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与社会》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课)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第一课)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四课)制度
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第三课)分好蛋糕(第四课)《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发展为了人民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公平(要求)1.明确是什么?2.明确为什么?3.回答怎么做?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1.明确是什么?2.明确为什么?以人民为中心怎么办1.明确是什么?2.明确为什么?3.回答怎么做?1.明确是什么?2.明确为什么?3.回答怎么做?1.明确是什么?2.明确为什么?3.回答如何完善?理念
实践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政治认同:①增强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①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走访辛勤劳动、合法经营的致富典型,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②通过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1.从命题内容上看,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为主。3.命题常常结合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最新热点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要注意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我国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课标素养预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怎么做?①社会保险:核心;②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③社会福利:最高层次;④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意义:社会稳定、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措施: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名词点击什么是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思考: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厘清国民收入的分配的基本逻辑1.谁创造社会财富(国民收入)?2.由谁分?分给谁?3.怎么分?企业和劳动者创造由谁分: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再分配——国家(通过财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分给谁:分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构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是一门学问。国家应当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关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也要促进公平。第三次分配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考点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根本因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决定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①适用范围(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尺度: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对象(内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④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走出误区:
实行按劳分配并非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1)公务员、国家机关、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注意>公有制中的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分配(如退休养老金、各种形式的福利等)不属于按劳分配。(2)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如农民自己种植农作物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注意:】A.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①公务员、国家机关、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②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国有企业技术人员凭借转让技术专利获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非按劳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福利性分配即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比如取暖费、降温费、医保、失业救济金等。按需分配根据社会成员需求,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即需要什么就分配什么不论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贡献大小、效率高低、干多干少都一样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在现阶段国情下是否行得通?平均分配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资料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普遍低下,难以做到按需分配。
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它会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普遍的贫穷。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必要性(重点!)2(共同占有,共同参与分配)(低,不能按需分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不能平均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性(意义、作用)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总结:理解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为什么—是什么1、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2、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总结
按劳分配为主体(1)性质(2)基本内容和要求(3)表现形式(4)原因(5)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必要扣除:满足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公共需要的部分),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即:①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国企;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机关事业单位);②农民承包土地劳动经营收入。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谋生手段,有差别)不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谋生手段、存在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①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注意关于按劳分配的易错点(1)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主要实行按劳分配,此外还有社会保障性分配、福利性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的形式:①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民承包本村土地获得的收入(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3)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4)劳动收入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都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5)按劳分配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下面哪种分配方式是属于按劳分配的,哪种不是,为什么?(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2)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3)小钱是某乡镇集体企业的职工,月工资1200元。(4)腾讯T3级程序员,年收入100万元。××√√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小试牛刀: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直接以钱生钱为主要特点)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①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②限制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③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④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C【解析】发展实体经济不能限制非劳动要素参与,②错误;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④不选。①③说法正确,应选。典例分析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素分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知识数据意义★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土地、房屋的租金、“三权分置”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等著作版权等收益、抖音等平台的知识付费博主收入等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获得的收入,比如微信、支付宝的信用分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单纯按要素分配不会促进公平,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时政突破数据是从技术中独立出来,单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由大数据形成的数据要素,既来自个人衣食住行、医疗、社交等行为活动,又来自平台公司、政府、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后的统计、收集等。数据要素的特殊属性,要求加强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数据越多价值越大,越分享价值越大,越不同价值越大,越跨行业、区域、国界价值越大。因此,实施数据开放共享,优化治理基础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促使数据资产重复使用、多人共同使用、永久使用,加快推动各区域、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显得十分必要。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a.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b.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d.是对数据所有权合理性的确认,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e.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f.有利于拓宽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数据要素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应做具体分析,一般来说,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❶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及社会保障收入。❷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❸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入股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❹科技人员自办实业属于劳动收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十九届六中全会)时政突破【方法指导】快速辨别收入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凡是看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等信息,可以判定其为按劳分配收入。②按要素分配存在于各种所有制中。凡是看到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私营企业工资、数据、数字经济等信息,可以判定其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③当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如果国有、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其员工工资、奖金等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如果非公有资本控股,其员工工资、奖金等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探究与思考:
小涛的哥哥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今年上市了。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都有。营销人员基本工资3000元。软件工程师月薪8000元,高层管理人员年薪为600万元。公司的员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小涛哥的股份以每年0.1%的收益计算,年收入为300万元。探究问题:(1)小涛哥哥的公司员工是依据什么获得收入的?
(2)员工之间工资差距大原因是什么?技术贡献大小劳动管理资本注意:“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对点训练】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带着设问去解读材料有用信息: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土地流转收入→土地要素→①符合题意)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私企员工工资属于劳动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排除③)。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这些都属于生产要素分配,分红收入收到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此题未涉及股票,排除④。A2、按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下列属于按要素分配的是私营企业主王某获得的经营收入张某以技术入股某股份制企业获得的收入孙某退休后领取的企业年金收入国企职工李某获得的岗位津贴和奖金收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课堂巩固A主要来源劳动性收入有利于拓宽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其他来源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注意】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能否促进社会公平?✘4.居民收入来源/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公有制:按劳分配非公有制:按劳动要素分配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专利转让、土地流转的租金、购买股票债券获得的收益等如开小店、摆小摊的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种粮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非劳动收入≠非法收入巩固训练:区分各种分配方式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吕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小吕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巩固训练:区分各种收入来源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私营企业的普通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吕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议题1:小吕一家人的收入分别来自哪一种分配途径?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拓展: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来源(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4)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所得收入(2)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5)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土地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财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5.弘扬劳动精神(1)原因: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为什么怎么做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②理顺关系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同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③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两个同步要准确对应)④初次分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工资、奖金、津贴);(公平)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效率)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橄榄型分配格局)⑤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⑥第三次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全社会全社会主体主要是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力量手段市场机制决定政府宏观调控道德、文化、习惯目的提高效率,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共同富裕举例①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如: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劳动报酬等)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租金、股息、利息、红利等收入税收(如:提高个税起征点、财产税)社会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转移支付(如:补贴)
民间捐赠、慈善事业
方法点拨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主要构成:1、是什么----社会保障的含义与主要内容(1)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2)主要内容:考点2我国的社会保障2、为什么----社会保障的地位与作用(1)地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
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作用:①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化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②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考点2我国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1)社会保险:①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注意:社会保险≠商业保险(P52相关链接)②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③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④内容:见右图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不同点性质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给付标准只保障基本生活项目广泛,标准较高经营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追求利润经营方式由国家经办保险公司经营费用来源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全部由个人承担保障水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相同点都是经济保障机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保护投保人遇到风险后获得一定的补偿,都是风险规避和转移机制。拓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2)社会救助: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③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④作用: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2)社会福利:①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②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③特点: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最”(4)社会优抚:①对象: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等优抚对象②内容: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等③特点: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5)社会保障的其他形式--相关链接:P51(1)企业年金: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社区服务: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比较:小结社会保障的四种主要形式区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对象公民(工薪劳动者)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现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方式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无偿帮助政府和社会实施政府和社会实施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物质照顾生活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特殊社会保障地位核心地位最早形成、历史最悠久、最低、最后的一道防线最高层次的保障特殊的社会保障(1)疫情失业期间可从政府处领取失业金。(2)烈士家属获得抚恤。(3)国有企业职工的取暖补贴。(4)四川地震灾区得到政府救助。(5)65岁以上老人发放公交免费乘车卡。(6)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课堂巩固1、判断下列各项属于哪一类社会保障?(1)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②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注1:风险保障不相同,不同群体待遇不同。注2:全覆盖是目标,还没有实现注3:风险保障不充足,水平低,只保基本比如:医疗报销有起付线和报销上限,对于很多救命的特效药、进口药是不能报销的。如:医疗保险,职工医疗、城镇医疗、农村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81.9%71.3%、66.8%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重点)(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保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①尽力而为的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②量力而行的原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思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什么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反作用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重点)(3)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原因: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要明确权利---要承担责任(4)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总结: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知识体系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怎么做①社会保险:核心;②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③社会福利:最高层次;④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意义:社会稳定、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措施: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总要求易错易混1.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提示:×。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低收入群体,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取缔过高收入。()提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分配原则。()4.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提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之一。提示:×。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5.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提示:×。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属于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易错易混6.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提示:×。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7.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提示:×。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8.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提示:×。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9.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提示:×。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10.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示:×。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初次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提高。4.完善个人收人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完善以利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5.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6.国民收入决定分配方式。7.平均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提示: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提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提示: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提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第四环节:易错易混总结8.从个人收人获取途径看,居民收人主要包括非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9.生产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都是来自人们的生产经营10.调节过高收人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11.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12.国家依法建立起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13.社会保险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14.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均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提示:从个人收入获取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提示: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提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提示: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示: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提示: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1.(2023·山东·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医保多项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809.19亿元;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全国基本统一;国家集中采购7批294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关于医保改革,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③统一医保用药范围→增加药品报销种类→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④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降低居民医疗负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课堂演练】商业保险2.(2023·广东·高考真题)2022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启动。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财务系统部省对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本账”基本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即统一缴费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待遇调整、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办服务管理。这有利于(
)①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②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③实时查询缴费信息,在线申领社会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课堂演练】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3.(2022·山东·高考真题)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①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②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④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课堂演练】综合探究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2)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3)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二、践行社会责任1.劳动者: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2.创业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3.★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消费者: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三、促进社会进步1.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①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拓展延伸多维度构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P4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P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P3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P38共享发展理念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新)综合探究P6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如何做:①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②根本举措: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⑤建设提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例(2022·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天津市构建国有经济新发展格局,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实施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航母级”民营企业集团。
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把“蛋糕”切好,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是重要方面。2021年,天津市实施20项民心工程,在“一老一小”问题上既有“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有精细贴心的服务。(1)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天津市为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上述举措的理由。【答案】(1)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力量;包含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收入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完善以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6月20~22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目标。
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嘉兴,已连续19年农民收入全省第一,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56,所有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均超过150万元,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先行地之一。嘉兴以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智造创新强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及其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占比;通过农民“共富十法”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大幅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通过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大社保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社会保障程度,减少家庭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答案】①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③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互补互促,增加人民收入。嘉兴全面推进智造创新强市,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④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嘉兴通过农民“共富十法”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大幅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⑤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嘉兴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占比,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大社保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社会保障程度,减少家庭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6、(2023·龙岩三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少数先富、暴富群体存在财富积累手段不规范现象,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问题屡屡出现,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意义可谓深远。下列规范财富积累的措施及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经营——增强财富积累的公平性②强化税收征管——严惩偷税漏税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收入③查处内幕交易——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增加投资收益④鼓励勤劳创业致富——增加居民劳动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巩固A7、(2023·南通三模)某区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多,农村缺少劳动力的现实情况,推出了半托管、全托管、订单式作业等多种经营服务模式,托管土地近2000亩。通过农资和生产各环节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由此可见,该专业合作社①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②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③深化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规范土地流转④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巩固C8、(2023·青岛三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下列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及其传导正确的是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②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提供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降低居民投资风险③优化初次分配格局→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④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引导企业积极承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丧葬服务合同范本
- 演艺服务合同实战技巧解析
- 临时保安聘用合同
- 正规个人借款合同模板
- 终止合同协议书全文版
- 借款合同模板关联企业间的借贷协议
- 物业服务合同范本标准
- 家庭服务员雇佣协议
- 录播教室设备采购合同
- 农家有机肥销售合同
-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数学试卷 (解析版)
- 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件
- 202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北省公司考试真题及答案
- 基于STM32的双模式智能避障小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应急预案
- 空中热气球模板
- 2024山东广播电视台招聘18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古风店铺创业计划书
-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电工类真题及答案近年合集
- 铁路工务系统养路工岗位标准样本
- 体育教练员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