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最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实例,驾驭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形成,分布,发展以及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学问体系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问点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文化传播等方面。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布:世界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纬度的平原。相反,地表坎坷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人烟稀有,山区居民一般居住在或。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拔较低的平原对农业生产的较小。(2)山地由于地面大,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发展。(3)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发展。(4)地表坡度越大,土壤越易受到,通常坡度超过,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假如超过,就不相宜发展种植业,而应发展或进行自然爱护。(5)坡向会造成和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植物生长。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1)一望无际的平原:建筑成本比较,线路密度。(2)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马路、铁路须要架设桥梁,避开;比较发达。(3)山区地面起伏大,修筑马路、铁路的及难度大,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限制。(4)山区的交通线往往前行,在坡度的山地常见到“”字形的马路。思维拓展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尤为深刻。(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水同等。学问点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1.干脆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干脆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发展,变更地貌发育。(1)在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减缓的侵蚀作用。(2)修筑堤坝,会变更下游河道的条件,从而变更下游河道的侵蚀、积累过程及其形态,并变更和影响的发展方向。(3)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不仅变更了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地貌。(4)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或。(5)采石、釆矿会变更地表形态,而堆放矸石、废矿石等会形成等。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变更地表形态发育的,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更的。(1)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2)大量,会导致河流水量削减,使河流、状况发生变更;(3)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与,减缓甚至终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人类活动既受到的影响,也在不断地着地表形态。此外,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灾难严峻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变更又可能地质灾难的发生。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变得更加。人类必需相识和遵循地表形态发展变更的,,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变更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重点总结1.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削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小。现阶段,重要交通线建设时桥梁、隧道工程量越来越大,主要是考虑缩短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爱护、节约耕地。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坎坷的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西南地区。其次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探究重点重点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情境探究某校地理探讨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当地聚落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经调查绘制了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图中聚落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分析图中甲聚落规模最大的缘由。(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知能升华地形对人口聚落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一般状况,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志向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团状(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区学以致用读西藏山南地区图,完成1~2题。1.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B.三角洲平原C.河谷地区D.高山顶部2.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是()A.水源丰富B.地势平坦C.气候暖和D.便捷的内河航运重点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情境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四周环境的活动。人类对地表的变更,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下图是我国某山区的梯田。(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干脆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2)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知能升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以致用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看到村民们纷纷赶着驴上山耕作,体型矮小的驴背上驮着农具和一天劳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抬头望去层层梯田,如同天梯……如图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石堰:用以挡水、溢流的石筑低坝)。(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缘由。(2)简述村民主要用驴运输物品的缘由。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巩固落实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类型小流域内()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洪水威逼严峻B.中游地质灾难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打算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马路。读图完成3~4题。3.上图所示的四条备选线路方案中,最佳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一般来说,影响现代交通运输线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水文C.气候D.经济5.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②地势较高,可避开洪水之患③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A河段河谷横剖面的形态。(2)联系所学学问,分析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3)结合图示比较A、B两地聚落密度的大小。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问点一人口分布聚落形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1.中低沿海河谷山间盆地2.(1)限制(2)坡度林业(3)高寒农牧业(4)侵蚀7°25°林业(5)太阳辐射水分3.(1)低较大(2)沼泽地内河航运(3)成本技术(4)迂回较陡之学问点二1.过程方向(1)流水(2)水沙冲积平原(3)海岸线人工(4)陡坡凹地(5)人造丘冈2.条件过程(1)破坏植树种草(2)引用河水侵蚀沉积(3)侵蚀沉积风沙3.地表形态变更威逼加剧广泛与深刻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其次步互动释疑解惑重点一【情境探究】答案:(1)大致沿山前等高线分布(或沿马路分布)。沿等高线,地形平坦(或交通便利)。(2)地势平坦且为马路相交处(3)东北方向:山前到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难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马路间的区域较宽敞,可以运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难的隐患。【学以致用】1~2.解析:第1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缘由是地势较低,气候较暖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C正确。半山腰和高山顶部气温太低,西藏没有三角洲平原,A、B、D错误。故选C。第2题,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只有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暖和,水源、地形和航运不是主导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1.C2.C重点二【情境探究】答案:(1)在梯田上进行耕作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梯田是相对平整的地块,有利于耕、种、收等农业活动的进行,又有利于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2)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过程无异,并进行得更快更强。因此,填海造陆能把陆地高度削低,使海面缩小,陆地扩大。【学以致用】解析:第(1)题,梯田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由材料可知,王金庄地处太行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平地少,缺乏耕地,当地人将山坡改造成梯田来增加耕地面积;而当地的梯田又是特有的石堰梯田,则是因为采纳石头修建成梯田比传统土质梯田在结构上更加坚硬牢固,保水保土实力更强;再者,太行山区盛产石料,建设梯田便于就地取材。第(2)题,采纳何种运输方式与当地的地形、运输需求等相关因素有关。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修建马路难度大,汽车等交通工具难以发挥作用;且当地运输物品主要为农产品,运量较小;驴的体型较小,负重爬坡实力强,养殖投入较少且易于饲养,运输成本较低。答案:(1)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石堰固坡,有利于保持水土;石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2)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以农产品运输为主,运量小;驴体型小,适应山区负重爬坡;投入小,运输成本低。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1~2.解析:第1题,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第2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逼并不严峻,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难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马路的选线原则是尽量少的穿越等高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图中四条马路中,①、②线路距离较近,穿越等高线次数多,坡度较大,A、B错;③线路穿越等高线次数少,距离适中,C对;④距离太远,D错。故本题选C。第4题,一般来说,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D对。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故本题选D。答案:3.C4.D5.解析:河流两岸多河流积累地貌,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足够,是人类居住的志向地区,①正确;但在河流中下游,尤其是河流汇合处,多洪水灾难,聚落位置宜选择在地势稍高的地区,②正确;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不是因为便于搬迁和居住,雨热同期、气候优越的应是平原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