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制
度
汇
编
:
拟订
审核:
:
批准
期.7
实施日:2021.52
目录
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1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4
三、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7
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
五、“一线三排”管理制度.............................................13
六、安全管理机构设置、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16
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7
八、特种设备管理制度.................................................20
九、动火作业管理制度.................................................22
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27
十一、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2
十二、劳保防护用品管理制度.........................................35
十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9
十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培训、评审与考核管理制度..............41
十五、安全生产奖惩制度..............................................43
十六、文件和档案、台账管理制度.....................................46
十七、检维修管理制度................................................48
十八、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51
十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54
二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56
二H-一、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58
二十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62
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
1、目的
为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史理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
大问题,特别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异常、建点问题做出决策。同时也促进
公司各阶层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定本制度。规范安全生产会议,提高安全生
产会议效率。
2、适用范围
2.1与公司安全生产有关的会议。
2.2公司人员参加主管部门召开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会议。
3、引用文件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4、职责
4.1部门主管(负责人)负责召开班前、班后会。
4.2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主持召开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和安委会会
议。
5、制度内容
5.1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
5.1.1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公司规
章制度,并通过各职能部门组织落实和实施;研究和决定本单位安全工作的重大
问题,决定年度安全工作部署,决定对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和事
故责任者的处罚;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听取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检查
年度安全工作部署完成情况。沟通研究解决各项安全问题。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
委会)会议每季度最少不开一次(或属地应急管理部门要求的频率),记录由安
全管理员保存。
5.1.2确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戈U;审核安全规章
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切实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5.2部门(班组)安全会议
5.2.1学习本公司和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及要求;组织部门(班、
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在每天上班前15分钟开始,时间一般
5—10分钟,地点由各部门(班组)自定。
6、会议管理
6.1每次安全生产会议要有人主持,有人负责会议记录、开会的主题不能偏
离会议的主题;
6.2确保会议召开的有效性:开会前通过以电子邮件或其他书面形式提前通
知参会人员;并告知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姓名、会议议题等;
6.3安全生产会议必须做出会议决议,并在会议中明确各方职责,不能议而
不决;
6.4会议结束后,负责会议记录的人员要整理好会议纪要,并先抄送会议主
持人审阅批准,最后再发送给各相关方人员。
7、相关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2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表
会议地点会议室会议时间年月日
会议主题
会议主持人
(安全主要职务会议记录人
负责人)
会
主
要
内
容
参加
人员
签名
3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及各企业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
故,减轻职业危害,使公司及各企业安全稳定,恃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责任制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3、定义
无
4、参考文件
4.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5、权责
5.1本制度由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
5.2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厂级(公司级)的教育培训以及制定年
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5.3各车间(部门)负责车间(部门)级、班组(岗位)以及日常的教育培
训I;
6、程序内容
6.1组织与要求
6.1.1对所有新进员工,必须进行公司(厂级)、部门(车间)、班组(岗
位)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6.1.2员工调换岗位必须接受新岗位安全教育,长期离岗复工,要进行复工
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4
6.1.3从事特种作业、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
和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操作。取得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按各自工种要求进行定期复审;
6.1.4安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部门主管、班组长、工程技术管理人
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
6.1.5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新材料,生产新产品时,要对操作人员进
行新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教育;
6.1.6各车间、部门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
6.1.7安全教育培训由各车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
员负责监督检查;
6.1.8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建筑施工、维保单位或外包服务等单
位的从业人员和其他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负责保安及办公室各管理人员1勺相
关培训。
6.2培训内容
6.2.1职前安全教育
6.2.2日常安全教育
6.2.3专题安全教育
6.2.4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
6.2.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6.2.6其它法律法规要求的培训
6.3培训考核
6.3.1安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
5
公司安全委员负责监督检查其持证上岗、有效期。
6.3.2各车间、部门员工安全考核由各企业组织进行,安全主要负责人、安
全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
6.4安全宣传内容
6.4.1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6.4.2事故预防相关知识;
6.4.3消防知识内容等;
6.4.4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7、附件
7.1《公司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7.2《培训记录表》
7.3《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
6
三、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工作,
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区安全生产投入管理
3、定义
安全生产费用是由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
改进企业或者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
4、参考文件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5、权责
5.1本制度由公司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
5.2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安全生产投入。
6、程序内容
6.1安全生产投入主要内容
6.1.1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6.1.2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6.1.3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
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6.1.4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1.5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7
6.1.6职业危害防治(检测、监护等);
6.1.7安全警示标志;
6.1.8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
的安全设施);
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6.1.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6.2安全生产投入职责
6.2.1安全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没入全面负责;公司安委会负责
监督检查。
6.2.2各车间、部门负责申请各项安全投入,票据提交给安全管理员,建立
投入台账。
7、附件
7.1《年度安全费用台账》
7.2《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一览表》
8
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强化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杳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第十六号令)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3、定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
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参考文件
4.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5、权责
5.1本制度由公司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
5.2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检查;
5.3安全管理员经常性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5.4各车间、部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车间、部门级检查;
5.5各从业人员应当在每天工作前进行本岗位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
行操作。岗位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
9
(1)设备的安全状态良好,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2)规定的安全措施落实;
(3)所用的设备、工具符合安全操作规定;
(4)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符合安全规范;
(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明确。
6、程序内容
6.1排查内容及措施
6.1.1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6.1.2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6.1.3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建档及应急救援预案
演练情况;
6.1.4各企业生产现场实行劳动定员,设立安全标志,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生产能力和劳动强度要满足机器和人的要求;加强要害部位的区域重点管理,对
要害岗位以及危险区域要有专人管理,采取防范措施,并设有明显标志和警示牌;
6.1.5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如消防器材的投入等;
6.1.6各闵位工种严格按各自的操作规程操作情况;
6.1.7生产车间及厂区环境卫生情况:
6.1.8设施设备、电气安全情况;
6.1.9安全生产其它方面的有关要求。
6.2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分析
6.2.1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季度1次,由安全主要负责人组织;车间、
10
部门安全生产例检,每月1次,由车间、部门负责人组织。企业班组安全生
产例检,每日1次。其他排查按年度事故隐患排查计划进行。
6.2.2日常检查是指各企业的生产班级组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的涉及安全等
方面常规性检查,此项检查应做到随查随改,无法整改的问题立即上报整改。
6.2.3公司安委会每年对公司危险物品、厂房建筑、运输车辆以及防火和消
防、电气等工作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6.2.4公司各企业视气候特点及季节变化,对防暑降温,防雨防洪,防雷电,
防风,防冻,保温等工作,可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6.2.5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和车间、部门检查可分
别结合进行。
6.2.6每季度召开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分析会议,可与安委会会议一同进行。会议
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
6.3事故隐患治理和监控
6.3.1对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登记档案,实施监控治理;
6.3.2对查处的隐患问题,不能立即整改的,开具《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
要逐项分析研究,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对一般事故
隐患,由隐患部门负责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难度较大或需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
由隐患所在车间、部门提出隐患整改方案,经公司安全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组织实
施,并由安全委员会电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6.3.3在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
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
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对暂时难
II
以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
发生。
6.3.4安委会应对建筑施工、维保单位或外包服务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监
督检查,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令立即整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拒不执行整
改的,责令停止作业。
6.3.5公司安委会应督促各部门、车间严格落实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限期
完成;涉及重大事故隐患的,应采取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相关人员等措施;未按
要求整改或拒不执行整改的,确保安全情况下采取停电停水强制措施,并报相关
政府部门。
7、附件
7.1《各安全检查表》
7.2《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
7.3《事故隐患汇总登记台帐》
12
五、“一线三排”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全员参与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
的主动性、自觉性、时效性。,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
3、定义
3.1“一线”指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3.2“三排”指的是“排查、排序、排除”。全面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科学排序,分轻重缓急排序,最终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
效排除,形成闭环。
4、参考文件
4.1《广东省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实施指南》
4.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4.3《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权责
5.1本制度由公司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
5.2各部门、车间配合落实。
6、程序内容
6.1“排查”要求
6.1.1“排查”主要是根据公司安委会编制的年度“安全检查计划”执行:
1)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季度1次,由安全主要负责人组织;车间、
13
部门安全生产例检,每月1次,由车间、部门负责人组织。企业班组安全生
产例检,每日1次。其他排查按年度事故隐患排查计划进行。
2)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电工及保安不定时进行巡检。
3)不定期通过聘请安全专家,进行专业排查。
6.2“排序”要求
“排序”是按照隐患整改、治理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分轻重缓急,对隐患
进行分级分类的过程。主要采取通过两种手段将隐患进行分级: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
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
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
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隙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
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根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进行辨识
出重大事故隐患。
3)在安全检查后召开(隐患整改专题会),由安委会人员参与隐患整改专题
会,在会议中明确隐患的分级分类及整改期限。
6.3“排除”是消除或控制隐患的过程。
1)为有效落实事故隐患排查的整改工作,现场任何人员检查发现的事故隐
患,属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操作,要求立即整改。
2)检查发现属于重大隐患的问题,要及时先采取措施或停止生产,公司安
委会组织研讨会,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落实整改。
3)其他隐患按照《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内容进行整改落实。
14
7、奖惩以及考核
任何部门,对于“一线三排”工作未执行到位或有合理化的建议,将通过公
司奖惩规定进行相关奖惩。
15
六、安全管理机构设置、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
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及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2本办法所称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从事安全生产管理
工作的专职(兼职)人员。
3、配备要求:
3.1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
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
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2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公司总人数的千分之二。
3.3各部门要求设置一名兼职安全管理员,原则上由本部门负责人兼职担
任。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4.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4.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情况;
4.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4.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
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4.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4.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16
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之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3、术语和定义
3.1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仝健康及设备、设
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包括:
1)电工作业。
2)锅炉司炉。
3)压力容器操作。
4)起重机械作业。
5)金属焊接(气割)作业。
6)厂内机动车辆驾驶。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
3.2特种作业人员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称特种作业人员。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电工,
叉车工、电焊工。
4.、职责
4.1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4.2各部门、车间协助安委会组织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
证、复审工作。
4.3特种作业岗位所在部门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培训。
17
5、特种作业人员条件
5.1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旦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5.2体质条件: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
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
眩晕症、痣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5.3职业知识、能力条件: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
知识与技能和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5.4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外,应当具备高中或者
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6、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办证及复审
6.1特种作业操作证遗失的,应当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提出巾面申请,经原考
核发证机关审查同意后,予以补发。
6.2特种作业操作证所记载的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损毁的,应当向原考核发证
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审查确认后,予以更换或者更新。
6.3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6.4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记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
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6.5特种作业操作证需要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
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
交下列材料:
(一)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二)从事特种作业的情况;
(三)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记录。
6.5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
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7、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
7.1根据本公司特点及实际情况,由人事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建
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包括身份证复印件、操作证书复印件等)、台帐,
18
并积极做好有关申报、培训、取证、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检查工作,做到所有
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且所有上岗证书均为有效。承包商特种作、业人员的日
常管理由建设单位项目人事部门负责。
7.2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
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证书有效率。
7.3特种作业人员要易地工作时,必须经所到地区的发证部门审核同意,方
可继续从事原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奖惩
8.1对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所在部门应给予奖励,
并记入操作证。
8.2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安全主任门根据违章或事故情节,有权扣证
1至12个月,并记入操作证;对情节严重者,部门可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9、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
19
八、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和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
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引作文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目录》
4、职责
4.1设备部负责特种设备的归口管理。
4.2设备部负责协助主要负责人制定、修订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4.3采购负责特种设备采购、维修、保养单位的外联工作,并负责与外联单
位签订安全协议书。负贡安排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资格培训考
试并取证;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定期审检工作;负责特种设备及其附
件的定期检测工作。
5、工作程序及管理要求
5.1新采购的特种设备入公司验收,由设备部、特种设备申购部门、特种设
备供应商进行验收。特种设备的供应商应当提供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
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安仝管理
员应仔细核对上述文件。验收合格的特种设备,方能交付使用部门使用。各部门
订购的特种设备必须报设备部备案,且应经公司设备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2特种设备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设备部应当
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
位置。
5.3特种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
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
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
20
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D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g)特种设备履历卡。
5.4特种设备的使用部门应每天对特种设备进行点检,并作好记录。设备部
每季度应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如公司无具有特种设备检
修资格人员,必须委托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负责进行特种设备的维
修保养)。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如本公司无
法处理的,由设备部课联络供应商或特种设备检测单位进行处理。
5.5设备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
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
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6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部门必须将电源切断,悬挂
故障标志,同时通知设备部处理(或委外处理),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
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7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
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
设备安全监督设备部门办理注销。
5.8设备部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相关员工进行
应急预案演练u
5.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设备部
门考核合格,取得质量技术监督设备部门颁发的恃种作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5.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
的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
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本公司有关负责人报告。操作特种设备时•,
作业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操作要平稳、准确、注意力集中。特种设备的标牌均
附有警告与操作方法说明,操作时请遵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设备标牌的要求进行
作业。
6、记录
《特种设备台账》
21
九、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人身、设备和生产安全,对从事易燃、易爆、有毒管道容器、设备和场
所等安装检修时动火作业,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3术语和定义
3.1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
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
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3.2易燃易爆场所:指生产和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仓
库、成品仓、原料仓、全价料车间、卸粮坑等。
4职责
4.1安全管理员负责审批及监督检查动火作业。
4.2动火作业负责人
(1)负责到安全管理员办理《动火作、”安全许可证》并对动火作'。负全面责
任。
(2)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负责动火安
全措施的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3)应在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4.3动火人
(1)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3)应随身携带《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
4.4监护人
(1)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
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22
(2)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
(3)在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4)应在动火作业完成后,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
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4.5动火区域单位负责人
(1)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负责动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的监督,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2)检查、确认《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
作业安全许可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3)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
业。
4.6动火分析人
动火分析人对动火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负责。应根据动火点所在车间的要
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
签字。不得用合格等字样代替分析数据。
4.7动火作业的审批人
(1)审查《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办理是合符合要求。
(2)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5动火相关要求
5.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动火表》),进入
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票》和《高
处作业票》等并执行其相关规定。
5.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
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3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的生产
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
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5.4凡处丁•易燃易爆场所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窖井、地沟、
23
水封等,应检查分析,距用火点15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
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5.5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
防火措施。
5.6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15%。
5.7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
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8凡在有可燃物构件的凉水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
隔绝措施。
5.9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内不得
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
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5.10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
程度,保证安全可靠。
5.11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焕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快气瓶间
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5.12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护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
监护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13在易燃易爆管道和容器上动火,必须根据物体和气体各自的性质,先置
换、清扫,达不到燃烧和爆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6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6.1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
6.2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
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
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nio
6.3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
过30min,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还应随时进行监测。
6.4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
24
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7动火分析合格判定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断寸,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
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D.2%
(体积百分数)。
8《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管理
8.1办证人须按《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
8.2办理好《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后,动火作业负责人应到现场检查动火作
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护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
后,方可批准开始作业。
8.3《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不得随意涂改和转让,不得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
范围。
8.4《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一式三联,一联由安全管理员留存,一联由动火
区域单位留存,一联由动火现场作业人员持有备查,动火作业完成后3日内上交
安全管理员,《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
8.5违反相关规定发生事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9表单
《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
25
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
申请部门编号
申请人
施工人员
施工内容
施工地点
实施时间
序号安全措施内容确认人
事前安全分析:已对实施内容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
1
分析,评估。
事前安全教育:已实施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进行
2
了安全技术交底。
已编制与施工内容相关的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置方案。
安全操作3
4经现场检查已具备实施条件。
与应急措施
己落实涉及人员、场所、设备设施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5
防护与应急处置措施。
6结束后确认安全。
7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规定的其他安全措施。
申请部门意见:
签字:年月日时分
部门负责人意见:
签字:年月日时分
审批意见
分管安全负责人意见:
签字:年月日时分
主要负责人意见:
签字:年月日时分
主要负责人意见:
结束确认
签字:年月日时分
备注:涉及动火等特殊作业的,还需执行GB3U87I—2UI4的规定。
26
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对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事故规
律,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降低或消除对本公司员工及相关方
人员的伤害,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3.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
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
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
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4.参考文件
4.1《生产安全事故农告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5.0权责
5.1本制度由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并监督实施。
5.2各部门、车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处理、按规定上报、调查分析。
5.3安委会应经常性分析讨论同行业发生的事故案例,预防事故发生。
6.程序内容
6.1事故分类和分级
6.1.1事故分类
6.1.1.1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
伤亡或物资财产损
失的事故。
6.1.1.2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
伤亡或物资财产损失的事故。
6.1.1.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
27
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讯、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
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6.1.1.4生产事故:由于指挥错误,或者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造
成停、减产,以及跑料、串料的事故。
6.1.1.5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
或因机械设备故障造成车辆、船舶损坏、物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6.1.1.6人身事故: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除上述五类事故外,
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或急性中毒事故。
6.1.1.7职业病危害事故:指导致职业病发生的事故。
6.1.2事故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
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
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
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夜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
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2事故报告
6.2.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区域负责人,同时上报
主要负责人。对有人身伤亡的交通、火灾、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或紧急情况下,
应立即拔打110、120、119电话报警和请求救援。
6.2.2区域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
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向本企业负责人汇报。各
企业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街道应急办等机陶报告。
6.2.3事故所在部门主管参与事故调查,并填写《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报安全管理人,经安全管理人、安全主要负责人审批后,由事故所在单位主管对
28
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对事故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
6.2.4根据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
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
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
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6.2.5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
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
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3事故调查
6.3.1企业安全管理人负责对各类各级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监督,对不符合
“四不放过”原则的事故报告有权责令重新规范填写。
6.3.2企业安全管理人为本企业各类事故归口管理岗位,主管各类事故的汇
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本企业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监督。
6.3.3事故的调查、处理:
6.3.3.1人身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安仝管理人主要负责人、相关
人员负责配合、协助相关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6.3.3.2设备事故由事故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当发生设备损坏导致停产
事故,以安全管理人为主调查,相关部门配合,按设备事故处理。当发生涉及人
员伤亡的事故时,安全管理人及相关部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
6.3.3.3发生的生产事故由事故发生的企业相关人员和安全管理员负责调
查、处理。
6.3.3.4交通事故由地方公安交通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管理人协助调查、
处理,发生事故单位在事故处理结案后必须报安全委员会备案。
6.3.3.5外协工程外方发生的事故,由外方负责组织调查、处理,公司安
全管理人配合调查工作。
6.3.3.6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放调
29
查组进行调查。
6.3.3.6.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省级、市级、区级人民
政府负责调查。
6.3.3.6.2未造成伤亡的事故,由各企业安全管理人组织事故调查。
6.3.4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
专长。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品德。
6.3.5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
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
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很告。
6.3.6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
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6.4事故处理
6.4.1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
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6.4.2《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
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
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
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
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
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4.3生产事故、设备损坏导致停产事故,由公司人资部按照《安全生产奖
惩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5事故统计
6.5.1安委会负责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6.5.2各车间、部门负责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并实际上报安委会。
6.6事故分析
6.6.1事故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6.6.1.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30
6.6.1.2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构设备、
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
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公司安全管理员负责收集汇总公司发生
的各类事故,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半年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并书
面上报安全主要负责人。
7.附件
7.1《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7.2《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台帐》
31
十一、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编制、评审、公布、备案、教育
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符合《安全生
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3参考标准
《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4编制
U)编制小组: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作小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任
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
的人员参加。
(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
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
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
32
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
应急措施的过程。
5评审
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
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
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企业
分类标准执行工信部门发布的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下同),应当组织对本单位编
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书面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并出具论证意见。
6公布
公司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
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
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
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7备案
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各
相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或者按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备案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书面纪要(论证)材料;
(三)应急预案文本或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8教育培训
公司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
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
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食堂食材配送服务合同协议书3篇
- 2024年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软件开发与培训合同3篇
- 餐饮独栋商铺合同模板
- 美甲店劳务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医疗设备安装培训与技术转移合同3篇
- 纯净水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塔吊租赁与专业施工配合服务合同范本9篇
- 仙灵菇收购合同文档
- 出租房屋柜台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新能源储能技术投资融资合同3篇
- 【项目方案】合同能源托管模式下开展校园综合能源建设方案-中教能研院
- 学校2025元旦假期安全教育宣传课件
- 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7篇)
- 功能科提高动态心电图检查人次PDCA
- 语文01-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全解全析)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电梯维保服务客户满意度提升方案
- 项目经理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冬至节气的教案
- 【碳足迹报告】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产品碳足迹报告
- 生活中的工业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