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记承天寺

夜游》(过关检测)(含答案)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原卷版)

过关检测

一、(2022秋重庆市开州区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

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

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茬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

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

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

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

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

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①,大块②假③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④

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①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②大块:大地,大

自然。③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④序:同"叙”,叙说。

⑤群季:诸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⑥惠连:谢惠连,

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二、(2022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完成题目。

【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

饼者,共买食之。糖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

“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J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撤的称

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

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i):卖。

⑤确(cu):同“粗工⑥箸(zh€i):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

酒,莫管它的味道C

(1)【甲】诗的作者是,【乙】文作者,

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二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欲盖弥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巳尽之矣。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

描绘了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

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

(5)结合【乙】【丙】两文人物的言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苏轼。

三、(2023春江苏省苏州市期末)【展板二游记】

【甲】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信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

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

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

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

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僚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

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

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

志O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小州对文中部分文言词语把握不准,小苏让他用表格中提

示的方法进行解释。

文言词句方法释义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查阅字典法: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①

良月嘉夜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

翁》)③___________

(2)请帮助小苏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小苏:【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

游”所见,【甲】文中"”一句,写出了储州上元夜特有的

热闹氛围;【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写出

了O

小州:我却从这不同的月夜之景中感受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

四、(2022秋云南省楚雄州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冽⑤,即便

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

隐》:左思写的表达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

刺(shan):今浙江竦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经宿方至

④人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心境?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

同?

五、(2022秋吉林省延边州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茬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①,予在脩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

揉③,屠洁④纷然⑤。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

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

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这是哲宗元符二年己卯(1099),东坡在海南借dGn州(治

今海南脩州市)贬所写的一篇小品,《东坡志林》题为《僧耳夜书》。

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阴历正

月十五日为上元节。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杂揉:

同“杂糅”,混杂。④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

⑤纷然:盛多的样子。⑥关:门栓,文中指门。⑦过:苏轼的幼子,

宇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⑧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

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郁

郁不得志。

(1)甲乙两文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苏轼,

字。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动词,击鼓)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5)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

样的特点?

(7)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坎坷磨难,【甲】【乙】两文

带给你怎样的启示?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

过关检测

一、(2022秋重庆市开州区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

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

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

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

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

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

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

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①,大块②假③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④

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①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②大块:大地,大

自然。③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④序:同“叙二叙说。

⑤群季:诸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⑥惠连:谢惠连,

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答案】

(1)D

(2)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侯,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C

(4)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的事情。写了如烟似雾的春

夜。

相同点:两文都提到谢灵运,都是借助这位山水诗人表达思想情

感;

不同点:甲文提到谢灵运意在说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链

接材料提到谢灵运是自谦的说法,表现了游玩的兴致。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颜色/‘光;

B.不同,按时/‘季节;

C.不同,耸入/映入;

D.相同,又,再。

故选:Do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

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歇,消散;颓,坠落。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

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中重点词语有:空明,澄澈透明;盖,原来。句意为:月光照

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甲】文没有提到“值得与言”的朋友;

B.有误,“写水突出其清”说法错误。乙文并未写水,而是把院

子里的月光比作积水;

C.正确;

D.有误,“将"欲”这两个字所在语句写的是动景,用了以动衬静

的写法。

故选:Co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题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结合选文可知,链接材料写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的事

情;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

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在能

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链接材料中提到谢灵运是自谦的说法,意在

表明大家吟诗赏月,虽然没有谢灵运那样有才华,但是赏玩的兴味也

很雅致。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包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

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C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

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

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导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

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

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

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

人罢了。

链接材料:

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

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

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二、(2022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完成题目。

【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外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

饼者,共买食之。确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

“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

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

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fi):卖。

⑤捅(cu):同“粗工⑥箸(zh。):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

酒,莫管它的味道C

(1)【甲】诗的作者是,【乙】文作者,

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欲盖弥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

描绘了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

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

(5)结合【乙】【丙】两文人物的言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苏轼。

【答案】

(1)王维苏轼

(2)C

(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苏澈放下筷子叹息,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4)雄奇壮观清幽宁静(空明澄澈)

(5)乐观豁达(洒脱)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

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

所见的塞外风光。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诒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含义。

A.至:到达/极,最。

B.念:想到/念叨。

C.庭:庭院。

D.盖:原来是/‘掩盖。

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①重点词语:但,只;闲人,清闲的人。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重点词语:黄门,即苏轼弟弟苏辙0置,放下。箸,筷子。句

意:苏澈放下筷子叹息,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景

色是既壮阔、又有塞外的特点,是雄奇壮观的。【乙】文写景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把“竹树

和柏树的影子”比成“水草”,把“月光”比成“水”,从正侧面写出了

月光的空明澄澈,而月光的静、竹柏影子的动组合在一起,可以说疏

影摇曳、似真似幻,整体氛围是清幽宁静的。故用清幽宁静,空明澄

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哪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境界都可以。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乙】文写景,苏轼描绘了一个空明澄

澈、似真似幻的美好的境界,文末议论则用调侃的语气写出了自己随

缘自适的洒脱。【丙】文“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棚恶不可食。黄门

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大笑而起”等句子可知,苏轼被贬,面对难吃的食物,没有抱怨,而

是吃光了,还有心情调侃自己的弟弟,展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和洒脱。

【参考译文】

使至塞上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

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

圆。到萧关遇到侦侯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

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

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

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

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

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

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东坡食汤饼

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

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

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

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

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

道'的道理。

三、(2023春江苏省苏州市期末)【展板二游记】

【甲】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信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

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

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

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

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借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

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

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

志。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衿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小州对文中部分文言词语把握不准,小苏让他用表格中提

示的方法进行解释C

文言词句方法释义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查阅字典法: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①

良月嘉夜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

翁》)③___________

(2)请帮助小苏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小苏:【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

游”所见,【甲】文中"”一句,写出了俯州上元夜特有的

热闹氛围;【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写出

了。

小州:我却从这不同的月夜之景中感受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

【答案】

(1)①拜访;②美好的;③只。

(2)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

有得?哪个有失?

(3)民夷杂糅,屠沽纷然月色的清澈透明乐观旷达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

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过,拜访。

②美味嘉肴:二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嘉,美

好的。

③“但微颔之”句意为:只是微微地点头。但,只。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

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孰,哪一个。句意为: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

我半夜出游和家人甜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民夷杂糅,屠沽纷然”意思是:

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这句话写出了借

州上元夜特有的热闹氛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意思是: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茬菜

交横错杂。这句话写出月色的清澈透明。甲文通过记述与海南文士月

夜出游的一个生活断片表现了僧州小城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祥和风

俗,并抒发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反映了自己与海南人民的亲切交

谊。乙文写作者和友人月夜出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

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

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己卯上元节,我在脩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

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

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

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

人掩门熟睡,已经第二次发出了鼾声。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

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

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

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

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

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

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

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

明,水中的水藻、衿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

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四、(2022秋云南省楚雄州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茬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冽⑤,即便

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

隐》:左思写的表达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

剃(shan):今浙江竦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盖竹柏影也

③经宿方至

④人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心境?

⑷【甲】【乙】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

同?

【答案】

(1)①考虑,想到②大概是③到④原因

(1)①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3)此句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旷达悠闲的心境,也隐含了作

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

月光的清凉明净。【乙】文用“四望皎然”来正面描写月光的洁白明

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②句意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

③句意为:经过一夜才到。至:至L

④句意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

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

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

①重点词:亦,也;寝,睡;相与,一同;于,在。句意:怀民

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重点词:本,本来。兴,兴致。行,出行。返,返回。何,为

什么。必,一定。句意:我本来是乘着一时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

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理解能力。【甲】文篇未的议

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是:哪一

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

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

多了。“闲人”一证,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

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一一月夜处处

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

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耒现

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

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却被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

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

人”的自慰罢了。

(4)本题考查描写角度的理解。【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苻交横,盖丹柏影也"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

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苓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

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月光的清

凉明净。【乙】文〃四望皎然”意思是: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此句

属于正面描写,直接写了月光的洁白明亮。

【参考译文】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

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

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

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

明,水中的水藻、苻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

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

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

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

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

上游的刻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

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

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五、(2022秋吉林省延边州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①,予在傅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

揉③,屠沽④纷然⑤。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

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

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这是哲宗元符二年己卯(1099),东坡在海南储ddn州(治

今海南脩州市)贬所写的一篇小品,《东坡志林》题为《僧耳夜书》。

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阴历正

月十五日为上元节。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杂揉:

同“杂糅”,混杂。④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

⑤纷然:盛多的样子。⑥关:门栓,文中指门。⑦过:苏轼的幼子,

宇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⑧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

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郁

郁不得志。

(1)甲乙两文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苏轼,

字。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