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1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2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3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4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方案TOC\o"1-2"\h\u6110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 3116921.1废水来源与特性 3259231.1.1废水来源 3167421.1.2废水特性 367751.2废水处理的目标与原则 392891.2.1废水处理目标 3285281.2.2废水处理原则 37443第二章废水预处理技术 4194762.1废水预处理方法 4101812.1.1物理预处理方法 4269502.1.2化学预处理方法 4150952.1.3生物预处理方法 519122.2预处理设备选择与运行管理 542602.2.1预处理设备选择 5201672.2.2运行管理 522104第三章物理处理技术 5196843.1沉淀与澄清 520373.2过滤与筛分 6264553.3气浮与离心 64448第四章化学处理技术 633034.1混凝与絮凝 6304234.1.1原理概述 618334.1.2混凝剂的选择与应用 71954.1.3絮凝剂的选择与应用 754964.2氧化还原 739004.2.1原理概述 712714.2.2氧化剂的选择与应用 768184.2.3还原剂的选择与应用 7218264.3中和与沉淀 7209734.3.1原理概述 7143264.3.2中和剂的选择与应用 732464.3.3沉淀剂的选择与应用 826943第五章生物处理技术 8137755.1好氧生物处理 846175.2厌氧生物处理 8157605.3生物膜法处理 810376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 9216046.1膜分离技术 9108046.1.1微滤技术 9321376.1.2超滤技术 988126.1.3纳滤技术 9162766.1.4反渗透技术 9192846.2吸附与离子交换 9108376.2.1吸附技术 10170876.2.2离子交换技术 10257746.3超临界水氧化 10233106.3.1超临界水氧化原理 10190306.3.2超临界水氧化工艺 1042126.3.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08362第七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0115267.1废水再生利用技术 10253267.1.1概述 10149597.1.2物理处理 11270577.1.3化学处理 1157137.1.4生物处理 1136297.2回用水处理技术 11262607.2.1概述 11127677.2.2膜分离技术 11218047.2.3高级氧化技术 1150367.3循环水系统优化 11305007.3.1概述 11264397.3.2提高循环水利用率 1284307.3.3水质稳定处理 1222327.3.4废水减排措施 12149217.3.5智能化管理 1213623第八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2302678.1设施运行维护 12152838.2自动控制系统 12143198.3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 1327326第九章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13295639.1工程案例一 13283449.1.1项目背景 1345669.1.2废水处理工艺 13108609.1.3工程实施及效果 14229229.2工程案例二 1495989.2.1项目背景 14107259.2.2废水处理工艺 14182659.2.3工程实施及效果 141201第十章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4268710.1技术发展趋势 1470610.2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 152954410.3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 15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1.1废水来源与特性1.1.1废水来源造纸行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制浆、洗涤、漂白、造纸和废水处理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浆过程:主要包括蒸煮、洗浆、筛选和浓缩等工序,废水主要来自于黑液、中段废水、绿液和红液等。(2)洗涤过程:废水主要来源于浆料洗涤和设备清洗。(3)漂白过程:废水主要来源于漂白剂的制备和使用过程。(4)造纸过程:废水主要来源于纸机白水、涂布过程和完成过程。(5)废水处理过程: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溢流水等。1.1.2废水特性造纸行业废水具有以下特性:(1)污染物浓度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物、色度、重金属等污染物。(2)成分复杂:废水中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3)水质波动大:废水水质受原料、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4)毒性较大:废水中含有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氯等。1.2废水处理的目标与原则1.2.1废水处理目标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2)实现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3)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4)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1.2.2废水处理原则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减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操作条件等手段,减少废水产生量。(2)分类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技术,实现高效治理。(3)资源化利用:将废水中的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和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5)环境友好: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环保。第二章废水预处理技术2.1废水预处理方法废水预处理是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法。以下对各种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2.1.1物理预处理方法物理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格栅、筛网、沉淀、气浮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泥沙等颗粒物质进行去除。(1)格栅:用于拦截废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如纸浆、纤维等,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单元,造成设备堵塞。(2)筛网: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如细小纤维、油脂等。(3)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或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从而实现固液分离。(4)气浮:利用微小气泡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浮到水面,实现固液分离。2.1.2化学预处理方法化学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絮凝、氧化还原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处理。(1)混凝: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产生凝聚作用,形成絮体,便于后续处理。(2)絮凝:在混凝剂的基础上,加入絮凝剂,促进絮体生长,便于沉淀或气浮。(3)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2.1.3生物预处理方法生物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1)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2)厌氧生物处理: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同时产生沼气。2.2预处理设备选择与运行管理废水预处理设备的选择与运行管理对于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2.2.1预处理设备选择在选择预处理设备时,应根据废水性质、处理要求、设备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下为几种常用预处理设备的选择依据:(1)格栅: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大小和含量,选择合适的格栅间隙。(2)筛网:根据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含量,选择合适的筛孔尺寸。(3)沉淀池: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处理要求,确定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和停留时间。(4)气浮设备: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气浮效率,选择合适的气浮设备。2.2.2运行管理预处理设备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根据废水性质和季节变化,调整预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3)定期清洗设备,防止设备堵塞和腐蚀。(4)对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处理方案。(5)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第三章物理处理技术3.1沉淀与澄清沉淀与澄清技术是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基础物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降,或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促使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体,加速其沉降。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沉淀与澄清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悬浮固体(SS)、浮油以及部分重金属离子。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通过降低水流速度,使悬浮物质得以沉降。澄清技术通常在沉淀池后设置澄清器,进一步去除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沉淀池和澄清器的大小、形状以及停留时间,以保证处理效果。3.2过滤与筛分过滤与筛分技术是利用过滤介质或筛网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在造纸废水处理中,过滤与筛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细小纤维、填料及部分有机污染物。过滤技术包括快速过滤和慢速过滤两种形式。快速过滤主要使用石英砂、活性炭等作为过滤介质,适用于处理悬浮物浓度较低的废水。慢速过滤则采用较厚的过滤层,对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进行处理。筛分技术则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3.3气浮与离心气浮技术是通过向废水中注入微小气泡,使悬浮物质附着在气泡上,借助气泡的浮力将悬浮物质带到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造纸废水中的油脂、染料、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可通过气浮技术有效去除。离心技术则是利用离心力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分离出来。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离心技术主要应用于污泥的脱水。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污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从而减少污泥的体积,降低处理成本。在气浮与离心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设备参数和操作条件,以保证处理效果。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防止堵塞和腐蚀,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第四章化学处理技术4.1混凝与絮凝4.1.1原理概述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混凝与絮凝是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混凝是指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从而便于后续处理。絮凝则是利用高分子絮凝剂促使细小颗粒聚集成絮体的过程。4.1.2混凝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混凝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锌盐等。在选择混凝剂时,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实际应用中,铝盐和铁盐使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4.1.3絮凝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等。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在实际应用中,聚丙烯酰胺使用较为普遍,具有较高的絮凝效果。4.2氧化还原4.2.1原理概述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该方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4.2.2氧化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氧化剂主要包括臭氧、过氧化氢、氯气等。在选择氧化剂时,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实际应用中,臭氧和过氧化氢使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氧化效果。4.2.3还原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还原剂主要包括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在选择还原剂时,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实际应用中,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使用较为普遍,具有较高的还原效果。4.3中和与沉淀4.3.1原理概述中和与沉淀技术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酸碱调节剂,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该方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3.2中和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中和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以及硫酸、盐酸等酸性物质。在选择中和剂时,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实际应用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使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中和效果。4.3.3沉淀剂的选择与应用造纸废水中的沉淀剂主要包括硫酸亚铁、硫酸铝等。在选择沉淀剂时,应根据废水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实际应用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铝使用较为普遍,具有较高的沉淀效果。第五章生物处理技术5.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造纸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及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好氧生物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混合,形成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接触氧化法则将微生物固定在填料上,废水通过填料层,与微生物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5.2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造纸废水中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包括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等方法。UASB工艺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同时污泥在污泥床上形成颗粒状,提高处理效果。EGSB工艺则通过提高水力负荷和污泥床膨胀,实现更高的处理效率。5.3生物膜法处理生物膜法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少等优点。造纸废水处理中,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转盘通过转动盘片,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降解有机物。生物滤池则利用填料层上的生物膜,实现废水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结合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通过填料层和活性污泥的协同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膜法可根据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进行灵活选择,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6.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以下是膜分离技术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6.1.1微滤技术微滤技术主要利用孔径为0.1~1μm的微孔膜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颗粒物质进行截留,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微滤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可有效降低悬浮物含量,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预处理。6.1.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采用孔径为0.01~0.1μm的超滤膜,对造纸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细菌等微生物进行截留。超滤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废水回用率。6.1.3纳滤技术纳滤技术选用孔径为0.001~0.01μm的纳滤膜,对造纸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进行截留。纳滤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6.1.4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采用孔径为0.0001~0.001μm的反渗透膜,对造纸废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等进行深度处理。反渗透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能够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6.2吸附与离子交换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是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6.2.1吸附技术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以实现废水的净化。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吸附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6.2.2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离子交换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6.3超临界水氧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气体。以下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6.3.1超临界水氧化原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以超临界水为反应介质,通过加入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氢等)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在超临界状态下,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6.3.2超临界水氧化工艺超临界水氧化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氧化反应、冷却和气体处理等步骤。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以保证氧化反应的顺利进行。氧化反应在超临界水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氧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冷却和气体处理是对氧化产物进行分离和回收。6.3.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该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第七章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7.1废水再生利用技术7.1.1概述废水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对造纸行业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水质标准,进而回用于生产或其他用途的过程。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7.1.2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沉淀、过滤、离心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泥沙等。这些方法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但处理效果受废水性质和浓度影响较大。7.1.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絮凝、氧化、还原、中和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化学处理效果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7.1.4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等,主要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处理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处理效果受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7.2回用水处理技术7.2.1概述回用水处理技术是指对造纸行业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回用标准,进而用于生产或其他非敏感领域的过程。回用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7.2.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有机物等。膜分离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运行成本较高。7.2.3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用于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运行成本较高。7.3循环水系统优化7.3.1概述循环水系统优化是指通过对造纸行业循环水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废水排放量的过程。循环水系统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3.2提高循环水利用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循环水的利用率。例如,采用高效循环水泵、提高循环水温度、降低循环水硬度等。7.3.3水质稳定处理采用水质稳定剂、缓蚀剂等,防止循环水系统结垢、腐蚀,保证循环水水质稳定。7.3.4废水减排措施通过改进废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降低废水排放量。例如,采用MBR工艺、增加深度处理设施等。7.3.5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循环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监测与分析等。第八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8.1设施运行维护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效能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处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以下几点:(1)保证设备清洁,避免因污染物质积累而影响设备功能;(2)定期更换设备零部件,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3)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发觉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4)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责任心。8.2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处理参数,保证处理效果稳定。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系统: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流量、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2)控制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处理参数,如加药量、曝气量等;(3)报警系统: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采取措施;(4)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决策支持。8.3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废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以下措施应予以重视:(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废水处理设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3)环保设施同步运行:保证废水处理设施与环保设施同步运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监测排放指标:实时监测废水排放指标,保证排放达标;(5)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加强环保管理,保证废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第九章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9.1工程案例一9.1.1项目背景某大型造纸厂位于我国某沿海地区,主要生产高档包装纸。该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废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实现废水达标排放,该厂决定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9.1.2废水处理工艺(1)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气浮池等单元,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2)生化处理:采用A2/O工艺,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3)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4)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以满足填埋或资源化利用的要求。9.1.3工程实施及效果自项目实施以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处理后废水排放指标满足《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60%,有效减轻了企业用水压力。9.2工程案例二9.2.1项目背景某造纸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文化纸、包装纸等产品的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降低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厂启动了废水处理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9.2.2废水处理工艺(1)预处理:采用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单元,对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进行初步去除。(2)生化处理:采用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好氧工艺,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3)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4)污泥处理:对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