.5最大探测距离

电子标识器最大探测距离如表3所示:

表3电子标识器最大探测距离

最大探测距最大ID识读距离(仅针对带RFID最大写入距离(仅针对带可读写RFID

类型

离芯片的电子信息标识器)芯片的电子信息标识器)

表层标识器>0.02m>0.02m>0.02m

浅层标识器>0.6m>0.5m>0.3m

中层标识器>1.5m>1.2m>0.5m

深层标识器>2.4m>2.0m>0.7m

5

T/CASXXX—201X

7.3.6定位精度

电子标识器被探测设备定位时,定位结果偏差宜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位置取偏差<0.10h与10cm相比的较大值,h=最大埋深(cm)。

垂直位置偏差≤0.15h,h=最大埋深(cm)。

8测试方法

8.1测试环境

电子标识器应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测试:温度20±5℃,湿度66±3%RH,大气压1±0.2atm。

8.2预处理

电子标识器在测试前应进行预处理,应保证标签外观结构完好,无腐蚀、气泡、开裂和涂层脱

落现象,对于带RFID芯片的电子标识器应能正常读取内部数据信息。

8.3材质检查

对电子标识器进行密封材料检查。电子标识器材质应坚硬、均匀、防水。

8.4物理性能测试

8.4.1温湿度测试

依据GB/T2423.1-2008,测试电子标识器在低温环境中的存储、工作状况,测试温度应不高于

-30℃,测试时间应不低于2小时。标识器外观应无异常,结构无损坏,应能正常读取内部数据信息,

且频率在合格范围内。

依据GB/T2423.2-2008,测试电子标识器在高温环境中的存储、工作状况,测试温度应不低于

55℃,测试时间应不低于2小时。标识器外观应无异常,结构无损坏,应能正常读取内部数据信息,

且频率在合格范围内。

依据GB/T2423.3-2016,测试电子标识器在湿热环境中的工作情况,测试温度应不低于40℃,

测试湿度不低于85%±3%,测试时间应不低于12小时。标识器外观应无异常,结构无损坏,带RFID

芯片的标识器应能正常读取内部数据信息,且频率在合格范围内。

a)低温工作环境试验

按GB/T2423.1-2008规定的Ab类进行试验,将被试设备以通电状态放入低温箱中央,低温箱

以不大于1℃/min的速率升温至规定之最低温度(-30±2)℃,保温2h,试验期间,电子标识器能

正常工作。

b)高温工作环境试验

按GB/T2423.2-2008规定的Bb类进行试验,将被试设备以通电状态放入高温箱中央,高温箱

以不大于1℃/min的速率升温至规定之最高温度(55±2)℃,保温2h,试验期间,电子标识器能正

常工作。

8.4.2振动测试

依据GB/T2423.10规定测试电子标识器的耐振动性能,受试标识器不带包装、不通电,固定在

试验台中央,测试频率应不低于30Hz,振幅不低于2mm,测试时间应不低于1小时,振动方向为X、Y、

Z三个方向。试验后检查受试标识器应无损坏和坚固件松动脱落现象,功能应符合相关要求。

6

T/CASXXX—201X

8.4.3冲击测试

依据GB/T2423.5规定测试电子标识器的耐冲击性能,受试标识器不带包装、不通电,固定在

试验台中央,测试要求峰值加速度不低于150m/s²,冲击波形为半正弦波,冲击次数为每个方向不

低于3次,总不低于18次,振动方向为±X、±Y、±Z。试验后检查受试标识器应无损坏和坚固件

松动脱落现象,功能应符合相关要求。

8.4.4弯曲应力测试

测试电子标识器的弯曲应力,电子标识器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达到规定挠度时能承受的最

大应力(抗弯强度)应不低于500N。测试结束后,标识器外观应无异常,结构无损坏,应能正常读

取内部数据信息。

8.4.5密封性测试

电子标识器应符合GB/T4208中IP68或以上的规定。

测试电子标识器的密封性能。测试时,要求电子标识器完全浸入水中不低于36小时。测试结束

后,电子标识器内应未进水,且外观应无异常、能正常使用。

8.4.6盐雾性测试

依据GB/T2423.17和GB/T10593.2相关规定测试电子标识器耐盐雾性能,盐雾腐蚀试验箱温度

应为35℃±2℃,盐雾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应为5%±1%,盐雾溶液pH值应为6.5~7.2,盐雾沉降

率应为1.0毫克每80平方厘米小时[mg/(80cm²×h)]~2.0毫克每80平方厘米小时[mg/(80cm²×h)],

试验时,连续喷雾时间应不低于48小时。试验后,电子标识器外观应无腐蚀、气泡、开裂和涂层脱

落现象。

8.4.7酸碱度测试

放入PH4.0酸性试剂水的容器中,测试时间为12小时,标识器无变色、无变形、无损坏。

放入PH9.0碱性试剂水的容器中,测试时间为12小时,标识器无变色、无变形、无损坏。

8.5电气性能测试

8.5.1一般要求

电子标识器应抗电磁干扰。

8.5.2抗扰度测试

8.5.2.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子标识器应依据GB/T17626.2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使用静电放电模拟器,通过空气放电,试验等级宜为±15KV,试验次数各不少于10次,标识

器应通过测试,性能正常。通过间接放电,试验等级宜为±8KV,试验次数各不少于10次,抗扰度

试验过程中,标识器应能正常工作。

8.5.2.2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电子标识器应依据GB/T17626.8进行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使用磁场线圈,施加位置为X轴、Y轴、Z轴。试验等级应不低于100A/m,试验时间不低于

7

T/CASXXX—201X

60秒,抗扰度试验过程中,标识器应能正常工作。

8.5.3数据擦写次数测试

对电子标识器进行擦写次数测试。对于可重复写入的电子标识器,测试时其数据擦写次数应达

1000次以上,测试后标识器应能正常使用。

8.6功能测试

8.6.1通讯频率测试

用示波器测试,通讯频率应在60~200kHz范围内,不同行业标识器频率不同,同一行业标识器

频率与规定的标准频率误差不超过1%,不同行业对应的标准频率参考6.2中有关频率的规定。

8.6.2定位与探测距离测试

将电子标识器探测仪置于标识器的正上方,此时探测仪收到的信号强度最强。

当电子标识器探测仪与标识器之间的距离为该标识器的最大探测距离时,电子标识器探测仪应

感知到明显且持续稳定的信号强度,当标识器被移开时,这个信号强度又会明显降低。

8.6.3距离测量精度测试

电子标识器探测仪与标识器之间的距离,从该标识器标称最小探测距离到最大探测距离,每隔

10cm进行一次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符合7.3.6的要求。

9检验规则

9.1一般要求

电子标识器出厂前要进行外观检测,应对标识器进行材质检查、外观检测、尺寸测试、条形码

质量测试。

每批标识器出厂前均进行出厂检验,由质检人员按照标识器图样和技术要求进行检查和检验,

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按照GB/T2828.1-GB/T2828.4的相关规定进行。

9.2全性能检验

9.2.1电子标识器出厂前要进行全性能检验。检验标识器的识读距离,对识读距离不达标的标识器

要进行报废处理。

9.2.2型式检验项目为第8章规定的全部测试内容,依据DB11/T796,正常情况下对出厂的电子

标识器每5年进行一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时;

b)结构、工艺或主要材料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停产一年后重新投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关或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

9.3性能随机抽样检验

检验标识器的密封性能,同批次标识器的试验率应不低于50%。测试样本在水中浸泡应不低于

8

T/CASXXX—201X

36小时,浸泡后识读距离的一次试验合格率应大于等于90%,否则认为批次性不合格,应对此批标

识器进行报废处理。

10安装埋设

10.1一般规定

电子标识器的安装施工应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a)电子标识器施工图:检查施工图中标识器的坐标、标注点号和埋深是否完备;

b)对于无ID的标识器,需要跟坐标信息关联,需要在坐标测量或复核时注明该位置点是否有

标识器,如果是覆土以后才进行坐标勘测,需在记录高程时加上被标识物的埋深,可通过电子标识

器探测仪获得此埋深,坐标精度应为厘米级;

c)竣工图:竣工图中应描述标识点的坐标、高程、ID(如有)、标注和埋深;

d)GIS竣工成果图:需描述标识点平面坐标、高程并记录标识器ID(如有),并录入管理系统

及GIS系统。

10.2安装埋设

电子标识器的埋设深度应符合表4要求:

表4电子标识器的种类和埋设深度表

表层电子浅层电子中层电子深层电子

类别

标识器标识器标识器标识器

新建、改管、抢修施工

已竣工管网在硬化路已竣工管网在硬化路极端场合可能用到最

过程中埋设,或安装在

适用范围面打孔补设,以避免开面打孔补设,以避免开大读取距离达200cm以

易于掩埋的附属设施

挖。挖。上。

中。

最大探测深度≧0.1m≧0.6m≧1.8m≧2.4m

建议埋设深度地表0.3~0.5m0.8~1.0m1.8~2.0m

对于金属管线,标识器对于金属管线,标识器对于金属管线,标识器

埋设时距管线距离无要求

距管顶不小于5cm距管顶不小于10cm距管顶不小于20cm

10.2.1电子标识器安装参考

电子标识器地面钻孔安装位置符合图1。

9

T/CASXXX—201X

图1标识器地面钻孔安装示意图

10.3安装埋设流程

10.3.1一般埋设要求

10.3.1.1安装中层和深层电子标识器应与地下管线及设施埋设施工同步,表层及浅层标识器则可

在地下管线及设施施工完成,覆土且地面硬化完成后安装;

10.3.1.2标注点的选取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1.3不同类型电子标识器有不同的探测深度,并且使用不同的探测仪,探测深度也会有一定

差异,为增加标识器信息读取的可靠性及有效探测区域,不建议按最大埋深安装。同时考虑如果地

面在完成后预计会填高或削低的可能,标识器一般埋深应小于最大可被探测深度的80%;

10.3.1.4放置标识器于管线正上方,如现场情况制约,无法安置于管道正上方时,可选择管线上

方其他可放置的位置,但应准确记录距离管道的水平及垂直距离;

10.3.1.5当被标识物为金属材质时,电子标识器与被标识物顶部间隔至少10cm;

10.3.1.6如果管线工程拟在现在地面上作填高或挖深设置的,标识器的预埋深度应根据完工地面

高程确定,确保其埋深在最大可被探测深度的80%以内。

10.3.2数据复核和上传

数据复核和上传符合下列要求:

a)标识器安装结束后,用探测仪读取标识器信息;

b)将标识点信息上传至管网属性数据库;

c)上传数据可以采取在线或离线批量模式。

10.4设计阶段

10.4.1总体要求

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设计应以“业务适应、资源共享、性能稳定、系统可扩展”作为系

统整体设计的核心思想,满足一般管线信息系统设计及建设的原则,力求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和统一实施。设计人员必须先认真踏勘现场,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标注信息的重要等级。对于

重要信息,在线路标识设计中进行预先设置,在关键位置如地下管道端头、弯头、三通、改变埋深、

10

T/CASXXX—201X

与其他管线交汇等处设置电子信息标识器。

10.4.2设置原则

设计步骤:先在管线特殊标识点处设计标识,再设计路径标识。设计原则符合下列要求:

a)直埋非金属地下管线及设施宜使用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

b)直埋金属地下管线及设施根据线路复杂情况选择使用电子标识系统;

c)应尽量选择在地面明显参照物附近设计安装路径电子标识系统;

d)非开挖地下管线及设施根据埋深情况,在电子标识器有效探测的条件下可选择使用地下管线

电子信息标识系统。

10.4.3电子标识器的设置要求

设置应呼和下列要求:

a)地下管线直线路径可安装电子标识器,用于标识地下路径及深度;

b)直线管道安装间距宜为25-50m;

c)标识路由的直线部分宜在地面标志物附近放置标识器(这里直线部分是指到下一个标识器间

视线可及的直线部分);

d)在管线弯曲或支线部分宜每偏离路由大于0.3m敷设一个标识器以便精确定位,宜不低于2m

间距。

10.4.4电子标识器布设的设计要求

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下管线各类设施处,如检查井、阀门、电熔管件等;

b)地下管线的分支点、接头,如三通、异径接头、变材点、变径点等位置;

c)地下管线转弯处的起始至终止位置;

d)地下管线与其它地下设施的交越处;

e)地下管线横过道路、河流、建筑物、围墙或其他公共设施的两端,也可以是地下管线保护套

管的两端;

f)地下管线的深度变化幅度大于0.5m时,埋设位置为最高和最低处;

g)地下管线采用非开挖技术敷设的管道的中间打孔安装设置和两端设置(工作坑内);

h)预埋预放的地下管道端头;

i)所有档案图纸上标注的其他重要地下设施点;

j)其他认为重要而需要标注的事件点。

10.4.5设计图纸标注要求

设计图纸应标注安装电子标识器的位置。

11电子标识管理与使用

11.1管理规范

11.1.1电子标识的交接

交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子标识验收通过后,施工单位将电子标识器转交给管线运行单位管理;

11

T/CASXXX—201X

b)电子标识技术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交给管线运行单位;

c)管线运行单位须将电子标识公共属性信息按照行政主管单位规定的格式和方式提交到行政主

管单位。

11.1.2运行维护要求

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程验收竣工后,从工程管线的正常运维管理、工程补测、工程抢修以及管线管理等各个环

节对管线的状态进行管理,对管线进行正确定位查找;

b)对于改造工程,在线路改造、抢修、检修施工时,宜同步安装电子标识,并记录相应信息;

c)管线运行单位对本单位管线上的电子标识应进行全面检查;

d)检查过程中应读取并核对标识信息,发现信息错误或标识器丢失的,应及时补装;

e)管道维修导致损坏或丢失的标识应及时补装;

f)补装电子标识分管道维修补装和即时补装。在开挖路面进行管道维修时补装,应使用中层或

深层标识器;非开挖路面即时补装,应使用浅层标识器;

g)补装标识应符合第10章电子标识器安装埋设规定;

h)维护人员应根据安装电子信息标识的管线位置建立对应的后台管理信息;

i)遇其他道路开挖施工,需确认是否有电子标识器被挖出。如发现此情况,则需重新埋设,并

在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系统中更改相应信息。

11.1.3运维流程

运维流程应按照图2进行。

图2运维流程图

11.2使用规范

11.2.1电子标识信息利用

12

T/CASXXX—201X

11.2.1.1在施工结束后,将工程中电子标识记录资料及竣工图纸一起按照模板(至少包含管网压

力、管径、材质、坐标、埋深、管线的三通、弯头等特殊关键节点、施工时间等)进行系统录入;

11.2.1.2宜和GIS系统结合;

11.2.1.3在后期的管网运维和巡检过程中将电子标识信息存储至探测仪,通过每个目标标识的信

息和坐标确认管网大概位置,再通过管网路由找到相近目标标识,通过探测仪进行信息获取,确认

是否是需要查找的目标信息,从而进行信息的确认和管网位置的确认。

11.2.2系统信息利用

11.2.2.1利用系统对管网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分析;

11.2.2.2将电子信息标识信息体现在GIS平台软件上,以电子信息标识坐标为基础,可以直观准

确展示管网分布情况和路由情况,通过电子标识信息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及关键点情况;

11.2.2.3在管网运维管理、工程补测、工程抢修及管网管理等环节,结合GNSS和GIS系统对管线

进行快速查找和定位,实现对管网状态管理;

11.2.2.4结合GIS系统,根据记录,详细了解管网周围环境情况(了解管网的拐弯、坡度、以及

相邻管网分布情况)。

12系统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系统应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并应预留数据接口以满足联网业务需

求。

12.1.2系统建设应按照完整性、可靠性、标准性、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开放性、

扩展性的原则进行。

12.1.3系统建设过程应涵盖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测试、试运行、成果提

交与验收、维护等阶段。

12.2系统架构要求

12.2.1系统宜采用B/S架构,构建区域级管线数据中心。

12.2.2系统应包含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应用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架构应支持其他子

系统扩展,并符合下列要求。

a)数据管理子系统应提供管线数据的检错、更新入库、数据编辑、数据导出、数据备份等功能;

b)数据应用子系统应提供管线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辅助设计、输出等功能;

c)系统管理子系统应提供用户权限管理、角色管理、配置管理、审计跟踪等功能。

12.2.3系统结构宜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如下。

a)基础设施层应对系统的运行提供底层支持,主要包括系统建设和运行所必需的软硬件平台、

网络基础设施;

b)数据层主要包括现状管线数据库和管线历史数据库,并包含系统需要的其它辅助数据;

13

T/CASXXX—201X

c)应用支撑层应包括为系统各项功能实现提供支持的工作流引擎、地理信息平台和系统所需的

中间件;

d)服务层应包括管理子系统、数据应用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包括地下管

线管理、管线数据库动态更新、管线数据查询统计、决策支持、数据共享与交换等的数据管理与服

务;

e)用户层为管线运营管理部门提供整洁美观、简单易用的应用功能。

12.3系统功能要求

12.3.1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服务和系统管理的功能,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12.3.2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图库管理、数据录入、数据检查、数据更新、数据备份与恢复、

历史数据管理、数据输出、元数据管理。

12.3.3数据应用的基本功能应包括管线查询、管线统计、空间分析、图形浏览、辅助工具等。

12.3.4数据服务应提供管线数据查询、数据流量、分发下载等基本功能。

12.3.5系统管理的基本功能应包括用户管理、权限分配、日志管理、系统配置等,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a)应实现用户信息的存储、管理、分组;

b)应实现数据访问权限的分配;

c)应实现操作日志的管理。

12.3.6系统应可对接城市CIM平台,实现城市数字孪生、数字化管理。

12.4系统使用与维护要求

12.4.1管线信息可采用离线或在线共享的方式共享,并符合以下规定:

a)管线数据离线共享宜采用一次性写光盘等载体,信息使用后应及时销毁;

b)管线数据在线共享应区分面向政府部门的共享和面向公众的共享两类。面向政府部门的共享

信息,应建设管线信息共享专网,宜采用服务的形式,不宜采用矢量数据直接共享;面向公众的共

享信息,应做好数据脱敏处理工作。

12.4.2管线信息服务应支持开放的、标准的接口,应符合国家地理信息服务或OGC服务标准及相

关标准。数据传输应使用标准的、基于XML的编码语言。

14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

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0年10月29日,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城镇基础设施分

会组织,《城市排水管渠运维考评导则》等14项标准立项评

审通过。2021年4月1日,经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关于<

城市排水管渠运维考评导则>等14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

项的通知》(中国标协〔2021〕87号)印发,要求各申请立

项的单位按照《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工

作。《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规范》在14项新编制标准

之中,该标准编制由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指

导,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邀请了全国的专业人士参与编写工

作,参编单位均具有多年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及相关

领域的工作经验,大多数参编者曾参与过相关技术标准的编

写。

(二)编制背景、目标和必要性

电子标识、读写器、天线和应用软件构成的无线射频系

统直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准

确地跟踪,这种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能为众多领域的客户带

来诸多利益和便捷,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安全的数据存取

1

通道、离线状态下就可以获得所有产品信息等。国外电子标

识技术已经在诸如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内得

到广泛应用。中国电子标识市场正处于启动期,各地纷纷开

展基于电子标识的应用工作,主要应用于物流管理、医疗产

业、货物和危险品的追踪管理监控、民航行李包裹管理、强

制性的检验产品、证件防伪、路桥的不停车收费、电子门票

等行业领域。电子标识技术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天

线设计与制造、芯片封装、读写设备开发与生产系统集成和

数据管理软件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

断增加,建筑、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地下管线

安装,管线形式繁多,如:内衬PVC片材混凝土排水管、纤

维增强塑料混凝土复合管、HDPE中空壁缠绕管、钢带增强

PE螺旋波纹管、PE给水管、玻璃钢管等。为提高管线管理

效率,我国自2001年起引入利用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首

次应用于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工程中(该管道是中国首条大口

径、高压力、长距离成品油输送管道,1998年12月开工、

2002年9月投产,被誉为西北西南地区的“能源大动脉”,

也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之后,多家国内厂商

开始设计、生产和应用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器,并形成了

各自的企业标准。为满足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建库和服务的

需要,各地各部门分别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

2

方标准,为规范管线信息数据共享交换、行业发展和公共服

务提供了及时、统一的规则和保障,提升了各地地下管线信

息化工作水平。但是,在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器应用管理

领域,仍迫切需要创新和提升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方法手

段,且目前还未有相关标准体系予以支撑。因此,为规范地

下管线的电子信息识别和应用,加强电子信息识别产品全寿

命周期管理,有效支撑产品在制造、试验、基建、运维等过

程中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的使

用和检验方法,统一电子标识的应用技术要求,使地下管线

管理信息化更加规范,弥补我国行业领域应用管理方面的不

足。本标准编制时,编制组全面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

报告和工程实践,并结合编制单位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实践积

累经验总结,尤其是在围绕广州市等城市的实践基础上,提

出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分类、规格要求、性能要求(物理性能、

电气性能、功能要求)、测试方法(测试环境、预处理、材

质检查、物理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功能测试)、检验

规则、安装埋设、电子标识管理与使用、系统要求等技术内

容规范,分析论证严谨科学。制订本标准将为规范我国地下

管线电子标识,加强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的安全管理,确保地

下管线电子标识的应用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3

主编单位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了《地下管线电子信

息标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经过两

年多的努力、形成了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开展基于原有的

工作基础,情况如下:

1.准备阶段(2021.4-2021.9)

(1)立项:按照《规范》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由中

国标准化协会城镇基础设施分会牵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

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

员会)指导,确定了由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

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其他9家单位组成

的标准编制组,并向中国标准化协会申请立项,2021年4月

1日,立项获批。

(2)编制大纲:主编单位在参阅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

和其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下管线电子信息标识技术

工作的特点,编写了《规范》大纲,初步确定了《规范》结

构和各章节主要内容。

(3)编制工作启动:2021年9月17日,《规范》编制

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广州召开,与会代表在听取了主

编单位的《规范》大纲和初稿编制要求讲解后,对《规范》

大纲划分和初稿章节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进行了任务分

工,确定了初稿各章节内容编制组织统筹单位和负责编制单

位:

4

表1各章节内容编制分工

编制内容组织统筹单位负责编制单位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全体参编单位

1范围与研究中心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统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全体参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与研究中心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统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全体参编单位

3术语定义与研究中心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统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全体参编单位

4基本规定与研究中心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统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莞市水务集团管网有限公司(统稿)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5电子标识分类与研究中心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3M(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统稿)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

河南东陆高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规格要求与研究中心

北京城安华玉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易登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