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物质鉴别检验除杂或实验改进的探究1.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泥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其中操作B的名称为,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2)粗盐中除了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同学们针对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进行了实验。=1\*GB3①操作=5\*GB3⑤中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2\*GB3②根据除杂要求,加入的试剂X最好是;(选填字母)A.氢氧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不选择其他试剂的理由是;=3\*GB3③为了检验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进一步将它们除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是和NaOH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帮助他分析不合理的原因是;=4\*GB3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5\*GB3⑤请你从离子角度分析,欲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其实就是除去(用离子符号表示)。(3)另一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除了CaCl2、MgCl2,还可能有Na2SO4。他们取粗盐少许,向其中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并对滤液进行探究和除杂。步骤1:向滤液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小组同学认为杂质已完全除去。=1\*GB3①甲同学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2\*GB3②乙同学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__________(填序号)。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C.NaOH溶液、Na2CO3溶液(4)丙同学也设计了实验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1\*GB3①若每加入一种试剂只除去一种可溶性杂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填字母),继续加入过量(填字母)。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2\*GB3②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滤液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时,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剩余粗盐中氯化钠质量。=3\*GB3③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而除去,若最终要获得溶液中的固体溶质,还需要将溶液(填一项实验操作)。1.(2023·重庆·模拟预测)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泥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其中操作B的名称为,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2)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比较纯净的NaC1还应用通过化学方法除去这些杂质,以下为你提供了除杂药品(适量)和加药品的顺序,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填序号)。①Na2CO3、NaOH、Ba(NO3)2②Ba(NO3)2、NaOH、Na2CO3③BaCl2、NaOH、K2CO3、HCl④BaCl2、NaOH、Na2CO3、HCl2.(2023·河北·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池盐的制取方法。同学们对某池盐样品的成分很好奇,于是进行了探究。【资料信息】①池盐的制取方法为将盐池内的清水引入旁边耕成畦垄的地里(引水入畦)。等到夏末秋初刮较大的南风(热风)时,颗盐可在一夜之间凝结而成(南风结熟)。②如果成盐时刮的是东北风或西风,会使气温骤降,造成氯化钠的晶体中因混有硫酸钠、硫酸镁晶体而“味苦色恶”。③硫酸镁、硫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0℃10℃20℃30℃40℃硫酸镁22g28.2g33.7g38.9g44.5g硫酸钠4.9g9.1g19.5g40.8g48.8g氯化钠35.7g35.8g36.0g36.3g36.6g【知识应用】(1)“南风结熟”利用的结晶方法是。该结晶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目的是。(2)如果成盐时刮的是东北风或西风,造成硫酸钠和硫酸镁晶体析出的原因。【提出问题】将某池盐样品加水溶解后得到溶液A.溶液A中除了氯化钠还有哪种溶质?【做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镁;猜想二:硫酸钠;猜想三:硫酸镁和硫酸钠。【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3)操作I的名称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依据现象得出猜想二正确。(4)小鹏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溶液B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证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拓展与交流】(1)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可以提纯固体。(2)对样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同时考虑试剂的选择和用量。3.(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模拟预测)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一次探究活动中的探究内容是:区分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设计方案】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1)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填“正确”或“不正确”)。【初步实验】乙同学进行实验:
(2)乙同学向两个样品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在溶液A、B中都是(填离子)与(填离子)发生反应,产生(填实验现象),无法区分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继续实验】(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的两溶液样品,先加入,再加入,观察到盛有样品溶液B的试管中先后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最终确定原样品溶液B为稀硫酸。【总结归纳】(4)通过上述探究可以总结出:用化学方法区分两种物质时,可以从两种物质含有的入手,加入合适的试剂,通过比较将两种物质区分出来。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已知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硫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B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则A试管中加入的黑色粉末是(填化学式)。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黑色粉末。则小红所选的试剂是(填选项序号之一)。A.水
B.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可能是、、、、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气体C
①气体C的化学式是,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理,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③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④根据上述现象,在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A中的物质,可用溶液E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5.(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粗盐中杂质的去除实验。(1)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3g。②过滤③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查阅资料】①粗盐中除了含有难溶性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②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验证实验】将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全部溶于水。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除杂实验】测得该精盐溶液的电导率为4420μS/cm,向其中依次缓缓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杂试剂的电导率均已调至约4420μS/cm),得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加入除杂试剂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本实验条件下,不考虑微溶物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分析图像】①图中出现的从下降到上升的拐点,如b、d、f,表示恰好完全反应。②cd段加入的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ef段加入的除杂试剂除去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④g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⑤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A.蒸发
B.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C.过滤【拓展提升】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直至过量,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数目随着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离子依次为(填离子符号)。6.(2023·广东清远·统考一模)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1)你认为在下列提供的实验用品中,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填代号)。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pH试纸D.氢氧化钠溶液E.氯化钡溶液请写出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小青认为还可以用酚酞试液来鉴别。取两种待测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3)小青在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M,并对混合溶液M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实验一:验证混合溶液M中仍存在NaCl和Na2CO3,其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M中存在Na2CO3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M中存在NaCl实验二:测定一定质量的混合溶液M中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装置D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当装置B中反应进行完后,需要从装置左边充入空气。若不进行这一步操作,则会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7.(2023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竞赛)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几瓶缺失标签的无色溶液。缺失标签的溶液分别用A、B、C标记,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它们可能是HCl或H2SO4、NaOH或Ca(OH)2、KCl或Na2CO3中三种不同类别的溶液。
I、初步探究:【提出问题】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设计实验】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于①②③三支试管中,互相滴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实验分析】(1)综合三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判断,A是(填化学式)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是。【实验结论】①②试管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一定发生了复分解反应。Ⅱ、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A与C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设计实验】小梁同学另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④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A溶液。【实验现象】(2)。【实验结论】可借助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Ⅲ、深度探究:【设计实验】把①和④号试管滴加A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到先产生气泡。后白色沉淀增多,溶液为无色。静置、过滤。【实验分析】(3)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除外)(填化学式)。(4)出现白色沉淀增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总结提升】(5)经过上述探究,证实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列实例中应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的是(填字母)。A.煅烧石灰石B.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C.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8.(2023下·湖南郴州·九年级校考竞赛)食盐和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通过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1)写出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还选择其他不同种类试剂对食盐和苏打进行鉴别,请你举出一例:。【活动二】小组同学将实验1、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倒在废液缸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对废液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废液中除NaCl还含有哪些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①:HCl;猜想②:NaOH;猜想③:NaOH、;猜想④:NaOH、Ca(OH)2你认为哪种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实验2①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有NaOH【得出结论】猜想③正确。【反思交流】(3)要进一步证明废液中含有NaCl,应该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至溶液pH<7,然后滴加,生成白色沉淀。9.(2023·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小凯同学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得知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O3,于是他从家中取来某纯碱样品,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该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HCO3【查阅资料】(1)NaHCO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NaHCO3属于(填“酸”、“碱”或“盐”)类物质。【实验设计】小凯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2)方案1: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方案2:取样,将其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装置B中的现象。王强同学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进行实验】(3)按方案2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论】(4)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纯碱样品中(填“含有”或“不含有”)NaHCO3。【讨论交流】(5)欲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最简便的方法是。【拓展应用】张鹏同学利用方案2中的A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9.56g。(注: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样品中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6)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7)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10.(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纯碱是重要的原料,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查阅资料】部分盐的溶解性如下表离子溶溶溶溶溶溶微不溶不微—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有产生样品中有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溶液有产生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填字母序号)代替稀盐酸。a.溶液b.稀硝酸c.溶液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方案】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的质量分数。【拓展】图2为和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的最优范围是(填字母序号)。a.40~10
b.60~30
c.70~40
11.(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某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实验1】(1)小红取脱氧剂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红认为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理由是。【实验2】(2)小刚改进了实验方案,既验证了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又将铁粉全部除去,同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他的实验方案为。【实验3】(3)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黄色,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此时,小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探究I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4】(4)小鹏从实验3反应后的小烧杯中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鹏得出了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的结论。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实验5】(5)反思后,同学们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其中操作I是,试剂M为。依据现象确定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12.(2023·江苏南通一模)某项目学习小组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及控制实验条件的探究。(1)设计b试管实验的目的是创设的实验条件。(2)一周后试管a中的铁钉生锈而试管c中的铁钉没有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请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反应方程式。(4)仔细观察b试管中铁钉,发现也有锈蚀现象。同学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将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得到数据图像如图2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气约为)。据此回答:①b试管中铁钉也出现了锈蚀现象的原因是。②为达到图1设计实验的目的,针对b试管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有。Ⅱ.探究植物油隔离对其他气体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5)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并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与水被植物油隔开(与植物油不反应)(如图3、图4所示)。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①实验测得量筒内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5,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②与图3相比较,图4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水中存在的分子有种。(6)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会进入水中:(请写出操作和现象)。13.(2023·四川成都·校考模拟)根据所学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几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资料】碳酸钠与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①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中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填字母序号)。②图A实验中,(填“a”或“b”)处滤纸条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③图B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④图C所示实验中,迅速盖紧瓶塞并振荡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A.软塑料瓶变瘪B.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C.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瓶内溶液慢慢变红(2)某同学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进行了整合和改进,如下图所示。①丙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丁处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3)化学兴趣小组改进了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利用下图装置粗略测定收集到的CO2体积。①让Y形管中药品发生反应的操作是;②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需要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的液面相平,若读数时水准管的液面高于量气管,会使读出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③小组同学取大理石样品质量ag,实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前左侧量气管液面读数为V1mL,正确操作下,收集完气体后读数为V2mL,若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bg/mL,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计算表达式为:(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14.(2023湖北武汉统考期末)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图1用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连好仪器;③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为。④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刻度处(取整数值)。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图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____(选填序号)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3)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他把注射器A中的气体X缓慢送入装有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①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实验后为;②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得到和,在D中收集到的是;③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问:i.收集到的液体质量是g。ii.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5.(2023·吉林长春·校联考模拟预测)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说明分子;(2)实验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a低于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3)实验C:试管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反应完全后,待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中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处。16.(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某兴趣小组应用U型管完成以下实验。(1)如图1,打开玻璃旋塞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棉花的作用是。(2)如图2,实验①:取三通U型管连接在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上,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小蜡烛。实验②:拔下三通U型管,并夹紧上端,将U型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通过实验①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的证据是,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如图3,能够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如图4,实验一段时间后,其中锈蚀程度最严重的钢丝棉的标号是(选填“1”“2”“3”或“4”)《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人员提出通过促进人为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首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得氢气,像这样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等化工产品,如图6。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实现上述人为碳循环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图7。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什么氢气可称为“绿色氢气”?。(6)如图5,电解水装置中a管应连接电源的(选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由图6可知,捕捉的CO2来源于(写一条)。(8)由图7可知:影响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实验研究的多个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9)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8所示,请把D处横线上的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专题07物质鉴别检验除杂或实验改进的探究1.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泥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其中操作B的名称为,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2)粗盐中除了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同学们针对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进行了实验。=1\*GB3①操作=5\*GB3⑤中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2\*GB3②根据除杂要求,加入的试剂X最好是;(选填字母)A.氢氧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不选择其他试剂的理由是;=3\*GB3③为了检验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进一步将它们除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是和NaOH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帮助他分析不合理的原因是;=4\*GB3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滤液B中所含有的杂质;=5\*GB3⑤请你从离子角度分析,欲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其实就是除去(用离子符号表示)。(3)另一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除了CaCl2、MgCl2,还可能有Na2SO4。他们取粗盐少许,向其中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并对滤液进行探究和除杂。步骤1:向滤液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小组同学认为杂质已完全除去。=1\*GB3①甲同学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2\*GB3②乙同学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__________(填序号)。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C.NaOH溶液、Na2CO3溶液(4)丙同学也设计了实验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1\*GB3①若每加入一种试剂只除去一种可溶性杂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填字母),继续加入过量(填字母)。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2\*GB3②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滤液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时,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剩余粗盐中氯化钠质量。=3\*GB3③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而除去,若最终要获得溶液中的固体溶质,还需要将溶液(填一项实验操作)。【答案】(1)CBA过滤引流搅拌、加速溶解(2)=1\*GB3①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底部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2\*GB3②B会引入新杂质=3\*GB3③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也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4\*GB3④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过滤,向剩下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5\*GB3⑤Mg2+、Ca2+(3)NaOH=1\*GB3①沉淀部分溶解=2\*GB3②A(4)=1\*GB3①AD=2\*GB3②大于=3\*GB3③沉淀过滤后蒸发溶剂【详解】(1)粗盐提纯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A;由图可知,操作B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C为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1\*GB3①操作⑤是蒸发结晶,用玻璃棒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可以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底部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2\*GB3②加入的试剂X是除去氯化镁,则需要将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除去,即X中应含有氢氧根离子;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则试剂X只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B;不选择其他试剂的理由是:会引入新杂质;=3\*GB3③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得到的上层清液中含有没反应完的氢氧化钙,此时加入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钙也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即加入氯化铜溶液后,无论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会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证明滤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也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4\*GB3④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过滤,向剩下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5\*GB3⑤欲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粗盐中含有NaCl,NaCl-中含有Cl-,MgCl2、CaCl2中也含有C1-,故Cl-可保留,只需要除去Mg2+、Ca2+即可。(4)=1\*GB3①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硝酸镁是新杂质,故含有硝酸根的B和C不能加入,则应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钡;故填:A;D;=2\*GB3②随后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剩余的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最终再加入盐酸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物除了氯化钠外就是水或是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新杂质)。最终由于过程中不断有氯化钠生成,因此得到的氯化钠质量比粗盐中的要多,故填:大于;=3\*GB3③通过本题的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或者是水、气体,最终再进行过滤然后蒸发结晶即可。1.(2023·重庆·模拟预测)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泥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其中操作B的名称为,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2)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比较纯净的NaC1还应用通过化学方法除去这些杂质,以下为你提供了除杂药品(适量)和加药品的顺序,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填序号)。①Na2CO3、NaOH、Ba(NO3)2②Ba(NO3)2、NaOH、Na2CO3③BaCl2、NaOH、K2CO3、HCl④BaCl2、NaOH、Na2CO3、HCl【答案】(1)CBA过滤引流搅拌、加速溶解(2)④【详解】(1)粗盐提纯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A;由图可知,操作B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C为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步骤一、加入过量氯化钡,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可除去硫酸根离子;步骤二、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镁离子;步骤三、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步骤四、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选择盐酸除去,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加入碳酸钠应在加入氯化钡之后,才能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不能选择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也不能选择碳酸钾溶液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因为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选④。2.(2023·河北·模拟预测)《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池盐的制取方法。同学们对某池盐样品的成分很好奇,于是进行了探究。【资料信息】①池盐的制取方法为将盐池内的清水引入旁边耕成畦垄的地里(引水入畦)。等到夏末秋初刮较大的南风(热风)时,颗盐可在一夜之间凝结而成(南风结熟)。②如果成盐时刮的是东北风或西风,会使气温骤降,造成氯化钠的晶体中因混有硫酸钠、硫酸镁晶体而“味苦色恶”。③硫酸镁、硫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0℃10℃20℃30℃40℃硫酸镁22g28.2g33.7g38.9g44.5g硫酸钠4.9g9.1g19.5g40.8g48.8g氯化钠35.7g35.8g36.0g36.3g36.6g【知识应用】(1)“南风结熟”利用的结晶方法是。该结晶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目的是。(2)如果成盐时刮的是东北风或西风,造成硫酸钠和硫酸镁晶体析出的原因。【提出问题】将某池盐样品加水溶解后得到溶液A.溶液A中除了氯化钠还有哪种溶质?【做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镁;猜想二:硫酸钠;猜想三:硫酸镁和硫酸钠。【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3)操作I的名称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依据现象得出猜想二正确。(4)小鹏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溶液B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证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拓展与交流】(1)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可以提纯固体。(2)对样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同时考虑试剂的选择和用量。【答案】(1)蒸发结晶/蒸发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镁和硫酸钠的溶解度下降(3)过滤无明显现象(4)过量的氯化钡也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详解】(1)南风结熟是等到夏末秋初刮较大的南风(热风)时,颗盐可在一夜之间凝结而成,故利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该结晶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硫酸钠、硫酸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氯化钠相比,硫酸镁和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相对加大,如果成盐时刮的是东北风或西风,会使气温骤降,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镁和硫酸钠的溶解度下降,故造成硫酸钠和硫酸镁晶体析出;(3)由图可知,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结论为猜想二正确,故还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无明显现象;(4)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如果氯化钡过量,加入硝酸银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故这一结论不准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模拟预测)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一次探究活动中的探究内容是:区分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设计方案】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1)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填“正确”或“不正确”)。【初步实验】乙同学进行实验:
(2)乙同学向两个样品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在溶液A、B中都是(填离子)与(填离子)发生反应,产生(填实验现象),无法区分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继续实验】(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的两溶液样品,先加入,再加入,观察到盛有样品溶液B的试管中先后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最终确定原样品溶液B为稀硫酸。【总结归纳】(4)通过上述探究可以总结出:用化学方法区分两种物质时,可以从两种物质含有的入手,加入合适的试剂,通过比较将两种物质区分出来。【答案】(1)不正确(2)H+气泡(3)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不同离子实验现象【详解】(1)含有氯离子溶液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氯离子,不能判断溶液是盐酸,因此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正确;(2)酸中阳离子全部为H+,乙同学向两样品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在溶液A、B中都是H+与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无法区分出稀盐酸和稀硫酸;(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的两溶液样品,溶液样品可能存在碳酸钠,溶液B的试管中先后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该实验是检验溶液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离子都能与钡离子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该实验需先用酸溶液(不能使用硫酸)除去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再用含有钡离子的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观察实验现象。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盛有样品溶液B的试管中先后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最终确定原样品溶液B为稀硫酸;(4)通过上述探究可以总结出:用化学方法区分两种物质时,可以从两种物质含有的不同离子入手,加入合适的试剂,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将两种物质区分出来。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已知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硫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B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则A试管中加入的黑色粉末是(填化学式)。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黑色粉末。则小红所选的试剂是(填选项序号之一)。A.水
B.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可能是、、、、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气体C
①气体C的化学式是,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理,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③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④根据上述现象,在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A中的物质,可用溶液E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答案】(1)FeB(2)CO2Cu(OH)2、Na+、、Cu2+、取少量的溶液E于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氯化铵,若无明显现象,则存在硝酸铵【详解】(1)①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B试管中的黑色粉末为铁粉,化学式为Fe;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显蓝色,则A试管中的黑色粉末为氧化铜。②A、氧化铜和铁粉均难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故A错误;B、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而氧化铜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可通过现象鉴别,故B正确;C、氧化铜和铁粉均不与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D、铁和氧化铜均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2)①固体混合物A中,只有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C的化学式是CO2;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所以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Cu(OH)2。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加入稀硫酸可以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和气体G,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不含有硝酸铁,因为硝酸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还含有硝酸铵和氯化铵中一种或两种,综上所述,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③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D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不参与反应的硝酸铜和硝酸铵和氯化铵中一种或两种,所以该溶液中存在阳离子有钠粒子、铵根离子和铜离子;溶液E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钠,不参与反应的碳酸钠,所以溶液E存在钠离子,加入硝酸钡溶液,阳离子不参与反应,所以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Na+、、Cu2+。④根据上述现象,在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要进一步确定A中的物质,可检验氯离子的存在,用溶液E再实验时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实验操作为取少量的溶液E于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氯化铵,若无明显现象则存在硝酸铵。5.(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粗盐中杂质的去除实验。(1)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3g。②过滤③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查阅资料】①粗盐中除了含有难溶性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②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验证实验】将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全部溶于水。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除杂实验】测得该精盐溶液的电导率为4420μS/cm,向其中依次缓缓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杂试剂的电导率均已调至约4420μS/cm),得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加入除杂试剂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本实验条件下,不考虑微溶物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分析图像】①图中出现的从下降到上升的拐点,如b、d、f,表示恰好完全反应。②cd段加入的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ef段加入的除杂试剂除去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④g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⑤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A.蒸发
B.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C.过滤【拓展提升】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直至过量,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数目随着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离子依次为(填离子符号)。【答案】(1)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86.5%(2)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Ca2+、Ba2+NaCl、NaOH、Na2CO3CBACl-、、Ag+、Na+【详解】(1)③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精盐的产率为:86.5%;(2)验证实验: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分析图像:②ab段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的过程;cd段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的过程;ef段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的过程;则cd段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ef段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的离子是Ca2+、Ba2+;④g点时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填:NaCl、NaOH、Na2CO3;⑤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先将沉淀过滤出去,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最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故操作顺序是:CBA;拓展提升: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本质反应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氯离子逐渐减少,钠离子不变,硝酸根离子逐渐增多,刚开始加入银离子转化为沉淀,将氯离子全部完全完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银离子增多,故甲、乙、丙、丁离子依次为:Cl-、、Ag+、Na+。6.(2023·广东清远·统考一模)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1)你认为在下列提供的实验用品中,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填代号)。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pH试纸D.氢氧化钠溶液E.氯化钡溶液请写出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小青认为还可以用酚酞试液来鉴别。取两种待测液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3)小青在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M,并对混合溶液M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实验一:验证混合溶液M中仍存在NaCl和Na2CO3,其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M中存在Na2CO3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M中存在NaCl实验二:测定一定质量的混合溶液M中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装置D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当装置B中反应进行完后,需要从装置左边充入空气。若不进行这一步操作,则会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DNa2CO3+2HCl=2NaCl+H2O+CO2↑(2)Na2CO3溶液(3)稀HNO3AgNO3溶液吸收CO2以便测定其质量CO2+2NaOH=Na2CO3+H2O偏小【详解】(1)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B、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可以通过pH试纸鉴别;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和氯化钠都不反应,不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E、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所以不能鉴别的是D;鉴别过程中产生气体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是中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甲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则甲试管中的待测液为Na2CO3溶液;(3)①验证碳酸钠的试剂可以为一种酸,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不能使用稀盐酸,否则干扰氯化钠的检验,因此此处填稀HNO3;②验证氯离子的试剂一般为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氯化钠存在,因此此处填AgNO3溶液;③要测定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通过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推导出碳酸钠的量,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D的作用是吸收CO2以便测定其质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④A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从装置左边充入,使产生的存留在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被碱石灰吸收,如果不进行这个操作,则反应容器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残留,从而导致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实际的量,导致测定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7.(2023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竞赛)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几瓶缺失标签的无色溶液。缺失标签的溶液分别用A、B、C标记,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它们可能是HCl或H2SO4、NaOH或Ca(OH)2、KCl或Na2CO3中三种不同类别的溶液。
I、初步探究:【提出问题】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设计实验】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于①②③三支试管中,互相滴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实验分析】(1)综合三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判断,A是(填化学式)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是。【实验结论】①②试管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一定发生了复分解反应。Ⅱ、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A与C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设计实验】小梁同学另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④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A溶液。【实验现象】(2)。【实验结论】可借助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Ⅲ、深度探究:【设计实验】把①和④号试管滴加A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到先产生气泡。后白色沉淀增多,溶液为无色。静置、过滤。【实验分析】(3)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除外)(填化学式)。(4)出现白色沉淀增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总结提升】(5)经过上述探究,证实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列实例中应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的是(填字母)。A.煅烧石灰石B.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C.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答案】HCl纯碱/苏打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NaClB【详解】l.初步探究:【实验判断】由题给的实验分析,B能与A反应,也能与C反应,所以B是盐,A、B混合有气泡产生,说明B为碳酸钠溶液,B、C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为氢氧化钙,A、C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A为盐酸(硫酸钙微溶于水,A是硫酸的可能性不大,最佳的是盐酸),C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是纯碱。Ⅱ、进一步探究:【实验现象】小梁同学另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④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A溶液,碱能使酚酞变红色,酸与碱会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看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III.深度探究:【实验判断】把①和④号试管滴加A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到先产生气泡。后白色沉淀增多,溶液为无色,这两句话说明溶液中没有碱性物质,后白色沉淀增多,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酚酞除外)【总结提升】A、煅烧石灰石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B、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是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复分解反应,B正确;C、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故选:B。8.(2023下·湖南郴州·九年级校考竞赛)食盐和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通过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1)写出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还选择其他不同种类试剂对食盐和苏打进行鉴别,请你举出一例:。【活动二】小组同学将实验1、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倒在废液缸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对废液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废液中除NaCl还含有哪些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①:HCl;猜想②:NaOH;猜想③:NaOH、;猜想④:NaOH、Ca(OH)2你认为哪种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实验2①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有NaOH【得出结论】猜想③正确。【反思交流】(3)要进一步证明废液中含有NaCl,应该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至溶液pH<7,然后滴加,生成白色沉淀。【答案】用酚酞鉴别稀盐酸存在情况下不能有沉淀生成酚酞变红稀硝酸硝酸银溶液【详解】活动一:(1)实验1:氯化钠和盐酸不反应,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由此可用酚酞试剂对其进行鉴别(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碳酸钠溶液;活动二: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将实验1、2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倒在废液缸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碳酸钙沉淀,即废液溶质中不可能存在氯化氢,故猜想①不正确,因为稀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盐酸存在情况下不能有沉淀生成;进行实验: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能确定碳酸钠可以存在;实验2:①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且试液变红,则能确定氢氧化钠存在;反思交流:(3)要进一步证明废液中含有NaC1,即等同于Cl-的检验,应该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HNO3调节溶液的pH<7,然后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能确定废液中含有氯化钠。9.(2023·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小凯同学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得知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O3,于是他从家中取来某纯碱样品,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该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HCO3【查阅资料】(1)NaHCO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NaHCO3属于(填“酸”、“碱”或“盐”)类物质。【实验设计】小凯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2)方案1: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方案2:取样,将其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装置B中的现象。王强同学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进行实验】(3)按方案2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论】(4)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纯碱样品中(填“含有”或“不含有”)NaHCO3。【讨论交流】(5)欲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最简便的方法是。【拓展应用】张鹏同学利用方案2中的A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9.56g。(注: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样品中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6)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7)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答案】(1)盐(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4)含有(5)加热(6)23:6:24(7)0.44(8)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ⅹ。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83.2%【详解】(1)NaHCO3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故属于盐类物质。(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方案1为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Na2CO3的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3)由题意可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方案2中,加热样品,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测该纯碱样品中含有NaHCO3。(5)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所以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最简便的方法是加热。(6)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2×1):(16×3)=23:6:24。(7)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为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9.56g=0.44g。(8)见答案。10.(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纯碱是重要的原料,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查阅资料】部分盐的溶解性如下表离子溶溶溶溶溶溶微不溶不微—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有产生样品中有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溶液有产生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填字母序号)代替稀盐酸。a.溶液b.稀硝酸c.溶液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方案】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的质量分数。【拓展】图2为和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的最优范围是(填字母序号)。a.40~10
b.60~30
c.70~40
【答案】化工工业(答案合理即可)气泡白色沉淀ba【详解】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氯化钠。故填:工;工业(答案合理即可)。探究一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中有氯离子,滴加适量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所以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填:气泡;白色沉淀。由于加入了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样品中有,为排除盐酸溶液中氯离子的干扰,应选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氯离子,故填:b。探究二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小于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大于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为提纯含少量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冷却至,的最优范围是40℃~10℃,故填:a。11.(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某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实验1】(1)小红取脱氧剂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红认为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理由是。【实验2】(2)小刚改进了实验方案,既验证了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又将铁粉全部除去,同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他的实验方案为。【实验3】(3)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黄色,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此时,小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探究I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4】(4)小鹏从实验3反应后的小烧杯中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鹏得出了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的结论。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实验5】(5)反思后,同学们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其中操作I是,试剂M为。依据现象确定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答案】(1)铁粉也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合理即可)(2)用磁铁吸引脱氧剂中的铁粉(3)碳粉和氧化铁Na+、Fe3+、H+(4)反应生成的NaCl(或剩余的盐酸)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5)过滤HNO3(或硝酸钙,合理即可)【详解】(1)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也能产生气泡,故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2)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其他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实验方案为:用磁铁吸引脱氧剂中的铁粉;(3)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变为黄色,说明含氧化铁,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且是黑色固体,故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碳粉,故填:氧化铁和碳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过量,故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a+、Fe3+;(4)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加入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立式钻床合同范例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拓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紫菜购销合同范例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智能成型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抵押合同范例
- 外包业务合同范例范例
- 关联协议合同模板
-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股权转让合同英文模板
- 四川省建筑业劳动合同范例
- 陈爽-春晚小品爆笑《如此课堂》台词
- 趣味运动会儿童拔河比赛技巧
- 学校最小单位应急预案
- 子宫内膜癌个案护理追踪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科学《有趣的溶解》课件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川教版(三起)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无人机风险评估和监测
- 人教版(2023)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Assessing Your Progress教案
- 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及损度观察
-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完整版)
-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