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课件 第2章 认知心理_第1页
心理学 课件 第2章 认知心理_第2页
心理学 课件 第2章 认知心理_第3页
心理学 课件 第2章 认知心理_第4页
心理学 课件 第2章 认知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

第二章

认知心理

第一节意识和注意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第三节记忆第四节思维和想象第五节

智力与智力开发学习要求:1.解释意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遗忘、思维、想象和智力;2.列举意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分类,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品质;3.运用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智力发展规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4.用认知规律有效提高自己工作、学习效率及认知心理品质。一、意识(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对自己对外界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第一节

意识和注意(二)意识的类型意识焦点意识: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边缘意识:刺激强度微弱,似知未知情形下的意识或不经意,只略微注意的情形的意识。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间的中间心理状态,是那些虽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情况下可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潜隐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到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人不能觉知。(三)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己身躯的认识。社会自我: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2.自我意识的作用

3.自我意识的形成

促进社会适应促进自我实现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与人交往认识自我自我观察认识自我分析自己活动结果认识自我

4.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学P32-33)(1)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2)中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3)中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5.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学P32-33)(1)坚持正面教育,培养自我接受能力(2)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自我认识能力(3)在学习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自学P32-33)1.完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归旨的德育课程体系2.整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核心的地方课程3.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师资的培养4.融合传统文化规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二、注意(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察秋毫之末者,不见泰山之形;调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说明人高度集中于某物,即使外界有强大干扰,人也不受影响。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越差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越好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二)注意的本质(三)注意的类型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做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伴随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刺激物特点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主观条件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自觉而有目的、必要时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古今“头悬梁”影响因素活动目的和任务活动的组织间接兴趣意志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基本条件:对活动熟悉且感兴趣

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四)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布罗德本特(英,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了注意的选择作用理论:过虑器理论(Filtertheory)。(五)注意的外部表现1.出现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3.呼吸发生变化(六)注意品质与培养1.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范围: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一般地,注意的范围越大,同样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影响因素:

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范围越大,反之注意范围越小。有多少个小孩?

②活动性质和任务在注意对象相同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范围就越小。专心搭建模型的孩子

③知识经验个体某方面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面的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个人心理活动以同样强度持久保持在同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特性。注意动摇(起伏)现象:个体注意集中于对象一定时间后,会不随意离开对象,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现象。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现象

影响因素:①对象特点②主体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特征复杂、活动变化的对象更容易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但如果注意对象过于复杂、变幻莫测,则易导致疲劳,使注意减弱或分散。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约7分钟3岁约9分钟4岁约12分钟5-6岁约10-15分钟6-10岁约15-20分钟10-12岁约25-30分钟12岁以上超过30分钟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的特性。

实现条件:熟练程度

活动的性质和关系

一心多用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个人据需要主动及时将注意从一对象或活动转向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影响因素:对原有活动的注意强度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有无明确的信号提示

高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2.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1)扩大学生注意广度(2)增强注意稳定性,防止注意分散(3)加强注意分配训练(4)提高注意转移能力(七)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1)控制和减少分散注意的无关因素

①优化教学环境②注重教师仪表行为③规范学生行为(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①注意语言技巧

②合理安排板书

③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3)善于创设问题情境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仅依靠无意注意,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发展;

仅依靠学生有意注意学习,易引起疲劳、注意涣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张弛有度的学习应是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组织教学。4.分心及其克服(补充)分心(注意分散):由无关刺激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而引起的注意不集中现象。

课堂分心的表现:警觉水平降低

经常变换注意对象

注意停止,缺乏灵活性

应引起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不能引起注意

课堂分心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师原因课堂分心的控制:消除心理和环境的分心因素

提高教学能力

采取具体控制措施:信号刺激临近控制

提高兴趣安排工作

转移和消除分心媒体

直接要求批评过失

复述常规收回特权

自食其果惩罚等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一、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感觉的类型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压觉痛觉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二)感觉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或敏锐性。(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K=ΔI/I(I原刺激强度,ΔI标准刺激下的差别阈限,K常数)感觉阈限高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感受性高强刺激才能感受到弱刺激就能感受到

2.感觉的适应

感受器对某种刺激的持续作用产生的感受性变化。3.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四个灰色方块具有均匀亮度4.视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于视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短暂时间的现象。盯着图片看10秒再看白色墙壁,眨眨眼,会发生什么神奇现象?5.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发生变化的现象。6.联觉(通感)一种感觉的刺激引起另一种感觉,是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听觉音乐联觉非听觉内容视觉情绪概念……二、知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或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一)知觉的类型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社会知觉

错觉

对物的错觉对人的错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春眠不觉晓运动知觉错觉

埃舍尔的旋转楼梯骷髅与情侣明星化妆前后莉萨·库多(二)社会知觉偏差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晕轮效应: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可说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应。

近因效应:人们在做判断或决策时,更容易受到最近发生的事件的影响,而忽略更早发生的事件。临时抱佛脚

投射效应: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掩耳盗铃(三)知觉的特征(规律)1.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对中央刺激的知觉依赖于背景

影响因素对象本身特点个体知识经验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知觉者主观状态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封闭律2.选择性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象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变化对象的新颖性刺激强度知识经验兴趣爱好需要任务情绪3.理解性(意义性)影响因素知识经验言语指导知觉者的态度动机情绪4.恒常性种类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影响因素熟悉的事物变化范围适当知识经验三、感知规律与教学(一)感知规律1.目的律

2.差异律3.组合律

4.活动律5.调节律

6.协同律(二)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2.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3.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4.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

5.形象与言语相结合

6.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四、观察力及其培养(一)观察的含义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人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主要指人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隐藏的拿破仑(二)观察的品质(特点)(三)观察力的类型客观性

全面性创造性

敏锐性精确性

准确性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情绪型能看出什么?能数出多少个?(四)观察力的培养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结能找出多少张人脸?普通人能找到4-5个找到8个有一定观察能力找到9个观察力正常找到10个有良好的洞察力找到11个极有洞察力一、记忆概述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人脑对刺激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三节

记忆(二)记忆的类型按内容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类型容量编码方式保存时间瞬时记忆大视觉形象编码0.25-2秒短时记忆7±2个组块言语听觉编码2秒-1分钟长时记忆非常大语义编码1分钟以上按意识参与度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信息加工记忆模式三种记忆的关系信息感觉记忆未经注意和编码注意编码短时记忆未经复述和加工复述提取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可能遗忘消失遗忘三、记忆内容的储存形式记忆储存记忆表象:形象性、概括性语词:高度的概括性、信号作用四、记忆的品质五、记忆的过程(一)识记:信息输入和编码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性分类标准识记类型识记效果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好意义联系及理解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好材料数量整体识记说不上好坏分散识记识记方法尝试重现识记好反复识记参与感官的多少单感官识记多感官识记好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任务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识记的方式和方法(二)保持:信息的储存质的变化:内容更完整合理,意义代表性更大

内容更细致具体,接近于具体事物

内容更简略概括,细节近于消失

内容更夸张突出,更具有特色记忆图形的变化量的变化:

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保持量随时间推移下降,但速度与时间不呈正比,而是在获得信息后两天的保持量比立即测量的保持量更高更全面。(三)再认和重现: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1.再认影响再认速度和确定性的因素:

识记的准确性与保持的巩固性

与原有材料的相似性有关线索兔子还是鸭子?

2.重现重现按目的性按目的性无意重现有意重现直接重现间接重现影响重现速度和正确性的因素

重现材料的数量

识记对材料的组织程度

情绪作用六、遗忘(一)遗忘的含义

遗忘:过去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发生错误的再认和重现。(二)遗忘理论

痕迹衰退说:记忆痕迹是大脑皮质中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遗忘是记忆痕迹的衰退。经验干扰理论:各种刺激或信息相互干扰的结果。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作用。

提取失败说:遗忘是因信息提取失败会错误所致。

知识同化说:遗忘是知识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

动机压抑说:遗忘既不是记忆痕迹消失也不是新旧经验相互干扰造成的,而是情绪或动机受压抑造成,压抑一旦解除记忆就恢复。(三)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四)影响遗忘的因素(补充)1.重现的时间间隔2.材料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5.材料与主体的关系过度学习(超额学习):学习一种材料达到刚能成诵后的继续学习,使其能熟练记忆。过度学习量一般是原来学习量的50%为最佳。(五)避免遗忘的措施

1.注意脑的健康及用脑卫生

2.科学用脑

3.复习复习要及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次数要适宜七、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一)增强识记效果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2.指导学生理解识记

3.识记与实际操作结合(二)掌握记忆方法(三)讲究记忆卫生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提纲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

一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第四节

思维和想象一、思维(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思维的含义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一个不思考的人是顽固者,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英国作家)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生产性(二)思维的类型思维类型按发展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按思维方向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按思维逻辑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按创新成份常规思维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创造性思维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有直觉思维出现创造想象参与有灵感出现灵感:在创造性活动中爆发出的创造能力。(三)思维的过程(四)思维的形式(补充)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概念判断推理(五)思维的品质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灵活性与敏捷性4.条理性与逻辑性5.创造性思维(六)思维规律的应用1.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1)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养成良好注意习惯培养强烈的求效率竞争意识培养说写速度日常思维训练有数量与速度要求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方法(2)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提供感性材料,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

积极迁移,促进旧知向新知转化

强化练习,促进从一般到个别

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系统化

(3)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培养好奇心、求知欲2.思维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1)以培养思维品质为突破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2)在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二、想象(一)想象的含义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特点:形象性、新颖性霍金头脑中的外星人(二)想象的类型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三)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1.粘合2.夸张3.拟人化4.典型化粘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四)想象的品质

1.主动性

2.丰富性

3.深刻性

4.新颖性

5.清晰性

6.现实性(五)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想象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和发展想象

3.多形式训练创造想象:形象性自由联想训练

创造性复述训练

具象化训练

创造性虚构训练

利用课外实践扩大知识领域,积累表象一、智力概念

智力(智能):保证人有效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即各种认知能力的总和。第五节

智力与智力开发二、智力结构理论1.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智力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一般因素是基本能力、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作业必备的特有因素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CharlesEdwardSpearman,1863-1945)2.智力形态理论卡特尔流体智力: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属人类的基本能力,依赖于先天禀赋,随神经系统成熟而提高。晶体智力:以获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等。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ernardCattell,1905-1998)3.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智力操作(智力活动方式)智力活动内容智力活动结果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4.智力层次结构模型阜南(P.E.Verson)智力以一般因素为基础按层次排列一般因素大因素群小因素群特殊因素G因素操作和机械言语和教育言语数量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5.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智力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多元各种能力以相对独立形式存在每个人至少具备8种能力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1943-)6.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智力是复杂、多层次的,完备的智力理论须说明智力的成分、经验、情境,分别代表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共同形成了智力整体。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J.Sternberg,1949-)7.智力的PASS模型理论戴斯、纳格利尔里、考尔比

智力活动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四种认知过程四种认知过程构成注意-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计划系统三级认知功能系统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智力活动进行三、智力测量1.智力测量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2.特殊能力测量3.创造力测量IQ=(MA/CA)×100四、人的智力差异(补充)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等级智商百分比超常130以上2.2%优秀120-1296.7%中上110-11916.1%中等90-10950%中下80-8916.1%临界70-796.7%低下70以下2.2%

2.智力类型差异3.智力表现早晚差异4.智力的性别差异学科创造最佳平均年龄学科创造最佳平均年龄化学26-36声乐30-34数学30-34歌剧35-39物理30-34诗歌25-39实用发明30-34小说30-34医学30-39哲学35-39植物学30-34绘画32-36心理学30-39雕刻35-39生理学35-39不同学科领域中创造的最佳平均年龄五、智力发展趋势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智力发展最重要时期2.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3.流体智力中年后下降,晶体智力一生稳步上升4.成年期智力发展稳定5.智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智力生长曲线

智力的毕生发展

六、智力在教学中的培养

1.教学应成为智力发展的先导

2.培养元认知技能

3.培养自我效能感

4.因材施教

5.特定智力训练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

第一节需要和动机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第三节意志学习要求:1.解释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学习动机;2.列举需要、动机、情绪情感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效果的关系,各情绪理论主要内容,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3.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学生动机冲突;4.运用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合中学生特点运用情绪情感及意志相关知识指导中学生情绪健康发展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一、需要(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个体活动的源泉。第一节需要和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需要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和动物的需要存在本质区别(二)需要的类型需要按来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按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中学生需要的引导与培养1.满足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2.引导和培养高层次需要二、动机(一)动机与学习动机的含义动机: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标的力量。学习动机: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学业目标的动力倾向。(二)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三)动机的分类(四)动机的形成过程

1.需要是形成的基础

2.诱因是形成的外部条件动机按起源生理性动机按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社会性动机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按意义或性质合理动机不合理动机按地位与作用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按自主性水平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按意识程度意识动机潜意识动机(五)动机与活动的关系1.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2.动机强度与任务难度的关系简单容易活动的效率随动机水平提高而上升中等困难的活动,中等水平动机强度的效果最好复杂困难的活动,其效率会随动机强度增大而降低叶基斯-多德森定律(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1)设置学习目标(2)设置榜样(3)培养学习兴趣(4)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产生新学习需要(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2.学习动机的激发(1)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考虑学习任务与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程度

熟悉教材及其结构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回馈语言的(如错误改正)非语言的(如面部表情)教师行为(赞许、训斥、同情、鼓励、安慰)学生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教师评定学生表现教师归因学生知觉到成败学生猜教师态度学生归因(解释成败原因)教师反馈对学生归因的影响(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和评比

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正确运用考试和分数

恰当进行评比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目标结构合作型目标结构个体型目标结构布洛菲(1983)有效表扬的特征:

①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

②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

③表扬应真诚;

④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

⑤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5)注意内外动机的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7)增强自我效能感: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期望提供挑战性任务(8)进行归因训练

一、情绪情感概述(P104-109)(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1.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情感区别第二节情绪和情感构成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反应(二)情绪情感分类情绪按性质古代中国:喜、怒、哀、乐、爱、恶、欲笛卡尔: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按状态心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激情:迅速强烈爆发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情绪情感情感道德感: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人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知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2.调节功能3.信息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表情:与情绪情感状态有关的机体各部位呈现的可见的外部表现。1高兴、2惊奇、3生气、4厌恶、5恐惧、6悲伤、7轻蔑布什的表情1.面部表情2.肢体表情3.言语表情与表情紧密的情绪表情可能的情绪表情可能的情绪脸红

身体接触

紧握拳头

哭泣

皱眉

笑羞愧、羞怯

友爱感

生气

悲伤

生气、挫折

高兴尖叫、出汗

毛发直立

耸肩

嘘声

发抖痛苦

害怕、气愤

顺从

藐视

害怕、担心(五)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补充)性质:肯定和否定

动力:积极和消极

强度:强和弱

紧张度:紧张和轻松

激动度:激动和平静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

二、情绪情感的理论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躯体反应理论、情绪外周理论)

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产生。

詹姆斯: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刺激情境(路遇歹徒)身体反应(心跳、逃跑)知觉身体反应(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恐惧反应)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和巴德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觉N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N引起生理变化;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同时产生,都受丘脑控制。刺激情境(路遇暴徒)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到大脑和身体(心跳、逃跑)大脑知觉情境的性质(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生理反应(逃跑、心跳)3.情绪的认知理论(1)评定-兴奋理论阿诺德认为:情境不直接决定情绪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需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认知和评估;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的结果,大脑皮层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条件。(2)认知-激活理论(情绪唤醒理论)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路遇暴徒)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考量(有危险)身体生理上表现反应(逃跑、心跳)对身体生理变化的解释(因恐惧而心跳)情绪表达(恐惧反应)不能解释的身体反应(3)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需要进行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来确定刺激有害或有益。(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在心理活动具有动机和适应功能。初级评价利害关系评价次级评价对个人应对方式、能力和资源的评价重新评价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刺激事件伤害性威胁性挑战性有关的无关的有益的无压力不能成功调试压力情绪和行为反应成功调试压力无压力行为无效行为有效无压力三、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情绪智力培养(一)良好情绪的标准1.良好情绪的表现:能进行正确表达情绪面对环境或刺激,情绪反应适度

有较强的情绪转移能力有符合年龄的情绪特征2.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忧郁、恐惧、孤独、愤怒(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丰富性和细腻性

2.爆发性和冲动性

3.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4.外露性和内隐性

5.心境化和持久性(三)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1.情绪智力的内涵

概念提出:约翰·梅耶、彼得·萨洛维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沙洛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内涵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3.理解和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管理的能力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结构1.认识自身情绪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

5.人际关系管理

情绪智力: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揣测和驾驭他人情绪及对人生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即情商,简称EQ。2.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1)学会自我觉知情绪(2)学会自我调控情绪(3)学会自我情绪激励(4)移情能力的培养(5)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圣经: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含义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积极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第三节意志(二)意志的特点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力二、意志行动过程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的行动,表现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动。特征:自觉的目的性随意运动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一)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两个都想两个都不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又想又怕想...又怕...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和策略4.作出决策、制定计划(二)执行决定阶段

1.克服困难

2.经受失败考验三、中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一)中学生意志的发展1.自觉性和独立性的发展2.果断性的发展3.坚忍性的发展4.自制力的发展(二)中学生意志的培养1.加强对学习目标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2.设置困难情境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3.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意志力量4.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三)中学生抗挫折力培养(补充)挫折:个体在动机驱使下进行有目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导致其动机驱力不能正常疏泄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抗挫折力:个体遭遇挫折时能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个体经受打击或挫折的能力。挫折的双重性挫折挫折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经受考验战胜挫折承受打击屈从挫折迈向成功的转折点蒙上失败的阴影积极态度消极态度1.造成挫折的原因

客观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个体因素:动机冲突、抱负水平2.挫折的心理反应攻击倒退压抑固着冷漠焦虑3.提高挫折承受力的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建立心理防御机制(3)改变不合理观念(4)加强修养,勇于实践(5)优化人格品质第四章

人格心理

第一节人格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学习要求:1.解释人格、气质、性格;2.列举人格的特征,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和因材施教措施,性格分类及影响因素;3.分析人格、气质和性格的关系,结合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分析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李嘉诚

幸福的最大秘诀是:与其使外界的事物适应自己,不如使自己去适应外界的事物。英国哲学家罗素微软副总裁李开复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一、人格的含义第一节人格概述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括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是气质、性格、能力。人格:人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外界做出行为或心理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独特反应系统。人格结构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系统(意识和注意)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和性格)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人格个性人格涵盖人的整体性本质特征涉及人的独特性特征描述个人的整体属性或本质特征对人的个体差异描述个人总的本质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格与个性的区别二、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成分: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各成分非孤立的、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综合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非健康适应困难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症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不排除人格发展与变化年龄环境因素、机体因素不排斥人格的可塑性时间-人格发展变化-促进人格发展5-18岁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不相同人格心理学家更重视人的独特性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通过社会化把生物人(动物人)变为社会人。人格是社会人特有的。社会化: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和个性,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知识内化和角色知识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制约。三、人格的测量1.日常观察2.人格测验(1)自陈测验:由一组精心设计的、结构式的、测量同一人格特质的题目组成测验。常用的测验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16PF)(2)投射测验:向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表现出反应,分析反应结果,推断其人格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让被试根据图片内容讲故事。故事内容必须包括此刻发生了什么事?引起了什么事件?图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感情和想法?结局如何?罗夏墨迹测验:向被试者呈现标准化的由墨渍偶然形成的模样刺激图,让被试自由说出联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反应用符号分类记录,并加以分析,诊断被试人格特征。3.情境测验创造一个与被试现在或将来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场景,让被试在特定场景中完成一系列任务,观察被试的行为与心理表现,诊断其人格特征。常用的有公文筐测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个体在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特征的总和。

特点:先天性、稳定性二、气质学说1.《黄帝内经》的气质理论依据表现人体阴阳之气比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五行各属的五音宫、商、角、徵、羽——1个主型,4个亚型,25种类型2.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3.体型说

克瑞奇米尔(德)、威廉·谢尔顿(美)

类型表现气质类型特点肥满型身材短小,圆肩阔腰躁郁性气质善交际、表情活泼、热情、情绪不定瘦长型高瘦纤弱、细长、窄小分裂性气质不善交际、孤僻、神经质、多思虑斗士型骨骼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黏着性气质固执、认真、理解缓慢、行为较冲动克瑞奇米尔威廉·谢尔顿类型表现特点内胚叶型(内脏气质型)丰满、肥胖图舒服,好美食,好睡觉,会找轻松的事干,好交际,行为随和中胚叶型(肌肉气质型)肌肉发达,结实,体型呈长方形武断,过分自信,体格健壮,主动积极,爱冒险,不太谨慎外胚叶型(脑髓气质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善于自制,对艺术有特殊爱好,并倾向于智力活动,敏感,反应迅速4.血型说

古川竹二(日)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有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寡信、好管闲事。O型气质: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AB型: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N活动类型(生理基础)气质类型(心理基础)强度平衡灵活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6.激素说

伯曼等人(美)类型特点甲状腺型分泌多者精神、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易动感情;分泌减少者可能发生痴呆症脑垂体型分泌多者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早熟、发达;分泌减少者身材短小、脂肪多、肌肉萎弱、皮肤干燥、思想迟钝、行动懦弱、缺乏自制力肾上腺型分泌多者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分泌减少者身体衰弱、反应迟缓副甲状腺型分泌减多者安定、缺乏生活兴趣、肌肉无力;分泌减少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妄动、易激动胸腺型幼年发育,青春期后停止生长,逐渐萎缩;成年胸腺不退化者单纯、幼稚、柔弱、不善于处理工作性腺型分泌减多者常感不安、好色、有攻击性;分泌减少者性特征不显现,易同性恋,进攻行为少7.活动特性说巴斯(美)类型特点活动型总是抢先迎接新任务,爱活动,不知疲倦;婴儿期手脚不停乱动,儿童期坐不住,成年时事业心强烈情绪型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婴儿期常哭闹,儿童期易激动、难以相处,成年后喜怒无常社交型渴望与人建立密切联系;婴儿期孤单时好哭闹,儿童期易受教育影响,成年后与人相处融洽冲动型缺乏抑制力;婴儿期等不及母亲喂饭等,儿童期常坐立不安,注意力易分散,成年后讨厌等待,行动倾向于不假思索三、气质类型(1)感受性

(2)耐受性(3)反应的敏捷性

(4)行为的可塑性(5)情绪的兴奋性

(6)向性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王熙凤孙悟空猪八戒多血质沙和尚薛宝钗林黛玉唐僧抑郁质粘液质1.胆汁质急不可遏止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敏捷,行为可塑性强,做事雷厉风行,情绪爆发迅速、强烈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行为敏捷,热情、性格外向性情暴躁、易于冲动、自制力差,一旦精力耗尽,情绪一落千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2.多血质活活泼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敏捷,反应迅速、灵活,行为可塑性强,情绪兴奋性强,外部表现明显动作敏捷,热情活泼,精力充沛;待人热情、善交际,易适应环境,性格外向;思维灵活,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兴趣广泛,性格外向注意、情绪、兴趣易转移和变换,不愿做耐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