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2古诗词曲鉴
赏(40份打包,含答案)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
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第三句中的“平”“阔”使人胸襟开阔。
B.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
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巳在江上冉冉升起,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这首诗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了
诗人对江南山水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
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即旧的一年还没有结束,江
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2.(2020•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
旅之情于字里行间C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
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
色渐浓的江南美景C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
书寄托思乡之愁。
【解析】颈联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描写的是红日初生的早
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春色渐浓”错误。故选C。
3.(2020•黔东南)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
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画面描绘: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
乎与江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4.有学生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说说
用“生”的妙处,帮助其改正错误。
“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由大海孕育而出的情
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生”又为“诞生”,有辞旧迎新之意,使
整首诗歌意义更丰富。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主旨情感】这首诗以“雪”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西北边塞冰
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1.下面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间
接表现出送别时隆重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
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
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的一点,
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解析】尽管风刮得很大,辕门上的红旗一动不动,说明它已经
被冰雪冻结了,表明了天气的奇寒。B项中“雪大风小”说法不正确。
2.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
出了怎样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J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
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
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
新颖贴切。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
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忽如”二字不仅
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念,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
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J这几句诗点明了什么?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再以“雪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
令送行者惦念不已c峰回路转,朋友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
目送,表现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怅然的情感。
35.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主旨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
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戌的
苦难的怨恨与同情C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
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井上”四句属于近景描写,侧面写出老兵的家荒
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的动
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
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解析】B项中“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的
家荒凉破败的景象C
2.“十五”和“八十”概括了主人公的从军之路,作者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暗指封建社
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3.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
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悲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
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3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
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蕴含着对苟
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典故运用】空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曹操曾经与孙权对垒。“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
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
讽当时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当朝皇帝也不如孙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全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
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
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
显豪放风格。
【解析】“生子当如孙仲谋”引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
操曾经与孙权对垒,“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
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故C
项“借用刘备这句话”分析错误,应是曹操。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
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
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
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解析】B项中的两句词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并非反问c
3.说说本词上、下阕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上阕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
江,不舍昼夜,短暂与永恒形成对比;下阕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
今的感慨。
4.有人认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写得
好。你认为呢?试简要分析。
我认为这三句写得好。因为作者运用设问句式,诉说上千年来在
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引用杜甫的诗句“不尽
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26.卖炭翁
[唐]白居易
【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写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
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制度对劳动人民掠夺的本
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卖炭翁的形象,将卖炭翁的辛苦
和宫使的蛮横掠夺进行对比,讽刺了“宫市”制度的腐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
炭翁的辛酸劳作。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
C.“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
了卖炭翁的悲惨境遇。
D.“把”“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蛮横
掠夺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宫市”制
度的抨击。
【解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了设问的修
辞手法。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路面已经结冰,又写出了牛车的重
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3.(2020•河南)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在诗中的作用。
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
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七年级下册
6.木兰诗
《乐府诗集》
【文学常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
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用歌
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旨情感】本诗通过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
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
现了中华儿女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
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家
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
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描写极具匠心,儿女
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解析】“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不仅写出战事推进的迅
猛与激烈,还表现了木兰身经百战、胜利归来。
2.《木兰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
诗中对木兰形象的塑造借助对其他人物(或:物)的描写来进行烘
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
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
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勋级之高、
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军中同伴的“惊忙”
“不知”,从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3.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以兔作喻,点明了在多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
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
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
勇敢的女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30.无题
[唐]李商隐
【主旨情感】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
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1.下列对李商隐的《无题》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全诗共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
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第二句用景物烘托,以“百
花残”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
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写照。
D.尾联运用典故,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改变了“相见时难”
的痛苦境遇,是无望中的希望。
【解析】D项表述有误,尾联的内容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
痛苦境遇。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两个“难”
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痛苦难受;
两个“难”字连用说明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痛苦
难受。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
解?
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炼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意深厚,第一个“难”指相会
困难,第二个“难”指心境的痛苦不堪,使相见无期的离别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
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
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
绵
X东希收的天灵布变人作魔表现手法:东风无力百花戏情于景以
景谊染
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修辞:对偶、比喻。这两句对仗工整,借用春蚕到死才停
吐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表现
和对爱情
]春蚕结茧到死
成
才
情感:表现对爱情忠贞不贰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
身的崇高精神
鬓改”一词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
译】清晨对镜梳妆,唯恐
鬓改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
夜吟
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对方的想象
译】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
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蓬
瑰奇的
步表达相互关
译】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
情。言下之意是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
信。表达出两人无法经常见面
书信传情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来往传递消息。九年
级上册
27.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主旨情感】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发了诗人出仕无
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
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典故运用】“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
前曾在渭水的礴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相
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长风破浪会有时“
《宋书•宗意传》载,南朝时宗意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
的抱负。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
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
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
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
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
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
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C项中,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
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
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
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解析】应是“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3.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诗人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
愁苦,面对玉盘珍箧也无法下咽。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因
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会,表现了诗
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2.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主旨情感】本诗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整首诗情景交融,
情真意浓。
B.首句写景,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
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
人的同情和关切。
D.诗歌想象奇特,将自己的感情托付于客观事物中,体现了李
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B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
悦目”的理解错误,“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诗人悲苦哀怨的心情。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
杨花飘忽不定,子规叫声凄凉,渲染了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传达出诗人为朋友
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诗歌后两句运用联想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天各
一方,不能当面倾诉,唯有借月抒怀。
D.第三句以“愁心”直抒胸臆,是诗眼,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
得悉友人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解析】第三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彩,抒发了
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不是联想。
3.(2019•淮安)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
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
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题,又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4.结合背景或诗的内容,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中作者因何而“愁”?(至少说出两点)
对友人的不幸遭遇而愁;对朝廷不重视人才,反而谪贬人才而愁;
对友人路途遥远的担忧而愁;对与友人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因思念而
愁。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其诗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
短句》。
【主旨情感】这首词追忆了词人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
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之情。
【典故运用】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
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
作炙。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
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
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
三丈”,驮他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题目中有“壮词”二字,“壮”字形象地描绘了抗金军队的壮
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
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描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写梦境,激
情直泻,打破了上陵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
情感由雄壮变得悲4,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描
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工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
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将士的英勇C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
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未酬的现实。
【解析】“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理解错误,这句表明作
者想拥有为国建功的美名。
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
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了词人壮志
未酬的悲愤之情。
4.“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
无畏。12.泊秦淮
[唐]杜牧
【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
学家,其诗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著有《樊川文集》。
【典故运用】《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
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主旨情感】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
(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
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
的情怀。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吊古伤今的特
殊情感。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而生动。
C.这首诗是借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作者
目睹当权者昏庸荒淫,想到唐朝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增添无限感伤。
D.末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总
是唱着那首《后庭花》。
【解析】D项“暗笑商女曲目不多”有误,诗中是借“商女”讽
刺了晚唐统治者“不知亡国恨”而沉湎声色之中的昏庸本性。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
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第二句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
“犹唱后庭花”做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河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
伤感。
C.“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在全
诗结构中起点明主旨的作用。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
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解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
“近酒家”引出下文。这句诗在全诗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四句中“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①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②对世道的愤慨之情。③表现出晚
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景。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
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这两句采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以台上轻唱的“商女”反衬台下
依然沉迷酒色、不思教训的晚唐统治者的可怜和可悲,从反面着笔,
更见讽刺的辛辣,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17.虽有嘉肴
《礼记》
原文
译文(参考《教材解读》)
段落(层)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G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美;虽然有最好
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
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
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
学是互相推动、互用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
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层:用类比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以“嘉肴”“至道”
切入正题,从日常生活谈起,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揭示事物的真理.第
二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
用。第三层:引用《兑命》中的话,得出结论一一教学相长。
【结构图示】(阅读借鉴)一一一一
【主题思想】本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写作特色】(1)比喻说理,生动形象。文中以“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再好的学问,不学也不知道
它的好处。(2)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核心素养】“教学相长”为新
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
能发现彼此不懂的地方。
一、通假字
学注学半学:—同“敦(xido)”,教导—
二、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注也
2.教然后知困注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不知其善也善:—好处—
四、一词多义
学
五、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嘉肴:—美味的肉食—
2.虽有至道注至道:—最好的道理—
3.然后能自反注也自反:—自我反思—
4.教学相长也长:—推动,促进—
5.其此之谓乎谓:—说—
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其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应为“其谓此乎”)
八、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九、问题探究
1.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类比”“弗
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其优
点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
容易被人接受。
2.本文中隐藏着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什么?
教学相长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然后知困”的理解。
我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导别人的时候,也会不断地
发现问题,产生新的困惑,从而引发思考,进而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掌
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完善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
4.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课后
习题)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
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
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比“学”与“教”所产生的“知
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口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
精练,逻辑严密。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2)学学半
学:—同“教”,教导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兑命》
中的一句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
“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4.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试结合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多互动和交流。有时可以采用教的方式
学习,比如尝试把目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如果他能明白,表明你确
实理解了;如果他仍有疑惑,那么你的理解或许存在遗漏或缺陷,这
时你就需要自我反思,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才能相互促进,有所提
高。14.使至塞上
[唐]王维
【主旨情感】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
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
生的孤寂心情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
慷慨悲壮之情。
【典故运用】“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沆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
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c后用“燕然勒功”指把记
功文字刻在石上。
【艺术特色】诗中有画,语言平实、直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中“单车”二字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诗
人在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
C.颈联雄浑开阔,体现了这首诗豪放的艺术特色。
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
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解析】D项中写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
到了最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表现了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2.(2020•遵义)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
生情,以景物自比C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
的手法,韵律和谐C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
让人倍感温暖。
【解析】D项“候骑”指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并不是“等候
在此的士兵
3.(2020•遵义)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
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
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
“圆''描绘出在苍茫的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4.(2019•黄石)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
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同意c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
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
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示例二:不同意。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
作者所见。34.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文学常识】秋瑾,字母(xud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作品有《秋瑾集》。
【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
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表达了词人济世救民的凌云志向。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
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B.“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句子,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泥而
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C.“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表达了词人的失望C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
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迈表达得
淋漓尽致。
【解析】“四面歌残终破楚”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不
是失望。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为篱下黄花开遍”字面上描绘秋色,其实是表达词人初离家
庭时矛盾的心情。
B.“八年风味徒思浙”写词人当时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写出了词
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
C.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塑造了
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
D.下片中“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一句词人意在表明自己素
有的济世情怀。
【解析】这首词写于词人结婚的第八年,“八年风味”即指词人
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词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徒思浙”指词
人思念浙江故乡,而不是对那段生活的留恋。
3.(2019•达州)词的结尾长叹“青衫湿二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
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
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封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4.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词
作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
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情表达
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加修饰,
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
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之情。8.记承
天寺夜游
苏
轼
原文
译文(参考《教材解读》)
段落(层)分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xi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欠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
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
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
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
藻和苍菜交织在一超,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第一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第二层:描写
庭中月光的澄澈,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
境界。第三层:议论抒怀,贬谪之悲、赏月之喜等多种情感交织,微
妙复杂。
【结构图示】(阅读借鉴)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c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
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庭院月
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
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
言的感情尽在其中。【核心素养】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被世俗名利牵
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一、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2.念注无与为乐者
3.盖注竹柏影也
4.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
三、重点实词
1.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注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四、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2.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闲人者
耳”)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2020•聊
城)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存菜交织在
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七、问题探究
1.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
句子并简要说明。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
时张怀民也没睡,随后两人一同在院子里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两人
心意相通、友情深厚。
2.文章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课
后作业改编)
“闲人”包含着作者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有赏月时的悠闲自在,
有贬谪之后的无所事事,以及旷达释怀的人生态度,等等。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就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
走到门外。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请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的寂寞之心,
“入户”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包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
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与其他文言文的对比学习
1.《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
(1)相同点: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2)不同点:①情感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作者乐观豁
达的心境;《小石潭记》表达的是作者被贬后凄苦悲凉的心境。②描
写景物不同:《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
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小石潭记》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
2.《记承天寺夜游》与《醉翁亭记》
(1)相同点: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
出旷达的情怀。
(2)不同点:《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醉翁亭记》中作者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1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主旨情感】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湖明
媚的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
情。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
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整体着眼,
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出“乱花”和“浅草”
的勃勃生机。
C.作者对钱塘湖的观察点是固定的某一处,是从一个角度描写
钱塘湖春景的。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十分迷人。
【解析】作者边走边看,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并不固定。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上巧用“乱”“迷”“没”等字,在
本诗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婉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美景。
C.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
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B项中“暮春”表述有误,诗人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西湖
早春的美景。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和“啄,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
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的忙碌和
兴奋,似乎把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
从而使全诗洋溢着初春的活力与生机。
4.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19.赤壁
[唐]杜牧
【主旨情感】这首怀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
美女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现出诗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豪迈的气概。
【典故运用】二乔,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
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咏史怀古诗,曲折地表达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和豪迈的胸襟。
B.这首诗运用“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由“折戟”这
一小事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命运。
C.诗的前两句运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
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
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
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忧
国忧民”的说法错误。
2.(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
的哪些认识?
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
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诗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是间接地通过写东
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
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八年级上册
13.黄鹤楼
[唐]崔颖
[主旨情感】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
吊古怀乡之情。
【典故运用】昔人已乘黄鹤去: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祎
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鹦
鹉洲:一说东汉末年,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埋于洲上,祢街曾
作《鹦鹉赋》,后人因此称此洲为鹦鹉洲;另一种说法是《后汉书》
中记载,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曾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
称此洲为鹦鹉洲。
1.下列对《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开头四句以神话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
之情,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
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上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
意境相呼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
为题黄鹤楼的绝唱C
【解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实景描写,不
是“想象”。
2.(2019•大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尾联情景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
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
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
联将“乡愁”与"E)暮''"烟波”之景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11.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文学常识】龚自珍,字装人,号定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为组诗《己亥杂诗》315首。
【主旨情感】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
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诗人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B.后人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比喻老一
代甘愿为下一代牺牲自己的决心。
C.这首诗将抒情和写景相结合,表现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
情。
D.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自弃,
继续奋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解析】本诗前两句寓情于景,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是作者发表的议论,因此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而不是
抒情和写景相结合C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
融入诗人的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他辞官归隐,是为了给
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
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
是对新生命的赞歌c“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
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而不是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
多的升迁机会。
3.“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是如何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
烘托“离愁”,将作者的离愁别绪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哪几种心情?请作简要概括。
一是离愁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38.过
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文学常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指南录》
《正气歌》等。
【主旨情感】作者通过追忆抗元的艰难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
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
【典故运用】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
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1.下列对文天祥《过零丁洋》理解有误的一项(D)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
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
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
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解析】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
国之痛和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并没有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
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
手法,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
铮铁骨、耿耿忠心C
【解析】C项中的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未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
3.“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两个“零丁”意思是否相同?说
说你的理解。
不同。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个“零丁”
指诗人孤苦无依的样子。
4.“人生自古诧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
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
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
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
出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16.饮酒(其
五)
[东晋]陶渊明
【主旨情感】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映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配套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4工程技术人员临时支援协议3篇
- 2024版医疗器械产品设计与开发合同5篇
- 2024年度暑假学生工派遣与就业指导培训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合作合同6篇
- 2024年度软件许可合同中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3篇
- 2024事业单位保密协议书范本与保密信息安全管理3篇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造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智能小区电工劳务分包合同模板2篇
- 4D厨房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卡
- GB/T 5593-2015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
- GB/T 3871.6-1993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第6部分制动试验
- GB/T 22844-2009配套床上用品
- GB/T 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头
- GB/T 17646-2013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 中医拔罐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材内容安排表
- 灭火器验收表
- 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7篇)
- 商务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