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西方审美范式在全球范围依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在此现实状况下,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国内教育界、艺术界、美学界深醒。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传统中国画强调“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将习画的过程融入对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中,人们学习艺术,先要观赏、游历自然景物,学习古人的经史子集,对古人的智慧虚心涵泳,体会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境界,体悟“万物皆备于我”的内涵,然后再描绘自然,抒发性情。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传统中国画家深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无不是托物言志的一种表露,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述的内容和情趣则是一致的,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他们笔下逐步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功夫在诗外”,追求“余韵”,是一致的,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中国历代许多绘画大家自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有成就,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中华美育的未来也必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中,是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淬炼的产物。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工作者的艺品和人品是两分的,创作出所谓好的文艺作品,未必人品也是好的,这与传统中国画倡导“欲学作画先学做人”的理念判然两途。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命题前,我们应该给予传统中国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在新时代中华美育体系发展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摘编自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中国画集中典型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将习画与对人的修身、立德、养慧两个过程融为一体。B.由于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在绘画创作时也以笔寄情,托物言志。C.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三者所表述的内容和情趣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但必须长期研习与厚积传统文化以形成深厚的文化根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现实状况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传统中国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中国画为何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C.文章以徐渭、朱聋、吴昌硕等人为例,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D.文章结尾批评当下有些人的错误观点,强调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使其发挥更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传统中国画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B.传统中国画家往往借美好的自然对象来比喻君子之德,其绘画的过程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C.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努力培育传统中国画家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D.传统中国画提倡“欲学作画先学做人”,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对于中国而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安全有底气,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浪费。“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消耗,也给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消费互相攀比,公款消费铺张浪费,为了面子或排场大量点菜进而造成人为浪费等问题比比皆是,“光盘行动”的推行也仍然任重道远。制止餐饮浪费,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在全社会推广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要出台减少食物浪费等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坚决制止公款消费中的浪费行为,持续推进“光盘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中国粮食安全有底气,也容不得任何“舌尖上的浪费”。(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有底气也容不得“舌尖上的浪费”》,央广网2020年8月12日)材料二:我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六连丰”,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粮食增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粮食稳产增产难度日益增大,粮食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我国粮食产后浪费严重。除了餐饮环节的浪费外,在储粮环节,有些地方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造成的损失高达8%;在流通环节,粮食物流企业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落后,粮食抛撒损失严重;在加工环节,粮食企业过度追求精加工,造成粮食加工成品率低。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仅农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当下,要大力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摘编自刘慧《弘扬节俭美德杜绝粮食浪费》,《经济日报》2020年8月13日)材料三:菜篮子、米袋子,是百姓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洪涝灾害引起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对早稻单产产生了影响,不过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目前总的判断早稻有可能丰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今年夏粮产量比去年增长0.9%,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基础。从整个粮食生产看,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目前看,60%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付凌晖表示,近几年农业投入加大,国内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有条件、有基础。(摘编自《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人民日报》2020年8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待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同时也要重视粮食的节约问题。B.我国的粮食增产不仅受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有限的突出矛盾限制,还要承受来自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C.粮食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追求精加工的行为致使粮食加工成品率低,造成粮食的大量浪费,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改进的方法。D.2020年的洪涝灾害不仅引起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等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百姓对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问题的关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新版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饥饿人数可能新增1.32亿,这意味着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情况不容乐观。B.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们应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这是因为饮食浪费会给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C.由于饮食消费互相攀比,公款消费铺张浪费,为了面子或排场大量点菜进而造成人为浪费等问题不能避免,“光盘行动”无法持续推进。D.洪涝灾害对我国秋粮丰收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六成的秋粮生产区在北方,并且国内抗灾减灾能力的增强保障了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3)我国要做好粮食安全工作,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十三推磨(节选)陈忠实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到箩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箩柜里的金丝箩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箩子就在箩柜里咣当咣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你也歇一下下儿。”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命……”夫人停住摇把,从箩柜里取出箩子,把箩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箩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昀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按嘉庆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一本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了……(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B.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C.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的麦子。D.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2)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3)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节选自《晋书虞喜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内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②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重九后菊廖行之①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谁知璞玉浑金态,尽作红尘紫陌②妆。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应付与梅香。来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觞。【注】①廖行之:字天民,号省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仕途多舛,曾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年五十三。②紫陌:大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篱边看菊,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采菊东篱下”意境情感大异其趣。B.“浑金璞玉”是赞美菊花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也暗指人的品质淳朴善良。C.“返魂”句语意新奇,与流水梅香并提,其委婉含蓄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情。D.尾句虚写来年早行,与家人团聚,登高饮酒,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2)“诗言志”即说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态度,就此咏物诗,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形容楼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一句形容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2)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情的两句是“,”。(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谓豪放派的杰作,上片“”是写景的总括之句,而“”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月17日,经习近平主席批准军队增派的2600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武汉。近一个月来,“战”字成为高频词,占据各大媒体。这场疫情防控的_______,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奔向最危险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_______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军队迅速_______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_______、日夜奋战。疫情突如其来,这个看不到敌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阻击战爆发启动前仆后继B.狙击战爆发启用全力以赴C.阻击战暴发启动全力以赴D.狙击战暴发启用前仆后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而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B.既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C.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而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D.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更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对人民军队掌握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B.是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C.是对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叩问。D.是对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现代社会则是一个“①________”,“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②________,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③________,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1)从修辞角度,说说你对“涟漪效应”的理解。(2)请在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六、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开卷有益,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也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也有人认为,开卷未必都有益,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开卷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的辩论会,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2)C.“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错,应该是旨在论证中国画家“是养成的”,需要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3)A.“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错,原文第二段为“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并无先后之分。C.“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错,原文第三段为“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D.“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错,表述绝对化,原文最后一段为“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强调的是作画与做人的关系。故选:B。答案:(1)D(2)C(3)B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D.“2020年的洪涝灾害……也引发了百姓对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问题的关注”错误,材料三原文为“菜篮子、米袋子,是百姓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洪涝灾害引起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没有说是2020年的洪涝灾害引发了百姓对菜篮子、米袋子话题的关注。(2)C.“……等问题不能避免,‘光盘行动’无法持续推进”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是“……等问题比比皆是,‘光盘行动’的推行也仍然任重道远”,“比比皆是”不等于“不能避免”,“任重道远”并非意味着“无法持续推进”。(3)材料一“制止餐饮浪费,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在全社会推广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要出台减少食物浪费等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坚决制止公款消费中的浪费行为,持续推进‘光盘行动’”;材料二“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当下,要大力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材料三“从整个粮食生产看,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目前看,60%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付凌晖表示,近几年农业投入加大,国内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有条件、有基础”。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答案:(1)D(2)C(3)①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出台相关法律规定,持续实行“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②大力推动建立健全节粮减损新机制,减少农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浪费,形成良好的粮食流通方式。③加大农业投入,增强我国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保持粮食稳定生产。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的技巧以及某些情节的作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辨析小说的主题,找出主要人物,看他的所作所为,分析作者的褒贬态度;其次,分出层次,分析作品结构,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情节的,与主题有何关系;最后要分析具体情节对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及主题的作用。(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出作品的主题,要通过文中的暗示性语句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其次,要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创作意图,也就是要看作者的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找出现实与小说的关联点就能准确理解创作意图。【解答】(1)A.“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错。从后文“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可以判断当官并不是李十三的执念,写戏本才是他内心里真正的追求。(2)本题问“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既然是“匠心”,就说明这些情节,这些描写是有很重的作用的,考生要找出“推磨”与“编戏”之间的联系。李十三要吃一碗面,以近六十二岁高龄和夫人一起“推磨”,而且这“推磨”很累人,“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从描写他们“推磨”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在读者看来,李十三应当是过得很穷,生活很痛苦,可是文中却这样描写,“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有心情唱戏,且“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看起来他对这“推磨”的生活也不感到痛苦。那么是什么让他能够在生活落魄时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的呢?从后文我们知道,是戏本创作。因此,看似与“编戏”无关的“推磨”,恰恰体现出戏剧创作的巨大魅力,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推磨的细节写得详细,似乎在暗示我们,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从情节来看,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可见,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确实体现出“匠心”。(3)首先看小说的主题。李十三苦读很多年,才得了个候补名单,“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且“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他干脆回家写戏。小说细致地描写了他和夫人“推磨”的过程,让我们对这位甘于清贫,不为利益丧失做人原则的戏剧创作者肃然起敬。李十三身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不被金钱利益驱使,在清贫中坚持戏剧创作,坚守艺人的底线。而反观现实,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答案:(1)A。(2)因为要吃一碗面,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的落魄;但在推磨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心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形成反差,因此,即使不着大量笔墨正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另外,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3)①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②尤其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③作者借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乎”相当于“于”,后面不停顿,排除AB;“丧乱以来”为时间状语,前后停顿,排除D;译文为: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2)A项以东为左,以西为右.(3)C项“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4)①屈,屈身;察,被举荐;辟,举荐;就,去.译文为: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②宜,最好;旌,表彰;翼赞,发扬广远;薄,鄙薄.译文为: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答案:(1)C(2)A(3)C(4)①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5分,得分点:被动、屈察辟就)②最好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5分,得分点:宜旌翼赞薄句子大意)参考译文: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接连停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韶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治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大祭,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刚缺社主,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去世,无儿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解答】(1)D.“与家人团聚,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错误,其中“家人团聚”,属于无中生有,“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表达牵强,“莫落”一词可见心情并不愉悦,故选D。(2)诗歌标题“重九后菊”点明时间,首联“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表达诗人对重阳节后经霜菊花凋零的惋惜;颔联“璞玉浑金态”是赞美菊花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也暗指人的美好品质,颈联“返魂应付与梅香”,“返魂”句将菊花与流水梅香并提,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尾联“来年莫落秋深后”且诗歌注释说诗人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仕途多舛”,这就暗示诗人以花自比,感伤身世,表达落寞之情。答案:(1)D(2)①对重阳节后经霜菊花凋零的惋惜。②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③以花自比,感伤身世,表达落寞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春光融融风雨凄凄(重点字:融)(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重点字:砌)(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标的为生产设备2篇
- 小说课件教学课件
- 老王萧洁梅课件
- 2024年度企业环境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合同3篇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绝经期尿路感染病因介绍
- 《贵州省区域地质》课件
- 食用菌床式栽培测产方法-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 糖尿病性神经病病因介绍
- 空气栓塞病因介绍
- 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 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
- 赵昭《匆匆》教学实录
- 【新时代消费群体购买可口可乐产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报告(论文)9000字】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国家开放大学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答案(全)
- 机械翼式风表使用方法
-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 跨文化交际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 苏州某多层框架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6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