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区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道试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2.(2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3.(2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4.(2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5.(2分)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6.(2分)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五霸”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7.(2分)这一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这一学派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8.(2分)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汉高祖9.(2分)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10.(2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据图片判断,公元前207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11.(2分)《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12.(2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D.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13.(2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14.(2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15.(2分)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16.(2分)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17.(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汉名医华佗成就的是()A.能实施外科手术 B.发明“麻沸散” C.创编“五禽戏” D.编写《黄帝内经》18.(2分)东汉末年,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9.(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20.(2分)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21.(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中的句子,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人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22.(2分)下列朝代中,不属于南朝的是()A.宋 B.东晋 C.齐 D.梁23.(2分)“投鞭断流骄兵终必败,风声鹤唳民意总难违。”这副对联描写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4.(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朝祖冲之科技成就的是()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②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③撰写数学名著《九章算术》④撰写数学名著《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2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如图学习笔记,归纳三国鼎立的学习主题是()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4道试题,共50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图1中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①;又派兵开凿②,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图2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是③(地名)。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④(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材料二“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2)依据材料二,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刻写在图1文物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依据此文物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依据图2,说出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从图3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材料二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孔子、孟子的政治主张。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建议?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材料四(3)材料四中图5的作者是谁?概括该文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图6人物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称为什么?(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28.(16分)经济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为“古代经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春秋战国经济篇】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的文字材料,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图1展示的是战国时期哪一重大水利工程?此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秦朝经济篇】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图3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汉朝经济篇】材料三五铢钱是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名五铢钱。后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汉政府在各地设置盐铁官署。铁官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食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3)图4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的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了实现经济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篇】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4)图5是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而制成的提水工具,它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的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推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9.(10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古代改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变法促进国力强盛】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作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材料二(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北宋欧阳修(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他推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反思引领未来发展】(3)通过以上探究,请为当今中国的深化改革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区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BAADBCCBB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BCBDADCACB题号232425答案DCB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道试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解答】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材料未涉及早期人类起源的相关信息,排除A。B.据材料“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可知,描述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遗址的的社会生活信息,他们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活动,故B正确。C.材料未涉及炎黄部落的信息,排除C。D.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原始农业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2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2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A正确。B.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排除B。C.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排除C。D.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识记夏朝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5.(2分)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分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解答】(1)依据“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可知,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众诸侯拱卫京师,形成京师的中心地位,故称“中国”。“何尊”的出土,有助于研究西周的分封制度(适用性),作为第一手材料,印证了文献典籍的记载(可信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选:A。【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6.(2分)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五霸”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分析】本题以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选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春秋争霸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诸侯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ABC属于春秋时期特征;D选项属于战国时期的特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有关内容。7.(2分)这一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这一学派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分析】本题考查道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B符合题意;儒家学派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法家学派在政治上强调以法治国,排除C;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道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8.(2分)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汉高祖【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C项正确;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排除A;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排除B;汉高祖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9.(2分)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内容。【解答】根据材料“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秦朝,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秦朝时期,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ABD无关,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0.(2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据图片判断,公元前207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年代与世纪的换算的相关史实。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07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据图片判断,公元前207年属公元前3世纪后期。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读图片并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理解并识记年代与世纪的换算的相关史实。11.(2分)《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分析】本题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故B符合题意;针对题干现象,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不是严刑峻法、盐铁官营,排除AC;重文轻武是宋代实行的,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针对题干现象,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12.(2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D.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减轻或废除刑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减轻或废除刑罚,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鼓励流亡的百姓返乡垦荒,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恢复三十税一的制度,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3.(2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措施。【解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继位后,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C项正确;主父偃的建议是“推恩”,汉武帝实施的是推恩令,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4.(2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5.(2分)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没有体现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建立对西域有效的管辖,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管辖,排除B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推动北方民族的大交融,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民族交融,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实现了同西域的联系往来,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的意义。16.(2分)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出现了纸,东汉时蔡伦对原来的造纸工艺进行改进,用树皮、麻头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使纸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故A项正确;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排除B项;宋朝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排除C项;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7.(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汉名医华佗成就的是()A.能实施外科手术 B.发明“麻沸散” C.创编“五禽戏” D.编写《黄帝内经》【分析】本题考查了华佗的医学成就,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由多人完成,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以华佗的医学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分)东汉末年,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分析】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解答】A.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秦军与楚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展开的一场大决战,排除A项;B.发生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C.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D.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和区分古代著名的战役。19.(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吴国。【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A正确;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在洛阳。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晚于吴国。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晚于吴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2分)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分析】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知道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解答】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故“另一个人”是指司马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中的句子,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人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分析】本题以《敕勒歌》为依托,考查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的相关史实。22.(2分)下列朝代中,不属于南朝的是()A.宋 B.东晋 C.齐 D.梁【分析】本题考查南朝的史实。南朝先后共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解答】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南朝先后共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与北朝是基本并存的。23.(2分)“投鞭断流骄兵终必败,风声鹤唳民意总难违。”这副对联描写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分析】考查淝水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A.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秦军与楚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展开的一场大决战,排除A项。B.官渡之战是200年,曹操大败袁绍的战役,排除B项。C.赤壁之战是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排除C项。D.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苻坚自恃兵多势强,认为“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在淝水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晋军发动猛烈攻击,打败前秦。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D项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24.(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朝祖冲之科技成就的是()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②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③撰写数学名著《九章算术》④撰写数学名著《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考查祖冲之的成就。【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还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25.(2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如图学习笔记,归纳三国鼎立的学习主题是()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答】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代特征,排除A。B.题干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对应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点,B符合题意。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代特征,排除C。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代特征,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记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4道试题,共50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图1中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①长城;又派兵开凿②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图2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是③长安(地名)。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④西域都护(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材料二“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2)依据材料二,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丝绸之路等知识,注意题干材料内容的解读。【解答】(1)修筑:根据材料一图中1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开凿:根据材料一图1中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地名:根据材料一图2张𬸣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官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2)核心内涵:根据材料二“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可知,“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亲善之路;根据材料二“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可知,“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为繁荣之路;根据材料二“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可知,“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交流之路。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时代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因此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故答案为:(1)长城;灵渠;长安;西域都护。(2)亲善之路;繁荣之路;交流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刻写在图1文物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依据此文物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依据图2,说出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从图3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材料二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孔子、孟子的政治主张。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建议?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材料四(3)材料四中图5的作者是谁?概括该文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图6人物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称为什么?(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秦朝统一文字、我国汉字的演变的特点百家争鸣以及汉代的科技文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构字特点和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较为成熟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交流与发展。根据“汉字的繁体和简体”可知,我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2)选做题,若选第一个小题,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提出为政以德,统治者应实行德政。孟子是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提出仁政,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孟子是孔子在战国时期的继承与发展。若选第二个小题,据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了“尊崇儒术”,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这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封建统治。(3)根据图5《史记》的书影,结合材料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6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被后世称为“医圣”。(4)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等。故答案为:(1)甲骨文;商朝;小篆;由繁到简。(2)选一: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孟子是孔子在战国时期的继承与发展。选二:“尊崇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封建统治。(3)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伤寒杂病论》;“医圣”。(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秦朝统一文字、我国汉字的演变的特点百家争鸣以及汉代的科技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等知识。28.(16分)经济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为“古代经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春秋战国经济篇】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的文字材料,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图1展示的是战国时期哪一重大水利工程?此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秦朝经济篇】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图3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汉朝经济篇】材料三五铢钱是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名五铢钱。后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汉政府在各地设置盐铁官署。铁官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食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3)图4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的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了实现经济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篇】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4)图5是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而制成的提水工具,它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的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推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两汉经济的发展、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重要标志: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根据材料“内江、外江”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展示的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2)图2:根据图2的示意图可知图2反映的是统一货币(或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图3:根据材料“铜权和铜量”可知图3反映的是统一度量衡。作用:结合所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知,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3)名称:根据材料“汉代播种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图4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措施:根据材料“五铢钱是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名五铢钱”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根据材料“汉政府在各地设置盐铁官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门卫服务及校园安全防范协议2篇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项目卖方信贷贷款合同
- 二零二五版毛竹砍伐与生态旅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外接线用电环保责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GRC构件定制化设计与施工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自愿离婚协议书编制指南
- 个人借款抵押车全面合同(2024版)2篇
- 2025年度录音棚音响设备采购保密协议3篇
- 2025年度私人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及物业费用说明
- 占地修路项目2025年度合同6篇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课件
- 电网调度基本知识课件
- 拉萨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条板应用技术规程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 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卷
- 2024年智慧工地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8005.2-201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