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课件 第1章 心理学概述_第1页
心理学 课件 第1章 心理学概述_第2页
心理学 课件 第1章 心理学概述_第3页
心理学 课件 第1章 心理学概述_第4页
心理学 课件 第1章 心理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

[1]但非等主编.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叶奕乾著.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时蓉华编著.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资料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学派与发展第四节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学习要求:1.列举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大脑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科学心理观,现代心理学主要学派观点及代表人物;2.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判断相关案例;3.分析知情意及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关系,用科学心理观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及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门学科表示关注和兴趣,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与人交往与相处?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减压?谈恋爱学习职业规划与就业获得幸福婚姻家庭亲子教育心理健康讨论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案例一、什么是心理学

词源:psyche与logos两词

定义: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恩格斯:人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对人、事、物的陶都体验意志行动中的心理活动意识注意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二、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只说明事实真相,不探究问题原因

企图自杀者多为女性,但实施自杀者却多为男性

当人感觉烦躁时会更具有攻击性旁观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愿出手救人人们都喜欢自己的人

当人在焦虑状态下亲和动机会增强

2.解释:探索问题的原因

在一个深夜,一位名叫吉偌维斯的年轻妇女在纽约市一所公寓楼外的便道上被残酷地杀害了。楼内的住户中至少有38人听到了惨叫声,有人甚至目睹了凶杀的过程:凶手用刀刺她,后来似乎听到什么动静被吓跑,最后又返回来继续行凶。整个过程持续了30多分钟,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助他,甚至没有一个人在惨案结束前报警。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报警呢?“

“责任扩散”心理:“潜在的救助者”人数越多,人们等别人去救助的可能性就越大。

3.预测:估计事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你能预测吗?

车坏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会不会很快有人来帮助你?根据什么来预测?预测的结果是什么?

心理测验尤其需要有预测能力

4.控制:有效调控人的心理和行为

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理;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

5.提升: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生活质量的途径。运用心理学方法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克服恐惧症,减少过度吸烟;塑造健康良好的行为;工业设计使人更舒适;减少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压力等。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具体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反映论客观性

实践性

系统性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验法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观1.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第一性的,心理决定物质,是物质的本源。(1)主观唯心主义

精神决定物质,事物产生于感觉;心理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生来就有且决定万物陆九渊:宇宙即吾心,

吾心即宇宙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之中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是观念的集合(2)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事物由存在于世界之外的“宇宙精神”和“理念”决定朱熹: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黑格尔:一切事物来源于“宇宙精神”,人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是“宇宙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赖于物质存在;心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1)机械唯物主义观

心理是人体的机能,同物质有直接的依存关系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华生: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2)辩证唯物主义观

脑是人的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的心理观(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脑中枢位置

2.心理是脑的机能

反射:有机体通过中枢N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反复练习建立的暂时N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有机体通过自身活动或操作使行为受到强化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物为信号而建立的条件反射,为人与动物共有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为刺激信号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止渴谈虎色变4.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1)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引发和加强机体活动的N过程。

抑制:制止和削弱机体活动的N过程。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非条件性抑制(先天性抑制):有机体与俱生来就有的抑制。

外抑制:在条件反射过程中,新异刺激出现使正在形成的条件反射停止的现象。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使N兴奋水平下降或不能兴奋的现象,是有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条件性抑制(内抑制):在后天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消退性抑制: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

分化抑制:对条件性刺激进行强化,而对与条件性刺激相似的刺激不与强化,最终使相似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的现象。

(2)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印度狼孩2000年俄罗斯被绑男童失踪3.5年变狼孩1920年发现的印度“狼孩”卡玛拉经过强化训练和教育:10岁学会站立12岁学会六个单词14岁学会走路15岁学会45个单词并能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17岁死去

墨菲(美):中国是心理学的第一故乡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成为独立学科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与发展一、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创立者:铁钦纳

学科性质:纯科学而非应用科学研究对象:意识经验学科任务:分析和说明心理构成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及结合方式和规律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铁钦纳(Titchener,1867-1927)威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思想基础:生物进化论学科性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心理或意识的功能,提出意识流概念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内省法、测验法

问卷调查法、个案法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马克斯·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1943)沃尔夫·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57)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行为研究方法:整体观察法、实验现象学方法主要观点:心理是一个整体,外界物体被知觉为整体

经验和行为具有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

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联系(四)精神分析学派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代表:安妮·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等

心理成分:意识和无意识

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研究对象:无意识及其内容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五)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华生新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学科性质: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可观察的客观行为(S-R)学科任务:预测和控制有机体行为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约翰·布鲁德斯·华生(Watson,johnBroadus1878-1958)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差误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彻底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用此方法使新的习惯加以形成。他们改变环境越彻底,人格也就改变得越多。斯金纳

人的行为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斯金纳箱(六)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社会文化历史制约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语言符号是心理机能发展的中介(七)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卡尔·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1987)观点1.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复杂的经验2.改善环境,展现与发展人的“善”性,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3.反对将人心理低俗化、动物化(八)认知主义心理学

先驱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创始人:乌尔里克·奈瑟尔(标志:1967年《认知心理学》)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乌尔里克·奈瑟尔(UlricNeisser,1928-2012)研究对象:高级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计算机模拟和类比、口语记录理论观点:人脑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已有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认识起决定作用

认知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