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_第1页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_第2页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_第3页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_第4页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中大财务〔2005〕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山大学校内经济活动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事业发展,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妥善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第三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努力增收节支,科学配置学校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参与学校重大经济决策,促进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第四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及其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外汇管理、财务报告、财务监督等。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第五条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统一财经方针政策,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财经业务领导,多层次经济责任的财务管理体制。第六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领导学校财务工作。第七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主管财务校长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统一管理学校会计核算。第八条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附属单位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二级财务机构作为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第九条二级财务机构的设立,应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人事主管部门按财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进行审查论证,并经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按校内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第十条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必须按国家、地方和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各单位不得各自为政,另立与之相违背的规章制度。第十一条各级财务机构必须相应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校内各级财会主管人员应实行轮岗制度。第十二条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要由具备会计师以上(含会计师)职称的人员担任。第十三条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必须征得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主管财务校领导批准,不得任意调动或者撤换。第十四条会计人员的调入、调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会同人事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五条校内财会人员的任用实行回避制度。各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其配偶等关系。第十六条各级财经工作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制、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将另行规定。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十七条预算是指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第十八条预算内容: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学校总预算由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组成。第十九条预算编制原则: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预算收入坚持积极稳妥原则;预算支出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原则。第二十条预算编制方法:参考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法并综合运用基数法、因素分析法、定额法编制校内预算。第二十一条预算编制部门: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变动因素以及学校综合财力,编制预算建议草案。第二十二条预算审批程序: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编制预算建议草案,报预算工作委员会讨论修改后,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查批准,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复。第二十三条预算调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整预算。其余收入项目需要调增或调减,由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第二十四条预算执行:预算一经确定,即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非经有关规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校内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作出减收增支的决定。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有权拒绝未经规定程序的任何决定,确保学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预算的约束力。第四章收入管理第二十五条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各种非偿还性资金。第二十六条学校收入包括:(一)财政补助收入,即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具体包括:1.教育经费拨款,即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教育经费。2.科研经费拨款,即学校从中央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科学研究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等。3.其他经费拨款,即学校取得的上述拨款以外的事业经费,包括住房改革经费等。(二)上级补助收入,即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三)事业收入,即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1.教育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单位或学生个人收取的学费、培养费、住宿费和其他教学收入。2.科学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四)经营收入,即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报收费管理工作委员会审议并报省物价、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各种非学历教育的辅导班、进修班及培训班收费等不纳入政府定价管理目录的项目,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由收费管理工作委员会审批;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在招生前公布收费标准和做好明码标价工作。第二十八条各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必须统一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必须按国家批准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组织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立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私自印制、购买收费票据。第二十九条除法人实体外,全校的发票、收据、校内结算单据归口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管理,包括申领、保管、登记、核销。发票、收据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作废及撕毁,违者追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条各单位组织的收入必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截留、隐瞒、挪用、私分、私吞学校收入,也不得在缴交学校财务部门之前自行将收入直接冲抵支出,不得公款私存。第三十一条各单位组织的创收活动,必须有利于学校教学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创收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在学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前提下,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第三十二条承担返纳或代学校行使回收收入任务的单位,其收入包括人员经费、水电费、折旧费、住宿费、房租费和条件占用费等,应及时、足额上交学校财务,纳入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第三十三条凡利用学校资源条件(包括学校名称、人员、技术资料、器材设备、资金、场地等条件)对外开展有偿服务所得的收入,不得擅自挂靠在校外单位,一经发现,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三十四条各单位的各项收入,必须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严禁自收自支,严禁设立“小金库”,各类收入所取得的现金累计超过5000元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上交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或直接存入学校指定的银行账户;所收取的现金累计在5000元以内的,可在收到款1周内上交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或直接存入学校指定的银行账户。逾期不上交的,从逾期之日起,每天处以05‰的滞纳金。第三十五条学历及学位教育本专科生、研究生学杂费由财务主管部门实行集中收费管理,及时委托银行代扣学费,对每一位学生交费情况实行跟踪,每年3月和9月份应统计本学年度应收学费情况,6月和12月份向未交齐学杂费学生发催收单。第三十六条非学历教育收入由办学单位负责收取,各类办班收费工作应在开班后的一个月内完成,所收款项应按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存入学校指定的银行账户。第五章支出管理第三十七条支出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第三十八条学校支出包括:(一)事业支出,即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支出。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1(教学支出,是指学校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2(科研支出,是指学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所属科研机构发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支出。3(业务辅助支出,是指学校图书馆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4(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5(后勤支出,是指学校的后勤部门为完成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6(学生事务支出,是指学校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校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开支,包括学生奖学基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学生困难补贴、学生医疗保险费和学生活动费等。7(福利保障支出,是指学校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开支。8(其他支出,是指学校按规定从事业费中支付给校办产业人员的工资性支出。(二)经营支出,即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即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学校应在保证事业支出需要,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支出,随年度预算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批,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的补助发生的支出。(五)上缴上级支出,即学校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第三十九条校内各级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对违反规定的开支,会计人员有权不予办理。第四十条校内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学校确定的预算控制数控制本级各类支出,不得随意超预算,更不得无预算支出。对超预算和无预算的支出,财务部门有权不予办理。第四十一条各单位在开展教学、科研和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中,必须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学校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摊。第四十二条各单位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第四十三条各单位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利用专项资金购置的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范畴。并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第四十四条经费支出审批程序(一)校内经费支出实行切块管理,学校重大开支由主管财务校长审批;各分管校长或书记负责所管辖部门预算内特殊项目支出的审批。(二)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确定本单位项目审批负责人,并将审批人名单及时报送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十五条物资采购、专项维修工程及基本建设工程等开支,应按国家、地方和学校有关政府采购或招投标规定执行。第六章结余及其分配管理第四十六条结余是指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结余包括:事业收支结余、专项资金结余、经营收支结余。第四十七条事业经费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前或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第四十八条专项资金结余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第四十九条经营收支结余是指学校从事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产生的年度收支差额。经营收支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第五十条各级财务应正确计算各类结余。年度终了,必须对全年的收支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核对,确认收入,正确核算各项成本、费用,及时结转,如实反映全年收支结余情况,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五十一条结余分配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事业各项活动需求提出具体方案,报主管财务校长同意并提交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批。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第五十二条专用基金是指学校按照规定提取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第五十三条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学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等。(一)修购基金是按照有关规定(如固定资产变价款项等)转入,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等资金。(二)职工福利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资金。(三)学生奖学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用于发放学生奖学金等资金。(四)勤工助学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用于支付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报酬以及困难学生补助等资金。第五十四条专用基金统一归口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管理和核算。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具体办法,报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第八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第五十五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基建全过程资金运动进行的管理监督。第五十六条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参与基建投资预测、决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以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为依据,执行、控制和监督建设资金的使用,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第五十七条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对基建活动中所发生经济业务事项及时做好原始记录;按项目管理的原则,归集各单项工程建设资金拨入和使用,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按规定定期报送基建财务报表等。第五十八条基建资金管理(一)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拨款、学校自筹资金拨款、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二)建设项目所需的建设资金由学校基建部门根据项目概算总投资和年度计划等资料编制基础财务计划,作为资金申请、拨入、调度的依据。(三)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基建财务计划落实资金来源,并按项目管理的要求专款专用。(四)基建资金的拨付坚持“四按”原则,即按计划、按程序、按预算、按进度拨款。第五十九条基建支出管理(一)基建支出是指基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实际支出。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六大类。各类支出的核算内容按财政部有关基建财务规定执行。(二)基建支出的管理原则:全面、正确、及时地反映各项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支出;监督各项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严格控制各项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努力节约建设费用。(三)基建支出应认真组织经济核算,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杜绝各种不合理开支和乱收费,乱摊派。加强“三算”管理,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严格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支出,加强工程结算管理。第六十条基建项目竣工时应认真做好竣工项目验收后的有关工作。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完工后,符合验收标准的,学校基建部门会同财务主管部门做好竣工决算、资产交付使用有关工作。第六十一条基建财务决算。在年度终了时,编制年度基建财务决算,并做好投资效果的分析评价工作。检查分析计划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年度基建财务活动和投资效益情况。第九章资产管理第六十二条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学校资产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第六十三条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出款、存货等。(一)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现金和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经管人员的岗位责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办法》办理现金及各种存款的结算。(二)银行账户的管理:银行账户的设立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非法人独立核算单位账户一律纳入校内结算中心管理。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下属企业的银行账户必须由二级单位统一管理,报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备案。(三)应收及暂付款是指学校应收未收、暂时垫付或预付给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是学校对单位或个人的一种债权。(四)借出款是指学校借给校内各独立核算单位或有关校办企业的各种周转性质的资金。借出款项期限一般为一年或者一年以内。(五)各级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应收及暂付款和借出款的管理,及时清理应收的暂付款和借出款,每年至少两次。对于确实无法回收的应收及暂付款和借出款,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程序报告批准核销。各级财务人员不得私自核销坏账损失,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六)存货是指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低值易耗品、药品等。(七)物资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存货的采购、验收、进出库的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各岗位责任,严格管理,并尽可能降低存货的库存和损耗,保证存货的安全,提高存货使用效益。(八)建立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存货,保证账实相符,对于盘盈、盘亏的存货,应查明原因,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调整。第六十四条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入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一)固定资产分类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必须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做到账、卡、物相符。(三)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按规定的审批权限,经单位负责人审查确认,报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审批,分管校长批准后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核销。有偿转让的固定资产应当进行评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底价。审批权限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四)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五)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六)各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在增加学校固定资产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第六十五条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是指长期使用而不具有实物形态又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一)学校师生员工为执行学校及其所属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及其所属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学校及其所属法人单位。(二)各单位使用学校无形资产(包括以“中山大学”名义)对外合作与投资必须严格按《中山大学合同管理暂行办法》执行,重大合同须报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冠用“中山大学”或“中大”的名称对外合作办学或办企业。(三)学校无形资产转让必须按有关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并经过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办理。第六十六条对外投资是指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向后勤及产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投资。(一)学校对后勤及产业单位的投资在完成审批程序后,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学校各法人单位的对外投资,按照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实施;学校派出董事须在投资决策前向主管部门汇报,重大投资项目须向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二)学校对其他单位投资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三)学校以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评估确认价值计入学校对外投资价值。(四)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按相关规定上缴学校。(五)对外投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第六十七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一)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核实其价值量,作为学校投入的资本金,并以此作为资产使用单位占有、使用学校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基础。(二)学校对转为经营的资产,享有收益权。资产使用单位承担对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责任。(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用于经营活动的,坚持有偿使用原则,收取资产占用费。第十章负债管理第六十八条负债是指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第六十九条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一)借入款是指学校向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借贷资金,包括科技开发贷款、基建借款、科研项目借款等。1(根据谨慎原则,所有借入款一律由学校统一对外。各单位确因事业发展需要向外借款,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批准后,方可按规定程序办理借款。2(学校不对校办企业借款行为提供担保。(二)应付及暂存款是指学校在日常结算过程中,未及时与各单位结清有关债务而形成的负债。应缴款项包括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各级财务部门应加强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按时结算。(三)代管款项是指学校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代管款项按学校财务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十一章外汇管理第七十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全校外汇收支业务。各单位组织的外汇收入应及时足额上交学校财务,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统一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办理存款、留本或结汇等手续。严禁各单位或个人挪用、私分外汇收入。第七十一条各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私设外汇小金库,炒买炒卖外汇,逃汇套汇和将外汇存放境外,凡违反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七十二条外汇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管理,对违反规定的开支,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第七十三条财务报告是反映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第七十四条学校按照国家预算收支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组织落实编报财务报告的有关工作,有关单位应予配合、协助。第七十五条校内各二级独立核算单位,应当于每季度结束后十日内向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报送季度会计报表,于次年一月十五日前报送年度会计报表,于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报送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年度收支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效益分析、财务管理情况等。第十三章财务监督第七十六条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学校接受国家审计、财政、税收、物价、银行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第七十七条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必要的监督。第七十八条学校各级部门应建立和健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职责,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和程序,以及相关控制措施,堵塞漏洞,杜绝隐患。第七十九条学校审计处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各项经济事项的审计工作,制定内部审计的有关规章制度。第八十条财务人员有权依据《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第十四章附则第八十一条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和后勤经营性实体的财务管理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并执行本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第八十二条附中、附小和幼儿园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制订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级具体财务管理办法,报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按学校有关规定程序审批后实施。第八十三条附属医院执行财政部、卫生部制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并结合本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财务管理办法,报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备案。第八十四条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学校将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具体管理办法另行规定。第八十五条本细则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八十六条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细则相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本细则的发文之日为二??五年四月七日)中山大学会计报表编制管理办法中大财务〔2005〕1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高等学校会计报表是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学校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学校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为了完整、准确地编制学校的会计报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学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收入明细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基本数字表等报表和校办产业资产负债表、校办产业损益及利润表、会计人员情况表等附表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说明书等。第三条学校按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对于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资金,应按经费提供单位的要求编报有关报表。学校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定期的内部会计报告制度。第二章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四条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收入明细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等,根据高校会计制度所作的编制说明,按完整的、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后逐项、逐栏填列。基本建设类收入支出总表,根据基建财务提供的基建财务决算报表相关数据分析填列。第五条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主要从价值量和数量两个角度分别反映学校每年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学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一)各类固定资产价值量增减变动情况,应根据固定资产总账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分析填列。(二)学校的设备及物资管理、房地产管理等职能部门负责提供与交通工具、占地面积、房屋及建筑物面积等重要固定资产项目有关的统计数据。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在编制报表时,应仔细核对各项数据来源,力求准确无误。第六条基本数字表是反映学校教职工、学生人数和事业成果等主要基本情况的报表。本表的指标不属于以货币计量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指标,但它对分析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状况,研究教职工队伍和学生构成情况,分析各项经费收支情况及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五大类:(一)学校基本人数,包括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两大类,每类人数应包括年初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年末数、全年平均数。1(在校学生人数及构成。学生人数为当年在校生人数,按层次分为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按生源分出来华留学生;按类型分为夜大、函授生、网络教育生,其他学生等。此类数据应由学校相关教学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提供,并作必要的说明。2(教职工人数及构成。教职工主要分为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外籍专家、临时工、借调人员等。在职人员还需按职工构成分类,分为教学人员、业务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校办产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按专业技术职务分类,分别统计具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人数。此类数据应由学校人事主管部门和学校外籍专家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和提供,并作必要的说明。(二)办学成果,包括教育和科研事业成果两部分。1(教学成果数量和质量指标表现为毕业学生人数(按层次分为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和教学获奖数;2(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指标分别表示为科研项目数、获奖数和论文数。此类数据应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提供,并作必要的说明。(三)其他资料,包括藏书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学科数量。此类数据应由学校图书馆和学校规划与发展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提供,并作必要的说明。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在编制报表时,应仔细核对各项数据来源,力求准确无误。第七条校办产业资产负债表和校办产业损益及利润表分别反映学校校办产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该表的数据应由学校产业集团以其下属各校办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基础合并编制。第八条会计人员情况表,是反映学校财务人员队伍情况的报表。学校会计人员总数应涵盖学校所有部门(包括后勤集团、产业集团、附属医院等相关二级部门)的会计人员。本表对会计人员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财会工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统计。本表数据应由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提供。第九条学校后勤集团、附属学校等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数据需与学校的会计决算报表数据进行合并,以便大口径、完整地反映全校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第十条各部门应建立报表或统计数据的备查档案,其内容可包括:报表数据统计的时间范围(时点或时段)、报表相关数据统计的范围、取数方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以确保所报出报表或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若统计口径发生变化,须作文字说明。各部门报送的报表上需有填表人和部门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部门公章。第十一条会计报表应按规定的期限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一)月报(含季报)于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出,年度会计决算报表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报出。(二)第三季度报表和年度决算报表中“学校基本人数”(包括在校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的相关数据,应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学校人事主管部门和学校外籍专家主管部门于季度(或年度)终了后13天内报送到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再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汇集后编制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三)年度决算报表中有关学校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藏书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应由学校有关教学主管部门、学校科研主管部门、图书馆、学校规划与发展主管部门于年度终了后13日内报送到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再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汇集后编制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四)年度决算报表补充资料所需校办产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校办产业销售收入、税后利润、上缴学校利润等相关数据,由学校产业集团按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报送。(五)年度决算报表需合并后勤集团、附属学校等独立核算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的相关数据;后勤集团法人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并入企业类报表编制。上述单位应于年度终了后13日内将相关数据报送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合并报表后,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六)基本建设年度决算报表按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按时分别报送相关部门。第三章内部会计报告制度第十二条根据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置下列内部会计报表:现金库存表(日报)、银行余额调节表(月报)、定期存款情况表(月报,注明期限、到期日)、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统计表(按需)、校内预算套表(年报)、收费项目及标准统计表(年报)、银行存款日报表(日报)、一年以上暂付款情况表(半年报)、学费收费、欠费情况表(按需)、学校财务快报套表(月报)、贷款建设项目情况表(半年报)、结算中心财务快报套表(月报)。第四章财务收支情况说明书第十三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说明书,是以文字、数字和图表等形式说明学校收入及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资金结余的变动等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财务收支情况说明书中有如下内容:(一)学校各类人员(在校学生、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外籍专家、临时工等)增减变动情况及与上年同期比较情况的对照表;(二)年度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对照表;(三)年度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对照表;(四)学校主要的财务评价明细指标分析(详见附件1);(五)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分析(详见附件2)。第五章会计信息的披露第十四条会计数据对外披露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一)学校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完成后,需由主管校长审阅,学校正式发文,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二)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出具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明细表(复印件)用于向银行申请贷款、向税局申报纳税等,须在报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并加盖公章。(三)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出具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明细表(复印件)用于申报研究项目,应经学校科研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在报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并加盖公章。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本办法的发文之日为二??五年四月十五日)中山大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大财务〔2005〕4号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财会〔2001〕4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清理检查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教财〔2002〕2号)文件的要求,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单位:(一)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二)校内独立核算单位、附属学校。第四条产业集团等法人单位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非法人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建立本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五条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第二部分中山大学财务主管部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第六条严格执行工作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的规定。货币资金的管理岗位,由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在编职工担任。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核算中心设置现金出纳岗、银行出纳岗、会计审核岗、会计复核岗、工资薪金等管理岗。第七条各岗位人员应当根据业务需要和具体情况定期轮岗,原则上期限两年。第八条审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内容真实完整、金额准确无误、原始凭证张数与实际张数相符。严格控制赤字支付。第九条审核人员应在填制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加盖本人印章。第十条审核人员要依法履行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核责任,对因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审核责任而导致的损失负直接责任。第十一条复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审核人员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会计分录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摘要是否准确、有无赤字支付等。凡有上述问题的,复核人员有权退还给审核制单人员,要求更正或重新审核。第十二条复核人员要对重大、特殊的经济业务加强检查力度,除认真审核记账凭证外,还要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重点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各校区核算中心主任。第十三条复核人员在复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加盖本人印章。第十四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应贯彻内部报告制度,逐级审批,层层把关。凡涉及到大额资金业务时,财务人员应当根据《中山大学关于大额资金使用审批的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己的职责授权范围内按照具体审批内容办理。对于超出本岗位权限和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向上级主管请示报告,在获得授权批准后方可执行,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擅自处理。第十五条货币资金的收支(一)出纳人员应根据有审核、复核人员签字或盖章的记账凭证,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发出支票时,银行出纳应在“银行支票登记表”上签字或盖章。(二)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第十六条银行结算凭证的购买、保管、领用、填制和传递:(一)学校支票的购买由出纳人员负责。支票购买、领用登记簿由核算中心各校区负责人保管。各校区负责人对购回的支票必须进行登记,包括购买日期、开户行名称、购买支票起止号码等内容。出纳人员应按支票号码顺序领用,领用时办理签收手续。领用时应将已使用完的支票的封皮交回,并由主管核对支票使用登记簿,确证支票使用完毕。(二)建立健全支票使用登记制度。出纳员必须设置支票使用登记簿,登记支票使用日期、领用人、用途、金额、限额、签发人等事项。(三)支票领用人应妥善保管已签发的支票,在支票有效期间(10天)办理转账手续,如有丢失应立即通知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并对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四)出纳人员不得签发不确定日期的支票,不得签发任何种类的空白支票,当付款金额无法确定时,可签发限额转账支票,并写明用途和收款单位。(五)银行出纳每日送往银行的票据应在“送支票登记簿”上逐笔登记,送票处长签字或盖章。(六)银行回单应由银行出纳在“银行单据交接表”上签收并保存一份,对账人员核实无误后盖章。(七)支票作废后,银行出纳应逐笔在“支票作废登记簿”上登记,还要在“银行支票发放登记表”上注明“作废”字样,月末与各校区核算中心主管核实无误后销毁。第十七条货币资金的核对检查(一)各校区核算中心处长每日核实“银行支票发放表”,核实无误后盖章。(二)各校区核算中心处长每月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若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三)各校区核算中心设专人(非银行出纳)负责学校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并在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银行对账单及银行调节表交各校区核算中心主任审查,签字后交核算中心处长统一汇总交学校有关财务主管领导审查。第十八条印章的保管各校区核算中心应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指定专人分别保管印鉴。未经授权,其他任何人不得接触财务印鉴。因印鉴丢失或被盗用而造成的损失,应追究保管人的责任。第十九条工资、助学金业务(一)工薪办公室设审核、复核岗位,负责工资、助学金的管理。(二)审核人员负责对人事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资变动信息进行审核和对扣款资料进行录入。复核人员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三)审核人员负责对学工部、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学籍变动通知和助学金变动通知进行审核、录入,复核人员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四)审核人员负责汇总和制作转卡软盘,复核人员在汇总表上签字,核算中心主任对工资、助学金实行总额控制并交校主管领导审查,最后由核算中心主任办理与银行数据的交换和款项的划拨。(五)核算中心工薪办公室主任每年必须同人事部门进行工资基础数据的核对,确保工资发放数据的准确无误。第二十条住房公积金业务(一)审核人员根据人事部门的人员变动通知,给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的开户、封存、销户等业务。(二)复核人员对缴存额及缴存比例进行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三)审核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数据办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和支取业务。第二章资金运作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十一条为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在资金调度中要严格执行审批和签字制度。第二十二条资金调度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处长、分管处长批准,由会计管理科科长和核算中心主任具体执行。学校存在开户银行的资金调度,由会计管理科科长提出申请,由分管处长及处长批准签字。第三章定期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十三条为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定期存款的资金往来要严格执行审批和签字制度。第二十四条定期存款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处长、分管核算中心的处长负责,由指定经办人负责执行。第二十五条办理定期存款时,由会计管理科科长提出资金调整申请,由分管处长及处长批准签字,之前须对学校的资金供需进行测算,以保证学校资金的需求,同时能充分利用资金资源。经过审核-复核,出纳开出支票,财务经办人员拿到支票后,在支票存根上签字,取得存款单后在登记表上记录相关信息,由核算中心主任对存款定期对账。第二十六条存款到期取回时,由会计管理科科长提出资金调整申请,由分管处长及处长批准后,由财务经办人员填制支取通知单,取得回单后在登记表上记录相关信息;审核人员应根据实际发生金额,填制记账凭证,有特殊情况须注明;核算中心主任要准确核对收回资金的金额和入账科目,核对无误后,在登记表上签字或盖章。第二十七条每月5日打印核对无误的登记表交会计管理科科长、分管处长、处长签字。第二十八条定期存单由核算中心负责人及指定专人保管,钥匙分拿,分管处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第二十九条“定期存款登记表”由核算中心负责人保管并定期归档。第四章外汇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十条外汇业务应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财务管理的通知》和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第三十一条外汇业务的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一)外汇业务设会计、银行出纳、现金出纳三个岗位,并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履行各自的职责。(二)会计应根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文件为用汇人办理换汇手续;报销时应在用汇人手续完备,原始凭证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入账。(三)每月终了,核算中心指定专人及时同银行对账,核对银行存款和外汇额度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算中心负责人复核后,将银行对账单交有关财务主管领导审查。(四)出纳根据复核后的记账凭证正确办理现金支付业务,金额要当面点清。收取零星外币现金、汇票要逐笔登记。(五)现金款项应做到日清月结、核对准确、账实相符。(六)出纳根据记账凭证准确开具支票,由会计复核检查无误后盖章。(七)外汇定期存单的审批程序执行“定期存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第三十二条现金和银行账户的管理(一)购买外汇支票,应在“支票登记簿”上逐号登记,由核算中心指定专人核对。(二)严格外汇现汇户和购汇人民币限额户使用范围,特殊情况应由财务主管部门处长和主管校长批准。第三十三条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一)核算中心指定专人分别保管印鉴,因印鉴丢失或被盗用而造成的损失,应追究保管人的责任。(二)出纳负责保管转账支票、《统一发票》、《银钱收据》和《支票登记簿》、《现汇使用证》等有关文本。因支票丢失或被盗用而造成的损失,应追究出纳的责任。第五章基建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十四条基建财务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一)基建财务科岗位设置须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二)基建财务的货币资金业务遵循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所有货币资金业务的办理(含工程款的拨付和办公经费的签批)必须有基建处主管财务领导的签字批准,以及基建处经办人员的签字,并且附相关有效的附件。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在授权批准的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第三十五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一)基建财务科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现金的开支范围,办理各项现金业务。(二)基建财务科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基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依法办理各项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基建资金在学校结算中心开立资金账户、不得擅自在银行开户或在校外非金融机构存款。(三)基建财务科由出纳人员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复核。第三十六条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由出纳和会计分别保管。第三十七条监督检查:基建财务科接受上级财务、审计部门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和检查。第三部分实行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第六章附中、附小、幼儿园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十八条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一)财务室财务岗位设置须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会计岗位1名(也可以由学校财务主管理部门代理),出纳岗位1名。(二)货币资金业务遵循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所有货币资金业务的办理必须在授权审批权限内审批,建立审批程序。在没有授权情况下必须有校长(园长)的签字批准,以及经办人员的签字,并且附相关有效的附件。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在授权批准的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第三十九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一)财务室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现金的开支范围,办理各项现金业务。(二)各附属学校在学校结算中心开立资金账户、不得擅自在银行开户或在校外非金融机构存款。财务室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依法办理各项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三)财务室由出纳人员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复核并签字。第四十条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由出纳和会计分别保管。第四十一条监督检查:财务室接受上级财务、审计部门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和检查。第四部分附则第四十二条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有冲突的,以法律法规为准。第四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制度的发布之日为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山大学预算管理办法中大财务〔2005〕2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配置学校资源,规范学校预算收支程序,强化学校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第三条学校预算一经确定,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第四条学校预算采取年度预算。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五条预算收支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六条学校党委常委会负责审查、批准学校关于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审查、批准学校的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负责监督学校预算的执行。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是学校预算的组织实施部门。第七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的职责:(一)负责组织编制预算草案及调整方案;(二)负责组织实施预算方案的执行;(三)负责分配全校经费预算指标;(四)负责落实当年各项收入;(五)负责监督预算执行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第八条各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一)负责编制主管业务的年度收支计划;(二)负责落实主管业务收入的及时上缴;(三)负责主管业务经费预算的分配;(四)负责向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报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第三章预算编制原则第九条学校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第十条学校预算编制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及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一般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内全校组织收入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支出项目。第十一条学校收入预算的编制,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既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增长,又要确认各种收入,避免赤字隐患。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第十二条学校支出预算的编制,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资金安排上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在确保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行经费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安排学校事业发展支出,审慎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支出项目。第四章预算收支范围第十三条学校预算是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是由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部门预算组成。第十四条学校预算收入的内容(一)财政补助收入。是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拨款,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公费医疗经费拨款和住房改革经费拨款等。(二)上级补助收入。是指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三)事业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学生学费、住宿费、培养费、其他教学和科研经费收入等。(四)经营收入。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他辅助活动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六)其他收入。是指学校的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对外投资收益等。第十五条学校预算支出的内容(一)人员经费支出。是指在职教职工、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医疗费、住房补助和各种补贴等以及学生的助学金支出等。(二)公用经费支出。是指学校为保证教学、科研等事业活动的开展及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所消耗的一般及专用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印刷费等业务及办公经费等。(三)专项经费支出。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为支持学校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学校事业发展并全部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的各项开支。(四)各种捐赠款支出。是指根据捐赠人意愿的项目支出。(五)经营性支出。是指学校在教学业务及其他辅助活动以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六)自筹基建支出。是指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学校对附属单位经费补助的支出。(八)其他支出。第五章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第十六条学校预算实行“两上两下”的工作程序。第十七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在每年五月下旬,向全校各业务主管部门印发编制下一年度各项事业发展规模、经费收支概算通知,布置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应根据学校要求,编制所主管业务下一年度的收支计划,于六月三十日前报送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各业务主管部门编制的收支计划,汇总编制预算草案,并按规定时间和程序经主管校领导审定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一上”)。第十八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当年预算控制数(“一下”),布置校内各部门编制部门详细预算,在规定时间上报学校。第十九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校级综合财力,按日常运行经费、专项经费分类编制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建议方案,并于当年十一月十日以前提交主管校领导,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于当年十一月底前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二上”()。第二十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二下”)和学校审批的校内预算方案,下达校内各部门具体执行。第六章预算执行和调整第二十一条学校预算的执行由主管财务的校领导负责,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校内各部门、单位具体执行。第二十二条学校预算一经批准确定,即具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在学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在经常性支出预算总额1%的额度内,经预算工作小组审议及主管校领导批准,方可予以调整。第二十三条预算年度内,如遇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或物价变动,学校事业任务有重大变化,对学校预算收支产生较大影响时,按照预算编制程序上报相关部门预算调整方案审批通过执行。第二十四条校内各部门、单位都必须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积极组织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学校,不得截留、占用、挪用和拖欠预算收入,保证学校综合预算收入及时完成。第二十五条学校预算分配,实行“切块”管理,由各主管校领导在所分管的部门内统筹使用。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确保分配给各实体院(系、所)和中心的资金到位,不得挤占挪用。第二十六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会计核算,加强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实时控制,定期对学校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将分析结果报主管校领导。第七章预算执行结果及报告第二十七条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在预算年度终了后,应按上级各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决算报告。决算报告经主管校长审批后,报送上级各主管部门。第八章附则第二十八条为了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对预算执行中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第二十九条学校将逐步推行院系预算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的发文之日为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大设备,2008,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校仪器设备(物资)采购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教厅,2003,6号)、《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使用学校管理的资金采购仪器设备(物资)均适用于本管理办法。本管理办法中的仪器设备指国务院《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管财字,2000,32号)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仪器设备,包括设备、家具及低值耐用品;物资指贵重金属、申请免税进口的材料和试剂等。第三条在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不同专项经费购置仪器设备(物资)可遵照此办法制定相应的专项经费仪器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第四条仪器设备(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负责,各单位(院、系、所、中心、部处,下同)应确定主管负责人和设备秘书,负责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物资)采购工作。特别应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第五条采购应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贯彻勤俭办学、节约财政支出的方针,力争做到优质价廉,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学校。同时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和效率的原则,建立采购监督机制。第二章论证与审批第六条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购买单价或批量、成套价格大于(含)1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物资)均应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购置论证,学校也可视具体情况委托各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第七条设备论证专家组根据已有仪器设备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效益,论证仪器设备(物资)购置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论证贵重仪器设备的布局、配置、购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各单位根据项目要求提交仪器设备(物资)购置计划,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专项经费管理部门组织设备论证专家组进行论证,将通过论证的结果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审批结果将作为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和各单位执行购置计划的依据。第八条项目执行过程中,购置计划若有重大修改,须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并按立项程序重新办理报批手续。第九条特殊仪器设备的论证:一、汽车采购应先按学校有关规定完成相关审批。二、凡属政府部门规定的安全监督类或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设备购置需按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三章采购方式第十条仪器设备(物资)的采购类型分为: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第十一条单价或批量、成套总价大于(含)1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物资)的采购,由学校统一组织招标采购,具体实施按学校有关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二条单价或批量、成套总价小于10万元人民币且不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仪器设备(物资)采用非招标方式,包括网上竞价和商务谈判,实施公开透明的价格比较。具体操作按10万元以下仪器设备(物资)采购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一、网上竞价的操作、审批规则按照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二、商务谈判分为货比三家和单一来源谈判,由各单位组成3人以上谈判小组,负责仪器设备(物资)的技术和商务谈判。第四章采购合同第十三条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仪器设备(物资)必须签订合同。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的仪器设备(物资),属于境外采购必须签订合同,属于国内采购由各单位与供应商协商确定。第十四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是学校授权管理仪器设备(物资)采购合同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合同的审查、订立并监督各单位对合同的履行。具体实施按《中山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和《仪器设备(物资)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属境外采购并办理了科教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海关对免税品的管理要求,在监管期内不得擅自出售转让或移出学校。具体操作按学校科教用品免税进口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五章验收和索赔第十六条仪器设备(物资)到货后,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对单价10万元以上和批量、成套大于(含)20万元的仪器设备进行监督验收。单价10万元以下或批量、成套2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物资),由各单位自行验收。第十七条境外采购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国内采购按合同的约定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提出退赔。具体实施按仪器设备(物资)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第六章监督和责任第十八条学校监察处、财务与国资管理处、审计处等部门对采购活动和活动有关人员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采购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检举和反映情况。第十九条各相关人员必须严守纪律、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和制度,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在采购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第二十条因工作失误或把关不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进度或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学校按将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中山大学设备物资采购基本程序》(设备,2003,007号)同时废止。(本管理办法的发布之日为二??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验收管理办法中大设备,2008,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验收是仪器设备(物资)购置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合同履约质量的检验。各单位(院、系、所、中心、部处,下同)应积极维护学校利益,切实把好验收关。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贵重仪器设备是指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大宗仪器设备是指批量(含成套,以下相同)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物资)。第四条凡使用学校经费采购的仪器设备(物资)都必须进行验收。第二章验收的方式和依据第五条验收方法分为自行验收和监督验收。一、自行验收指各单位的仪器设备(物资)使用者组织3人以上验收小组与供应商一起进行验收。单价10万元以下或批量2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物资)验收采用此方式。二、监督验收指各单位组织仪器设备(物资)使用者、供应商、验收专家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人员组成四方验收小组共同参与验收。各单位负责组织并参与验收、供货商参与验收、专家组主持验收、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监督验收。贵重及大宗仪器设备(物资)的验收采用此方式。第六条验收依据签订的《国内仪器设备采购合同》或《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协议书》(含补充合同,以下统称合同)和招投标材料、《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物资)申购单》(以下简称《申购单》)、产品说明书等进行。第三章验收的条件和内容第七条各单位的使用者在购置的仪器设备(物资)到货前应主动关注采购进度,做好货到前准备工作,包括拟定验收方案、提供安装、调试、测试和使用所必需的条件(包括场地、环境、安全条件及验收所需的工具、试剂耗材等)。第八条购置的仪器设备(物资)到货后应在充分做好验收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向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提出验收申请,在验收条件不具备时不执行验收。第九条验收内容包括数量验收和技术质量验收。一、数量验收指对合同、到货清单和实物三者进行数量、型号等的核对,检查三者是否相符。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拆箱后仪器设备(物资)的外观有无破损,合格证、说明书、保修单等是否齐备。二、技术质量验收指通过直观、通电等运行调试(包括功能调试、技术指标调试、整机统调等)和仪器检测等方法,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质量以及提供的人员培训等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第四章验收程序第十条自行验收程序:由各单位使用者自行验收,即对仪器设备(物资)进行开箱清点、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没签合同的仪器设备(物资)验收合格后,结果填写在《申购单》上;签订了合同的仪器设备(物资)的验收结果填写《中山大学十万元以下仪器设备验收表》(以下简称《验收表》)。第十一条监督验收程序:仪器设备(物资)到货后,由各单位使用者与供应商、外贸代理公司共同开箱检查,进行数量验收;安装调试完毕、试运行正常后,各单位提前三个工作日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拟定验收时间、专家名单和人数(原则上非本单位人员)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待审核后执行监督验收。验收后,各单位填写《中山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及大宗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以下简称《验收报告》),专家(组)长填写验收结果,参与人员签字确认结果。随同《验收报告》附上的验收资料(包括合同、到货经点收人员签字的点收清单、主要的招标书和产品说明书注明的验收技术性能指标、验收方案、安装调试报告、经测试人员签字的技术性能测试数据或图片等)。第十二条捐赠仪器设备(物资)的验收程序:全部按照自行验收程序进行,单价10万元以下或批量2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物资)验收填写《验收表》,贵重及大宗仪器设备(物资)的验收填写《验收报告》,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确认验收结果。已使用过的仪器设备(物资)不需要验收。第十三条特殊仪器设备的验收程序:对国家规定由指定机构检验和检测或合同中约定由有资质的第三方验收的仪器设备,全部参照自行验收程序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执行。单价10万元以下或批量2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物资)验收填写《验收表》,贵重及大宗仪器设备(物资)的验收《验收报告》,第三方验收的检测结果作为《验收表》、《验收报告》的附件。第十四条《验收表》、《验收报告》要求做到准确、规范、完整填写、验收资料齐全。第五章验收期限、结果和异常处理第十五条国内采购的仪器设备(物资)原则上到货一周内进行验收(另有约定的除外);境外采购的仪器设备(物资)应在索赔期(即货物到港起90天)内完成验收。第十六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将根据合同将催促办理验收工作。如不能如期验收的,各单位应提交报告说明原因,并拟定计划验收的时间。第十七条购置的仪器设备(物资)在验收时如发现与合同要求不相符时:一、仪器设备(物资)或配件数量缺少、技术资料不齐全,各单位使用者应做好点收记录,仪器设备(物资)如有破损应对其进行拍照存档,并请供应商、外贸代理公司签字确认,确定补充供货的时间。属于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物资),应及时报告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共同做好善后手续。二、仪器设备(物资)的名称、型号与合同要求不符的,各单位应予拒收,并要求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物资)。三、仪器设备(物资)的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再次调试、测试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再次调试、测试后,技术指标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予退货或提出其它措施予以解决,并及时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理。对于不影响使用并决定不退货的,要及时就补偿形式、金额及其他有变动的条款与供应商商定。第十八条验收结果为:验收合格或验收不合格。第十九条验收未通过时,应视具体情况作出处理:一、验收不合格时需要作出限期整改或退货的处理。二、限期整改仍不能完全合格时,按本章第十七条第三款执行,商定结果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批,并在验收结果中注明该供应商有违约情节。第六章责任第二十条凡因工作失误影响验收工作进度而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因把关不严或不按时验收导致超过索赔期而给学校利益造成损失的,按《中山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中山大学设备物资验收管理暂行办法》(设备【2003】005号)同时废止。(本管理办法的发布之日为二??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山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大设备,2008,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购置、使用、调拨和报废等全过程实施管理。第三条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杜绝闲置浪费和公物私化,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章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第四条学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级、院(系、所、中心、部、处)两级管理。在主管校长领导下,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各院(系、所、中心)、行政部、处(以下简称各单位)作为二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