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德育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220205英文名称:PrinciplesofMor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先修课程:教育概论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修读学期:第4学期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小学德育原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构成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研究小学德育现象及其规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特点,旨在帮助师范生确立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规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实践性学科。课程的任务是启发师范生研究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相关理论,探索和揭示品德培养的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德育和心理理论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将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品德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提高自身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方面的能力以及灵活处理德育问题的素养。课程目标1:正确认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理论构架、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德育原理的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德育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了解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课程目标2:通过阅读讨论、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来推进师范生相关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德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体问题探究中,寻求养成观察德育问题的多种视角,构建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特殊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目标3: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性,认同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备进行道德教育的恰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学会德育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自觉提升德育思想方法上更新和创新的能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道德健康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5-1形成中支撑M,对毕业要求5-2形成高支撑H,对毕业要求6-2形成中支撑M,对毕业要求7-2形成弱支撑L。指标点5-1班队建设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特点,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熟悉少先队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安全管理意识,能根据小学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指标点5-2学生指导理解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过程、内容、原则和方法,有运用原理和指导方法,鉴别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有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疏导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挫折并扶助其成长的能力。指标点6-2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价值,有能够通过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指标点7-2实践反思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够对小学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指标点5-1[班队建设]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特点,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熟悉少先队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安全管理意识,能根据小学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课程目标1、2M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3.期末考核4.小组项目指标点5-2[学生指导]理解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过程、内容、原则和方法,有运用原理和指导方法,鉴别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有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疏导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挫折并扶助其成长的能力。课程目标1、2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13.期末考核14.课后自学内容指标点6-2[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价值,有能够通过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课程目标2、3M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23.期末考核4.小组报告7-2[实践反思]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够对小学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程目标2、3L1.课堂教学2.课堂表现(故事讲述、课堂发言、案例研讨等)3.平时作业3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一)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1.教学内容(1)德育概述(2)品德发展概念的嬗变(3)学校德育的内涵2.教学重点生命基础与生活基础3.教学难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理解到底何谓德育,以及20世纪以来的品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趋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1)中国倡导的美德与价值观(2)美德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教学重点20世纪的价值观变革3.教学难点小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志发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美德与价值观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德育的主要类型。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小学生品德评价1.教学内容(1)什么是品德?品德的结构(2)小学生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评价方法(3)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评价方法2.教学重点(4)德育评价研究新视阈3.教学难点(5)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品德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最新发展趋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1.教学内容(1)亲子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养成(2)亲子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养成的机制(3)借助亲子教育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4)同伴交往影响小学生品德养成的机制2.教学重点(6)亲子关系教育价值的不同观点3.教学难点(7)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的同伴关系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学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性与德育价值。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五)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1.教学内容(1)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2)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机制(3)如何建立良性师生关系2.教学重点(4)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3.教学难点(5)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表述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真正认识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六)网络社会与儿童品德养成(1)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儿童(2)网络社会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双刃剑”(3)让网络社会成为儿童生命飞翔的翅膀2.教学重点(3)网络时代的德育挑战3.教学难点(4)如何让网络教育助力儿童品德发展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掌握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七)学校德育课程与儿童品德的养成1.教学内容(1)德育学科课程与品德养成(2)德育活动课程与品德养成2.教学重点(3)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品德养成3.教学难点(4)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之技术性策略(5)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之本体性策略通过课前自学、课堂陈述与讨论、案例学习、作业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品德发展的多种模式及其意义价值,培养实施德育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八)学校德育的模式与方法1.教学内容(1)学校德育模式概述(2)学校德育模式的主要原则与方法(3)国外学校德育评价模式介绍2.教学重点采用不同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品德培养3.教学难点常用的德育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学生理解学校德育模式的主要原则和方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九)关于德育问题的案例分析,由各小组进行课堂陈述和讨论1.教学内容德育问题的案例分析2.教学重点运用德育的相关案例进行实践3.教学难点运用德育的相关案例进行实践通过课堂陈述与讨论、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德育的方法及品德培养的认识。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注:打*的为重点支撑的课程目标。三、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6学时。建议自主学习8小时。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2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品德评价44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44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44网络社会与儿童品德养成44学校德育课程与儿童品德的养成44学校德育的模式与方法44德育案例分析66合计26632自主学校内容建议时间(小时)中国传统德育概述2仪式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养成2学校综合实践课程2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品德教育2合计8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研讨等途径实现,辅以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与陈述等教学方式,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课外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课程目标平时作业50%小组项目,课程反思,德育活动课设计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反思、德育活动课设计和小组报告等作业情况打分。课堂小组报告:学生以6人为一组,根据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的兴趣自选报告题目,准备好PPT和讲义,在班上作15分钟的讲演并在结束后留5分钟回答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成绩按50%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堂表现(加分)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讨论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课堂的贡献度。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考勤0%缺勤1节课总分扣1分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课程目标3期末考核50%期末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掌握,对其价值意义的评价和知识整合能力。期末论文成绩按50%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综合成绩100%平时作业成绩(50%)+课堂表现加分+(缺勤1节课扣1分)+期末考核(5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本课程评价在强调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课程反思,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全实践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程度以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能真正掌握德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方法及策略;能初步对德育理论进行综合运用及教学反思。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见下表。课堂表现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知识掌握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出勤情况0.6理论基础扎实,课堂活跃,能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扎,课堂较为活跃,能与同学较为积极的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课堂活跃程度一般,师生课堂互动一般,认真勤学。理论基础基本过关,课堂参与较为被动,学习态度一般。基础不扎实,基本不参与课堂互动,态度不认真、不端正。2小组合作沟通意识0.4能有效组织,合作意识强,在操作练习时热心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合作,操作练习时能意识地帮助其他同学。比较积极地参与合作,对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能够予以帮助。能参与小组合作。参与合作热情不高,合作意识较为欠缺。注: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表4-4期末论文的评分标准90-100分80-89分70-79分70分以下1.选题10%主题有新意和创意,教育性强,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主题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题一般性。教育意义欠佳,缺少理论和实践价值。主题不明确。教育意义缺乏。2.文章思想性与构思30%紧扣主题,思想性强,有创新价值,启发强。构思巧妙,内容丰富。有自己的思考,有一定启发。有自己的构思,内容较丰富。对教育有一定的思考,内容一般。陈词滥调,有堆砌他人观点之嫌,或未涉及教育主题3.理论运用40%能较好地运用教材上(或其他书籍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思想意义阐释。分析与主题匹配度好。能有意识地运用教材相关理论进行思想意义阐释。分析与主题匹配度较好。有运用教材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思想意义阐释。分析与主题匹配度一般。没有运用理论进行思想意义阐释。分析与主题匹配度低。4.语言与逻辑20%语句流畅,语言洗练生动,能较好地使用教育概念和方法进行写作。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能使用教育概念进行写作,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语句基本顺畅,有时能使用教育概念进行写作。文章有基本的条理性和层次性语言啰嗦,有语法错误,内容枯燥。没有使用教育理论方法。没有条理性和层次性。附:德育活动课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设计方案包括=1\*GB3①选题动机;德育指导思想或理论与方法(占总分30%)=2\*GB3②主体部分:活动主题、活动参与对象、活动目的、活动方法及活动过程(要有实践体验和讨论反思环节);活动的评价方式(50%)总结部分——要求对活动设计进行自我评价:活动的可行性、课程资源、预期教育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20%)。评分标准:1.指导思想清晰,动机明确,方法得当。主题内容新颖独特、可行性强,有创意、启发性高,活动能产生好的德育效果。总结部分逻辑性强、说理清晰明确。90-1002.理论与方法匹配度较好,主题明确、有可行性,有一定的启发性,活动能产生较好的德育效果。总结部分语言通畅、有条理性。80-903.缺少理论依据,主题方法陈旧,启发性欠佳,但能完成德育动机、相关设计内容和总结部分的写作。70-804.质量差可以评70以下。(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平时作业1A1*平时权重A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A2*平时权重+B2*平时权重)/(A1*平时权重+B1*平时权重)期末考核1B1*平时权重B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平时作业2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C1*平时权重+E1*平时权重)期末考核E1*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期末考核F1*平时权重F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达成度=(F2*平时权重+G2*期末权重)/(F1*平时权重+G1*期末权重)平时作业3G1*期末权重G2*期末权重课程总体目标总评成绩100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之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学生平均得分之和/100注:目标分值指在课程考核办法中该项目的分值,学生平均得分指该项目学生得分的平均值,目标达成度在0.7以上表示目标达成。六、持续改进1.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