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理
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
论述中的作用。
4、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理
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
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
论述中的作用。
2、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
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
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
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
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主
要作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
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
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
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
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施(yi)曹如(pi)步骤(zhou)懒惰(dud)
兔师(shd)大扁(rQ停鼐(zhi)虚妄(*ing)
虚妄(wdng)辨别(bidn)腐草为蜜(ying)
4.解释下列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经常与贬义词一起使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视频朗读《怀疑与学问》(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表意见,其他
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指导并修改。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
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而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力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各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一一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一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R—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
4、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明确: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四、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1.速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个总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
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
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
读兴趣。
2.在3〜5段中,为证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事实论据),
引用了哪些名言(道理论据)?
明确:事实论据:(1)国难危急时的口头消息;(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3)听说“腐草为
萤”。
道理论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一孟子
3.怎样理解第三段中四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
明确:(1)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2)而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
一定可靠);
(3)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4)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
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4.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2)形成层进,使文
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5.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
何不同?
明确: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
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
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
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6.第6自然段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明确]:第①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一一“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
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⑥一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0)一⑬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
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
进步了。”
7.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好处:
明确: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记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
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总体了解了义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本课的论证
方法和品析文章的语言。
二、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分析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考点之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对比论证。本文中就多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又常常综合运用,
在阅读中要注意仔细分辨。
常见的考查方式:
(1)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
例沦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
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A
(2)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
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
证方法,把……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或列举论据。答题格式:使月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L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弋“三皇五帝”和“腐草为
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
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说服力。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
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
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
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
【明确】(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
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⑵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
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
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
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
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I口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析读课文,品味语言
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
特点。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
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明确: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
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
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
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小结: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
一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
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四、文章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
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五、写作特色
1.论点鲜明,层层论证。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论证,
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论证。第3、4段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论据,但这种证据
有时候不能亲自看见,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
番思考。第5段扩展开去,提出“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与辨别,
不可盲从迷信”。由此可见,本文层层深入,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
面而精当的阐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八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首先,本文使用了道理论证,引住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第5段
中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此处,本文还使用了举例论
证。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4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
个洌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极具说服力。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送孩子出国留学不该自丛,应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
B.实际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说法非但没有夸大甚至还可能是打了圻郎的。
C.好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更应该曜中感物保持下去。
D.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过不了多久就会不攻自破的。
【解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2.:果内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
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
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
—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
《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⑨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
辨上。⑩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⑪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⑫若使后之学者都
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方雨虹合同范本
- 商铺饮品供应合同范本
- 出资卖房合同样本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06建筑合同样本
- 与装修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河南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湖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出口合同标准文本 fob
- 农村土地备案合同样本
- Unit 3Keep Fit.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
- 酒驾案件办理培训课件
- 2022年10月自考06779应用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 科学教学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精品文档)
- 火灾报警系统安装检查记录
- 压力性损伤管理制度
- 减重代谢手术护理---副本课件
- VBA命令大全汇集
-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