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稻菽()籼稻()屏风()山麓()分蘖()

模式()田埂()贬斥()饥馑()淤泥()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欣慰:

蕴藏:

挑战:

贬斥:

权威:

饥馑:

3.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正确"或“错误”。

(1)当时火势非常凶猛,眨眼间大火就吞噬了整个房间,已经到了刻骨铭心的时候了。()

(2)解放军战士们曾说过:“保卫国家是我们的神圣任务,为人民解难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工作!"()

4.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本文题目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本文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田埂(gěng)贬斥(biǎn)饥馑(jǐn)颁发(bān)

B.淤泥(yū)花蕊(lěi)山麓(lù)撼卫(hàn)

C.籼稻(shān)稻菽(shū)蕴藏(yùn)签署(shǔ)

D.分蘖(niè)一蔸(dōu)掖着(yè)陨落(yǔn)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八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C.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王大名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李蕾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犹豫选择哪个窗口办理业务。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在物种生命的链条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思议的后果

B.曹魏文化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章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挖掘传承其思想精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C.当时火势非常凶猛,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大火已经围困了整个房间,已经是到了事不宜迟,刻骨铭心的时候了。

D.这些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地质学家们,被这里的储油远景所吸引,风餐露宿,在所不惜。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在“不满足"中②才能获取动力

③才能再攀高峰④才能继续航程

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A.①②④③⑤B.①⑤④②③

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④③⑤

11.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

C.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等。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他在信中用平和的语气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至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他进而写道,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袁隆平就这样以事实来捍卫科学的原则。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取名“遗传工程稻"。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12.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

13.袁隆平反对大面积种植命名为“遗传工程稻"的水稻,他的理由是什么?

14.从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阅读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袁隆平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就是捍卫了真理。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力挽狂澜。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所谓“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取名“遗传工程稻"。针对玉米稻存在的较大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在这篇文章中,袁隆平郑重建议对此要持慎重态度,应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15.这一部分使用了小标题,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16.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7.面对他人对杂交稻的贬斥,袁隆平是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1.shūxiānpínglùnièmógěngbiǎnjǐny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稻菽”,泛指谷物,稻指稻谷,菽是豆类的总称。

“籼稻”,籼型非糯性稻的简称,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米粒较长,黏性较小。

“屏风”,一种室内陈设,用来挡风或遮蔽视线的家具,通常有装饰性。

“山麓”,山脚,指山脉与平地相接的斜坡地带。

“分蘖”,指植物从茎的基部长出分枝,常用于描述某些植物的生长方式。

“田埂”,田间的埂,即田地中分隔田地的小堤,用于排水或界定田界。

“贬斥”,贬低并排斥,常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的负面评价和处理。

“饥馑”,指因粮食短缺而造成的饥荒。

2.喜欢而心安。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主要指激使敌方出战或鼓动对方与自己竞赛的行为。贬低并斥责。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灾荒,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欣慰”,xīnwèi。

②“蕴藏”,yùncáng。

③“挑战”,tiǎozhàn。

④“贬斥”,biǎnchì。

⑤“权威”,quánwēi。

⑥“饥馑”,jījǐn。

3.错误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1)“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语境用来形容火势危急,“刻骨铭心”不合语境,应用“刻不容缓"。

(2)“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句中用来形容工作,使用对象有误。

4.①形象生动:“喜看稻菽千重浪"这个表述借用了文学化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稻谷丰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②主题明确:通过点明“稻菽”(即水稻),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主题,即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内容。

③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提及“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明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这是新闻报道的关键要素。

④吸引注意:通过文学化的描述和对重要成就的提及,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文章的兴趣。

⑤情感色彩:题目中的“喜看”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传达了对袁隆平成就的赞赏和喜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标题"对于新闻类文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新闻标题,其含金量甚至不亚于新闻内容本身。在分析新闻类文章的题目特点时,通常会关注其是否简洁明了、是否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等。具体来说:

简洁明了:新闻标题往往追求简洁,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当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主题明确:新闻标题需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够通过标题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吸引注意:为了吸引读者点击阅读,新闻标题通常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能采用悬念、提问、情感渲染等方式。

关键词突出:新闻标题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搜索信息时的重要线索。

时效性强: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标题通常会包含时间信息,以突出其时效性。

对于本文标题而言,以上特点全部具备,并且还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喜看稻菽千重浪”这个表述借用了文学化的描述,同时“喜看"还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传达了对袁隆平成就的赞赏和喜悦。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5.通讯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文体的能力。

本文是沈甲英所写的一篇通讯稿,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花蕊"的“蕊”应读作ruǐ;“撼卫"的“撼”应写作“捍"。

C.“籼稻”是“籼"应读作xiān。

D.“掖着”的“掖"应读作yē。

故选A。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句子中应先表达“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再表达“而且也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C.成分残缺。“由于"的存在,导致整个句子缺乏主语。应去掉“由于”,使“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成为句子的主语。

D.成分残缺。“流传”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谚语"。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垂询”错误。“垂询"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属于谦辞,可改为“请教”。

B.正确。“区区”,微不足道,谦辞,用于自己。“草字”,潦草的字,谦辞,用于自己。

C.错误。代表中国政府发言,应当采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不应当采用口语,与说话人身份和场合不相符。

D.“你想干什么?"错误。“你想干什么?”不符合营业员的身份,不礼貌,营业人员称呼顾客一般要用“您”,可改为“您想办什么业务?”

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可思议”,形容事物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能用常理来想通。句中用来形容生物灭绝带来的后果,不合语境。

B.“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不能修饰“责任"。

C.“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活动,此处为词语误用,可改为“刻不容缓"。

D.“在所不惜”,表示处于某种情况,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使用恰当。

故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在‘不满足’中"紧承“永不满足”,可知第①句为首句。其余四句为排比句,应先“获取动力"才能“继续航程”,才能“再攀高峰”,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故选D。

1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应为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整地讲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

故选A。

12.①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②“汕优63"杂交稻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③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13.①这种稻本身存在诸多缺点。(或答“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

②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或答:没有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14.做事严谨,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办事的科学家。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首先要明确“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意思是杂交稻是劣质米,那就要在文中找到袁隆平反驳的理由,信息区锁定在第一段。

举“汕优63"杂交稻的例子,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汕优63"杂交稻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产量高、品质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用事实证明:“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1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首先找到有关“遗传工程稻"的内容,锁定所答要点在第二段中间部分。袁隆平反对大面积种植命名为“遗传工程稻”的水稻,根本原因是“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具体原因有两个: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没有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由“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可知,第一句是总括,后面都是对“缺点"的具体化,由此归纳出第一点。由“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归纳出第二个原因,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对于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他寄信给《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可以看出袁隆平有胆有识,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能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原则。

对于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体现了他实事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