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解放战争与近代社会生活专题通关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 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 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及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依赖美国的援助来对抗中国共产党。然而,漫画通过“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比喻,揭示了国民党政府依靠外援无法解决国内问题的现实,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依赖外国势力的行径。B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蒋介石向美国求助,而非揭露美国的霸权,排除A项;1947年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1946年战争尚未发生逆转,排除C项;漫画中提到军事危机,而不是民主进步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中,历史结论与材料相符的是(
)材料结论A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国共两党均真正主张“和平建国”B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C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D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B项正确;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于1946年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排除A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C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3.蒋介石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签署《双十协定》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之际,蒋介石打了3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战时“陪都”重庆共商国事。史称重庆谈判。经过43天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B项正确;国共战争并未避免,于1946年6月最终爆发,排除A项;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材料反映的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之前,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4.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答案】A【解析】据材料“《重点攻势》”并结合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中代表着国民党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被以刘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强力打击,已经破产,这体现了蒋介石的重点攻势破产,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但都被我军打退,A项正确;《重点攻势》表明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在进行重点进攻,也被打退,排除B项;材料并未出现有关南京的信息,无从体现“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排除C项;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说法错误,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虽已被打破,但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5.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北平和平解放【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B项正确;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题干信息“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没有联系,排除A项;转战陕北,安定了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鼓舞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与题干信息“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没有联系,排除C项;平津战役,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华北地区的孤城,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文化名城得以保护,与题干信息“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6.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和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称为人民解放军,所以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1945—1949年,D项正确;1924—1927年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时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称为红军,排除B项;1931—1945年是抗战时期,全面抗战时,中共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排除C项。故选D项。7.在下图所示的战役中,民众踊跃地肩挑背负、小车推送,以供应人民解放军的物资需要。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答案】B【解析】据图片信息“徐州”“双堆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辽沈战役主要在东北地区,与徐州无关,排除A项;平津战役以北平和天津为中心,与徐州关系不大,排除C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嚣张气焰,对扭转华东战局,实现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出击起了重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8.“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上战场。”这首民谣体现了解放战争的(
)A.爆发原因 B.发展进程 C.胜利原因 D.最终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属于胜利的原因,与爆发原因、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9.《人民日报》于1948年12月6日刊登了《中共中央电贺徐州解放》的报道:“庆祝你们解放徐州的伟大胜利。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徐州的迅速解放,对于全国战局,极为有利,为全歼当面匪军而奋斗。”该报道介绍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巧渡金沙江 D.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徐州的迅速解放,对于全国战局,极为有利,为全歼当面匪军而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D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与徐州不符,排除A项;平津战役解放的是北平而不是徐州,排除B项;巧渡金沙江发生在长征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报纸是了解某个时期社会时事的重要资料来源,如下图是民国三十七年国民党《中央日报》报道某次战役的新闻标题《辽西国军完成部署,打歼灭战即将展开》,据此判断,新闻报道的应该是哪次战役(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作战 D.辽沈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民国三十七年”“某次战役的新闻标题《辽西国军完成部署,打歼灭战即将展开》”及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民国三十七年是1948年。再结合辽西和长春等地点可知,这反映的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率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D项正确;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之后,解放了北平、天津等地,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三大战役后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轴中“1945—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打倒美蒋,人民解放,C项正确;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是近代中国的状况,与表格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十年内战,国共对峙时期从1927年至1937年,排除B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是新中国初期,与表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历史背景 B.基本过程 C.作战方针 D.胜利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包括防御阶段、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胜利四个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首民谣无法体现人民解放战争的作战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面是一部历史小说的目录(部分)。据你判断,这部小说应是(
)第2章
决战前夜第10章东北这盘棋第30张力克锦州第34章围长春第41章辽宁大血A.《中国工农红军征战纪实》 B.《毛泽东转战陕北》C.《中原逐鹿》 D.《大决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决战前夜、东北这盘棋、力克锦州、围长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发生在东北的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解放军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先攻下锦州,锁死了国民党军队逃离的通道,D项正确;长征不经过东北,排除A项;“毛泽东转战陕北”也不经过东北,排除B项;《中原逐鹿》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14.研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关键词信息“徐州、陈官庄”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与图片信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战役不符,排除A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图片信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战役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图片信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战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B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北各省的基础C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这个推论是符合史实,C项正确;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方面超过国民党军队。但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非辽沈战役,排除A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而非长江以北各省,排除B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6.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答案】C【解析】据题干知识结构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转战陕北”是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挺进中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主力决战,“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题干中的内容完全符合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C项正确;国共十年内战主要是指1927年至1937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题干中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挺进中原、转战陕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与国共十年内战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主要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题干中的内容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历史,题干中的内容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解放战争部分,不能代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列一组图片共同反映了(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B.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C.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D.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救国探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反映社会的变迁,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穿着的有西装、旗袍,火车代表了新式交通工具,这些照片共同反映了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正确;近代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历程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B项;电报、电话代表了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做的努力,因此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救国探索,排除D项。故选A项。1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这些政策(
)A.有利于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B.使中国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使得人们生活观念完全改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或“君”的平等称呼,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也有利于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使中国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完全改变过于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9.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短暂春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D.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短暂的春天”、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图片中的“1912—1919”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之后政府出台了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1842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开始于1915年,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与“短暂春天”出现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两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两者的共同主张有(
)A.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权C.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 D.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二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权,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而戊戌变法主张保留君主,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排除C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而没有主张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21.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A.落后风俗均打破 B.节日习俗入民心 C.科学思想渐传播 D.言论自由已践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和所学可知,随着近代教育和近代传媒的发展,民主共和等科学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保守落后思想受到冲击,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科学思想渐传播,C项正确;落后风俗均打破说法过于绝对,不准确,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强调随着科学思想的传播,保守落后的思想受到冲击,节日习俗入民心与题干“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人们对旧风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没有体现言论自由已践行,排除D项。故选C项。22.1905年后,唱歌活动在近代我国学校普及开来,当时传播的歌曲,歌词内容以追求“文明新风”。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者为多。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
)A.艺术作品蕴含时代烙印 B.文学创作抨击社会现实C.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变革 D.新式教育主张全面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后”“当时传播的歌曲,歌词内容以追求‘文明新风’。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者为多”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后,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渴望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这些想法反映在唱歌活动传播的歌曲中,这体现了艺术作品是对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反映,蕴含着时代的烙印,A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唱歌活动传播的歌曲,而非文学创作,主体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歌曲内容所体现的时代需求,没有直接涉及思想解放对经济变革的促进作用,该选项与题干关联不大,排除C项;题干主要说的是歌曲的内容反映的社会追求,没有围绕新式教育主张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23.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也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A项正确;《知新报》的出现正值推行维新运动时期,但是影响力较《时务报》小,排除B项;《湘学报类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综合刊物,为湖南维新派的言技载体,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影响力较《时务报》小,排除C项;《国闻报》是在天津创办,排除D项。故选A项。24.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27日晚上参加外事活动下午报社来人约稿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5年华罗庚作为科技人才“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参加“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还参加外事活动,科学家才能够较多的参加科技相关的活动及外事活动,可知其参加的活动和规格较高,受到了国家的宣传,反映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罗庚的活动,不能整体反映中国的科教水平,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涉及国际学术交流,只能反映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某些情况,仅凭此不能得出国际学术交流密切,排除B项;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材料并未论述华罗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精神和态度,无法得出弘扬科学精神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5.下面四幅图反映的历史文献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属于(
)A.遗址遗迹 B.口述史料 C.文献史料 D.学术专著【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申报“、“大公报”等信息可以得出这些都属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报纸,所以属于文献史料,C项正确;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口述史料是指寻找历史当事人进行口述历史所形成的史料,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学术专著是指学者教授经过研究撰写的著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会议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所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浙江嘉兴南湖游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艘船上,召开了哪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分)材料二“井冈山在湘赣边境,中段则在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桂东等县之间,四面山峰环绕,颇为险要,山上还有一片平地,周围有十九个圩场,中间有上、中、下、大、小五井(村庄),山的四周都是梯田,出产丰富,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2)根据材料二回答,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优势有哪些?经过井冈山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材料三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历史事件的名称及意义。(6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示?(2分)【答案】(1)会议: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优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资源丰富;群众条件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3)历史事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意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制定革命道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制定相应的政策;革命胜利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解析】(1)会议:根据材料一“会议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所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并完成了会议议程。因此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是中共一大会议。标志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一大上,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因此,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优势:根据材料二“四面山峰环绕,颇为险要”可知,井冈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根据材料二“山上还有一片平地,周围有十九个圩场,中间有上、中、下、大、小五井(村庄),山的四周都是梯田,出产丰富”可知,井冈山地区资源丰富,便于革命队伍的生存;根据材料二“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可知,井冈山地区群众条件好,便于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或根据材料二“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可直接得出,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优势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资源丰富;群众条件好。革命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带来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有机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3)事件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依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材料三“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意义:根据材料“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启示:根据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内容,可以得到启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制定革命道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制定相应的政策;革命胜利依靠广大人民群众。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1)材料一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次“合作”的结果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什么教训?(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分析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3)材料三体现出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上所述,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6分)【答案】(1)中共二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自己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2)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群众路线。(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会议: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中共二大的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教训:根据材料一“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并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知识可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给党留下的深刻教训是: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自己独立掌握武装的重要性。(2)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二“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可从社会的矛盾变化、团结力量抗战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原因:根据材料三“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从民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得出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启示: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从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群众路线。28.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8分)【识读图片----感悟社会变迁】材料一【史料实证----印证历史信息】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缸清洗合同范例
- 2024年智能照明系统安装合同节能照明3篇
- 2024年商品房租赁合同(含健身房年卡赠送)2篇
- 2024年二手车买卖合同格式3篇
- 2024年度融资租赁购建船舶合同3篇
- 2024年厂房租赁合同样本9篇
- 2024年建筑工程分包意向书3篇
- 2024年度伍蝶个人隐私保护协议3篇
- 北京物业服务合同范例
- 2024年度男方房产归男方无债务离婚协议书范本与说明3篇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大学美育(同济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足三阴经周康梅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原核藻类、真核藻类
-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单(正反打印)
- 通科实习出科考核病历
- 狮子王2经典台词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