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 2.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 2.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 2.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 2.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 2.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是由美国数学家S.J.Mason(梅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来表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一种图示方法。在控制理论中,它是描述系统元部件间信号传递关系的另一种图示数学模型。与结构图相比,信号流图具有符号简单、便于绘制、直观形象等特点,但它只能用来描述线性系统。1.信号流图的定义和组成2.4.1信号流图的概念(1)节点:表示系统中信号或变量的点,用符号“o”表示。定义:由节点和有向支路构成的,能表示信号流动方向与系统功能的图,称为系统的信号流图。组成:由节点、支路和支路增益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如图示。(2)支路:连接两个节点的有向线段,用符号“

”表示,箭头表示信号流动的方向。在信号流图中,信号是单方向流动的。(3)支路增益:表示支路上信号或变量的传递关系,用写在支路旁边的函数“

”表示,相当于结构图中某个环节的传递函数。有2.信号流图中的常用术语在信号流图中,常使用一些专用的名词术语。下面以图示信号流图为例进行介绍。(1)源节点(输入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如图中的节点

。它通常是系统的输入信号。(2)阱节点(输出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如图中的节点

。它通常是系统的输出信号。(3)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如图中的节点

。它通常是系统的中间变量。对于任意一个混合节点,都可以通过引出一条支路增益为1的支路将其变为阱节点,如图中的节点

。(4)前向通路及其增益:从源节点出发,沿支路箭头方向(不能是相反方向),连续经过相连支路而到达阱节点,且经过每个节点仅一次的路径称为前向通路。将前向通路上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前向通路增益。如图中有两条前向通路:一条是

,其前向通路增益为

;另一条是

,其前向通路增益为

。(5)回路及其增益:从某一节点出发,顺着信号流动的方向又回到该节点,且经过其余节点仅一次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将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只有一条支路的回路称为自回路。如图中有四个回路:第一个是

,其回路增益为

;第二个是

,其回路增益为

;第三个是

,其回路增益为

;第四个是

,其回路增益为

,此为一个自回路。(6)不接触回路:没有公共节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如图中有一对互不接触回路:

。3.信号流图的性质(1)信号流图只适用于线性系统。(2)节点表示的变量是所有流进该节点的信号之和,而从同一节点流出到各支路的信号均用该节点变量表示。(3)支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流经支路时,乘以支路增益而变为另一信号。(4)信号只能在支路上沿箭头方向单向传递。(5)对于给定系统,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信号流图具有以下基本性质:2.4.2信号流图的绘制

绘制步骤:(1)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微分方程组变换成

域的代数方程组。(2)将系统每个变量用一个节点表示,并根据信号传递的方向从左向右排列。(3)按照方程中各变量的因果关系,用标有支路增益的支路将各节点变量连接即可。1.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解:例2-21画出图示

无源滤波网络的信号流图。以如图所示电流

为中间变量,根据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可列出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为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然后,对变量

设置五个节点并自左向右顺序排列。第三步,按照方程中各变量的因果关系,用标有相应支路增益的支路将各节点连接起来,便得到

无源滤波网络的信号流图如图示。绘制步骤:(1)确定节点:将结构图中的输入变量设为源节点,输出变量设为阱节点,每个比较点和引出点均各设为一个节点,但应注意:①比较点和比较点之后的引出点只需在比较点后设一个节点即可;②比较点和比较点之前的引出点需各设一个节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它们之间的支路增益是1。(2)将各个节点按照结构图上的位置依次排列。(3)用标有传递函数的有向线段代替结构图中的方框,即为信号流图的支路,这样就得到了系统的信号流图。2.已知系统的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解:在例2-14中已画出该网络的结构图如图示。例2-22画出例2-1中

网络的信号流图。在图中

、A、B、C及

处设五个节点,并依次排列,然后按结构图中给出的关系画出各节点的支路,得到

网络的信号流图如图示。梅森增益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2.4.3梅森增益公式

在控制工程中,对于信号流图,通常利用梅森增益公式直接获得系统的总传递函数。: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传递函数(或系统总增益):特征式,:所有不同回路的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两个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前向通路总数: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第

条前向通路的总增益:第

条前向通路的特征余因子式,即将特征式

中与第

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增益项(包括回路增益的乘积项)除去以后剩余的部分例2-23利用梅森增益公式求例2-1中

网络的传递函数

。解:在例2-22中已画出该网络的信号流图如图示。该系统有两个回路:

;无互不接触回路;所以系统的特征式为有一条前向通路:;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可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特征余因子式:例2-24某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示,试利用梅森增益公式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该系统有四个回路:所以系统的特征式为和

互不接触:有两条前向通路: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可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例2-25某系统的结构图如图示。(1)试绘制系统的信号流图;(2)试利用梅森增益公式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1)绘制出系统信号流图如图示。解:(2)①求传递函数

,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