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 SW-Z 012-2021 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_第1页
DB31 SW-Z 012-2021 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_第2页
DB31 SW-Z 012-2021 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_第3页
DB31 SW-Z 012-2021 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_第4页
DB31 SW-Z 012-2021 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GuidelinesforRuralIDB31SW/Z012—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规划与设计 6施工与验收 7运维与管理 DB31SW/Z012—2021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要求,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指导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管理等,指南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结合上海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指南。本指南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规定;5.规划与设计;6.施工与验收;7.运维与管理。本指南为全文推荐。批准部门:上海市水务局主持单位: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主编单位: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上海碧波水务设计研发中心参编单位: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胡险峰时珍宝杜晓舜李瑜严寒胡昕晔陈睿刘利翁晏呈黄彰奕杨静泊孙如驭卢峰谭学军郁片红张显忠洪祖喜陈静李宗强刘奇奇刘俊王培兴本指南由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负责管理,由上海碧波水务设计研发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碧波水务设计研发中心(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1535号星联科研大厦1号楼1层,邮编:200233)。1DB31SW/Z012—2021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本文件提供了上海市市域范围内新(改、扩)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的基本规定、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维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市域范围内新(改、扩)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维与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4284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34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122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规范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2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16应用指南GB/T28742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T3172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GB/T37044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GB/T5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903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CJJ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城镇排水管渠和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124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2DB31SW/Z012—2021CJJ/T54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CJJ/T163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HJ576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0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4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JB/T14095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L588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SL/T231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G/TJ08-210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DG/TJ08-2110城镇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903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农村生活污水ruralsewage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含乡村旅游污水主要包括洗涤、淋浴和厨厕等排放的污水,不包括混有工业废水或规模化养殖废水的污水。3.2厕所污水blackwater人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高浓度生活污水,也称为黑水。3.3生活杂排水greywater农村居民家庭厨房、洗衣、清洁和洗浴产生的污水,也称为灰水。3.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ruralsewagetreatmentfacilities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3.5新(改、扩)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newruralsewagetreatmentfacilities本指南实施之日起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3.6分户污水处理onsitewastewatertreatment单户或多户的污水进行就地处理的方式。3.7村庄集中污水处理ruralcentralizedsewagetreatment村庄或一定范围内农户的污水经管网收集就近接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3.8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ruralsewageintourbansewers村庄污水经污水支管收集后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方3DB31SW/Z012—20213.9缺氧/好氧工艺anoxic/oxicprocess污水经过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供总氮去除率的生物处理工艺,简称A/O工艺。3.10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activatedsludgeprocess指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各种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简称A/A/O工艺。3.11生物滤池工艺biofilter依靠污水处理构筑物内填料的物理过滤作用,以及填料上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联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由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组成。3.1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alcontactoxidationprocess指一种好氧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该系统由浸没于污水中的填料、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曝气系统和池体构成。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与固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触,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3.1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embranebioreactorprocess指把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相结合,以膜为分离介质替代常规重力沉淀固液分离获得出水,并能改变反应进程和提高反应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简称MBR工艺。3.14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利用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处理污水的设施。3.15有限空间confinedspaces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4基本规定4.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系统工程,宜以区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分步实施,合理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4.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根据水功能区划的要求,与区域总体规划、污水专业规划、郊野单元规划、农村及农业等相关规划相衔接。4.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位置和用地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并有利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根据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建立综合管理平台。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注重绿色、生态、节能、低碳和资源化利用,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4.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遵循“因地制宜、工艺成熟、水质达标、资源利用、建管并重、智慧运维”的原则。5规划与设计4DB31SW/Z012—20215.1一般规定5.1.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与设计,应综合考虑村庄布局、村民生活习惯、人口规模和集聚程度、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和施工条件等因素。5.1.2排水体制应采用雨污分流制,严禁雨污水混接。5.1.3对于三年内无撤并计划的撤并村,应纳入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建设,或选用可重复利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5.1.4管道应选用基础简单、接口防漏性能良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安全可靠的管材。5.1.5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应充分考虑接入的水力条件,并防止城镇污水管网高水位引起的倒灌和污水冒溢。5.1.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根据进水水质特点和排放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便于维护的处理工艺。宜优先选择A/O(A/A/O)、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MBR、人工湿地等生物生态工艺及其组合工艺。5.1.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5.1.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采取防渗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5.1.9深度超过1.2m的构筑物、罐(箱)体的检查(修)口及检查井应设置防坠装置。5.1.10对有人员作业的有限空间,应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测硫化氢(H2S)、甲烷(CH4)等有害气体浓度,保障设施运行安全与运维人员人身安全。5.1.1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和污泥宜进行资源化利用。5.2水量和水质5.2.1水量5.2.1.1设计水量应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确定。5.2.1.2当缺乏实地调查数据时,设计水量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地区规划等确定或参考其他类似地区排水量确定,也可根据表1的数值和排放系数确定。表1农村居民日用水量参考值和排放系数5.2.1.3设计水量应按实际居住人口计算,年累计居住时间小于60天的居民可不计入。地下水渗入量应按生活污水量的10%计。5.2.2水质5.2.2.1设计水质应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确定。5.2.2.2当缺乏实地调查数据时,设计水质宜根据当地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地区规划等确定或参考其他类似地区排水水质确定,也可按表2的数值确定。表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水质参考值COD5DB31SW/Z012—20215.2.2.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直接排放河湖水体时,出水水质应按上海市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5.2.2.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用于灌溉、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资源化利用时,出水水质应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5.3处理模式选择5.3.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户污水处理、村庄集中污水处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三种模式,并应按管网敷设条件、人口集聚程度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条件等确定污水处理模式,探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5.3.2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km以内的村庄,应通过经济技术比较,优先选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模式。5.3.3人口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km以上的村庄,优先选用村庄集中污水处理模式,污水量宜大于5m3/d。5.3.4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km以上的村庄,可选用分户污水处理模式。5.4处理设施选址5.4.1处理设施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水环境容量、地面高程等因素,宜选择公共用地,并尽可能利用边角地。5.4.2处理设施选址应考虑自然条件及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主导风向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宜位于地势相对较低以及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5.4.3处理设施选址应考虑管道敷设路由,尽可能避免管道穿越河道和农田。5.4.4处理设施选址应便于接电和出水排放,便于出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5.4.5处理设施布置应考虑与敏感目标、周边景观的相容性以及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宜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并做好防涝措施。5.5污水收集5.5.1管道布置应遵循接管短、弯头少、排水通畅、便于维护、外观整洁的原则。管道设计可按现行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5.5.2室内排水器具应设置室内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5.5.3庭院内洗涤池的下水预留管应与地下污水收集管采用密闭方式连接,并高于地面20cm以上,防止周边雨水汇入。5.5.4农户接户井前的室外管道在交汇、转弯、跌落、管径改变及直线管段大于20m时,应设置检查井或检查口。5.5.5接户井宜选用预制化成品,应便于清掏,并设有醒目标识。5.5.6农村居民住宅厕所污水和生活杂排水应分开收集。厕所污水和农户散养畜禽污水应先经化粪池处理,厨房排水宜设置隔油池。5.5.7化粪池宜采用成品化粪池,可设置多个开口以便于日常清掏,并设置防虫和通风装置。5.5.8化粪池容积应包括污泥贮存容积,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2h。5.6污水输送5.6.1管道5.6.1.1污水管道断面应按规划期内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6DB31SW/Z012—20215.6.1.2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壤冰冻情况等条件确定。在机动车道下不宜小于0.7m,在非机动车道、田埂或绿化带下的管道覆土深度可酌情减小,但不宜小于0.4m。5.6.1.3位于机动车道下的塑料管,其环刚度不宜小于8kN/m2,位于非机动车道下、田埂或绿化带下的塑料管,其环刚度不宜小于6kN/m2。5.6.1.4采用重力流时,应尽量依靠地形坡度收集污水,节约污水收集运行费用,污水管道及其坡度宜根据排水量及流速确定。污水收集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为0.5,干管最小管径为DN200。5.6.1.5敷设重力流污水收集管道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正压(负压)收集系统,也可采用组合方式。5.6.1.6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时,应测定接入点处城镇污水管网最高水位,通过沿线水头分析,对难以接入或有倒灌风险的地区,在距离接入点最近的中途输送泵末端应设置高位井,下游农户污水应在该泵站前接入。5.6.1.7管道的其他设计要求可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5.6.2检查井5.6.2.1在室外管道交汇、转弯、跌落、管径改变、坡度改变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检查井,管道和检查井应采用柔性连接方式。5.6.2.2检查井宜采用成品检查井。5.6.2.3直线管段检査井的最大间距宜按表3的规定取值。表3直线管段检查井最大间距m5.6.3泵站5.6.3.1当重力流污水管道埋设达到一定深度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5.6.3.2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5.6.3.3泵站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出水管渠水位差、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以及安全水头确定。5.6.3.4泵站设置应充分考虑积水风险,集水池顶部高程应高于周边环境30cm以上,且设置排水设施。5.6.3.5泵站设置应方便接电,供电宜按三级负荷等级设计,特定要求下可按二级负荷等级设计。5.6.3.6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泵站一般采用潜污泵,并应设置备用泵。5.6.3.7泵站集水池前宜设置格栅,格栅井宜与集水池合建。5.6.3.8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满足最大一台潜污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大于6次。5.6.3.9集水池底坡向集水坑的坡度不宜小于0.1。5.6.3.10集水池上宜采用强度较高、可自锁的轻质材料盖板,盖板上宜设吊装孔、人孔和通风孔。5.6.3.11泵站的其他设计要求可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7DB31SW/Z012—20215.7污水处理5.7.1预处理5.7.1.1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应设置预处理设施。5.7.1.2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和调节池,宜设于化粪池和二级生物处理构筑物之间。5.7.1.3应根据处理规模选择格栅,一般选用人工格栅,水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格栅。5.7.1.4调节池宜采用强度较高、可自锁的轻质材料盖板。5.7.1.5调节池容积应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确定,有效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2h。5.7.2处理工艺5.7.2.1A/O(A/A/O)工艺5.7.2.1.1A/O(A/A/O)工艺宜用于水量、水质较不稳定,脱氮(除磷)要求较高的情况,A/O工艺宜用于出水要求达到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及以上的情况,A/A/O工艺宜用于出水要求达到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及以上的情况。该工艺还包括改良型,如SBR、MBBR、净化槽等。5.7.2.1.2宜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污泥龄合理确定污泥排放周期和排放量等技术参数,并考虑低温对技术参数的影响。5.7.2.1.3工艺相关参数应按HJ576《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执行。5.7.2.2生物滤池工艺5.7.2.2.1生物滤池工艺宜用于水量、水质较稳定,环境敏感度不高,运维要求简便,出水要求达到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及以上的情5.7.2.2.2生物滤池的滤料应采用强度大、不易磨损、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比重小,同时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物附着性强、耐冲洗和不易堵塞的材料。5.7.2.2.3为保障污水处理效果,应确定滤料反冲洗周期或更换周期。5.7.2.2.4应合理确定布水、曝气的方式,实现均匀布水和曝气,避免污水短流和曝气死5.7.2.2.5生物滤池工艺主要设计的技术要求应按HJ2014《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5.7.2.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5.7.2.3.1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宜用于水量、水质较不稳定,用地面积有限,出水要求达到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及以上的情况。5.7.2.3.2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采用单级或多级接触氧化。5.7.2.3.3生物接触氧化池前应结合调节池设置初沉池,防止填料堵塞。5.7.2.3.4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质轻、高强度、抗老化和比表面积大的填料。5.7.2.3.5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主要设计的技术要求应按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5.7.2.4MBR工艺5.7.2.4.1MBR工艺宜用于水量、水质较不稳定,用地面积有限,运维成本承受度较好,8DB31SW/Z012—2021出水要求达到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及以上的情况。5.7.2.4.2膜材料应选择耐受生物降解性能好、抗污染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以及能耐受高浓度化学药剂反复清洗的材料,宜为亲水性材料,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5.7.2.4.3MBR工艺主要设计的技术要求应按HJ2010《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5.7.2.5人工湿地工艺5.7.2.5.1当有可供利用的土地和适用的场地条件时,人工湿地工艺宜作为组合工艺的深度处理段,也可用于经预处理后的分户污水处理。5.7.2.5.2人工湿地应做好底部、侧面和穿孔的防渗处理,应选用可靠的防渗材料和相应的保护层,并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对防渗系统的长期影响,防止地下水渗入和污染地下水。防渗的其他设计要求可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5.7.2.5.3人工湿地主要设计的技术要求按DG/TJ08-210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5.7.2.6组合工艺5.7.2.6.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要求较高时,应根据处理规模、基础条件、运维成本等选择A/O(A/A/O)、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MBR等工艺与人工湿地工艺或其他除磷工艺的组合。5.7.3出水井5.7.3.1处理设施应设置出水井。5.7.3.2出水井应方便水质采样和水质监测,并在附近设置醒目标识。5.7.3.3出水井的尺寸宜采用500mm×500mm,结构形式宜采用预制式,井内应镶贴浅色瓷砖。进水管距井底应不高于10cm,出水管距井底应不低于30cm。5.7.4附属设施5.7.4.1附属设施宜包括流量计、监控设备、标识牌、安全警示牌、电气控制柜、设备房、防坠网、护栏、排放口、景观绿化、便道等;特定要求下,宜设置水质监测设备、有毒易爆气体检测仪。5.7.4.2处理站点供电宜按三级负荷等级设计,特定要求下可按二级负荷等级设计。5.7.4.3标识牌宜包括处理站点信息标识牌、检查井标识牌、污水流向标识牌、工艺段标识牌、出水排放口标识牌等。5.7.4.4应在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触电、坠落等风险的设施附近设置安全警示牌。5.7.4.5处理站点四周宜设置护栏或围栏,护栏或围栏可采用塑料栏杆、塑木栏杆、不锈钢栏杆或绿篱等。5.7.4.6景观便道、绿化等附属设施应与乡村振兴整体景观相协调。5.7.4.7排放口管底设置应高于河道常水位,防止河水倒灌。5.8污泥处理5.8.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并引导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置。9DB31SW/Z012—20215.8.2污水处理站点可结合污泥处理方式设置污泥临时储存设施,有条件的可纳入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体系。5.8.3污泥处理可选择浓缩(调理)、脱水、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生态处理、堆肥和干化等工艺,符合GB4284《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的相关规定时,宜采用就近土地利用的资源化方式。5.9噪声控制5.9.1处理设施产生的噪声对人居环境造成污染时,应采取降噪措施。5.9.2噪声控制方式可根据工程实际选择机电设备防震措施和设置隔音棉等。5.9.3处理站点正常运行产生的噪声应符合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5.10综合管理平台5.10.1综合管理平台应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资产管理、运行监控、指挥监管、数据分析、移动终端应用等功能。5.10.2综合管理平台应根据工程规模、工艺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污水输送、处理、排放环节的监测指标。5.10.3鼓励采用“少人(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的模式建立污水处理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其数据采集和发布应统一接口,满足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要求。5.10.4污水处理站应采集鼓风机、水泵、加药机、电表等设备的数据;对50m³/d(含)以上的污水处理站,宜增设在线水质监测仪表的信息采集。5.10.5信息化设施设备宜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10.6综合管理平台应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6施工与验收6.1一般规定6.1.1农村生活污水管道的施工与验收可参照DG/TJ08-2110《城镇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6.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与验收可参照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122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规范》和GB50334《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6.1.3综合管理平台的验收应按SL588《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6.2施工6.2.1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关键要素上传存档,加强现场管理。6.2.2污水管道应进行严密性试验。6.2.3为提升埋管施工后的路面美观,对于具有双向车道的路面,应至少设计半幅路面修复,对单向车道路面,应设计整幅路面修复。6.2.4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按建筑施工有关安全规范及标准执行。6.3验收6.3.1工程验收前,处理设施应当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且每月度水质检测指标应根据出水去向,达到上海市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资源化DB31SW/Z012—2021利用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6.3.2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维和质量监督等有关单位联合进行。6.3.3工程验收时,应核实验收资料,并应对照设计方案进行复验和外观检查。6.3.4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应将相关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文件立卷归档。6.3.5档案验收应提供如下主要文件资料:工程项目的立项文件、招标投标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竣工验收申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审价(审计)报告、工程调试运行报告、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竣工图纸、设备技术说明书以及主管部门有关审批文件等。7运维与管理7.1一般规定7.1.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应符合《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及《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7.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镇(乡)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符合条件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单位。运维单位应制定运维管理方案与安全生产应急预7.1.3运维单位应当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台账制度,台账内容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记录(含巡查时间、范围、点位、设施运行及处理情况等)。——重大故障、严重问题报告及处理结果记录。——进出水水量、水质观测监测记录。——年度检修测试、维修养护记录。7.1.4设施运维管理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运维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7.1.5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村级组织应配合开展运行维护工作,引导村民自觉管理户内收集设施。7.2日常运维7.2.1污水收集段7.2.1.1应定期对接户井进行检查和清掏,保持畅通。7.2.1.2应定期对隔油池进行清理,避免堵塞。7.2.1.3应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掏,避免堵塞,清掏周期宜为3~12月,夏季宜适当缩短。7.2.1.4应定期检查化粪池的密封性,确保完好无渗漏、堵塞、结构缺损、违章占压、污水冒溢;避免池内恶臭气体散溢,污染周边环境。7.2.1.5化粪池作业时,不得在池边出现明火,防止沼气爆炸;作业完毕要盖好井盖,避免对人畜造成危害。7.2.2污水输送段7.2.2.1排水管道和泵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可参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7.2.2.2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管道、管道接口、转弯处和检查井,进行清渣清淤维护,管道完好通畅,无渗漏,无违章占压,无私自接管,井底无沉积物,无污水冒溢。7.2.2.3应定期巡查,发现井盖损坏或遗失,应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恢复。7.2.2.4管道清通宜采用水力清通方式。DB31SW/Z012—20217.2.3污水处理段7.2.3.1应定期对格栅、调节池等进行检查,及时对栅渣和调节池内的积泥进行清理。7.2.3.2应定期检查预处理设施检查口的盖板是否盖好,池体有无损坏、无水流漫溢,格栅是否完好无堵塞,出水管阀门、溢流管是否无堵塞,及时做好维修更换。7.2.3.3处理系统主体设施应结构完好,无明显不均匀沉降、裂缝;无明显堵塞,进水及过滤顺畅,无漫溢;无占绿、毁绿、表面堆肥、种植其他作物;无违章搭建、占压;无结构及布水管道破损。7.2.3.4A/O(A/A/O)工艺应根据气温、水质、水量变化,及时根据设计参数调整曝气量、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保证出水稳定达标。7.2.3.5生物滤池工艺应避免填料结块堵塞现象的发生,做好蚊蝇的防治措施。7.2.3.6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应定期检查填料的完好性,防止缠绕和破损;根据污泥脱落情况和出水水质及时调整曝气量。7.2.3.7MBR工艺宜加强在线关键运行参数监控,根据膜类型确定排泥周期、膜清洗周期和清洗方式。应定期对膜组件进行清洗,定期检查提升泵、曝气管等组件是否正常运行,并及时维修更换。7.2.3.8人工湿地工艺应加强对植物的养护,观察植物是否生长良好,有无杂草、缺苗死苗、病虫害等情况,及时清理杂草,并妥善处置。定期对进出水量进行监测,发生堵塞时及时对布水管道和填料进行修复。7.3安全管理7.3.1运维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燃爆、触电、中毒、滑跌、溺水、机器伤亡等事故的发生。7.3.2在有限空间维修或检查作业时须2人及以上同时进行,作业前应通风换气,应检测硫化氢(H2S)、甲烷(CH4)等有害气体浓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7.3.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可参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7.4平台运维7.4.1综合管理平台应根据不同的操作权限进行运维,保障数据安全和规范使用。7.4.2应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分级管理的数据更新、维护、审核机制,及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资产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入库。7.4.3应制定综合管理平台软硬件的日常调试和事故演练制度,建立应急响应和恢复预案。7.4.4应定期做好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的备份和异地灾备。7.4.5应定期检查更新综合管理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DB31SW/Z012—2021条文说明IDB31SW/Z012—2021 4基本规定 5规划与设计 5.1一般规定 35.2水量和水质 35.3处理模式选择 45.4处理设施选址 45.5污水收集 55.6污水输送 55.7污水处理 65.8污泥处理 75.10综合管理平台 76施工与验收 6.2施工 86.3验收 87运维与管理 7.1一般规定 9 97.3安全管理 97.4平台运维 9DB31SW/Z012—2021目前,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接近90%,部分已建成设施运行时间较久,设施效能下降,为响应国家和上海市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要求,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面临新一轮的提质增效工作。因此,指南不仅适用于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还适用于改、扩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从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维与管理全流程提出技术指导。2DB31SW/Z012—20214基本规定4.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资金、运维、监管等方面,受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污水处理规模和排放去向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通过系统规划,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时序、治理方式、治理任务。本市宜以区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有序推进,统筹好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确保设施建设规范、稳定运行、达标排放。4.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考虑处理设施所处区域的水功能区划要求,执行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和相符性,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科学合理性。4.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量大面广,运维管理任务较为繁杂。在上海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建立综合管理平台,满足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安全可控的要求,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促进治理水平的提升。4.5坚持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途径,响应国家及本市“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4.6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本指南在认真贯彻《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符合上海地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治理原则,旨在强化规划统筹、优化模式选择、引导成熟工艺、保障排放达标、鼓励资源利用和助推智慧运维监管。3DB31SW/Z012—2021s规划与设计5.1一般规定5.1.2雨水混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会导致处理水量增大、浓度降低,影响设施的处理效果;污水混入雨水收集系统,会影响河道水环境,因此,应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5.1.3对于三年内无撤并计划的撤并村,应关注水环境质量提升需求,应将其纳入所在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一并建设。但考虑到村庄撤并可能会产生废弃工程,本指南推荐采用可重复利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1.5部分区域城镇污水管网存在高水位运行的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时,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污水倒灌和污水冒溢。5.1.6上海市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种类较多,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指南摒弃一些不适用上海的工艺,对一些工艺成熟、技术先进、便于维护的主流处理工艺给予推荐使用,如:A/O(A/A/O)、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MBR、人工湿地等生物生态工艺及其组合工艺。5.1.7目前,上海冬季气温较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量小,停留时间长,部分污水处理设施采用非地埋式构筑物或设备,水温易受到外界低温影响,低于10℃时生化反应效率将显著降低。因此需对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以改善设施的运行条件。5.1.8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病原菌和污染物质,若发生渗漏将污染浅层地下水,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采取防渗措施。5.1.11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和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积极措施。5.2水量和水质5.2.1水量上海市郊区农户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用水量和污水产生量也有所不同。本指南参考了国家住建部和周边省市农村生活用水量指标取值,结合本市农村地区实际用水量调研情况和工程实践经验,确定用水量指标为100~160L/(p·d排放系数取70%~90%。上海地下水位较高,在计算设计水量时,还应考虑地下水渗入量。参照市政给水排水相关设计规范,地下水渗入量按生活污水量的10%计。5.2.2水质5.2.2.2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具有地区差异大、日均波动大的特点,设计进水水质应根据实地4DB31SW/Z012—2021调查或实测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本指南提出的设计水质是在总结工程实践数据的基础上,参考了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东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和《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管理要求(暂行)》等文件,进行综合后给出了设计水质取值区间。5.2.2.3根据上海市DB31/T116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环境功能及以上水域(包括国家和上海市规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水域以及其它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区)的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执行一级A标准。出水排入其它水域的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执行一级B标准。5.2.2.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若用于农田灌溉,其水质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若用于生活杂用水,其水质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若用于景观环境,其水质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要求。5.3处理模式选择5.3.1《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指出,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本指南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选用分户污水处理、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等三种模式,并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5.3.2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好,市政污水管网覆盖率较高。对于具备接管条件的村庄,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优先考虑纳入附近的城镇污水管网,统一进行处理。根据本市村庄和市政污水管道的分布情况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建议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km以内的村庄,其产生的污水在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纳管优势不明显的仍考虑就地处理。5.4处理设施选址5.4.1上海土地资源紧张,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存在用地困难或土地权属纠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应尽量不占用耕地,建议选择公共用地,尽可能利用边角地;处理设施选址应考虑地面标高,避免雨天受淹。设施选址应便于出水排放,出水排放应考虑水环境容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因素。5.4.3管道穿越河道时需倒虹,成本增加且易发生堵塞,发生破损时易出现河水倒灌;穿越农田时易遭机耕设备损坏。因此,在设施选址时应充分考虑管道敷设的路由条件。5.4.5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维护乡村整体风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置应与敏感目标、周边景观相协调,推荐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5DB31SW/Z012—20215.5污水收集5.5.2在上海冬季,室外设置的存水弯易发生污水结冰,导致排水不畅,农户因此损坏存水弯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本条文规定存水弯应设置在室内,且规定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防止因水封破坏导致臭气进入室内。5.5.3上海农村住户的洗涤池往往设置在庭院中,庭院雨水易通过洗涤池收集管混入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本条文规定庭院内洗涤池下水预留管应高出地面20cm,以防止雨水汇入。5.5.6厕所污水与生活杂排水应分开收集和输送。厕所污水因浓度较高应进入化粪池处理,厨房污水含油宜经隔油池处理。根据调研,各区隔油池形式较为简单、规模较小、存在问题不明显,因此未对隔油池作硬性要求。5.5.7成品化粪池规格统一,结构稳定,安装时间短,处理功能稳定,维修养护方便。化粪池中存在大量粪便沉积物、沼气和臭气,易发生堵塞、爆燃和臭味散逸,因此应设置检查口定期清掏,并设置防虫通风装置。5.6污水输送5.6.1管道5.6.1.2根据上海气温和冬季冻土层的厚度,管道覆土深度大于0.4m可防止管道冻结;根据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结合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机动车道下的管道最小覆土厚度宜为0.7m。5.6.1.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塑料管应用较多。塑料管施工简便快捷,造价较低,但是若管道环刚度不够,易发生变形脱节,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受到影响。因此,指南根据CJJ124《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并结合上海本地的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对非机动车道下、田埂或绿化带下的塑料管环刚度提高了要求。5.6.1.5上海农村部分地区住宅密集、建筑抗扰动性差、道路狭窄、地形复杂,采用正压(负压)收集系统,可有效规避上述制约条件。5.6.1.6在距离接入点最近的中途输送泵末端设置高位井可有效防止污水倒灌。为保障泵后农户污水的正常排放,下游污水应接入该泵站前池。5.6.2检查井5.6.2.2为防止渗漏、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检查井宜采用成品井。5.6.2.3根据CJJ124《镇(乡)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直线管段检査井的最大间距宜按表3的规定取值。5.6.3泵站5.6.3.1当重力流污水管道埋设达到一定深度时,管道敷设难度增大,工程造价上升,从经6DB31SW/Z012—2021济技术角度考虑,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5.6.3.6潜污泵安装方便、耐腐蚀、造价较低,适合农村生活污水使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的规定,当工作泵台数不大于4台时,备用泵应为1台,宜库存备用,以减少土建规模,节省投资。5.6.3.7集水池前宜通过格栅拦截漂浮物,以保护水泵叶轮和管道配件。集水池宜和格栅井合建,其优点为布置紧凑,占地少,起吊设备可共用。5.6.3.8为了泵站正常运行,集水池的贮水部分必须有适当的有效容积。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和设计最低水位之间的容积为有效容积。集水池有效容积的计算范围,除集水池本身外,可以向上游推算到格栅部位。5.7污水处理5.7.1预处理5.7.1.2在污水中混有纤维、木材、塑料制品和纸张等大小不同的杂物,为了防止水泵和处理构筑物的机械设备和管道被磨损或堵塞,应在二级生物处理构筑物或水泵前设置格栅。调节池的设置可以均化水量和水质,沉淀部分固态物质,为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5.7.2处理工艺5.7.2.1A/O(A/A/O)工艺5.7.2.1.1A/O工艺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时,由于水量较小,需注重缺氧(厌氧)段的构造,保障脱氮除磷效果。对除磷要求较高的可采用A/A/O工艺及其改良工艺。5.7.2.2生物滤池工艺5.7.2.2.4污水经布水器均匀喷洒在滤料上,并为微生物提供充足氧气,以保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微生物不断增殖,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5.7.2.4MBR工艺5.7.2.4.1与许多传统的生物水处理工艺相比,MBR工艺具有设施占地较小、剩余污泥量少、自动控制条件较好等优点,但也存在造价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的不足。5.7.2.5人工湿地工艺5.7.2.5.1人工湿地工艺可有效吸附降解氮、磷等营养物质,并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后固定,但处理负荷率较小。在土地资源较充足的条件下,该工艺可作为组合工艺的深度处理段,进一步实现脱氮除磷。5.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