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样本对可见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而成像,最高有效的放大倍数为1000倍。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操作只需转换高倍物镜即可B.目镜和物镜的长度分别与其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和负相关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内质网及其上附着的核糖体结构D.若视野中的物像有部分模糊可能是由于样本薄厚不均匀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3)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4)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操作为找到观察目标后移到视野中央,转到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A错误;B、目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目镜和物镜的长度分别与其放大倍数呈负相关和正相关,B错误;C、内质网和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需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错误;D、样本薄厚不均匀,导致透光不均匀,可能导致视野中的物像有部分模糊,D正确。故选D。2.发菜是一种念珠蓝细菌,其丝状体中主要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营养细胞,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下可将CO2固定为有机物);另一种是异形细胞,主要进行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氮,合成氨基酸)。如图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发菜可将空气中的无机碳和氮转化为自身物质,是开发荒漠的先锋B.发菜的营养细胞中含有可以吸收光能的叶绿素与藻蓝素C.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发菜和菠菜均属于自养生物,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发菜是一种念珠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为: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拟核为大型环状DNA,无染色质或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发菜属于自养生物,细胞内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所以发菜能利用无机碳和氮,是开发荒漠的先锋,A正确;B、发菜是一种念珠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发菜的营养细胞中含有可以吸收光能的叶绿素与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发菜细胞遗传物质只有DNA一种,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D、发菜(一种念珠蓝细菌)和菠菜(植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D正确。故选C。3.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利用空间站里面的再生水浇灌,获得了美味可口的生菜。生菜含水量高达9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补水食物。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菜生长状况良好时,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相对较小B.寒冷环境下,生菜细胞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增多,抗逆性增强C.水在常温下能够流动,与水分子间氢键不断地断裂与形成有关D.水是非极性分子,易与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使其成为良好的溶剂【答案】D【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是:(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详解】A、生菜生长状况良好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相对较小,A正确;B、寒冷环境下,生菜细胞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增多,抗逆性增强,B正确;C、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C正确;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水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还原糖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C.检测脂肪时,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D选择蛋清液鉴定蛋白质前应先对其进行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清洗【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向还原糖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进行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A错误;B、斐林试剂甲液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二者浓度不同,故斐林试剂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错误;C、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错误;D、用蛋清液鉴定蛋白质前应先对其进行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清洗,D正确。故选D。5.硒代半胱氨酸是生物体内的第21种被发现的天然氨基酸,R基为-CH2SeH,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该酶可催化GSH(谷胱甘肽)变为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B.生物体缺硒可能会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全部由硒代半胱氨酸组成D.硒代半胱氨酸的发现说明科学知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面不断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硒代半胱氨酸R基为-CH2SeH,代入氨基酸通式(C2H4NO2+R)可得出其分子式为C3H7NO2Se,A正确;B、硒代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其可以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故生物体缺硒可能会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C、硒代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不是全部由硒代半胱氨酸组成,C错误;D、硒代半胱氨酸的发现说明科学知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面不断改变,D正确。故选C。6.不同食物的营养和口味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研究人员对四种生物细胞中一类核酸分子的碱基组成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种类碱基分子数的百分比ATGC鲱鱼27.827.522.222.6酵母菌31.332.918.717.1玉米28.628.421.421.6明虾30.29.619.719.8A.表格中无碱基U,可判断被检测的这类核酸是DNAB.表格中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中含量很少C.从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组成考虑,不同核苷酸的区别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D.表格中不同生物四种碱基组成百分比有显著差异,是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详解】A、RNA特有的碱基是U,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被检测的这类核酸是DNA,A正确;B、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中含量很少,B正确;C、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基团、一分子的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和一分子的碱基(A、T、C、G、U)组成,从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组成考虑,不同核苷酸的区别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C正确;D、表格中不同生物四种碱基组成百分比有显著差异,是生物具有多样性的物质基础,D错误。故选D7.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通讯,分子输入和输出以及细胞的生长和运动。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完成信息交流C.两个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形成的胞间连丝只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和载体蛋白有关,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不是所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些蛋白质只有运输的作用,A错误;B、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B正确;C、两个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形成的胞间连丝可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D、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屏障的作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磷脂双分子层都有关,D错误。故选B。8.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运输障碍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孔不是一个简单的孔道,其对运输的物质有选择性B.细胞核中的DNA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C.核孔运输障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体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速率有关,核孔复合体还参与核内外的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孔不是一个简单的孔道,其对运输的物质有选择性,A正确;B、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B错误;C、核孔运输障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其功能,出现运输障碍,C正确;D、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速率有关,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故核孔复合体还参与核内外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9.如图中①~⑤是细胞中相关细胞结构示意图,已知②中有多种水解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没有①、⑤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B.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对①~⑤起支持作用C.①、④破损后的碎片或进入细胞的病原体都可进入②中被分解D.结构①~⑤的膜均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可用差速离心法将其分离开【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①-⑤依次表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详解】A、某些不含有①线粒体、⑤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A正确;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故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对①~⑤起支持作用,B正确;C、②为溶酶体,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故①线粒体、④高尔基体破损后的碎片或进入细胞的病原体都可进入②溶酶体中被分解,C正确;D、②为溶酶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②③④为单层膜结构,均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D错误。故选D。10.反渗透技术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常常用于海水淡化、家庭净水等,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撤去外力,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溶液进入高浓度溶液B.加压可克服渗透压使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进入低浓度溶液C.海水淡化时,通过增大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来降低所需的压力D.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时,两侧液面持平【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详解】A、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可在低浓度溶液与高浓度溶液之间双向运输,总体表现为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溶液进入高浓度溶液,A正确;B、人为施加压力使水分子克服渗透压差从高浓度溶液进入低浓度溶液,B正确;C、海水淡化时,通过减小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来降低所需的压力,C错误;D、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时,两侧液面持平,水分子双向运输达到平衡,D正确。故选C。11.某实验小组用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将其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以此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处于清水中时,细胞会不断吸水而涨破B.若将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失水的细胞重新置于清水中,紫色液泡将不断减小C.若让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时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此时无水分子进出细胞D.若将实验材料换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将其置于蔗糖溶液中时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植物细胞外面有细胞壁,当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处于清水中时,细胞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A错误;B、若将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失水的细胞重新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紫色液泡将增大,B错误;C、若让紫甘蓝的外表皮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时未发生质壁分离,则可能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D、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高温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影响其吸收O2的速率C.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最大转运速率均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D.K+通过K+通道蛋白运输时不受通道蛋白数量的影响,故运输速率较快【答案】C【解析】【分析】1、小分子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②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详解】A、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O2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自由扩散的速率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会影响吸收O2的速率,B错误;C、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最大转运速率均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D、K+通过K+通道蛋白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会受到通道蛋白的数量的影响,D错误。故选C。13.图1是某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甲、乙、丙是物质,a~e表示物质运输方式。图2和图3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通过c方式进细胞时需要与甲结合且运输速率远大于b方式B.c,d方式分别要借助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运输过程中两种蛋白质的构象都会发生改变C.图2所示曲线可以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与图1中的方式c相对应D.图3所示曲线表示主动运输过程,Q点后运输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甲是蛋白质,乙是磷脂双分子层,丙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a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出细胞;b为自由扩散进细胞;c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进细胞;d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进细胞,e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出细胞。图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3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时,细胞仍然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c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进细胞,水分子通过协助扩散进细胞时不需要与甲(通道蛋白)结合,A错误;B、c、d方式分别要借助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因此,运输过程中通道蛋白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图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C错误;D、图3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时,细胞仍然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方式为主动运输,Q点后运输速率达到最大时的限制因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D正确。故选D。14.真核细胞通过胞吞和胞吐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囊泡中,因此又称膜泡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被摄取的过程中不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B.囊泡膜只能和特定的目标膜融合才能保证物质的有序转运C.由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会一直将分泌蛋白包裹并运到细胞膜释放D.胞吐过程中形成的囊泡将物质运输到细胞膜后释放,随后将胞吞的物质运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囊泡有三种来源:①胞吞作用时细胞膜内陷形成的;②内质网出芽形成的;③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3、膜结构融合体现出生物膜的流动性。【详解】A、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故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被摄取的过程中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A错误;B、为保证物质有序转运,囊泡膜只能和特定的目标膜融合,B正确;C、由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会转运至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将分泌蛋白包裹并运到细胞膜释放,C错误;D、胞吞和胞吐为两个独立的过程,胞吐过程中形成的囊泡将物质运输到细胞膜后释放,不会随后将胞吞的物质运入细胞,D错误。故选B。15.为探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了实验(注:①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2K1-12试剂可以和淀粉反应出现蓝色,淀粉含量越多,蓝色越深)。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步骤顺序试管编号1234第1步0.5%淀粉溶液(mL)1.51.51.51.5第2步最佳稀释度唾液(mL)0.50.50.50.5第3步1%NaCl溶液(ml)0.5---1%CuSO4溶液(mL)-0.5--1%Na2SO4溶液(mL)--0.5-蒸馏水---0.5第4步小组成员发现上述步骤存在问题,重新调整实验步骤后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第5步KI-I2溶液(滴)2222现象无蓝色深蓝色浅蓝色浅蓝色A.为避免加入各种无机盐离子前酶和底物接触,第1步和第2步不能连续进行B.为避免加入的无机盐溶液对反应体系中pH的影响,应该先加入缓冲溶液C.第3支试管和第4支试管的结果说明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影响D.实验结果表明Cu2+、Cl-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l-、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些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碘液可与淀粉发生蓝色反应。【详解】A、为避免加入各种无机盐离子前酶和底物接触,第1步和第2步不能连续进行,应先进行第1步和第3步,再进行第2步,A正确;B、本实验pH是无关变量,因此为避免加入的无机盐溶液对反应体系中pH的影响,应该先加入缓冲溶液,B正确;C、第3支试管和第4支试管的结果都是浅蓝色,说明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影响,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Na+、SO4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D、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u2+、Cl-,其中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Cl-,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Cu2+,D错误。故选D。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ATP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了下列实验。(1)甲同学准备了30个腺苷和77个磷酸基团来制作ATP分子模型;(2)乙同学将标记的32P注入小鼠的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如图为ATP的结构式,①~⑤表示组成ATP的相关化学基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脱去④⑤后的分子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所有生物的活细胞内都能发生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的供能机制C.当其他条件满足时,甲同学最多可制作25个完整的ATP分子模型D.乙同学会发现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会被32P标记,ATP的含量明显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腺嘌呤,②是核糖,①和②组成核苷,③④⑤都是磷酸基团。【详解】A、ATP脱去④⑤后的分子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正确;B、④和⑤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是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能为生命活动供能,B正确;C、甲同学准备了30个腺苷和77个磷酸基团来制作ATP分子模型,每个ATP需要3个磷酸基团,故甲同学最多可制作77/3约等于25个完整的ATP分子模型,C正确;D、远离腺苷的化学键很容易断裂和生成,故ATP中磷酸基团⑤很快会被32P标记,但ATP的水解和合成处于动态平衡,ATP的含量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故选D。17.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心肌细胞不停收缩的能量来自线粒体中ATP的氧化分解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的能量最多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够更充分地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详解】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但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心肌细胞不停收缩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ATP的水解,B错误;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内膜中释放的能量最多,C错误;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是彻底氧化分解,能够更充分地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D正确。故选D。1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若干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d瓶在连接b瓶前,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减小误差B.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时,连接c→a可确保检测到的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C.连接d→b后反应一段时间,从b中取样并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检测酒精的产生D.b瓶中的溶液可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其遇CO2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d瓶在连接b瓶前,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能减小误差,A正确;B、c中的NaOH可以吸收CO2,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时,连接c→a可确保检测到的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B正确;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发生颜色变化,连接d→b后反应一段时间,应从d中取样并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检测酒精产生,C错误;D、b瓶中的溶液也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该溶液遇CO2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故选C。19.图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温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中能进行①③④过程,过程①中NADH来源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B.图中①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有部分重叠,温度对①②③④过程均有影响C.若某生物可以进行②④和①④过程,则可用CO2释放量来表示其细胞呼吸强度D.图乙中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点对应的温度最适合保存果蔬。【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的变化能影响呼吸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呼吸强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呼吸强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详解】A、①为有氧呼吸的过程,②为乳酸型无氧呼吸的过程,③为酒精型无氧呼吸的过程,④为合成ATP的过程,马铃薯块茎中能进行①②④过程,过程①中NADH来源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A错误;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反应是一样的,①②③④过程中均有酶的参与,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故温度对①②③④过程均有影响,B正确;C、若某生物可以进行②④和①④过程,则不可用CO2释放量来表示其细胞呼吸强度,因为②为乳酸型无氧呼吸的过程,乳酸型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D、B点对应的温度细胞呼吸速率最大,不利于保存果蔬,D错误。故选B。20.细胞呼吸原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应用与其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选项应用原理A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消毒纱布来包扎伤口保证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B提倡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发生无氧呼吸,积累过多乳酸引起肌肉酸胀无力C被锈钉扎伤后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锈钉容易造成该菌感染,破伤风抗毒血清可减少该菌繁殖D花盆中土壤板结,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包扎伤口时,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防止厌氧菌的繁殖,A错误;B、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B正确;C、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为避免破伤风杆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感染,要及时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正确;D、根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故花盆土壤板结,要及时松土通气,以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贫血、肝炎等疾病可导致血浆蛋白偏低。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三大类。血浆蛋白分泌之前需要经过剪切信号肽(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等修饰加工过程(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细胞中部分结构示意图,为了研究血浆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将含3H标记的某种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则PH出现部位的先后顺序为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2)研究发现,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上并合成血浆蛋白的,其中SRP为信号肽识别颗粒。据图2分析,信号肽多位于肽链末端,可以与SRP结合,后者再与_____(填结构)上的_____结合,使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上。从内质网腔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肽,据图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3)内质网在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血浆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除图中细胞器外,还需要_____(细胞器)参与。该过程中细胞器②的膜面积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答案】(1)①→④→②→③→⑤(2)内质网SRP受体进入内质网的肽链会被剪切掉信号序列(3)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线粒体基本不变【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2、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④是内质网分泌的囊泡,⑤是分泌蛋白。【小问1详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将含3H标记的某种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出现的部位先后顺序为①核糖体→④是内质网分泌的囊泡→②是高尔基体→③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⑤分泌蛋白。【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SRP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将核糖体一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在信号肽水解酶的作用下切除信号肽。内质网具有加工蛋白质功能,进入内质网的肽链会被剪切掉信号序列,故从内质网腔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肽。【小问3详解】血浆蛋白为分泌蛋白,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除图中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外,还需要线粒体的参与。②高尔基体不断与内质网上的囊泡融合,然后再“出芽”形成囊泡,因此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故该过程中细胞器②(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22.某校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毒害作用的课题研究,配制了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0%、25%的酒精溶液,分别量取10mL上述溶液置于5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中取每组溶液处理后的表皮制作3个临时装片。已知胭脂红是一种红色的水溶性的食用色素,不能进入活细胞。经预实验确认0.06g/mL的胭脂红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比细胞液渗透压高的溶液),实验中不计酒精分子引起的渗透压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除_____外其他实验条件和处理方式均相同。步骤①中培养皿要加盖的原因是_____。(2)步骤⑤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在_____(填“低倍镜”“高倍镜”或“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下观察。该实验中可通过观察并统计装片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目和细胞总数的比值来计算细胞的存活率的原因是_____。实验中可依据_____(实验现象)来判断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3)实验中每组溶液处理后的表皮需要制作3个临时装片的原因是_____,观察到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处理的组别中,每组的3个临时装片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原因可能是_____。(4)该兴趣小组观察并计算得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存活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案】(1)不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挥发(2)低倍镜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胭脂红不能进入活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出现红色(3)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每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完全相同(4)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酒精对植物细胞基本无毒害作用;当酒精浓度超过20%后,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明显加大【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条件:从细胞角度分析: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等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细胞壁和一定的细胞液浓度的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如0.3g/mL的蔗糖溶液。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如葡萄糖、甘油、尿素、乙醇、NaCl、KNO3溶液等。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过度失水死亡而不再复原。如3g/mL的蔗糖溶液。【小问1详解】该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除不添加酒精外其他实验条件和处理方式均相同,以保证单一变量。步骤①中培养皿要加盖的原因是防止酒精挥发,使酒精溶液浓度维持稳定。【小问2详解】步骤⑤中,选择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其原因是低倍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相对较多,避免样本数目过少造成实验误差。由于0.06g·mL-1的的胭脂红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使胭脂红不能进入活细胞,因此该实验中可通过观察并统计装片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目和细胞总数的比值来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可依据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出现红色来判断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小问3详解】实验中每组溶液处理后的表皮需要制作3个临时装片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观察到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处理的组别中,每组的3个临时装片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原因可能是每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完全相同。【小问4详解】分析曲线:当酒精浓度小于20%时,细胞的存活率为100%,当酒精浓度大于20%时,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细胞平均成活率降低,当酒精浓度大于25%时,细胞平均成活率为0,即此时细胞都已经死亡,能得出的结论是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酒精对植物细胞基本无毒害作用;当酒精浓度超过20%后,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明显加大。23.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一定初始浓度的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比初始浓度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的浓度比初始浓度高,而SiO44-的情况刚好相反(如图1)。回答下到问题:(1)由图可知,水稻和番茄生长对这三种离子中需求量最大的分别是_____,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性,这是由膜上_____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2)已知小麦幼苗根细胞对离子M的吸收方式只有一种,若小麦幼苗根细胞对离子M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外离子M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2中曲线所示,则小麦幼苗根细胞对离子M的吸收方式无法确定,原因是_____。(3)现有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适于小麦幼苗生长的完全培养液、呼吸抑制剂等,请设计实验对小麦幼苗根细胞吸收离子M的方式进行确定。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答案】(1)Ca2+、SiO44-选择载体蛋白(2)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的,离子M的运输速率不变(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溶液中离子M的浓度甲组溶液离子M浓度低于乙组【解析】【分析】1、据图1分析,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44-多,造成培养液中SiO44-浓度上升.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水稻对SiO44-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吸收较多。2、据图2分析,随着细胞外离子M的浓度增加,离子的吸收速率加快;而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变,由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故小麦幼苗根细胞对离子M的吸收方式无法确定。【小问1详解】由图例分析可知,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其中番茄对Ca2+吸收量最大。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随着细胞外离子M的浓度增加,离子的吸收速率加快;而B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变,由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故小麦幼苗根细胞对离子M的吸收方式无法确定。【小问3详解】要证明小麦幼苗吸收离子M的吸收方式(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可以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溶液中离子M的浓度。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预期实验结果为甲组溶液离子M浓度低于乙组。24.某实验室中有如下实验材料与用具: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H2O2溶液、温度计、试管、烧杯、滴管等。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用上述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表:实验步骤分组ABCDEFGH①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1111②可溶性淀粉溶液/mL55555555③控制温度/℃020304050607080④将新鲜唾液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分别在所设定的不同温度下恒温处理⑤测定单位时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1)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_(答出两点)。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且有_____性,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2)该组同学按表中步骤进行实验后未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老师指出是实验步骤有错误,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具体的错误步程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3)该组同学改正了操作步骤后再次进行实验,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组别ABCDEFG还原糖相对含量0.1701.1221.2711.3830.8490.4500a.该实验中不能使用斐林试剂,原因是_____(答一点)。b.A组还原糖相对含量不为0而G组还原糖相对含量为0的原因分别是_____。(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不可以选择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并说明理由:_____。【答案】(1)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浓度、pH值、保温时间高效降低反应活化能(2)实验步骤④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3)斐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