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版)西方古代史逻辑关系古希腊多山多岛、地中海气候导致当地农业落后,工商业、海外贸易兴盛;小国寡民的城邦制使希腊公民具有较高素质,热爱民主政治;雅典民主经历了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黄金时代)。蕞尔小邦的罗马人以相对公正的法律治理辽阔的疆域,历经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万民法到自然法、民法大全。人文主义逐步产生,普罗塔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斯多亚学派重视理性,主张人人平等、天赋人权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地中海气候经济环境:农业落后、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政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文化:城邦间独立但文化联系密切,形成富有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文化公民(本邦成年男子):珍惜自由、表现个性,热爱政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2.雅典民主的历程(1)奠基者:梭伦。改革特征:中立改革措施:经济上解负令;政治上,公民财产等级制,全体公民大会;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2)确立者:克里斯提尼雅典国家形成,民主政治确立改革措施:以地域选区代替部落选区;抽签产生500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所有公民均有机会参政(3)黄金时代:伯利克里背景:希波战争提高了平民的地位措施:除十将军外的官职均由抽签产生;机构健全,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充分行使权力;发放参政津贴3.对雅典民主的评价积极方面: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的繁荣,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消极方面:范围小,仅适用于公民;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城邦;手段落后,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导致权力滥用。例证:苏格拉底之死;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4.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以小邦治大疆,凭法律治国,稳定秩序,给后世资产阶级法学以经验。(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前449年《十二铜表法》,以公民关系内容为主;是习惯法内容的汇编;掺杂诸多不合理法规。积极方面:第一部成文法;打破贵族垄断;限制高利贷。(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应用于共和国时期;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变通;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私法不够完善。万民法适用于的自由民,帝国时期;在万民法存在的基础上针对境内各族人民;简单灵活实用有效;侧重于贸易财产等经济民事纠纷;吸收借鉴了外邦人法规。(3)高度成熟:自然法。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自然法的精神是人人平等公正至上。(4)完备: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5.古代西方的人文主义(1)泰勒斯:万物始于水,人类视角由宗教转向自然。(2)智者: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忽视道德;怀疑神灵,否认权威。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由此起源。评析:以人作为世界的中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过于重视个性,忽略人类认识的共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3)苏格拉底:重视道德,“美德即知识”;首次发现自我,“认识你自己”;强调理性否认权威;对民主政治的批判(4)柏拉图:理念论(客观唯心主义);理想国(哲学家治国)(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6)斯多亚学派:逻各斯是永存不朽的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二.中国古代史逻辑关系夏商周时期,原始农业的生产水平,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政治权力分散(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有甲骨文,也产生了敬天法祖的思想。春秋战国形成了铁犁牛耕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到唐代以庄园式小农经济为主;这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来保障社会安定,权力从地方向中央集中、从大臣向君主集中,官员选拔也向着有利于皇权的方向发展;与之对应,统治思想从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小农经济的发展、上升,也带来了农业技术、古代科技的集中发展。宋元以来,租佃制小农经济发展,对农民束缚减轻,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会馆、商帮、市镇、长途贸易都得到发展),南方优渥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政治制度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发展,但到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阻碍了经济发展;宋明理学适应专制需要,成为科举考试的教条,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专制、重视商业的新思想,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古代科技停滞,市民文化兴起(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农业技术的发展商周时期铜石并用,形成井田制(土地国有);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形成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汉代农业技术大发展:铁犁牛耕普及;二牛抬杠变为一牛挽犁;垄作法和代田法,《氾胜之书》;耧车;唐代江东地区曲辕犁,农耕方式基本定型。2.小农经济特征以家庭(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弱性;注重精耕细作;顽强性3.中国古代重要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商周工商食官,汉代官营盐铁,唐代民营手工业逐渐形成规模,明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1)冶金业商周青铜器(司母戊);春秋铁器出现;汉代用煤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南北朝灌钢法;(2)纺织业原始衣料麻葛、丝绸;汉代素纱禅衣,丝绸之路;元代黄道婆从海南(琼州)学习棉纺技术传入松江(上海);朱元璋下令全国种棉花。(3)陶瓷业原始社会可以制造陶器和原始青瓷;陶器到唐代形成唐三彩;东汉出现青瓷,魏晋南北朝时出现白瓷;唐代南青北白,宋代景德镇形成;元代青花瓷,明清时期粉彩瓷。4.古代商业发展概述商业有赖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1)西周时期工商食官,春秋时期出现私商。(2)秦汉时对商业严格限制,指定地点指定时间交易。汉初放松商业,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汉武帝重农抑商。(3)魏晋南北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4)唐代实行市坊制度,后期出现夜市;柜坊和飞钱出现;对外贸易兴盛,由市舶使管理(5)宋代官僚机构冗杂,官员多权力小,商业税高但是政府对商业管理不太严格;商业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榷场贸易;对外贸易收到重视,由市舶司管理。(6)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更为繁荣:出现了区域性商帮(以晋商、徽商为代表),还建立了会馆;对外贸易繁荣,出口茶叶、生丝、瓷器,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农业商品化进城提速,苏常熟天下足发展为湖广熟天下足,苏常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新兴的商业市镇多,形成四大名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闭国锁国政策执行,也出现过隆庆开关这种促进外贸的政策。5.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自商鞅变法到1895年清政府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1901年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才算结束。但汉初、宋代该政策都没有严格执行。闭关锁国:唐宋以前对外贸易兴盛,国家开放;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断送了通过外贸发展经济的可能,使中国严重落后于西方。(闭关锁国是政策,执行程度看统治者的力度,明后期有隆庆开关)无商不活,闭关锁国和抑商政策,有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消极作用:流民缺乏生路,经济缺乏活力。6.古代重要土地制度和赋税政策西周井田制,土地国有;春秋时鲁国初税亩:私田也交税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土地国有,征税实行租调制唐初实行均田制,征税实行租庸调制;唐中叶均田制瓦解,宰相杨炎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税;明后期,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各种赋役合并折算,按亩征税,以白银结算,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康熙实行地丁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7.中国早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特征: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以婚姻巩固联系。宗法制:解决继承关系。“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周王将天下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王室子弟占据重要位置,穿插安排功臣和旧贵族。8.秦汉以来专制主义的发展专制主义,指皇帝和大臣(宰相)的权力分配,相权从无到有、从强到弱,都是服务于皇帝的。(秦汉坐而论道,宋代站着,明清跪着)秦代:三公九卿制汉代:中朝(内朝),皇帝召集亲信架空、孤立丞相。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政事堂)审议,尚书省执行宋代:二府三司,二府指中书门下、枢密院(军事),三司掌管财政。明代:朱元璋废丞相,朱棣设立内阁(无实权),明后期内阁权势增加。清代: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9.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中央集权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一般是加强中央集权为趋势。秦: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不再世袭,由中央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汉代:汉初郡国并行,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为监视地方,汉武帝设立位卑权重的刺史,首都设司隶校尉。东汉,刺史掌握实权,称州牧,成为东汉末年动荡的制度原因。唐代实行道州县三级,唐后期节度使权力过大,发生安史之乱。宋代实行“强干弱枝”,大大削弱地方的钱、人、物:由文官担任地方官(文官知州);设立通判牵制知州;在州的上级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货运至中央;由提点刑狱司检查地方司法;强壮士卒集中到首都称禁军,地方留老弱士兵称为厢军。元代:实行行省制。行省设置上犬牙交错,行省的权力大而不专。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和佛教事务。明代: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掌民政,提刑按察使掌刑狱,都指挥使掌军事。清代:雍正推行密折制,允许地方官密奏;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后,地方督抚权势扩大。10.古代官员选拔制度(1)最初世袭制,秦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标准(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世家大族为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4)隋唐实行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官的标准。(5)宋代崇文抑武,为拉拢士人增加考试次数、降低科举难度、扩大录取人数。(6)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以理学作为考试科目,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科举制的优点:是历史的进步,它使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就能做官,改变命运,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打击了原有的世家大族,是有利于提高社会活力;科举制度面向全社会,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官僚阶层体系;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弊端:一帮天才少年,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却一头扎进官场,将自己一身聪明一脑子智力,用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上,耗费一生。假若他们还有别的出路,比如,有些人搞科研,必定能发明造福人类的科技;有些人搞哲学,必定能产生指引人类前进方向的理论;有些人搞文学,必定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等等。历史不能假设,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又毁灭了他们,王朝换了一朝又一朝,一切新瓶装旧酒,始终走不出历史的轮回。11.古代主流文化思想(儒学)的演变(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孔子:以仁和礼为中心,注重政治与人事,为政以德,希望恢复周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有教无类等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性善论;主张民贵君轻;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仁义礼智四种规范。荀子:将仁发展为仁义;认为人性本恶;他提出君舟民水的理论;他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人定胜天。(2)汉代:汉初实行黄老之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等文章中指出:君主受命于天,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君主如果犯错上天会降下灾祸,这就是天人感应;为了加强统治,应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加强儒家教育,兴办太学;三纲五常:(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五常”(仁、义、礼、智、信)。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中的本体论、思辨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A:唐代的韩愈李翱发起儒学复兴运动,主张道统论,是理学的先声B:北宋五子确立了理学:邵雍和周敦颐先后演绎《周易》,探究宇宙本源,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张载开创理学的气学一派,是理学的唯物主义代表,严格区分天道性心,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仁者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C:南宋的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主张:理比气更根本;学习要穷理,穷理要格物致知(理在外,客观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将儒家价值内化为精神支柱才算得道;儒家干预政治要正君心。D:南宋的陆九渊认为做学问的目的是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实践,提出了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注重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剥落扫除物欲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心是本源(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致圣的关键是致良知,知行合一。(4)明清新儒学:批判理学、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上君主专制走向没落,处在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痛感理学束缚思想,于是提出了批判理学批判专制的新儒学。A,李贽:明末泉州人,反对盲从孔子,主张童心说。B。黄宗羲:号梨洲,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主张君臣平等,一起抬木头;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C:顾炎武:代表作《日知录》,反对君主独治,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王夫之:号船山先生,“六经责我开生面”,对先秦传统文化批判总结,代表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政治上循天下之功,抨击孤秦陋宋;他坚持唯物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提出“天地之化日新”E:唐甄,清初学者,大胆批判专制主义,主张帝王皆贼。明末清初新思想给近代学者以精神启发,但并未深入到制度层面批判专制,也没有勾画未来社会,属于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儒家新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从制度上批判君主专制,勾画理性蓝图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和艺术(1)古代科技主要是经验总结、注重实用,缺乏理论探究,不注意实践。造纸术东汉蔡伦发明,唐代(8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战国时期有司南指示方向,宋代经海路传入西方;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宋代传入西方;唐代产生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经波斯传入西方。(2)汉字主要字体:甲骨文和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秦代出现小篆和隶书,汉初出现草书,汉末出现楷书,晋代盛行行书。楷书最工整,草书最奔放难认,行书介乎二者之间,潇洒飘逸。(3)古代书画注重布局构图,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4)京剧以徽剧和汉剧为基础,乾隆时期形成;道光时期正式形成;民国时期较为繁荣。生指男性,旦指女性,净为花脸,丑指小丑。(5)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化《诗经》四言为主,合辙押韵,现实主义风格,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楚辞以屈原为代表,句式灵活,多用楚地方言兮,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汉赋散文和韵文并用,以贾谊、杨雄、班固张衡为代表的唐诗是律诗,以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和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为主宋词倚声填词,易于表达情感,最受欢迎,以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派和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派为代表。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散曲在北方流行,在音节用韵上自由,句式参差,多用方言俗语,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元杂剧是在北方流行的戏剧形式,受城市经济繁荣、瓦肆盛行、读书人投身创作等影响,元曲多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代表,也有歌颂爱情的《梧桐雨》等贴近市民生活名剧。明清小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明清时期小说盛行。长篇小说有四大名著,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主,明代小说描绘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清代小说描绘人生世情更为成功,晚清小说与近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三.西方近代史逻辑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为欧洲的思想进步(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14-16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催生了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17-18世纪,欧洲的手工工场蓬勃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实力,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直接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运动;政治上,英国的清教徒、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689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1721沃波尔内阁),启蒙思想家启迪着美国人民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和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19世纪,欧美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体现了这一趋势,共产主义则是工业革命时代给资产阶级留下的掘墓人;工业革命的主角由工匠过渡到科学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物理学、化学方面。19世纪以来,欧美文学艺术经历了从追求自由反专制的浪漫主义,到批判拜金主义描写现实的现实主义,以及受科技影响的印象派绘画。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的出现、工业革命、垄断组织(1)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发展迅速,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市场扩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致;16世纪英国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细致、面向市场。(2)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为了争夺殖民霸权,英国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1763年取得英法殖民战争的胜利确立殖民霸权;三角贸易指16-18世纪,欧洲殖民者从欧洲携带手工工场的产品到非洲销售换取黑奴,再将黑奴运至美洲的种植园,再把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欧洲。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手工工场的发展,也为欧洲的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3)1765-1840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以棉纺织业为主,靠工匠的实践产生新技术,以煤为主要燃料。原因:英国庞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巨额的资本积累,丰富的技术提供了经济条件;1689年《权利法案》和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制度的保障;英国政府鼓励发明,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的近代科学;宽松的社会环境。过程:庞大的市场需求——1733年钟表匠凯伊: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1771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工厂制——1782年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蒸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式机车。影响:经济上: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机器制造机器),工厂制的形成,使人口日益集中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纷纷掌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的抗争使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经济思想:由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重商主义发展为发挥市场机制的自由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外交政策:推行炮舰政策,以打开各国市场为目的。社会:各国废除旧法令,推动自由贸易形成,加大教育投入推动经济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1866-20世纪初。以美德为中心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主,集中于重工业,产生了垄断组织,形成寡头政治,对外进入资本输出的帝国主义阶段重要发明: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内燃机和汽车——19世纪末,公司、股票交易成熟,为企业兼并创造条件,形成垄断组织;各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掌权,形成寡头政治;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均衡导致一战和二战。2.新航路的开辟(1492前后美洲的发现)原因:(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寻金热;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隔了传统东西方商路;宗教原因:基督教的扩张性条件:葡萄牙、西班牙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四大发明的传播;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地圆说盛行过程:1487年迪亚士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7年达伽马到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影响:对欧洲:商业革命(贸易扩大,商业中心由地中海到大西洋);价格革命:美洲黄金涌入,欧洲物价暴涨,封建贵族受损失,资产阶级实力壮大。对非洲美洲:具有破坏性(掠夺当地人口、金银),客观上也有进步性(传播欧洲先进技术、先进文化)对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3.殖民霸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掌握殖民霸权到1588年1588-1651年,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后,英国打败荷兰掌握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巩固了英国霸主地位。4.西方经济思想的转变历程14-18世纪:重商主义,国家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奖出限入),大量储备金银,鼓励工商业发展。这种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早期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18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主义经济:自由放任、鼓励“看不见的手”。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被英国社会接受。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谷物法1815年设立,为保护土地贵族而确立)。20世纪的大萧条,证明自由放任政策是可能失灵的。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货币政策、促进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战后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盛行,大致上以发挥市场、私人资本的作用为方向,国家干预与私有经济相结合。5.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务必记住)新航路开辟标志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市场的联系;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二战后,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建立,使世界市场实现法律化和制度化。6.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近代科学的进步,都促进了思想解放。(1)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欲,打破禁欲主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还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教会文化,因而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意大利的经济、人才优势;古希腊文化遗产;黑死病蔓延给欧洲人的冲击形式:以复古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过程:第一阶段:意大利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最能反映文艺复兴的主张),主要是反对禁欲主义,抨击基督教会,歌颂人的自然欲望。第二阶段:西欧的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主要内容是歌颂人性、人间慈爱等;此外还有,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性质: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实质上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2)宗教改革性质:发生于社会中下层的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教会垄断欧洲财富,极端腐败,成为各阶层抨击的目标;直接原因:德国长期分裂、受教会压榨最严重,成为教皇的奶牛。导火线:1517年,教会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内容有: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圣经》代表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加尔文教,其核心主张是先定论,认为资产阶级的成功是上帝赐予的;资产阶级是上帝的优秀选民;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宗教仪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和欧洲封建君主联合起来反教会,王权超越了教权。评价: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把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做了准备。(3)启蒙运动(17-18世纪,以理性和天赋人权、科学为旗帜,以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为批判目标,以法国为中心)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专制制度;近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力学的建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共同的基本观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理性、法制霍布斯:《利维坦》,主张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授,缺点:不反对专制洛克:《政府论》,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分权制(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主张君主立宪制伏尔泰:启蒙运动领袖,反对君主专制,批判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也赞成开明专制,主张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张用权力去限制权利,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证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还论证了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康德:思想自由,启蒙是人类摆脱自己加诸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影响:彻底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扫荡封建思想神学势力;为资产阶级构建理想王国,指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启蒙运动;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基本价值规范。7.政治民主化进程(资产阶级掌权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政治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启蒙运动则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附:欧洲王权发展曲线:中世纪,基督教至高无上,国王服从教会;15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和王权结盟反对天主教会,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王权得以扩张;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直接向封建王权挑战,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处死了国王、美国建立民主制度,欧洲王权势力衰退)(1)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渐进式民主历程的典范。1642年以前,英国是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国逐步确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国王由议会邀请而来,明确了议会主权;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21年,沃波尔担任首相,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失去了行政权,成为虚君。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重新划分选区,将衰败选区名额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这场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要求:记住国王、议会(上院下院)、首相、内阁的产生方式和权力)(2)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此前实行邦联制,中央权力十分薄弱,无力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87年宪法,首要的目标是增强中央权力,其次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以防止出现独裁政权。1787宪法内容: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力,地方保持一定的自主性;B。实行三权分立。三种权力互相制约(记住相关机构的产生方式、权力)立法权由国会行使,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任期两年;参议院每州2人,任期六年。众议院体现民主,参议院权力较大,体现了“智慧”对民主的制约。(参众两院形成互相制约关系)行政权由总统行使,总统实行间接选举,由各州的“选举人”投票产生。总统具有行政权、组阁权、军权、否决权等,总统对宪法负责。司法权由最高法院行使,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终身任职。对国家重大司法事务具有裁决权。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内阁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上任,内阁对总统负责。美国1787宪法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其他国家地区有所启示,但是,各国的国体政体应适应国情,移植、照搬是错误的。(3)法国:1875一票共和A.19世纪后期,法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但君主派实力较大,因而共和来之不易,称为一票共和。B.1875年宪法:(特征:帝制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权力较大)议会行使立法权,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法律,总统经参议院可以解散众议院;众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通过法律等权力;总统由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权力很大。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可以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产生方式未交待)提名内阁成员,由总统批准,内阁对参议院负责。总统发布的命令需经内阁总理或部长签字确认(附署)拿破仑一世创立的参事院,它既是咨议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务进行咨询,同时又是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诉讼案件的终审法院。C.法国1875年宪法,体现了保皇派实力强大,但是对专制也做了种种限制,总统不能为所欲为,在此后的政治发展中,总统的权力逐渐减小,议会权力扩大(4)德国:1871帝国宪法A.德国长期分裂,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实现德国统一;德国人是通过容克贵族的武力由俾斯麦领导,以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B.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实现统一的德国皇帝加冕,通过了1871年宪法。C.1871宪法内容:(保留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实行联邦制,帝国掌握军事、外交、立法、银行等权力,地方保留一些自治权,普鲁士王国影响力很大(...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宪法确定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掌握实权。君主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拥有任命官员、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有决定权;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普鲁士控制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权力很大,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很小。D.评价:1871年宪法表明德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但我们也要看到,普选的帝国议会也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统治者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将启蒙思想付诸实践,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对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8.国际共产主义历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原因:工业革命形成两大阶级的对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启示;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第一国际:1864年,由马克思指导的第一国际成立。(3)巴黎公社:1871年3-5月,巴黎人民建立了公社政权,由于超出生产力水平、缺乏科学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失败。(4)1917年,在落后的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个工农政权。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革命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5)马克思理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革命发生于英法发达国家,列宁在落后的俄国实现了革命胜利;列宁认为应该走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毛泽东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传统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大事近代西方科学特征:实验可证、数学可表。伽利略确立了实验的方法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解释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潮汐的成因,指导了海王星发现。1900年普朗克确立了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21年发展为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雪莱;雨果;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浪漫主义绘画追求自由,以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为代表;现实主义绘画描写普通人,以库尔贝的《石工》、米勒《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代表;印象派注重光与色,代表作是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四.中国近代史逻辑关系中国近现代史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剧,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被确立,中国军民进行了一系列抗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日本侵华战争唤醒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实现了彻底胜利西方侵略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欧风美雨有着密切联系。林则徐、魏源是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的思想,进行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创立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康梁和孙中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产生的基础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9C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东南沿海产生;1895年-1911年,清政府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借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的时机,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利用西方宗教发动的革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而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面貌,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陷入苦闷,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1.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1)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于1840-1842年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五口(广厦福宁上)通商、协定关税,后又附加“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十个口岸、外国军舰在长江自由航行、外国人在华传教)、《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割九龙司、准许华工出国)。(3)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人、台湾保卫战的刘永福、徐骧、丘逢甲等人积极抗击侵略。1895年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4)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的开端,列强争相办厂、修路、开矿、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凭经济优势侵华。(5)义和团反映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盲目排外是错误、愚昧的;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拆除天津到北京炮台、山海关至北京由外国驻兵。列强“以华制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列强侵华,一方面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洋务运动:1861-1895年,清政府地方实力派发起洋务运动,先是学习军事技术,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后学习民用技术,以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为代表。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由于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产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为代表,用机器生产。(2)初步:1895-1911年,由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3)短暂春天:1912年-1918年,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利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的有利时机,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广大群众提倡国货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集中于纺织业和面粉业)。(4)萧条:1919年后,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萧条。以上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而民族资本主义要真正发展,必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思想进步中国的思想进步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与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密切相关,学习西方主要以救国为目的(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是《四洲志》;魏源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的思想在中国影响不大,对日本产生了影响。(2)中体西用(器物层次)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洋务派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抵制了外国侵略,培养了人才。(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与外国商战、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等主张。(4)维新派: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为挽救危机主张变法。(制度层次)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谭嗣同对封建纲常进行坚决批判;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思想启迪了广大民众,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5)革命派(制度层次)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8月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推翻清王朝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孙中山借鉴西方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主张建国后核定地价,革命前的地价归地主,革命后土地溢价归国家。“睹其祸害于未萌(看到西方社会弊端),毕其功于一役”。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追求,成为革命旗帜。其缺陷在于:没有明确反帝、土地纲领不彻底。附: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受苏联、共产党影响,但孙中山并不认同苏联和共产主义:孙逸仙博士认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无使此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6)新文化运动(文化层次)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目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性质: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力;以北大为中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过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由北京搬到上海;1915-1918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1918年后李大钊、陈独秀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胡适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新文化阵营分裂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1918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提倡新文学,白话文运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意义: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条件唤醒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启发民众觉悟,为五四运动创造条件文化转型,白话文流行缺陷: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4.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A.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列强侵略导致民生艰难、自然灾害的严重、西方基督教因素。洪秀全的理论包括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B.过程: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1856天京事变——后期陈玉成李秀成领导抗争——1859《资政新篇》——1864天京陷落C.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剩余产品归“圣库”评价:绝对平均主义,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和绝对平均的空想性,违背历史发展潮流。1859《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符合历史趋势但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D.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2)辛亥革命原因: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严重;清王朝日益衰落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阶级基础;三民主义提供了指导思想;广大留学生的推动……经过:孙中山早期起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保路运动造成湖北空虚——武昌起义成功——袁世凯复出、南北议和——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二月清帝退位、三月临时约法、四月袁世凯任职。结果: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清王朝,但在立宪派鼓噪和外国的干涉下,革命派将胜利果实送给了袁世凯。1912年《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和请愿、选举等权力;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辛亥革命的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注意不是封建制度);打开进步闸门,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不足:未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未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未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5.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1912.1-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4-1916年,袁世凯任总统,前期违背《临时约法》,走向独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1915年,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1917-1926年:段祺瑞上台,违背临时约法,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利用军阀反军阀,最终南北军阀妥协,孙中山失败,陷入苦闷,直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五.世界现当代史逻辑关系20世纪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较量。苏联历经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逐步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建立了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领导人几经变革,都未能改变斯大林模式,最终苏联解体;受苏联模式影响较深的中国,则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道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历经大萧条逐渐走上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迎来了黄金时代,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西方经济进入滞涨阶段;80年代以来西方走上国家干预与自由主义相结合的道路;90年代,借力信息技术革命,美国经济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杜鲁门主义开启了冷战,苏联针锋相对地建立了九国情报局、经互会、华约与西方对抗。欧洲冷战亚洲热战,1949-1965年美攻苏守,60-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美国被迫与中国缓和;80年代美国重新振兴并用经济优势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迎来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时代。1.苏联经济苏联实现了马克思设想的无产阶级掌权和公有制经济,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为现代化模式提供了新选择。(1)列宁时期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目的:为争取俄国内战的胜利,尝试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内容:余粮收集制(最大特点);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食物配给制;义务劳动制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采取的非常政策,为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但是弊病很多,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921.3-1924(1928):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多年战争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发生了叛乱。内容:(1921.3开始)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租让、租借经营国有企业;恢复商品自由买卖;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意义:调动工农的积极性,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斯大林时期(1924-1953)西方工业化历经16世纪开始的殖民掠夺到工业革命,依靠殖民扩张积累资本、从轻工业开始起步,主要依靠资本的力量;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截然不同:从1925-1937仅十余年时间就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由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斯大林模式的内容:A。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建立了公有制经济模式,以计划经济的模式发展经济。1937年,苏联完成二五计划,实现工业化,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缺点是:轻重比例失调、农业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等。B。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和原料。农业集体化废除了苏联的小农经济,将农民固定在集体农庄(公有制)之下,消灭了富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扼制,造成苏联农业产量低下。C。大清洗运动:为了压制反对力量,加强集权,斯大林残酷镇压反对派,并开展个人崇拜。确立: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经济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个人崇拜。(3)后斯大林时代: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桎梏赫鲁晓夫:1953-1964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农庄农场的自主权;对农业减税提价;对工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限于实力,对外与美国和平竞争,采取守势。(因改革触怒官僚阶层,被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964-1982以工业为重点,改进管理完善计划。重拾斯大林模式,优先重工业。对外积极扩张,采取对美的进攻态势。勃列日涅夫前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后期经济停滞,社会矛盾积聚,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1985-1991以经济为先,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但受到政治体制的限制未能奏效;政治上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陷入困境。国内民族矛盾尖锐。1991年,戈尔巴乔夫拟将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引发八一九事件;此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1991.12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强大,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战后诸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但是,高度集中过度僵化的体制,抑制了经济活力和政治民主,导致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调整1929-1933年的大萧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社会生产能力越来越高,但民众收入上升有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无法消费众多新产品)。(1)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拯救危机内容:1933年短期政策: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着手,重建银行信用;对工业、农业生产进行调整,恢复生产、减少供应,维持价格;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提升社会消费能力;长期政策:1935年后,实行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秩序。效果: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回升,真正让美国摆脱危机的是二战。(2)战后50-60年代,西方盛行凯恩斯主义,历任美国总统采取促进就业、财政赤字政策,造就了美国的黄金时代;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70年代,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各国经济滞涨。(4)80年代,各国采用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国家干预、削减财政赤字、发挥市场作用。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等,都采取了此类政策(5)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采用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利用信息技术产业,迎来了美国又一个黄金时代。3.世界经济的法制化、全球化历经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从开始到密切,从初步形成到最终确立。但是,这个市场是无序的、凭实力说话。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提高关税自保,国际矛盾加剧,导致二战。战后,建立有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成为共识。英国提出凯恩斯方案,主张各国出资;美国提出怀特方案,由美国出资建立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国际经济秩序: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世界银行(WB/IBRB):提供长期贷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各国财政金融。1947年建立关贸总协定(GATT):各国相互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1986-1995年,启动乌拉圭回合谈判。1995.1成立世贸组织,升级了关贸总协定:将该组织升级为国际永久独立机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及货物贸易。经济全球化取得突破性进展。4.区域集团化在某些方面不利于全球化。长期看,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准备,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共体欧盟(1951、1958、1967、1991.12);首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较为松散的亚太经合组织(1989)是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包含中美日诸大国。4.20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1945年之前,国际关系基本是丛林规则,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导致一战爆发,未能公正处理战败国德国又为二战埋下祸根。二战后,西方国家设立纽伦堡国际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了公正的审判;在亚洲,美国出于本国利益并未深入清算日本战犯,造成当今日本军国主义抬头。(1)1946—1964年,冷战爆发,美攻苏守冷战的根源:美苏均势、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雅尔塔体系形成过程: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1947年苏联成立九国情报局——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经济上控制西欧),1949年苏联成立经互会——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欧洲冷战,德国是冷战的前沿,经历了两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筑,1962古巴导弹危机标志冷战达到顶峰。(2)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苏攻美守欧洲一体化趋势出现(1951、1958、1967)、日本60S末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中国壮大(1964原子弹)美国发动越战,自陷泥沼,遭遇经济滞胀;苏联勃列日涅夫强势与美争夺(3)80年代:美国重振里根复兴美国经济,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1989年开始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六.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1924年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开展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大革命以四一二、七一五政变而失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毛泽东领导中共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共产党力量壮大后犯了左倾错误,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转战陕北;此间,日本侵华加剧,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城沿线侵略和华北事变,1935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内战,国共携手抗日;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防御阶段以国民党的正面会战为主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三月灭亡中国计划、太原会战配合默契取得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大捷是最大胜利;1938年武汉失守进入相持阶段,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