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课件:中央银行_第1页
金融基础课件:中央银行_第2页
金融基础课件:中央银行_第3页
金融基础课件:中央银行_第4页
金融基础课件:中央银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产生过程;2.了解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责范围;3.理解并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4.理解并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加以分析。章前引例

抢救伊利诺斯银行

1984年拥有400多亿美元资产的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制定了“成为对美国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这一经营目标。为了赢得业务,管理层强调数量而不看质量,过度追求新贷款而放弃正确的贷款程序和信贷标准,最终导致伊利诺斯银行的账目上出现几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因坏账过多,该行的存款人、一般债权人逐渐丧失信心,出现了因挤提造成的严重的流动性危机,银行面临破产的危险。伊利诺斯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后,美国银行监管当局认为让伊利诺斯这样的大银行倒闭会严重威胁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因此决定对该行予以挽救。作为中央银行及最后贷款人的联邦储备银行向该行大量贷款,以对付流动性危机,同时稳定货币市场并对该行实施财务整顿,经过一系列拯救措施后,1985年和1986年,伊利诺斯银行的报表上出现了赢利。分析:银行业务面对社会大众,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波及社会各阶层、经济各部门的利益。银行的安全问题,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往往影响到社会心理。因此,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作为银行的银行,对有问题银行进行抢救的行为,对于创造一个安定、高效的金融环境,稳定整个金融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章义。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放款↗垄断货币发行货币兑换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英国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49年。从1800年至1900年,法国、荷兰、奥地利、挪威、丹麦、比利时、西班牙、俄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先后成立了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于191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到1983年的30多年间,它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具体银行业务;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英格兰银行的演变

在西方国家,最早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英国的英格兰银行(BankofEngland)。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49年,1833年,由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为全国唯一的法偿货币。1844年的银行法案,由限制其他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数量,这样,就赋予英格兰银行办独占的货币发行权。至此,英格兰银行基本上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权,从而确立了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ReserveSystem,简称FRS)成立于1913年。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北部工业区域和各州自治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特点是: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1家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体系的活动通过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ThePeoplesBank,sofChina)是新中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总行设在石家庄,全国解放后迁至北京。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于1983年9月17日决定,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时,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2.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4.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业务对象不同;2.经营目的不同;3.地位不同;4.权限不同。(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最高的金融决策机构和金融管理机构,是一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又与普通的国家机关有着不同,主要表现在: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对金融和经济管理调控基本上采用经济手段;2.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分层次实现的;3.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三)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1.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2.中央银行通过对普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3.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它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商业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进行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的调解,间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一般被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个方面。(一)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第二,指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二)银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从事“存、放、汇”等银行业务,并通过这些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三)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是就其对政府的业务而言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3.给政府提供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黄金储备;5.代表国家处理国际金融事务;6.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和参谋。四、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根据中央银行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的不同,中央银行制度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一型、复合型、跨国型及准中央银行型。(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的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分为:一元制,如中国、日本等。二元制,如美国、德国等。(二)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在一国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与职能集于一家来执行。我国在1983年以前一直实行这一银行制度。(三)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设立的中央银行,通常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共同设立。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欧洲中央银行等。

(四)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或地区通常都比较小,同时又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在本国处于垄断地位。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货币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公会、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五、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置三部分内容。(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可以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个方面,根据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设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1.高度集权型2.分权型,(二)中央银行总行内部职能机构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总行都设有:职能行使部门咨询调研分析部门行政部门(三)中央银行分支机构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按经济区划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2.按行政区划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3.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六、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的组织结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单一中央银行制”,其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即权力分配结构,总行内部机构设置和分支机构设置。1.中国人民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2.中国人民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3.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1.非营利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主动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分类(一)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1.银行性业务(1)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国外净资产储备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债券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中央政府存款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其他项目合计合计(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主要有清算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代理政府向金融机构发行及兑付债券业务、会计业务等。2.管理性业务管理型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二)按照中央银行业务的性质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指中央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如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和保管黄金外汇储备等业务等。负债业务是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如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等。负债业务是中央银行其他业务的基础。中间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划拨和资金转移的支付清算业务。.三、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政府、金融机构、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负债业务是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一)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一方面满足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满足自身履行各项重要职能的需要。(二)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之一。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可分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存款等。(三)其他负债业务除了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之外,还有一些业务也可以形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如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业务和资本业务等。四、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其资金运用的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和保管黄金外汇储备等业务等。(一)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贷款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该业务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是“最后贷款人”的性质,同时,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内容。2.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3.中央银行对政府贷款4.其他放款,其中包括中央银行对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等。(二)再贴现业务在商业票据流通盛行,贴现市场发达的国家,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方式。(三)证券买卖业务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种类主要有政府公债、国库券等。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证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控货币供给量和社会信用规模。(四)管理黄金外汇储备集中管理黄金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央银行在保管黄金外汇储备时必须要注意合理的黄金外汇储备构成,要从安全性、收益性、可兑现性三方面考虑其构成比例。五、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划拨和资金转移的支付清算业务。(一)组织票据交换和清算(二)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三)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四)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

第3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各类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稳定币值:3%-5%物价上涨率。2.充分就业:3%-5%以下为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蒲斯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通货膨胀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4.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5.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伴随着国际收支逆差

6.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性经济增长,机器排挤工人(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货币供应量2.利率(1)可控性强(2)可测性强(3)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况,而且能够反映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基础货币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势在于:可测性和可控性强。4.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由银行体系的库存现金与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存款组成。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策,三大法宝1.存款准备金政策

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具有较强的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能力,快捷有力。缺点:效果影响深且巨,易造成经济的剧烈震荡和大起大落,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用起来不太灵活,影响其效果;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强制力;对各银行影响不一(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小);能直接影响利率水平,但无法影响利率结构;金融脱媒现象的存在或出现;主动负债的拓展。

政策分析

1.2003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从6%提高到7%。1998年3月(13%调到8%)、1999年11月(8%调到6%)两次下调后的首次上调

2.2004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内控与违规状况、支付危机等。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

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1)优点: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具有较强的预告效果和告示作用;防止金融恐慌。(2)缺点: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只能产生间接效果,能否成功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映和配合,不能主动地影响货币和经济,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影响利率总的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结构;不宜随时变动,伸缩性较差,不具有强制性;市场利率与再贴现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再贴现的波动;告示作用有局限性;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政策分析

2004年3月24日,央行宣布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将1年期内再贷款利率上调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好比是关小了中央银行流向金融机构的资金“闸门”。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抑制过热。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优缺点

(1)优点:控制得当,较小的规模较小的步骤,主动性操作,经常性连续性操作,伸缩性,逆转性,操作迅速,不存在延误。(2)缺点:作用细微,强制影响较弱,预告效果不大,其他市场的存在会减少其影响,存在一定时滞,需要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政策分析2004年中央银行共开展110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回笼基础货币19971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3281亿元,投放、回笼相抵,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全年共发行105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9742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Repurchase)43次,收回基础货币3330亿元;开展逆回购(ReserveRepo)5次,投放基础货币1490亿元。(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信用控制2.不动产信用控制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等。(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1)利率最高限额(2)信用配额(3)流动性比率(4)直接干预2.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1)道义劝告(2)窗口指导政策分析

央行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改进金融服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2次常务会议精神,把好信贷“闸门”,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优化贷款结构,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4月27日召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部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召开了“窗口指导”会议。会议由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助理主持,会上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吴晓灵副行长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注意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防止大起大落;二是要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三是要进一步改四、货币政策的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一)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1.货币政策的时滞2.微观主体预期的影响3.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4.政治因素的影响(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很显然,该法把保持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同时,它也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稳定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