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成本控制与核算标准手册TOC\o"1-2"\h\u20996第1章引言 22501.1编制目的 281041.2适用范围 222111.3术语与定义 326513第2章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35992.1成本控制的概念 3152982.2成本控制的目标 484442.3成本控制的方法 428873第3章成本核算体系 4100173.1成本核算的概念与作用 4261913.2成本核算的程序 5183883.3成本核算的方法 513577第4章直接成本控制 6110884.1直接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6300064.2直接成本的核算 676834.3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 610771第5章间接成本控制 7257735.1间接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74935.2间接成本的核算 7181015.3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 822452第6章管理费用控制 8102126.1管理费用的概念与分类 826236.1.1概念 854056.1.2分类 878446.2管理费用的核算 89866.2.1核算原则 836606.2.2核算方法 9170006.3管理费用的控制策略 9262856.3.1预算管理 9182406.3.2标准成本控制 9204336.3.3内部控制 9163686.3.4成本优化 9307356.3.5费用分析 91129第7章财务成本分析 958017.1成本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9311557.1.1成本分析的意义 1010607.1.2成本分析的目的 1018807.2成本分析的方法 1078287.2.1按成本性态分类 1074277.2.2按分析对象分类 1085127.2.3按分析时期分类 10292147.3成本分析的步骤 1046647.3.1确定分析目标 11142077.3.2收集相关数据 11158357.3.3选择分析方法 11295397.3.4进行成本计算 11141817.3.5分析成本差异 11169617.3.6提出改进措施 11202107.3.7撰写分析报告 1119266第8章成本预算与控制 11124458.1成本预算的概念与作用 11279938.2成本预算的编制 11157868.3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124698第9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12306769.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2162509.2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13225839.3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 1330497第10章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监督与评价 143032410.1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监督 142405210.1.1监督机制 141894010.1.2监督内容 142598010.1.3监督报告 142422810.2成本控制与核算的评价 14432210.2.1评价原则 142430710.2.2评价指标 141959710.2.3评价方法 141069810.3成本控制与核算的持续改进措施 142243710.3.1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14571210.3.2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 153041210.3.3加强成本控制措施 152465410.3.4增强成本意识 15859310.3.5建立激励机制 15第1章引言1.1编制目的本手册旨在规范和指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控制与核算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通过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成本控制与核算标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相关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成本控制和核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2)企业对外报告的成本信息编制与披露;(3)企业内部审计、评估和监控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4)为企业决策提供成本数据支持。1.3术语与定义为保证本手册的理解和应用,以下列出部分术语及其定义:(1)成本控制:指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2)核算: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计算、确认、记录和报告的过程。(3)可控成本: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影响其发生的成本。(4)不可控成本: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无法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影响其发生的成本。(5)直接成本: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明确归属到特定产品或服务。(6)间接成本:指与产品或服务无直接关系,无法明确归属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7)标准成本: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正常消耗量的成本。(8)实际成本:指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9)成本差异: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10)成本分析:指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第2章成本控制基本原则2.1成本控制的概念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对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成本控制涉及企业所有部门、环节和人员,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活动。2.2成本控制的目标(1)合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3)规范成本核算,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2.3成本控制的方法(1)预算控制:通过编制和实施预算,对企业各项成本进行计划、分配和控制,保证成本在预算范围内合理支出。(2)标准成本控制: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差异,采取改进措施。(3)作业成本控制: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分析,识别成本动因,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作业成本。(4)责任成本控制: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各部门、环节和人员,建立成本责任体系,实施成本考核和奖惩。(5)价值工程:通过对产品或项目的功能分析,寻求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降低成本。(6)供应链成本控制:协同供应商和客户,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供应链成本。(7)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共享性,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8)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实现成本控制的持续改进。第3章成本核算体系3.1成本核算的概念与作用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分配和计算,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合理制定产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策略;(2)有利于企业发觉成本控制的潜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有助于企业进行内部绩效考核,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优化生产经营活动;(4)便于企业了解成本构成,为成本预测、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持。3.2成本核算的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认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明确成本核算的产品、项目或部门;(2)收集成本数据:收集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各项生产、费用数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3)归集和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4)计算产品成本:根据成本归集和分配的结果,计算各产品或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5)编制成本报表:将成本核算结果以报表形式展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3.3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品种上,适用于单一品种或批量生产的企业;(2)分批法:以产品批次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上,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3)分步法: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以每个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步骤上,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的企业;(4)标准成本法:预先设定各项成本标准,实际发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差异,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5)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适用于生产高度自动化、作业过程复杂的企业。第4章直接成本控制4.1直接成本的概念与分类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归属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成本,其发生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等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工人工资、福利及附加费用。(3)直接费用:指直接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有关的其他直接成本,如直接设备折旧、直接外包加工费等。4.2直接成本的核算直接成本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直接成本数据: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直接费用等成本进行详细记录和分类。(2)归集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保证直接成本的正确归属。(3)分配直接成本:将归集的直接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计算出单位直接成本。(4)计算直接成本总额:根据产品生产数量或服务提供量,计算出直接成本总额。(5)分析直接成本变动:分析直接成本变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4.3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直接成本,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产品设计:通过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直接成本。(2)采购管理:加强采购管理,争取优惠采购价格,降低直接材料成本。(3)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4)设备管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直接设备折旧。(5)外包管理:合理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控制直接外包加工费,降低直接费用。(6)成本核算与监控: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实时监控直接成本,发觉异常及时处理。(7)员工培训与激励: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实现对直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成本竞争力。第5章间接成本控制5.1间接成本的概念与分类间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直接归属到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这类成本通常与生产活动相关,但无法通过直接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到具体产品上。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固定间接成本: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间接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2)变动间接成本: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间接成本,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维修费用等。(3)半变动间接成本:既包含固定部分,又包含变动部分的间接成本,如通讯费、交通费等。5.2间接成本的核算间接成本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间接成本的归集:按照成本项目,将间接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2)间接成本的分配: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产品或服务上。(3)间接成本的核算流程:制定间接成本核算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4)间接成本的分析:分析间接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5.3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间接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部门,减少管理层级,降低管理费用。(2)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设备开机率,降低固定间接成本。(3)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变动间接成本。(4)精细化管理:细化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5)采购管理: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间接成本。(6)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实现对间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经营效益。第6章管理费用控制6.1管理费用的概念与分类6.1.1概念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而产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不同于生产成本,它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但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6.1.2分类管理费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人力资源费用:包括员工工资、福利、培训等费用;(2)办公费用:包括办公用品、通讯、交通等费用;(3)折旧费用:包括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折旧;(4)租赁费用:包括房屋租赁、设备租赁等费用;(5)咨询服务费用:包括聘请外部专家、顾问等产生的费用;(6)其他管理费用:如差旅费、招待费、保险费等。6.2管理费用的核算6.2.1核算原则管理费用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费用发生时,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确认为当期费用;(2)实际成本原则:管理费用应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核算;(3)分类核算原则:根据管理费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核算;(4)合法性原则:核算管理费用时,应保证费用的合法性。6.2.2核算方法管理费用的核算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计入法:直接将与管理活动相关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2)分配计入法:将不能直接归属于管理活动的费用,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管理费用科目。6.3管理费用的控制策略6.3.1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费用预算制度,对企业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合理预测,保证管理费用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6.3.2标准成本控制制定各项管理费用的标准成本,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采取措施予以改进。6.3.3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费用的审批、报销、核算等环节的监督与控制,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6.3.4成本优化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措施,实现管理费用的持续降低。6.3.5费用分析定期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析,找出费用增长的原因,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实现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第7章财务成本分析7.1成本分析的意义与目的成本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阐述成本分析的意义与目的,以便企业充分认识到成本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关键作用。7.1.1成本分析的意义(1)有助于企业了解成本结构和成本水平,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2)有助于发觉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水平。(3)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盈利能力。(4)有助于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7.1.2成本分析的目的(1)揭示成本变化的内在规律,为企业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2)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成本效益。(3)为企业投资决策、产品定价、生产计划等提供成本数据支持。7.2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分析的方法众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7.2.1按成本性态分类(1)固定成本分析:分析固定成本的构成和变动规律,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2)变动成本分析:研究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为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支持。(3)半变动成本分析:对半变动成本进行分解,找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7.2.2按分析对象分类(1)产品成本分析:分析产品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环节。(2)部门成本分析:对各部门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部门成本管理水平。(3)项目成本分析:对特定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7.2.3按分析时期分类(1)定期成本分析: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成本控制效果。(2)不定期成本分析:根据管理需要,对特定时期或环节进行成本分析。7.3成本分析的步骤进行成本分析时,应遵循以下步骤:7.3.1确定分析目标明确成本分析的目标和任务,为后续分析提供方向。7.3.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成本分析相关的数据,包括成本数据、业务量数据、价格数据等。7.3.3选择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分析方法。7.3.4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所选分析方法,对成本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7.3.5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差异。7.3.6提出改进措施针对成本差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7.3.7撰写分析报告整理分析结果,撰写成本分析报告,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第8章成本预算与控制8.1成本预算的概念与作用成本预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营目标和计划,对各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工具。成本预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和总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作用如下:1)明确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3)监测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评估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8.2成本预算的编制成本预算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成本数据、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2)确定预算编制的范围、时间和口径,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3)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制定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4)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对各项成本进行预测;5)汇总各项成本预算,形成总成本预算;6)审查和调整预算,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7)将成本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明确责任和任务;8)制定成本预算报告,提交管理层审批。8.3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成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成本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2)制定成本预算执行的具体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3)加强对成本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定期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预算执行效果;5)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成本预算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6)保证成本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避免频繁调整和随意性;7)将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各部门和员工积极履行职责;8)不断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9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9.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协调、制约和补充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基调,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道德价值观、组织结构、责任分配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2)风险评估:企业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3)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4)信息与沟通:保证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为内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5)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运行进行持续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9.2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建立与运行内部控制制度:(1)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范围、责任分配等。(2)设计内部控制流程:结合企业业务特点,绘制内部控制流程图,明确关键控制点。(3)制定内部控制措施:针对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审批、复核等。(4)实施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措施融入日常业务活动中,保证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评价内部控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发觉内部控制缺陷,及时进行整改。(6)持续优化: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9.3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以下工作:(1)风险识别:通过内部调查、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2)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优先级。(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等。(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持续关注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5)风险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6-T1733-2022-贝贝南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DB36-T1603-2022-甜瓜设施栽培连作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儿科护理核心要点
- 医学美容技术课件APP
- 掌握Delphi的网络编程关键试题及答案
- 医学类说课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2025年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模拟试卷:成套编排与教学法专家点评
- 2025年思科CCNA网络技术模拟试卷:网络拓扑设计挑战题库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物化学模拟试卷:药学专业知识(一)深度解析
- 2025年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压轴特训100题55大考点)(原卷版+解析)
- 西红门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及环卫停车场工程报告表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国家标准照度参考表
- 簧片落料弯曲级进模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管道单线图符号说明
- 工业硅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 消防工程项目样板区、样板间方案
-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们班级的标志PPT课件
-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及分析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