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初中语文七年级期末一.试题(共14小题)1.(2023秋•滨海新区期末)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ūn)殉(xùn)职神采奕奕(yì) B.分歧(qí)灼伤(zhuō)骇人听闻(hài) C.贮蓄(chǔ)庇护(bì)人声鼎沸(pèi) D.蜷伏(quán)祷(dǎo)告莽莽榛榛(zhēn)2.(2023秋•河北区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殉职澄澈慷概随声附和 B.爱慕辨别凌乱迫不急待 C.纯粹晕炫钦差神采奕奕 D.灼热掺和蹒跚不可救药3.(2023秋•北辰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鲜活生动的传播载体,在历史长河中______________了诗词、戏曲、音乐、曲艺、书画舞蹈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_______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叙事话语、创作手法、审美意趣、价值体系,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A.建造构建凝练 B.建造建设凝聚 C.创造建设凝练 D.创造构建凝聚4.(2023秋•红桥区期末)下列文字是有关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调查报告,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A.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功能的不断完善,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B.但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会自觉佩戴安全头盔。C.据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其中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左右为颅脑损伤致死。D.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A.A B.B C.C D.D5.(2023秋•宁河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发表于1934年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作之一。4月6日,该剧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今年的演出,我们更加强调演员的‘心像’,要从内心上去接近人物。”导演说□“传承这部戏的风格和韵味□要靠台词去体现。演员得用剧中人物的方式去说话。”A.《》:、 B.“”:, C.“”,、 D.《》,,6.(2023秋•河北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有告诫、劝勉的意思。 B.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意思是记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C.安徒生,丹麦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7.(2023秋•北辰区期末)阅读《筷子小传》一文,回答问题。筷子小传ㅤㅤ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ㅤㅤ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ㅤㅤ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ㅤㅤ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ㅤㅤ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ㅤㅤ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ㅤㅤ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ㅤㅤ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ㅤㅤ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ㅤㅤ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B.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地,方象征天,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C.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D.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B.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筷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C.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D.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筷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第①段加点词“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文中引用“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筷子的使用历史悠久。C.筷子寓意成双成对,可作为新婚礼物。D.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呼吁大家都使用一次性筷子。8.(2023秋•淅川县期末)阅读下文,回答各小题。墨香里的年味儿徐进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是父亲书写的。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亲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望。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墨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一年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息,因为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写时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糨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烘干,递给父亲。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然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个字,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横批。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我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①,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幸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⑪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选自《意林》,有改动)【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1)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段落第⑥段第⑦段第⑧段第⑨段内容概括裁备春联书写春联③④态度情感①②不亦乐乎幸福满满(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3)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因?(4)“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9.(2023秋•河东区期末)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B.吾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C.及其家穿井及:和,与D.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宋之丁氏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不若无闻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C.有闻而传之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名诗)D.国人道之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姓丁的宋国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便趣说为“穿井得一人”。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C.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所以派人向丁家询问此事。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讹传讹。10.(2023秋•南开区期末)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6)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11.(2023秋•红桥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俱乘船避难②王欲舍所携人(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12.(2023秋•滨城区期末)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1)选段中的妇人是。(2)选段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请将该回回目补充完整。“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3)妇人为何不肯借大圣宝物,反将其搧走?请简述其原因。13.(2023秋•西青区期末)《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和主要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地点篇目主要内容故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①》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②》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南京《③》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日本《④》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14.(2022•甘肃)许多东西都有保质期。肉罐头会过期,玫瑰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请以“永不过期”为题目,完成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必要,请用××代替。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初中语文七年级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答案DDDCDD一.试题(共14小题)1.(2023秋•滨海新区期末)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ūn)殉(xùn)职神采奕奕(yì) B.分歧(qí)灼伤(zhuō)骇人听闻(hài) C.贮蓄(chǔ)庇护(bì)人声鼎沸(pèi) D.蜷伏(quán)祷(dǎo)告莽莽榛榛(zhēn)【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黄晕”的“晕”应读作“yùn”。B.有误,“灼伤”的“灼”应读作“zhuó”。C.有误,“贮蓄”的“贮”应读作“zhù”,“人声鼎沸”的“沸”应读作“fèi”。D.正确。故选:D。2.(2023秋•河北区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殉职澄澈慷概随声附和 B.爱慕辨别凌乱迫不急待 C.纯粹晕炫钦差神采奕奕 D.灼热掺和蹒跚不可救药【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慷概”的“概”应为“慨”。B.有误,“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C.有误,“晕炫”的“炫”应为“眩”。D.正确。故选:D。3.(2023秋•北辰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鲜活生动的传播载体,在历史长河中______________了诗词、戏曲、音乐、曲艺、书画舞蹈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_______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叙事话语、创作手法、审美意趣、价值体系,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A.建造构建凝练 B.建造建设凝聚 C.创造建设凝练 D.创造构建凝聚【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建造: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依照规划而建,造成规划的实施。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根据语境,第一空填:创造;构建:开始成立(常用于抽象事物)。建设:为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构建”与语境相符,第二空选:构建;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凝聚:聚集,积聚。根据语境,第三空填:凝聚。故选:D。4.(2023秋•红桥区期末)下列文字是有关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调查报告,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ㅤㅤA.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功能的不断完善,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B.但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会自觉佩戴安全头盔。C.据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其中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左右为颅脑损伤致死。D.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A.A B.B C.C D.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BD.正确;C.有误,表意重复,可将“约”或“左右”删去。故选:C。5.(2023秋•宁河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发表于1934年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作之一。4月6日,该剧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今年的演出,我们更加强调演员的‘心像’,要从内心上去接近人物。”导演说□“传承这部戏的风格和韵味□要靠台词去体现。演员得用剧中人物的方式去说话。”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解答】第一、二处:“雷雨”是剧本名,应该加书名号;第三处:“导演说”三字前后都有引述的话,所以,“说”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逗号;第四处:“传承这部戏的风格和韵味”“要靠台词去体现”是主谓关系,所以,中间应该用逗号。故选:D。6.(2023秋•河北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有告诫、劝勉的意思。 B.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意思是记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C.安徒生,丹麦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故选:D。7.(2023秋•北辰区期末)阅读《筷子小传》一文,回答问题。筷子小传ㅤㅤ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ㅤㅤ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ㅤㅤ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ㅤㅤ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ㅤㅤ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ㅤㅤ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ㅤㅤ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ㅤㅤ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ㅤㅤ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ㅤㅤ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B.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地,方象征天,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C.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D.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B.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筷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C.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D.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筷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中第①段加点词“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文中引用“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筷子的使用历史悠久。C.筷子寓意成双成对,可作为新婚礼物。D.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呼吁大家都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1)B(2)A(3)D【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筷子的说明文。开篇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从使用筷子的历史、得名由来、筷子的文化意蕴、使用筷子的讲究、种类等方面来说明,说明顺序条理清晰,说明语言准确科学。【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分析,可知选项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结合“就材质而言……”“就造型而言……”分析,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故选:A。(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结合“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分析,在文章结尾,作者呼吁大家都使用公筷。故选:D。答案:(1)B(2)A(3)D8.(2023秋•淅川县期末)阅读下文,回答各小题。墨香里的年味儿徐进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是父亲书写的。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亲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望。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墨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一年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息,因为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写时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糨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烘干,递给父亲。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然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个字,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横批。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我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①,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幸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⑪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选自《意林》,有改动)【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1)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段落第⑥段第⑦段第⑧段第⑨段内容概括裁备春联书写春联③品评春联④齐作春联态度情感①小心翼翼②越发精神不亦乐乎幸福满满(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3)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因?(4)“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案】(1)①小心翼翼②越发精神③品评春联④齐作春联(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红纸、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3)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4)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分析】本文以“春联”为线索,写了父亲和“我”裁剪准备写春联、书写春联、品评春联、齐作春联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等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信息。结合“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①概括为:小心翼翼。结合“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②概括为:越发精神。结合“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③概括为:品评春联。结合“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④概括为:齐作春联。(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眉头微蹙,目光专注”是神态描写,“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是动作描写。描写使文章细致、生动,这里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写春联一事的郑重。(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结合“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也能够信手完成”“父亲看了却叫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章法”可知,父亲叫好一方面是鼓励“我”,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结合“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可知,父亲一直坚持写春联,并且“我”仰慕父亲,因此“我”自感写得差远了。(4)本题考查重要物象的作用。文章写裁剪准备写春联、写春联、品评春联、齐作春联,春联贯穿全文的情节,是线索。结合“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可得出:春联寄予着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主旨:有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有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答案:(1)①小心翼翼②越发精神③品评春联④齐作春联(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红纸、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3)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4)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9.(2023秋•河东区期末)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B.吾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C.及其家穿井及:和,与D.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宋之丁氏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不若无闻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C.有闻而传之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名诗)D.国人道之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姓丁的宋国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便趣说为“穿井得一人”。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C.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所以派人向丁家询问此事。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讹传讹。【答案】(1)C(2)C(3)B【分析】参考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ABD.正确;C.有误,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的/代词,这件事;B.不同,如/好像;C.相同,听说;D,不同,谈论/道路。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之后得到一个劳动力的使用。故选:B。答案:(1)C(2)C(3)B10.(2023秋•南开区期末)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6)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2)择其善者而从之(注意“择”的书写)(3)落花时节又逢君(4)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剪”的书写)(5)非淡泊无以明志(6)秋风吹散马蹄声(注意“蹄”的书写)(7)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11.(2023秋•红桥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俱乘船避难一起②王欲舍所携人舍弃,丢下(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答案】(1)①一起;②舍弃,丢下。(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3)①有远见,虑事周密;②有气度,能担责任;③讲信用,信守诺言。【分析】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一同乘船避难。俱:一起。②句意:王朗就想抛弃那个搭船人。舍:舍弃,丢下。(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纳,接纳;托,托付;宁,怎么;急,情况紧急。句意: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于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语境。根据“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可知,华歆面对那个人想要乘船的要求,一开始很为难,后来并没有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那个求救的人,由此可见,华歆是一个有远见,虑事周密德行高尚,言行一致见识过人,对自己行为负责,信守承诺的人。答案:(1)①一起;②舍弃,丢下。(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3)①有远见,虑事周密;②有气度,能担责任;③讲信用,信守诺言。12.(2023秋•滨城区期末)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1)选段中的妇人是铁扇公主。(2)选段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请将该回回目补充完整。“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3)妇人为何不肯借大圣宝物,反将其搧走?请简述其原因。【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进行作答。【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判断出处为《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由此可以知道该妇人是铁扇公主。(2)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自己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情况进行作答。“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3)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故事情节进行作答。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服,她怀恨在心。答案:(1)铁扇公主(罗刹女、铁扇仙)(2)芭蕉扇(3)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擒了唐僧,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请来南海观音把红孩儿收服了做善财童子,使她母子分离。13.(2023秋•西青区期末)《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和主要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地点篇目主要内容故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①五猖会》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南京《③琐记》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日本《④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答案】①五猖会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琐记④藤野先生【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独家版:新材料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物业管理与保养服务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技术服务与维护合同
- 2024年挖掘机租赁期间的保险责任合同
- 2025个人承包快递运输合同
- 风景区道路铺设合同
- 2024年版贷款代理服务担保公司协议模板版
- 风力发电焊丝采购招标文件
- 橱柜设计师聘用合同范本
- 体育产业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
- FMEA-培训教材-汽车fmea培训课件
- 《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与管理手册课件
- 光伏项目试验报告
- 小学“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作业设计案例
- 知识产权法(英文)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Law课件
- 综合评分法评分表(建设工程)
- SBS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 深化设计确认记录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热力管道焊接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