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考纲解读】1.政治:(1)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3)商鞅变法*。(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技术。(2)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3)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4)“工商食官”与“抑商”政策。3.思想:(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孔子*。4.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2)《诗经》。(3)楚辞。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课时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主干排查]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形式(1)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eq\b\lc\{(\a\vs4\al\co1(①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②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手段主宰国政。))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eq\b\lc\{(\a\vs4\al\co1(①对象:封周王子弟、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②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③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④封国:燕、鲁、宋等。))(3)影响eq\b\lc\{(\a\vs4\al\co1(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统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统治。,②消极: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内容eq\b\lc\{(\a\vs4\al\co1(①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②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5)影响eq\b\lc\{(\a\vs4\al\co1(①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②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4.商鞅变法(选修1)(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②春秋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措施eq\b\lc\{(\a\vs4\al\co1(①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②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③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④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3)性质: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4)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eq\b\lc\{(\a\vs4\al\co1(①商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国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②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模式①集体劳动eq\b\lc\{(\a\vs4\al\co1(a.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b.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②个体农耕eq\b\lc\{(\a\vs4\al\co1(a.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b.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手工业(1)经营形态eq\b\lc\{(\a\vs4\al\co1(①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不投放市场,主要满足官府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②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发展概况①纺织业eq\b\lc\{(\a\vs4\al\co1(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b.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②冶金业eq\b\lc\{(\a\vs4\al\co1(a.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产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b.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c.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③陶瓷业:原始社会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3.商业(1)商业活动eq\b\lc\{(\a\vs4\al\co1(①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②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③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④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3)商业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抑商”政策开始出现。[巧学妙拨][知识拓展]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想打破禅让制的规则,禅让制的历史出现终结的前兆;启最终继承天子之位,家天下替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出现。[易错易误]“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图解历史]分封制的实质[图示解史]分封制的实际效能及深远影响[漫画解史]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下,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呈现“家国一体”的特点。[构图解史]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图解历史]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构图解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图解历史]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演进[深化理解]手工业经营模式的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武器和官府、贵族的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主题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史料研读]史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史料二(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制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三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从历史评论的角度说明了分封制的弊端。史料“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存在很大弊端。2.史料二信息“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对立统一”“亲贵合一、家国一体”体现了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3.史料三为后世历史评论,主要说明了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宗法制在周代后期逐渐消失,但是宗法观念及宗法结构却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eq\a\vs4\al(┃运用史料┃)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知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答案(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3)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如商鞅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2.根据史料三,概括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答案(1)西周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2)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3)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表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史论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动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史料研读]史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史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史料三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史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特点。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史料三是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说明政府设置官员管理手工业。4.史料四属于后人史学评论。作者从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角度,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eq\a\vs4\al(┃运用史料┃)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答案(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有利因素:农民的辛勤劳动;耕作工具的不断改进;政府的重视。(2)不利因素:自身的脆弱性;自然条件的制约。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史论归纳]多元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关系及家庭和睦的观念。[高考题组]考法1从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角度命题【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根据“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当时人们重视历史的传承,故选择B项。“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不能证明“西周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项错误。“希冀子孙保用”说明铭文可以传递信息、发挥文书的功能,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答案B考法2从分封制对西周社会影响角度命题【考题2】(2014·课标全国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项。A、B、D三项错误。答案C考法3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角度考查分封制的发展趋势【考题3】(2013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答案C考法4从因果关系角度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考题4】(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答案A[模拟题组]1.(2017·湖北荆州质检)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 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 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解析据材料“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和“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可知,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故选A。答案A2.(2017·山东潍坊模拟)《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解析材料“以祠其始受封之人”反映了继承人与最初受封者的宗法血缘纽带,故选C。分封制下诸侯世代只有封地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并非其私有财产,A项错误;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受封者安土重迁,D项错误。答案C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官营手工业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注重对生产技术人员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选C。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D项错误。答案C4.(2017·云南昆明模拟)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齐国铸币业发达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解析齐国货币在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流通,说明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故选B。齐国货币在这些地区流通,这与商业发展有关,A项错误;“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刀币较布、钱和爰金更不易于携带,D项错误。答案B一、选择题1.(2017·豫晋冀三省调研)《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某,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反映出商朝()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 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解析题干材料“大龟以神灵考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表明王权与神权结合,故选B项。答案B2.(2016·河南信阳调研)《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解析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选B项。答案B3.(2017·山东潍坊模拟)“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解析题干材料主要描述了周天子与诸侯各自的称谓及关系,迁移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可知,分封制的核心是规定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级森严的局面,故选B。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形成高度集权的局面,排除A;C、D两项与材料不符。答案B4.(2017·四川成都诊断)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解析题干“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体现了对宗法秩序的维护,故选B项。答案B5.(2017·重庆巴蜀中学诊断)《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解析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也叫田氏篡齐,虽得到周安王正式册命,但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因为在实质上这是对周初分封制的破坏,故选A项。答案A6.(2017·湖北黄冈质检)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解析解读题干,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军功爵制,冲击了贵族世袭的世官政治,故选A项正确。“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说明君主的选官权并未旁落,故B项错误;察举制开始于西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官员举荐人才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河北百校联盟大联考)《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解析材料体现了军功授爵制度,它有利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湖南长郡中学调研)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解析西周时期并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士大夫思想中是“家国、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下,任何出现在中央视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权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脚下,虽然在具体管理上奉行天子与贵族联合执政,但是中央集权的思想源头已经开始了,故选D项。答案D9.(2017·云南昆明模拟)《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的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10.(2016·辽宁大连模拟)《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材料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代田法出现于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对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与水利灌溉无关,故C项错误;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7·陕西五校联考)《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特点是()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材料按照箭的不同用途区分出不同标准,如鍭矢、茀矢、兵矢、田矢、杀矢等,可见官营手工业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故选A项。答案A12.(2016·山西阳泉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解析据材料“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和“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可知诸侯国君重视商业,是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7·湖南衡阳八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行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艾萨克·罗斯福……苏珊·罗斯福”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提炼出关于中西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时,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姓氏文化的影响等内容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西方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示例二信息: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说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的影响,姓名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体现“贵贱有序,等级分明”的观念;西方国家深受西方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姓名只是一种个体的符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14.(2017·河北衡水模拟)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篇》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材料三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的信息从“农业和手工业工具”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铁制农具的出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出自《吕氏春秋》判断,“公作”和“分地”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种耕作模式,由此来分析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知,管仲的经济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概括即可。答案(1)变化:手工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2)“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3)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干排查]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孔子和早期儒学(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①政治: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破坏,士阶层活跃。②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③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2)基本主张①孔子eq\b\lc\{(\a\vs4\al\co1(a.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b.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c.编订典籍:整理“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②孟子eq\b\lc\{(\a\vs4\al\co1(a.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b.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③荀子eq\b\lc\{(\a\vs4\al\co1(a.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b.深入讨论儒家“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其他学派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历史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回到小国寡民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法家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3.孔子(选修4)(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少年立志学习礼乐,献身文教,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2)思想①“礼”eq\b\lc\{(\a\vs4\al\co1(a.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b.亲亲:指对亲人的爱,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c.“正名”: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主张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②“仁”eq\b\lc\{(\a\vs4\al\co1(a.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b.行“忠恕”之道,即人要尽己为人。,c.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③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贡献eq\b\lc\{(\a\vs4\al\co1(①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出现“学在民间”的,局面。,②政治上:“举贤人”以施行仁政,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外王”。,③思想上:奠定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商周: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汉字(1)原始社会晚期: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1)原始社会:已经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刻画可能比陶器上的绘画更早。(2)战国:帛画盛行,《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墨线细若蚕丝。4.文学(1)《诗经》eq\b\lc\{(\a\vs4\al\co1(①内容: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③地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eq\b\lc\{(\a\vs4\al\co1(①特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式较灵活。,②代表: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③影响:楚辞体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影响巨大。))[巧学妙拨][微点拓展]“仁”与“仁政”的区别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易错辨析]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思维升华]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图解历史]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知识拓展]《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归纳总结]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主题一异彩纷呈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史料研读]史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史料二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史料四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政”治国理念;“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体现了孟子的主张是“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eq\a\vs4\al(┃运用史料┃)1.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答案(1)道家: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2)法家: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答案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史论归纳]从时代背景角度说明儒、法、道、墨家思想的特点(1)儒家: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反映了面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社会矛盾剧烈,希望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分别主张“仁政”“仁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2)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3)道家:主张“道”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面对诸侯争霸、割据林立,一种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主题二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史料研读]史料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史料二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中国通史》史料三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eq\a\vs4\al(┃解读史料┃)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2.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国家观”观念的形成。eq\a\vs4\al(┃运用史料┃)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2)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国家观”形成的原因。答案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史论归纳]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高考题组]考法1从治国理念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象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答案C考法2从思想传承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影响【考题2】(2016·课标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它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排除D。答案C考法3从思想影响角度考查孟子的主张【考题3】(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浩然之气”的形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答案A考法4从比较角度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考题4】(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选B项。答案B[模拟题组]1.(2017·四川绵阳模拟)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可知,孔丘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选B项。答案B2.(2016·山东济南调研)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局面,A项正确。生产力的进步,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B项错误。孔子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项错误。孔子的学说不适用于诸侯争霸,D项错误。答案A3.(2017·四川眉山、广安、遂宁模拟)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解析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儒、法、道家都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争夺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符合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C项错误;儒、法、道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河南八市联考)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解析据题干可知,孟子指出天与人的内心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的特征,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这就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故选C项。答案C一、选择题1.(2017·四川成都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解析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孙武主张军事手段谋国,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统治者需要,后者切合统治者争霸的内在需求,故选B项。答案B2.(2016·河北石家庄模拟)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子,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者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A.韩非子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诸子均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解析“其学皆应时而生”说明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故C项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湖北黄冈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解析儒家的“义”是人身相互依附关系,与材料“义以为上”“人之正路”“先义而后利者荣”相符,是价值引领,故选B项。答案B4.(2017·山东临沂模拟)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解析材料“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说明孔子主张用战争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旨在维护落后的宗法等级秩序,反对社会变革,故选D项。答案D5.(2017·湖南雅礼中学模拟)《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选D项。答案D6.(2016·重庆巴蜀中学诊断)《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解析根据“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判断该学派是法家学派,法家学派主张“事异则备变”和厉行赏罚,故选B项。答案B7.(2016·云南昆明模拟)《论语·子张》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说明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解析材料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和“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体现出了积极入世的观点,故B项正确。答案B8.(2017·四川南充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解析根据“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说明了众多的当权者都礼贤下士,给各派学说的存在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故选D项。答案D9.(2017·广东清远模拟)《韩非子》说:“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级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士阶层崛起,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故选D项。答案D10.(2016·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法家思想主张,故选D项。答案D11.(2017·江西南昌模拟)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 D.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解析题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说明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答案A12.(2017·湖南株洲模拟)“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解析“关公战蚩尤”神话故事体现了正义战胜黑暗的价值观。根据“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可知,当时人们对其体现的价值观念的认可和追求,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7·山东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14.(2016·云南曲靖模拟)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摘自《论语》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摘自《荀子·大略》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牟宗三(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法经》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回答。第(2)问,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回答;第三小问,结合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回答。答案(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2)特点:孔子:重德轻刑(德主刑辅);荀子:刑德(礼法)并重。(3)涵义: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崩溃。原因: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生产力进步;变革变法;地主新阶层出现。主张:儒家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战争等。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提升(一)[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最高统治权力的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和完善;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并发展。思想上,“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考情分析]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文明(2016·全国Ⅲ,24)考查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5年3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经济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思想主要考查儒学思想主张及演变等。2.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是从通史或中外对比角度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2014·全国Ⅱ,24)运用周代“雅言”考查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2013·全国Ⅰ,24)从文明演变角度考查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异经济文明(2015·全国Ⅰ,24)创设情境,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5年1考思想文明(2015·全国Ⅱ,24)从借鉴角度考查古代儒学思想的治国特点5年3考(2015·全国Ⅰ,40)从比较角度考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非选择题)(2015·全国Ⅱ,40)从比较角度考查孟子的法制观念及价值(非选择题)[解题支招]情境类选择题【典例】(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模拟)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eq\a\vs4\al(┃解题示范┃)定位知识分封制的崩溃关键信息“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辨析选项材料“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D项。材料反映周天子权威削弱,但不能体现“开始”,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是春秋时期,当时是贵族政治,B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但不是最佳选项,故C项错误。确定答案Deq\a\vs4\al(┃方法点拨┃)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主题一商周时期的宗法思想观念——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存的源头【主题综述】宗法制是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上尊卑贵贱社会秩序的政治制度。虽然随着周代统治的崩溃而结束,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重传统、重视祖先的观念对封建政治乃至当今社会影响至深。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当今,海内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的体现。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对点训练1】(2017·四川德阳模拟)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这种观念推动了()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 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解析题干材料“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体现出了“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答案B主题二民本、德治、法治、和谐等——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主题综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如儒家推崇礼治、德政,强调道德感化,重视民本思想;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重视民本的和谐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和谐思想等。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点训练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仁之本为孝悌,孝悌并非外在的礼仪,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而是最终实现家国和谐,故B项错误;仅根据此材料并不能说明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孔子主张借助孝悌这种人伦情感来维系家国社会秩序,故选D项。答案D主题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折射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通史整合】1.从政治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2.从经济角度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3.从思想角度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其中,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对点训练3】(2016·山西太原模拟)“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D.兼并战争促社会进步解析题干信息“楚国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体现了当时宗法、分封体系进一步走向瓦解,故选C项。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题干信息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受到了冲击,故A项错误;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均排除。答案C主题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中外对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对点训练4】(2016·湖南长沙模拟)1889年,梁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解析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排除C项;古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选D项。答案D素能提升(一)史料的分类与鉴别原则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的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范畴。1.史料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2)按资料价值: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贷款的审批流程3篇
- 旅游公司导游领队劳动合同模板3篇
- 摆脱责任书负担3篇
- 旅游产品经理雇佣合同3篇
- 旅游巴士租用合同
- 文艺演出化妆造型协调合同3篇
- 方居间合同工作范文3篇
- 工业设备拆除合同3篇
- 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合同
- 学校运动场照明施工协议
- 2024年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3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静配中心述职报告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全套 王春林 项目1-1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外墙保温与建筑施工碳排放计算
- T31SAMA 005-2024 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床熔融制造操作安全要求
- 动火作业管理规定
- DL∕T 248-2012 输电线路杆塔不锈钢复合材料耐腐蚀接地装置
- 结构设计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 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试验规程》
- 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项目和标准
- 2011年1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