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为职教,我们相逢;因为职教,我们相识。同是职教人,携手铸辉煌。——衷心感谢贵校的盛情邀约!2021/6/271专业·课程·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

霍山职业学校

程先畏2016-10-102021/6/27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2021/6/273序言

职业教育是按社会职业的划分与归类而进行的职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是通过具体的专业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研究专业建设,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2021/6/274

一、专业及专业设置

2021/6/275

所谓专业,这里是指中职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专业既是中职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一)专业的内涵

2021/6/276早期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我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文学、艺术),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隋唐时期所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业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2021/6/277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前苏联的结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中职学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2021/6/2781、专业设置的含义专业设置,这里是指中职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二)专业的设置

2021/6/279

专业设置关系到中职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要素。”2021/6/27102、专业目录所谓专业目录,在这里是指中职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行政管理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文件。

2021/6/2711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分类一般按其所属科类进行,同时兼顾国家产业和职业结构的划分。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新《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立了“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本学制”和“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内容。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2021/6/2712二、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2021/6/2713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统筹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2021/6/27141、方向性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以党和国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政治经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依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21/6/2715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分类依据,统一的布局安排,规范的专业名称,明确的培养内涵。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要有能够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的教学设施,要有比较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当然还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另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还应该有适度的超前意识,这样才能克服因周期性而导致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2021/6/27163、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就是要适应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专业设置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改“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2021/6/2717

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如工资待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2021/6/27184、统筹性原则

专业设置不是中职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社会行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研判结果发布给中职学校,指导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尤其是专业的调整,并建立严格、规范、有序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至少要以县统筹,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市统筹。对一所学校来说,设置的专业也不宜过多,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总体规划和本校特色,集中设置3—5个优势专业,并将其打造成重点示范专业。这样,可以避免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混乱,特别是罔顾条件,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你有我有,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更谈不上凸显特色了。2021/6/27195、效益性原则

所谓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与利益,就是要使效益得到最大化。因此,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最高效益。一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二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三要扩大专业规模。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2021/6/2720

总之,一所学校并不是专业越多越好。假如一所3000人规模的学校办几十个专业,何谈规模效益?专业越多越没有特色,越没有效益。因此,在整合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把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作为重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不同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数量,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规模,并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

2021/6/2721

就一个专业来说,其实也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小班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无不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规模越大,小班化后的班级越多,需要的教师数量、实训设备、工位数等教学资源就越多。目前,“大班额”是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落实小班化教学与扩大专业规模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

2021/6/2722

发展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专业思维,站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校文化落到专业上。我们通常说一个专业部就相当于一所小分校,一个专业部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分校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忽视专业特点,更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描述学校办学规模。

2021/6/2723

(二)专业设置的要求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做到五个统一: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5、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2021/6/2724专业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所要求的。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021/6/2725专业设置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专业设置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新,稳中求活。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2021/6/2726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专业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业、拳头专业。2021/6/2727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21世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2021/6/2728所谓宽泛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面宽,口径大,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所谓窄严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严格按行业、产品、岗位的对应关系来设置专业,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要求严格、方便快捷的特点。宽泛性与窄严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调专业的宽泛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强调专业的窄严性,为的是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专业设置过程中,要从二者的相关性中,去寻求矛盾的统一面。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2021/6/2729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设置应做到以长为主,以短为辅,长短结合,长短互补。也就是在坚持办好长线专业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对短线专业。所谓“无长不稳,无短不活”,就是指这个道理。一所特色明显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示范性强、辐射作用大的“拳头专业”(骨干专业、大拇指专业),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长线专业”,同时,也一定要有若干个适应性强、覆盖范围广的“五指专业”,即“短线专业”。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2021/6/2730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为本地区、本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处理好行业性和地方性的关系,就成为专业设置中必须格外重视的问题。5、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

2021/6/2731一要重视设置地方需要的专业。地方所需要的大量的操作性人才,既不可能靠普通高校来输送,也不可能从外地、外国去引进,而只能依靠自己培养。二要重视设置为行业服务的专业。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行业办学,尤其是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大多数由行业办、行业管或企业办、企业管,这类学校的专业设置带有明显的行业性,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是为行业服务的,如医药卫生、戏曲艺术等。2021/6/2732

所以中职学校应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辐射周边”的思路,以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来确定专业设置的方向和学校的服务方向。2021/6/2733

三、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2021/6/2734

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常规和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中职学校只有牢牢抓住专业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势在必行。2021/6/2735

1、专业设置现状据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资质清查结果统计,全省409所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含高职院校中专部)共设置18个专业类,207个专业,覆盖3400个专业点。其中第一产业设26个专业,覆盖366个专业点;第二产业设71个专业,覆盖947个专业点;第三产业设110个专业,覆盖2087个专业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点分别占我省专业点总数的11%、28%和61%。(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36

根据《安徽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2014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3.7:34.8。据安徽省人社厅2014年2月发布的《安徽省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14—2016年),全省2014—2016年人才需求总量为9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是最紧缺的两类人才,达60万人;从产业分布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人才需求量最大,达64万人。(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37

统计数据表明,安徽省中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要求及紧缺人才需求尚不相适应,一是二产相应专业比重偏低,三产比例偏高;二是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点不够。(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38

2、专业建设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确调查发现,一些中职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够准确。对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同时,专业名称的不规范(即同一专业名称,培养目标五花八门,不同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却完全相同)也反映了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目标定位上不明确。(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39

而另外部分学校在专业定位时,虽然培养目标明确,但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特点,即学生本身的素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及一线普通工作人员(或普通技术工人)的素质需求,目标定位过高。

(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0

(2)专业结构不合理随意性、盲目性较强,重复、低水平竞争现象严重。没有对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专业与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关度不高。同时,部分学校所开设的部分专业也因缺少硬件、师资、企业或行业支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含金量低。(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1

(3)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一些学校的专业建设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一是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专业技能缺乏足量的训练,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弱。二是课程过于复杂,重点不突出,主干不清晰,影响着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获得。三是教材版本单一,缺乏新意,不能有效的反映企业岗位需求,影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四是课程标准过于单一,目标要求强调一致,缺乏特色与柔性,忽视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2

(4)师资队伍不专业目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短缺,且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不多,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教改教研能力受到限制。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中职教学质量标准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学评价模糊,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3

(5)专业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受中职招生、就业等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盲目的迎合市场,专业设置多而杂,各专业之间关联性差,且专业替换频繁,专业建设没有特色。一方面导致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的配套满足不了专业变化的需求,出现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各中职学校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品牌意识极其薄弱,势必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或者是根本不具备“岗位不可替代性”特点,从而影响到招生和学校的声誉。

(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4

(6)硬件内涵不协调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着片面强调硬件投入,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虽投入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确,盲目上新设备、建网络,实验设备盲目追求高、尖、新,利用率不高。而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却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2021/6/27451、强化统筹,规范设置,整体发展落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统筹性原则。在对当地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中职学校以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46

同时加强对专业设置和管理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为阵,逐步建立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体系,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47

2、调整结构,突出技能,提升教师水平中职学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到高校直接选聘、到企业聘请技术工程师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职教师等形式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比例,通过校本培训、到企业锻炼、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学技能竞赛等多途径培训专业教师,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中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48

3、优化设计,切合市场,准确专业定位中职学校专业设计应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要积极搭建以学校为主导、行为和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科研、评价平台。坚持以企业、行业人才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就业为目标,对专业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要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针对关键职业能力设计核心课程,针对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设计课程体系,以期达到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及岗位工作标准清晰,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明确,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目标模式,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49

4、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在于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0

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做到文化基础课程必要、专业理论课程够用、专业技能课程实用;在教学组织上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的智能基础上,不断发展,学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上推行“低起点、密台阶、多活动”的模式,使学生在不断成功中重树自信;教学方法上,要尝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建立仿真环境,体现企业与社会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评价方式上推行“考试与考核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改革,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考核认证工作,为学生自主发展、形成特长创造条件。(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1

5、督导评估,健全机制,提升建设品位

专业建设的督导评估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建立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职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26、长短结合,软硬兼顾,增强专业适应性

为增强中职学校专业对多变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遵循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中职学校应统筹规划并合理设置长线主干专业和短线普通专业,把“长短结合,以短补长”的专业设置作为办学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顾,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入。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放宽眼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使用“一流”的硬件,通过“一流”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3

7、打造精品,凸显特色,树立品牌形象

中职学校要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使学校在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生命和竞争力。中职学校只有自始至终树立起名牌意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具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牌,才能以质取胜,取信于社会。从结构上说,这也是“供给侧”的改革问题。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4

8、资源共享,校企共建,提高办学实力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将会越来越频繁,师资队伍、实验器材、实习设备、实训基地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新的资源如何获取,原有资源如何处理,都会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多由行业企业提供,中职学校聘任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师,专兼职结合。(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5

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和改造专业的新途径,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提供今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中职学校则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征求企业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通过调查、实施过程等实现对专业的调整和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2021/6/2756

1、专业建设的目标依托行业企业,创新培养模式

基于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互通,建立教学团队

体现职教理念,建设实训基地

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内容2021/6/27572、专业建设的框架1)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2)各专业的论证报告(主要内容是专业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3)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4)构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5)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6)师资队伍的建设7)实训基地的建设8)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9)专业的规范与管理建设10)专业的特色与创新2021/6/2758(1)专业的论证报告(专业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关键词:真实性、全面性、及时和前瞻性、分析与研究性信息渠道:直接调研和间接收集、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2021/6/2759(2)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标准或专业基本要求制订)1)专业名称2)专业代码3)招生对象4)学制与学历5)就业面向6)培养目标与规格7)职业资格证书8)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9)专业办学基本条件与建议10)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2021/6/2760(3)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结合专业及行业的特点,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校企“双主体”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校企融合项目带动双轮职训人才培养模式2021/6/2761开放式的校企合作平台

交替双循环

跟班实习工厂教学

顶岗实习

在前4学期,轮流进行学校、企业交替教学和实习,总共两次循环在第2~5学期,每学期安排跟班实习1个月,“跟班”有两层含义,即学生根据实习内容跟企业的班进行实习,指导教师跟学生的班级到企业指导

在第4、5学期将部分核心课程安排到企业边教学边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6学期,在学生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融合、项目带动、双轮职训”人才培养模式

2021/6/2762学校企业跟班、顶岗实习流程图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点、难点工作

共同制定

顶岗实习计划

共同制定

顶岗实习

管理规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共同评价顶岗实习效果学校企业课程实习内容实习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书》成立实习管委会,实施“五共“管理师傅专业教师实习学生2021/6/2763(4)实施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依据岗位的能力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任务,灵活设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特色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2)实施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重点工作A、确定核心课程(每个专业5-8门)、构建课程体系。B、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内容。C、完成核心课程自编特色教材立项、编写。D、实施专业课“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2021/6/2764聘请引进锻炼培训考察(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主要途径与措施:2021/6/2765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每个专业两名专业带头人培养。主要手段:国内外培训、访学、与企业共同立横向课题。四至六名左右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手段:国内培训、交流、下企业锻炼、与聘请能工巧匠接对。其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主要手段:下实训室和企业锻炼、聘请能工巧匠一对一帮扶。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主要手段:制订用人的激励制度,加强与企业联系,做大、做强资源库。

2021/6/27661)实训基地作用: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在校期间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素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基本保证。通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通过生产场地和设备,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中,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资格与技能标准,进行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实现能与今后的就业岗位基本对接。

(6)实训基地建设2021/6/2767实用性原则职业性原则体现职业性是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校内实训基地尽力营造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形成“企业文化”氛围,重视企业元素的融入。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内容确定,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实训基地的实用性。共享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训室在布局上尽量按照专业群或技术应用大类集中布局和建设,不强调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协调不同部门充分使实训室的各种资源。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向师生、社会人员全面开放,使其产生最大效益。2)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2021/6/2768建设”1234”功能创造一个环境完成两类训练

实现三项任务

体现四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目标理念三结合五合一教、学、做相结合

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

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实习合一

生产与创收合一

一个环境两类训练三项任务四大原则职业环境基本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任务

职业技术培训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