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4课一、素养达标1.(2024·云南玉溪)《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指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种政策(B)A.有利于缓解皇权与相权的冲突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C.体现了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D.反映了汉初赋税沉重法律严苛[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建立后,皇帝没有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只能乘牛车,汉朝政府主动实行养精蓄锐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解除A项;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C项;汉初赋税沉重法律严苛与材料“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2.(2024·山西期中)汉高祖时,叔孙通因“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而拜为太常。至汉文帝时,置《诗》《书》《礼》三经博士。景帝朝当仍之。这表明汉初(B)A.统治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B.儒学渐渐得到官方重视C.“文景之治”得益于思想包涵D.黄老之学占据主流地位[解析]依据材料“拜为太常”“三经博士”“当仍之”可知,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学的地位有了肯定的提高,渐渐得到官方重视,B项正确;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前统治思想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解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对儒学的看法,但并没有关于“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解除C项;材料反映了儒学渐渐得到官方重视,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故选B项。3.(2024·江苏苏州)高祖二年,在县、乡设置三老以掌教化;惠帝在全国推行孝悌力田复其身的政策;文帝特地为《孝经》设立博士。《孝经》规定,皇帝必需“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要“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庶民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这说明(C)A.汉初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B.西汉治国思想的成熟C.汉初治国思想出现肯定调整D.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解析]据题意可知,西汉初期特殊注意孝道,这与秦朝时期的严刑峻法存在差异,说明汉初的治国思想进行了肯定的调整,C项正确;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并不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解除A项;材料仅能体现西汉初年注意孝道,不能说明治国思想成熟,解除B项;儒家思想到汉武帝时期才起先占据统治地位,解除D项。故选C项。4.(2024·重庆九龙坡)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大体继承秦朝之制,但有学者指出,刘邦在制度建设上,也有可被称为历史之“退步”的举措。该举措是指(B)A.师法黄老之学 B.推行郡国并行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 D.建立中朝外朝制度[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高祖刘邦在继承郡县制基础上分封诸侯,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后来诸侯王势力壮大,严峻威逼了中心统治,B项正确;汉高祖师法黄老之学,实行养精蓄锐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复原与发展,与“退步”不符,解除A项;刺史制度、中朝外朝制度都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而非汉高祖,解除C、D两项。故选B项。5.(2024·河南三门峡)汉初,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能由其嫡长子继承,汉武帝时改由诸侯王的全部子孙共同继承,同时,推私恩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汉武帝的这一做法(B)A.解决了诸侯国内部的冲突B.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集权C.扩大了汉帝国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汉朝统治疆域的扩大[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为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这项措施打击了诸侯国力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集权,B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心集权,并不是解决诸侯国内部的冲突,解除A项;“推恩令”打击了诸侯国力力,加强了中心集权,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推恩令”并没有扩大汉朝统治疆域,解除D项。故选B项。6.(2024·陕西商洛)在治国理政方面,东汉光武帝刘秀极力主见约法省禁,避开滥杀无辜,并多次大赦天下,还颁发了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吩咐。这反映出光武帝的治国理念是(A)A.宽厚仁善 B.严刑峻法C.宽严并济 D.威历刚毅[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东汉光武帝减轻刑罚,释放奴婢,减轻了百姓疾苦,体现了宽厚仁善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光武帝主见约法省禁,而非实行严刑峻法,解除B项;材料未提及光武帝实行严厉治国措施,解除C、D两项。故选A项。7.(2024·重庆渝中)《后汉书》关于汉朝后期有如下记载:“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据此分析,两汉王朝走向衰亡的缘由是(D)A.社会阶级冲突尖锐B.地方官僚腐败低效C.土地兼并现象严峻D.地方豪强势力浩大[解析]依据材料,东汉后期地方州郡长官的吩咐得到快速执行,而朝廷的诏书却放置一边。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朝廷内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中心权威衰败,D项正确;A、B、C三项只是东汉衰败的缘由之一,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解除A、B、C三项。故选D项。8.(2024·辽宁铁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史记》(A)A.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B.堪称纪传体断代史的典范C.真实还原了历史发展的原貌D.成为儒家核心经典代表作品[解析]《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说明《史记》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形象,说明《史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A项正确;《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解除B项;《史记》是史书,属于文献史料,不是第一手史料,不能还原历史发展的原貌,解除C项;《史记》不是儒家经典代表作品,解除D项。故选A项。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的部分措施措施出处“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夏四月,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汉仪》“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书·景十三王传》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今属咸阳),“赐迁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汉书·武帝本纪》(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历史影响。[答案](1)内容: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实行“推恩令”,减弱王国实力;迁徙豪强到茂陵,减弱地方势力。背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王国实力膨胀,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逼到中心集权。(2)影响:打击了地方势力,强化了中心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官员监察制度和基层治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1)内容:依据材料“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夏四月,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可得,设置刺史,监察郡国;依据材料“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可得,实行“推恩令”,减弱王国实力;依据材料“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今属咸阳)”“赐迁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可得,迁徙豪强到茂陵,减弱地方势力。背景:依据所学学问可得,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王国实力膨胀,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逼到中心集权,因此,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2)影响:依据所学学问可得,这些措施中的“推恩令”、刺史制度等打击了地方势力,强化了中心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官员监察制度和基层治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实力提升10.(2024·山东高考)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样。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动身点是(C)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心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解析]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秩,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项不是动身点,解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心,解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故选C项。11.(2024·湖南高考)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协商新帝人选,经一再探讨,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确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B)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逼[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B项正确;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庶出不是嫡长子,解除A项;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冲突,解除D项。故选B项。12.(2024·广东高考)“奉朝请”是两汉朝廷赐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与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D)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供应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干脆限制[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一方面,王、侯多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另一方面,封国的实际限制权驾驭在由中心任命的封国国相手中,这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干脆限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A项;国相是受中心任命而又隶属于王国的高层官员,在汉高祖时辅佐诸侯王国建立政权,文景时期偏重执掌王国兵权,宣帝后则以地方郡守的职能管辖王国,国相的设置肯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心集权,解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解除C项。故选D项。13.(2024·山东期末)司马迁著《史记》、班固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魏晋以后,国家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由宰相主持,这说明官修史书(C)A.注意史书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 D.说明历史的客观性[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修史书的真实性,解除A项;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都有阶级和政治局限性,不能保证评价历史的公正性,解除B项;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保证精确把握和说明历史的客观性,解除D项。故选C项。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头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起先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起先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著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的缘由和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实行的措施。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缘由:汉初经济凋弊;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思想。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削减政府开支。(2)措施: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思想上,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意义: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华版图基础;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影响深远;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经济文化沟通,影响深远。[解析](1)缘由:依据“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受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汉初的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的破坏,社会非常贫困,经济萧条。如何复原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同时,还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措施:汉文帝、汉景帝接着实行养精蓄锐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注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切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