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素养目标理解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的特点。运用地理示意图,说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学问导引学问梳理·自主探究——新知全解一遍过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的概念: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________、水、大气及________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2.风化作用分类(1)物理风化:主要是因________变更引起的,使岩石发朝气械破裂。(2)化学风化: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变更。化学风化的产物一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部分难溶物质多残留在原地。(3)生物风化:生物参加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特殊强调:①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②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③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思维拓展]外力作用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易误辨析]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何区分?提示:风化是岩石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但它与风并无关系。风力作用包括风蚀、搬运、沉积等,大多指风的物理能量的表现。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1.水蚀作用侵蚀类型作用形式主要发生地区作用结果下切侵蚀水流垂直地面对下的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加深河床或沟床,常形成深切的________谷溯源侵蚀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侧向侵蚀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倒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河流弯曲河段山区:河谷不断展宽平原地区:形成________带,最终形成________2.沉积作用(1)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河流流速较大时,可挟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河流流速较小时,只能挟带比较细的泥沙。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渐渐变________。(2)在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在河口地区出现三角洲。三、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蚀作用(1)概念: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2)分类风蚀作用概念作用特点________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造成地表物质的损失,使地表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磨蚀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2.风积作用(1)概念: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变更而发生积累。(2)沙丘的形成:在风沙搬运的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________性质变更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________,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在分析外力作用时,要留意每种作用形成的结果。使原来的地表物质削减了的,产生了侵蚀面的都是侵蚀作用;而使原来的地表出现了新的物质,产生了积累物的是沉积(积累)作用。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探究点一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核心归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概念影响因素本质及作用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裂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温度、水、大气、生物等①使岩石发生崩解破裂,形成松散物质;②松散物质积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供应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流水、冰川、风、波浪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③常见的有风蚀地貌、海蚀地貌、冰蚀地貌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流水、冰川、风、波浪等①搬运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本身不形成地貌,但为积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积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因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物质沉积下来,形成积累地貌流水、冰川、风、波浪等①被搬运的物质积累下来;②形成积累地貌,如风力积累地貌、流水积累地貌、海积地貌、冰碛地貌[应用体验]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探究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核心归纳]1.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沙漠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裂,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猛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潮湿、半潮湿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海滨地区积累作用冰川沉积一次沉积过程中,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积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积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普遍2.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殊强调伸长加深展宽3.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形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积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横剖面呈槽形,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应用体验]读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依据发展的先后依次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2.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A.甲B.乙C.丙D.丁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挟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肯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推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4)依据图甲,推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随堂集训·学业达标——基础知能全通关1.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奇石球,被称为石球谷。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如图为“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缘由是()A.侵蚀作用强B.搬运作用强C.风化作用强D.断裂作用强2.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更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朝气械破裂而不变更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状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猛烈。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宜兰县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兰阳平原上,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因含沙量大,又被称为“宜兰浊水溪”。很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终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图1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图2示意宜兰县风频。据此完成3~5题。图1图23.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缘由是()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积累B.河流带来泥沙,海水顶托积累C.海浪带来泥沙,洋流搬运积累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积累4.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小B.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大C.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大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小5.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对兰阳平原的主要影响是()A.尘沙飞扬,沙暴盛行B.阻挡海风,削减降水C.排水不畅,多沼泽分布D.地下水水位上升,加剧次生盐渍化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觉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更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觉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A.荒漠B.草原C.森林D.河流(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自然缘由。[教材活动点拨]P38·活动[参考答案]1.风化作用深受气候影响,气温、光照、降水、风等气候要素不同,风化方式与风化强度各不相同。气候确定了风化作用的类型,冰冻气候带基本无化学风化;干旱半干旱区以温差风化为主,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暖和潮湿区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发育;燥热潮湿区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猛烈。2.风化壳的厚度取决于气候、地形、构造活动等很多因素。一般来说在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风化壳厚度较大。P41~42·活动[参考答案]1.(1)在河流上游地区,地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强,长期的溯源侵蚀使恶沟切穿分水岭在地淤沟旁边夺取了另一条河的上游河段。(2)旋峰峪旁边河流上游被袭夺后,河流径流量削减,搬运实力减弱,导致大量砂砾石和亚砂土沉积下来。(3)发生袭夺后,恶沟的径流量增大,侵蚀实力加强,河谷会不断变宽、变深。2.形成三角洲的物质条件:河流挟带的泥沙。动力条件:河流淌力、海潮能、波浪能、地壳升降等。P43~44·活动[参考答案]1.(1)①黄土覆盖在多种成因的、形态起伏显著的各种地貌类型上,且覆盖的厚度差不多;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厚度从沙漠边缘向外渐渐变薄;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与所在地方的各种岩石成分极不相像,且有水中不稳定矿物存在;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面形成很多沟壑,在长久的流水作用下地面破裂,此时遗留的长条状黄土高地称为黄土墚。随着水土流失的接着,更多的土壤被冲走,地面更加破裂,呈现出更宽的沟壑和一块块穹状、馒头状的小丘,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峁。由黄土墚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侵蚀的过程。(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支配农、林、牧生产;实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复原地表植被;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等。2.(1)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三次地震,这三次地震的依次是C、B、A。地震在该地区地壳深处发生之后造成的裂缝会随着岁月消逝,渐渐被沉积物覆盖,在裂缝上形成新的沉积地层;然后当下一次地震发生时,新的裂缝穿过的沉积地层将比前一次更多,再之后裂缝上又被更新的沉积物覆盖,形成更新的沉积地层。以此类推可推断地震的先后依次。(2)该区域处于沉积环境之中,猛烈的地震会使地层产生裂缝;当裂缝产生后,该地区接受了新的沉积,沉积物会渐渐地将地表裂缝覆盖。所以在地面上难以找到古地震留下的痕迹。(3)该地区经验的地质演化过程依次是:沉积层1的沉积,发生第1次地震C;沉积层2沉积,沉积层3沉积,沉积层4沉积,发生第2次地震B;沉积层5沉积,沉积层6沉积,发生第3次地震A;沉积层7沉积,目前在沉积层7表面表现为外力作用。3.(1)防洪:首先通过分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其次通过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靠近宝瓶口的飞沙堰泄洪,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特别状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来岷江正流。浇灌:修筑分水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使内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时,部分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2)通过内江的弯道,让江水形成环流,加强对宝瓶口一侧河道的侵蚀,洪水中挟带的泥沙由飞沙堰流入外江,削减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的泥沙。4.(1)澳大利亚波浪岩:地质时期猛烈的岩浆活动使部分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之后被抬升,外力将其侵蚀而出露,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和昼夜温差的变更,花岗岩表层风化剥蚀,风力吹蚀使较下层的外表被挖去,留下呈卷曲状的顶部。雨水将矿物质和化学物质沿岩层面冲刷,同时产生化学作用,留下一条条红褐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条纹。美国波浪谷:沉积过程中,下层沉积物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砂覆盖,水中的矿物质把砂凝聚成砂岩,形成层叠状的结构,后随地壳抬升,砂岩层渐渐清楚地呈现出来,形成流畅的纹路,犹如波浪一般。(2)略。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问梳理·自主探究一、1.温度变更生物2.(1)温度二、1.V形曲流牛轭湖2.(1)细三、1.(2)吹蚀风蚀2.(2)下垫面积累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积累地貌,①错误;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②正确;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③错误;三角洲属于河流积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旁边,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④正确。第2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积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C正确,A、B、D错误。答案:1.B2.C探究点二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由所学学问可知,河流发育过程中首先向下切蚀形成V形谷地,然后不断向两侧侵蚀使拓宽,同时河道变得曲折,因此依据发展的先后依次排列的是丙—丁—甲—乙。第2题,由所学学问可知,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此阶段河谷宽敞,河流弯曲,水流平缓,所以图中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B正确。答案:1.D2.B3.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依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推断甲为冲积扇,乙为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积累地貌。第(2)题,依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沉积(2)FE(3)C(4)B随堂集训·学业达标1.解析:哈萨克斯坦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受热胀冷缩等影响,物理风化作用猛烈,石球自然裂开主要受风化作用影响,C正确;不是由侵蚀、搬运或断裂作用形成的,A、B、D错误。答案:C2.解析: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会相对猛烈。温带荒漠带,全年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现象显著,A选项正确。温带草原带全年降水比较稀有,但比温带荒漠带降水较多,昼夜温差比温带荒漠带也略小,物理风化现象比起温带荒漠带差一些,B选项错误。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较小,物理风化现象不显著,C选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偏冷湿,相较于温带荒漠带昼夜温差也偏小,物理风化作用也较温带荒漠带小,D选项错误。故物理风化现象最强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A选项正确。答案:A3~5.解析:第3题,依据材料,兰阳平原是兰阳溪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入海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沙滩分布范围广。由风频图可知,当地盛行风向是偏东风,是向岸风,风将沙滩上的沙子吹动,在沿海地带形成连绵沙丘,所以沙源及沙丘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带来泥沙,风力积累,A正确。B、C、D错误。第4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东侧是迎风坡,坡度小,西侧是背风坡,坡度大,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