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考点0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考点03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04敌后战场的抗战考点05抗日战争的胜利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23-24八年级上·云南德宏·期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九一八事变后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上海,威胁南京,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逼蒋抗日,排除D项。故选A项。2.(23-24八年级上·福建漳州·期末)日本参谋部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提出:“应以五年为期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争取在中国尚弱之时加以攻击”。1923年又制定了以中国东北、华中为主要攻击方向的对华作战计划。这体现出日本(
)A.对华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B.改变对华作战方式C.推行“以华治华”方针 D.重点打击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参谋部在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提出"应以五年为期,在中国商弱之时加以攻击",1923年又制定了以中国东北、华中为主要攻击方向的对华作战计划,这体现出日本对华侵略战争蓄谋已久,A项正确;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为了维护其占领区的秩序,调整了侵华策略,其策略最初的重点以武力进攻国民党军队调整为现在的强调维持占领区秩序,排除B项;1887年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没有推行治华方针,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点打击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3.(23-24八年级上·江西鹰潭·期末)2023年9月18日某校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哀思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警醒我们青少年牢记使命,勿忘国耻,为国担当。这主要由于九一八事变(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C.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据材料“2023年9月18日某校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哀思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警醒我们青少年牢记使命,勿忘国耻,为国担当”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始,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B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23-24八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星火燎原
1931年 B.出师北伐
1931年C.星火燎原
1937年 D.出师北伐
1937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年代尺中①②处标注信息“1927年”“抗日战争”等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处是抗战开始是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A项正确;出师北伐是1926年,排除B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A项。5.(23-24八年级上·福建厦门·期末)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沈阳”、“柳条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A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6.(23-24八年级上·辽宁铁岭·期末)东北三省沦陷后,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将领是(
)A.朱德 B.张学良 C.杨靖宇 D.杨虎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C项正确;朱德担任八路军总司令,排除A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排除B项;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7.(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末)清华大学学生党员蒋南翔在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喊出了爱国学生共同的心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哪一事件爆发前的中国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四一二政变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示威游行,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因此题干内容生动准确地概括了一二·九运动爆发前的中国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B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而题干内容体现了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排除A项;四一二政变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属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而题干内容体现了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B项。8.(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1936年6月张学良曾提出过加入共产党,对于此事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中共中央的决定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坚持(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和平民主 D.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据题干“1936年6月张学良曾提出过加入共产党,对于此事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在决定发展张学良入党时,并未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D项正确;武装斗争是指革命力量有组织地使用武装力量进行斗争,题干没有提到武装斗争的内容,排除A项;土地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这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9.(23-24八年级上·湖南娄底·期末)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是(
)A.《黄海大战》 B.《开天辟地》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C项正确;1894年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之一,排除A项;开天辟地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关,排除B项;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排除D项。故选C项。10.(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1936年12月15日,共产党发表电文指出,这是“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这段电文表明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西安事变的原因 B.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D.赞赏张杨发动事变的行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可知,共产党客观分析了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出西安事变的发生是蒋介石三大错误政策造成的,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中共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客观原因,并没有涉及如何解决西安事变,排除B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是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共对张杨发动事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23-24八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1936年美国《民声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张学良此次行动”指的是(
)A.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B.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C.命令军队不抵抗,出卖国家权益 D.围剿红军,反共反人民【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和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国内国际局势紧张,B项正确;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排除A项;命令军队不抵抗,出卖国家权益和围剿红军,积极反共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12.(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敦促蒋介石抗日救国,共产党人极力斡旋。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下列关于“扭转时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十年内战基本停止【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扭转时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3.(23-24八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北平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幻想,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据题干“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变”指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与材料“全民族联合抗战”不符,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以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的军队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14.(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山东菏泽人,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杀敌……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将北平市北沟沿大街改以其名字命名。”文中的“英雄”是(
)A.杨靖宇 B.杨虎城 C.赵登禹 D.张学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山东菏泽人、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将北平市北沟沿大街改以其名字命名”可知,反映的是1937年率部保卫北平的二十九军中将师长赵登禹,C项正确;杨靖宇是东北抗联将领,排除A项;1936年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就被逮捕后被杀,排除B项;张学良没有参与北平保卫战,发动了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囚禁,排除D项。故选C项。15.(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在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暂时与国民党放下旧怨,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合作抗战。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 B.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在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暂时与国民党放下旧怨,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合作抗战。”并根据所学可知,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不是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抗战策略,排除AC两项;七七事变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6.(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 B.皖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正确;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排除A项;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造的摩擦,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排除C项。故选D项。17.(23-24八年级上·广东中山·期末)1937年4月,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毛泽东亲笔撰写《祭黄帝陵文》,慷慨宣言:“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举(
)A.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B.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号召全民族共同抗战 D.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37年4月,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步步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中共号召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的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年到1927年,排除B项;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18.(23-24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是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的一段祭文,这段祭文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的胜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C项正确;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排除A项;1937年8月13日,日本策划了对上海的进攻,伺机扩大战场,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与题干“‘巍巍金陵’”不符,排除B项;1945年取得了抗战胜利,成功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材料时间和所述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某学校八年级(1)班学生要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你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影视作品中的相关情节 B.亲历者后代的口述C.近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D.当时所拍的新闻照片【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化石、遗迹、当时的影像资料等;第二手资料是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摘要和重组,因此最可信的是第一手资料。当时所拍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D项正确;影视作品中的相关情节、亲历者后代的口述、近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均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20.(23-24八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墙壁上刻有这样的话:“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 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封存历史,拒绝战争【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南京大屠杀”“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可知,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牢记历史,警钟长鸣,C项正确;“忘却历史”“封存历史”与题干信息“刻作史鉴”不符,排除AD项;B项与“把屠刀化作警钟”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21.(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段话反映了中国人的(
)诉求。A.反帝反封,彻底革命 B.国共合作,消除宿怨C.反对侵略,珍爱和平 D.中日和解,面向未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人的反对侵略,珍爱和平诉求,C项正确;反帝反封,彻底革命,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A项;国共合作,消除宿怨,是指联合抗日,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日和解,面向未来,是指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2.(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祭我国殇”,这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铸造的国家公祭鼎铭文。我国立法设定的国家公祭日是(
)A.9月18日 B.7月7日 C.12月13日 D.8月13日【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为了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C项正确;我国立法设定的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不是9月18日、7月7日、8月13日,排除ABD项。故选C项。正面战场的抗战23.(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下列会战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武汉会战④长沙会战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②徐州会战爆发于1938年3月,③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6月,④长沙会战爆发于1941年12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4.(23-24八年级上·云南德宏·期末)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在于(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首胜,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A【解析】据材料“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武汉会战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抗日战争随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首胜,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A项。25.(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1937年,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汀泗桥战役 C.黄海海战 D.天津保卫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正确;汀泗桥战役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排除B项;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项;天津保卫战是义和团和清军携手抗击八国联军,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D项正确。故选A项。26.(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姚子青 D.李宗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这个民族英雄是谢晋元,A项正确;佟麟阁是在保卫北平中壮烈殉国的将军,排除B项;姚子青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排除C项;李宗仁指挥取得了台儿庄战役中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27.(23-24八年级上·辽宁抚顺·期末)某地举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资料图片展览。追溯历史,这些战役的组织者是(
)A.洋务派 B.孙中山先生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国共产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都是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即这些战役的组织者是南京国民政府,C项正确;洋务派以倡导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而得名,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于1925年3月去世,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导的是敌后战争,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8.(23-24八年级上·天津西青·期末)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
)A.天津 B.北平 C.南京 D.上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1937年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8月13日发动八一三事变,进犯上海,D项正确;天津和北平在七七事变后已经沦陷,排除AB项;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排除C项。故选D项。29.(23-24八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的广大地区。武汉会战的胜利(
)A.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C.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武汉会战的胜利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A项;武汉会战并不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C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的是台儿庄大捷,排除D项。故选B项。30.(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据此可知当时抗战(
)A.提高了国际地位 B.进入了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热情 D.取得了重大战果【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可知,抗日战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题干材料并没有对此进行说明,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开始于19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抗战是否取得重大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31.(23-24八年级上·陕西汉中·期末)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按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死守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此段史事描述的战役是(
)A.武汉保卫战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在李宗仁指挥下奋起抵抗,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项正确;武汉保卫战是由白崇禧和陈诚指挥的,排除A项;万家岭大捷的总指挥是薛岳,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由国民党将领薛岳指挥的,排除D项。故选B项。32.(23-24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下图是一张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A.时间 B.军事指挥 C.战果 D.意义【答案】D【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敌后战场的抗战33.(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A项;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C项;渡江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34.(23-24八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下图是某战役的形势图,该战役(
)A.使大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正确;使大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历史事件,排除A项;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的是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5.(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史事与历史解释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武汉会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D.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答案】A【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重大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因此“武汉会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搭配不正确,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6.(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他们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答案】C【解析】据材料“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他们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知,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是百团大战,其指挥者是彭德怀。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B项;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排除D项。故选C项。37.(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彭德怀指出:“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这描述了百团大战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百团大战的影响,D项正确;百团大战的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百团大战的内容为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域四五十座,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百团大战的性质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是正义之战,排除C项。故选D项。38.(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末)为了帮助学困生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班委会针对“百团大战”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表达正确的是(
)①李宗仁指挥
②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③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④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李宗仁与台儿庄战役有关,①与题意不符,BC项都包含①,排除BC项;D项缺少④,排除D项。故选A项。39.(23-24八年级上·湖北孝感·期末)有回忆录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时间信息“民国二十九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九年为1940年。由“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的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打响,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符合“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A项正确;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40.(23-24八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中所示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文字信息“八路军进攻方向”“攻克日军据点”“八路军破击铁路地段”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进行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战略决战,排除B项;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上海进行的大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项。故选C项。抗日战争的胜利41.(23-24八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项;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42.(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
)的报告。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论联合政府》 D.《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陕北延安召开,毛泽东向大会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C项正确;《论持久战》写于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排除A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井冈山时期的著作,排除BD项,故选C项。4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下图所示的是段焕竞将军参加某次会议时的“代表证”。据此判断,他所参加的这次会议(
)A.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可知,图示反映的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中共七大二次会议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排除A项;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44.(23-24八年级上·甘肃天水·期末)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船精神
②遵义精神
③井冈精神
④抗战精神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红船精神形成于1921年;②遵义精神形成于1935年;③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形成的伟大精神;④抗战精神是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题干中的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D项正确;ABC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45.(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义乌转贷资金管理办法
- 二次引进项目管理办法
- 乡镇村里经费管理办法
- 保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
- 企业用房使用管理办法
- 企业坏账计提管理办法
- 主机托管管理办法规定
- 聚焦生物制药:2025年技术突破与生物制药行业创新产品与技术动态报告
- 企业技师人员管理办法
- 人保增值服务管理办法
- 异常处理记录表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 码头叉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 动力触探设备规格及修正系数xls
- 京沪高铁某段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 GB/T 5053.3-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高周波熔接机操作指导书
- T∕CCTA 30101-2021 喷气涡流纺棉本色纱
- 上海石化挤出机组交流材料概要课件
- 医院关于成立食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