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_第1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_第2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_第3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_第4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案教学计划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1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个框题。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跨国公司。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4、教学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德育功能。只有准确理解,我们才能全面地、辨证地看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对的策略,从而更好的认识到,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5、教材处理

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

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二、学情分析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传递的促进者。因此,我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所以我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2、学法:通过合作学习法、自我探究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3、手段将漫画、图象、数据等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四、分析教学过程[总设计思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本课从中非合作入手,选择积极开拓非洲市场的温州企业为事例,并且选用中央电视台探究发现绝对挑战梦想剧场三个板块的模式,用一则材料一贯到底的特色,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提问交流讨论形成理念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表现、载体,进而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态度。从而有效地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这种设计富有生活气息,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探索发现出示材料:2006年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召开。温州历第一个跨国公司温州哈杉鞋业,产品销往全球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均设有8家全资的子公司。至今已经在非洲设立了3个生产或营销子公司。哈杉鞋业进军尼日利亚才三年多就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的第一品牌,政府职员和警察的脚上基本都是HAZAN皮鞋。2007年哈杉鞋业将投资尼日利亚房地产业。哈杉鞋业董事长说: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将再次迎来温州企业出口和投资的春天。[设疑探究]:温州哈杉鞋业进军非洲,体现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什么特征?[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通过高中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特点,以中非合作论坛与温州鞋业代表之一哈杉鞋业的例子引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并且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之前学过知识的回忆,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在全球内配置资源。过渡到本课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师生互动、共探新知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设疑探究]:温州制造的鞋子打响非洲,那么还有哪些中国品牌在国外,外国品牌在中国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国际品牌有哪些,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教师再对学生所说的品牌进行整理,(出示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品牌和我国走出国门的世界品牌和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品牌)引导学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从资金、技术、劳务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换,也涉及生产要素的流动。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材料再现:2007年哈杉鞋业将投资尼日利亚房地产业。哈杉鞋业董事长说: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将再次迎来温州企业出口和投资的春天。[设疑探究]:哈杉鞋业的再次开拓市场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把握材料的主旨,得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一种潮流。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设疑探究]: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呢?[设计意图]:这个探究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思考。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材料再现:温州哈杉鞋业,产品销往全球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均设有8家全资的子公司。至今已经在非洲设立了3个生产或营销子公司。[设疑探究]:(1)鞋子由温州人设计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人生产,或直接把厂开到人家的家门口去,这种生产流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2)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3)哈杉鞋业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全部产品?[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国际分工与协作。再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07页的材料空中客机宽体客机的例子,强化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虽然许多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完成的。通过第二问,让学生在得出上题答案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一表现生产全球化。通过第三问,让学生思考生产社会化的意义所在。它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2)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材料再现:温州哈杉鞋业,产品销往全球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哈杉鞋业将投资尼日利亚房地产业。[设疑探究]:(1)以上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表现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设疑探究]:(2)如果中非两国进行贸易,你认为双方应该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以及这样有什么经济意义?(3)在国际上,我国的哪些产业有优势?哪些产业不具有优势?[设计意图]:通过(2)(3)层层设问,既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贸易全球化提高了国际分工水平节约社会劳动,从而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又使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在这基础上教师补充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不单在规模上扩大,而且参与贸易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设疑探究]:(4)看P108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分析讨论这幅漫画所说明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透过漫画看本质,认识到资本全球化有两表现:第一,资本总是向利润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化;第二,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趋势加快。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疑,导入跨国公司。4、跨国公司[设疑探究]:在全球的生产、贸易、资本流通中,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学生说出是跨国公司后,我及时出示材料。材料再现:温州历第一个跨国公司温州哈杉鞋业进军尼日利亚才三年多就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的第一品牌,政府职员和警察的脚上基本都是HAZAN皮鞋。[设疑探究]:什么是跨国公司?以及跨国经营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谈谈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让学生阅读书本来回答跨国公司的含义、特征,以及从直观的数据中感受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他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设疑探究]:经济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给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凶猛的狼。根据你们所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绝对挑战:由一学生担任辩论赛主持人,将班级学生分成正反2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学习领会本节课的内容,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各选举一位代表,代表本小组进行辩论。(58分钟)辩题是: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凶猛的狼。[设计意图]: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的形式,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与交流,在碰撞中提高能力,在交流中提高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是叼着鲜花的狼。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设疑探究]:(1)经济全球化是鲜花,那么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机遇?(2)经济全球化会使所有的国家都受益吗?(3)经济全球化是狼,那么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挑战?(4)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6)现阶段,如何克服这一弊端?(7)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设计意图]:设问(1),是因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已经大致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所带来的机遇,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表面的,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总结答案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设问(2)设问(3),得出经济全球化并不会使所有国家都受益,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主要有两表现(设问4)第一、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第二、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着发展中国的经济安全。由于这两个表现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所以我分别通过两则材料加以说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主要是由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的,从而过渡到设问(5)。(出示世界财富分配图)那么现阶段,如何克服这一弊端?(设问6)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平等互利、共赢共存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引出设问(7)因此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态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所以通过7个设问,环环相扣,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7个问题概括了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信息质疑、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同时也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时代的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梦想剧场课后作业我们如何抓住中非合作这次机遇,发展温州呢?[设计意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创造了温州奇迹。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再次吹响了温州人走向非洲、走向世界的号角。我们的学生新时代的温州人,有使命有责任担负起这重任。尤其是在学了这节课后,通过布置这课后作业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深化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体现新课程的标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成长。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2人口与环境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生在二战以后阶段;原因是(1)科技进步,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高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人口增长减缓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1)国家人口政策;(2)社会、家庭生育观念转变;(3)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低增长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尤其是非洲国家。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少年儿童比重大;(3)资源、环境压力大;(4)就业压力大,经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5)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尤其是欧洲国家,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2)人口增长缓慢;(3)劳动力不足;(4)影响经济增长;(5)社会养老负担重。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推迟退休;(2)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3)建立养老机构;(4)完善养老体系。※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为正则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极值。5、人口迁移特点及流向的变化:二战前:(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2)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即:亚、非、欧为迁出区;北美、拉美、大洋洲为迁入区。二战后:(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3)迁移形式多样化。故二战前后迁移方向发生变化的是欧洲、拉美。7、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2)社会经济原因: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力、就业、生活条件等)②两地间距离;③国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2)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4)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户籍管理※美国、加拿大成为外籍劳工的聚集地的原因:(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2)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美国五大湖地区老人往西部和南部迁:(1)西部和南部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好。(2)五大湖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环境污染重。8、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对迁入地:利:(1)提供大量劳动力,节约教育培训费用(2)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利:(1)就业压力加大(2)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大(3)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增大对迁出地:利:(1)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2)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利:造成人才外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2)交通(3)文化教育(科技)(4)政治中心(5)开发历史应用:※东亚、南亚为人口稠密区:(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开发历史悠久。9、环境人口容量远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的丰富程度(首要因素)(2)科技发展水平(3)经济发达程度(4)对外开放程度(5)人口受教育水平(6)消费水平(负相关)应用:※总体上看,我国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稠密,从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看,你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是基本合理。理由:东部较西部地区(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科技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4)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5)人口素质较高;故环境承载力高。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巴西的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第六节巴西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2、亚马孙河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阅读材料地球之肺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4、巴西高原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课堂活动:(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3)、思考:课本92--93页3--5题巩固练习:同步互动66页板书设计:世界上流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长度居世界第二位世界上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补充练习:填充图第32页第一题和第二题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4《中国人口》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四、说学情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五、说教法、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六、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新课学习:活动一感受130000000a.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b.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c.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活动二我们来发现: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a.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慢较快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b.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c.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1949-1990变1990-2005化变慢,原因:计划生育d.计划生育的国策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三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a.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b.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c.展示人口密度图归纳总结:东多西少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课后拓展延伸:探究1.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2.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七、说板书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1、人口多2、人口增长快、原因国情→国策3、国策:计划生育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高二下册地理教学设计5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问题探究。课件展示:(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三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寻找证据)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从以上三幅图中寻找到证据吗?从景观图中的生物差异情况来切入,尤其注意植被的差异。(交流观点)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地理环境不仅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影响,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地理要素表现出内在的协调性,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推进新课板书:一、区域(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