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内不存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B.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C.含有叶绿素细胞可能是原核细胞D.蛔虫细胞、人成熟红细胞都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详解】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体,A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但有叶绿素,C项正确;蛔虫细胞、人成熟红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项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B.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组成成分C.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不含有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的产物,DNA中不含有核糖,B项错误;少部分酶是RNA,不含有肽键,C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D项正确。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B.口腔上皮细胞比唾液腺细胞的核仁体积大、核孔数量多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分泌功能越强的细胞,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答案】D【解析】【详解】高尔基体膜上没有核糖体附着,A项错误;与唾液腺细胞相比,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功能,核仁较小,核孔较少,B项错误;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C项错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转移完成分泌过程,分泌功能越强的细胞,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D项正确。4.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C.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详解】A、渗透平衡时,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一定的压力,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渗透压关系仍是S1>S2,A错误;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增大,平衡时m变大,B错误;C、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C正确;D、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S1)浓度下降,漏斗外溶液(S2)浓度则增大,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下降,此时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先将变小,D错误。故选C。【点睛】5.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同一离子(如K+)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相同C.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升高D.载体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不受02浓度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小分子物质不一定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如葡萄糖,A项错误;K+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B项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升高,C项正确;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受02浓度影响,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小分子的理解不正确。小分子是相对于大分子而言,葡萄糖、氨基酸均可以称为小分子。6.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7.“细胞凋亡转向”假说认为,在生物体内,增殖失控的细胞大部分会发生凋亡并被免疫系统清除,极少数增殖失控的细胞在致癌条件下发展成为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在癌变与凋亡的过程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C.致癌因子可诱使细胞中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正常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答案】A【解析】【详解】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二者过程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水解酶的活性升高,导致细胞解体,B项错误;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调控细胞正常的周期,C项错误;正常细胞的凋亡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项错误。8.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详解】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9.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AB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过程,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自然界中雄配子数远远大于雌配子数,A错误;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现象,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ABC。【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10.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详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配子概率是A=2/3、a=1/3。因此①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2/3×1/4=1/6;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故选A。【点睛】11.蚊子的基因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胚胎致死。用AABB雄蚊与aabb雌蚊交配,得到F1,再让F1群体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则F2中aaBb的个体占A.1/4 B.1/7 C.1/5 D.1/8【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题干信息推测出F2群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详解】AABB和aabb个体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b和aaBB死亡,因此F2群体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4:2:2:2:1,故F2中aaBb的个体占2/14即1/7,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12.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红眼雄果蝇杂交,则F1中A.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B.白眼雄果蝇占1/2C.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 D.雌果蝇中红眼占1/2【答案】A【解析】【详解】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双亲基因型可记作AXBY×AXBXb,A代表Ⅳ号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A项正确;子代白眼雄果蝇占1/4,B项错误;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C项错误。雌果蝇全为红眼,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看做杂合子,则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对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乘法原理进行综合。13.下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口腔上皮细胞中可以发生图①②③所示过程B.图④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C.在分化过程,不同细胞通过②③过程形成的产物完全不同D.图②③所示过程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①:①是DNA复制过程,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需要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分析图②:②是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需要条件:模板(DNA的单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分析图③:③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条件:模板(RNA单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原料(氨基酸)、tRNA。
分析图④: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所以能进行DNA复制,因此口腔上皮细胞中只可以发生图②③所示过程,A错误;
B、图④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所以不存在染色体,B错误;
C、在分化过程,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通过②③过程形成的产物不完全相同,但也不是完全不同,C错误;
D、图②③所示过程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有T与A配对,后者没有,D正确。
故选D。14.用15N和32P共同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9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检测到32PB.DNA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1/32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可以检测到15N和32PD.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15N和32P均不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15N可参与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标记,32P只参与噬菌体DNA的标记,子代噬菌体中可以同时检测到15N和32P,A项错误,C项正确;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2/64=1/32,B项正确;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15N和32P均不出现,D项正确。【点睛】“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5.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了自由组合C.发生过交叉互换 D.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详解】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一般完全相同,若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选B。16.某农科所通过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②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C.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答案】C【解析】【详解】①过程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②过程为杂交育种步骤,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B项正确;单倍体高度不育,难以产生种子,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C项错误;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D项正确。17.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B.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5时期,B2与A—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详解】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A错误;B、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T5时期,B2与A基因库有所差异,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C。18.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饮用水的缺乏和各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灾民中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B.灾民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C.因饮水不足,灾民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在寒冷环境中,灾民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详解】体内缺少蛋白质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导致全身浮肿,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项错误;饮水不足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项正确;在寒冷环境中,灾民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项正确。1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稳态的维持有利于呼吸作用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顺利进行C.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D.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外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项错误;呼吸作用发生于细胞内,B项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项正确;体内细胞通过代谢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项错误。2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的过程C.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和体内反射弧中均有双向传导的特点D.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答案】B【解析】【详解】A、神经细胞外K+的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A项错误;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小体,使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把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B项正确;C、兴奋在体内反射弧中单向传导,C项错误;D、神经递质可以是小分子,如NO,D项错误。故选B。21.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低血糖症状【答案】B【解析】【详解】胰高血糖素不会促进肌糖原分解,A项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把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物质,B项正确;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C项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失去降糖功能,D项错误。2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C.免疫活性物质都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答案】D【解析】【详解】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项错误;浆细胞可以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免疫效应,而不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项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参与抗原的吞噬、处理,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免疫效应,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非特异性免疫理解不正确。唾液中的溶菌酶不属于体液,可看作是皮肤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农田灭虫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详解】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抵抗稳定性强,A项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项正确;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受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项正确;农田灭虫除草能使能量更多流向庄稼,D项正确。24.下列六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共有几项?①切除甲状腺后,小狗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②苹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下降③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其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④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⑤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⑥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B【解析】【详解】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小狗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①正确;苹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上升,②错误;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但不改变细胞中染色体组成,③错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④正确;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⑤错误;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⑥正确,①④⑥正确;选B。【点睛】本题易判断⑤正确,错因在于未能正确区分实际光合作用和表观光合作用。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表观光合作用,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实际光合作用。25.关于所列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以上实验都需要进行染色处理B.除实验①外,都不需要使用酒精C.除实验③⑤外,都不需要使用盐酸D.除实验①外,都可使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使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不需要进行染色处理,A项错误;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酒精进行固定,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需要用酒精冲洗卡诺氏液,B项错误;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需要使用盐酸进行解离,C项错误;除实验①外,都可使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判断D项错误,错因在于对洋葱鳞片叶认识不全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无色,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非选择题26.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1)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_____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_____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1所示:(2)图1中,对照组草莓11时与9时相比,C3含量_____。(3)遮光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于是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2的结果,由图2可知实验组CO2的利用率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光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___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___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作进一步研究。(5)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____。【答案】①.遮阳网②.相同且适宜③.下降④.小于⑤.降低⑥.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⑦.遮光比例⑧.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实验目的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图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固定C02的效率和CO2的补偿点的比较,判断实验组CO2利用率的变化。(1)研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为光照条件的不同,实验组应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对照组应用自然光进行处理。温度等环境因素为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2)图1中,11时比9时光照较强,较多的C3被还原,且对照组草莓出现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C3含量减少。(3)图1为光照条件不同对草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根据对照组和实验组曲线对比可知,遮光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小于对照组。由图2可知实验组固定C02的效率比对照组降低,CO2的补偿点升高,说明对CO2的利用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光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4)根据上述分析,可提高遮光比例,提高叶面温度,进而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5)验证适当遮光可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点睛】解答第(2)小题时,应根据11时与9时光照条件的不同以及11时左右“午休”现象的原因,从C3的来源和去路分析C3含量的变化。27.图甲为某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态,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幼苗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的物质是___________。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属于细胞的_________运输。图甲中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中,能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___。A.根的向地生长B.茎的背地生长C.均能D.均不能(3)图甲幼苗横放后,2处和3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依次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曲线和__________曲线。(4)图乙中C对应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或“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图丁曲线分析,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答案】①.色氨酸②.主动③.在重力作用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④.A⑤.A1⑥.B2⑦.低⑧.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⑨.脱落酸【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理解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进而判断1〜4处生长素的作用情况。(1)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细胞的主动运输。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2处被抑制,4处促进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2)图中1处促进生长,2处抑制生长,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3和4处均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3)图甲幼苗横放后,2处生长素浓度升高,且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应于A1;3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但仍促进生长,对应于B2。(4)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5)据图丁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脱落酸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8.某河流干涸后若干年内,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2)图1体现了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___现象,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物种③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使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3)对该群落中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该动物种群增长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_(填字母)。(4)经观察和测定,灌木丛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图3所示。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_______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5)树木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价值。【答案】①.次生演替②.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③.分层④.竞争⑤.栖息空间和食物⑥.a⑦.三、四⑧.(b+d+e)/a⑨.标志重捕法⑩.直接和间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考查对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1中三个物种的数量变化判断其生物类型,根据图2中K值判断种群增长最快的点,根据图3中食物网判断营养级别。(1)该群落演替在具有一定土壤条件下进行,属于初生演替。(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垂直结构,表现为草本、灌木和乔木分层分布,三个物种之间竞争光照、无机盐等,种间关系为竞争。物种③为乔木,乔木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3)据图2可知,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为K,种群数量为K/2时,即为a点时,该动物种群增长最快。(4)据图可知,沙氏变色蜥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沙氏变色蜥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5)树木造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种群同化量的比值。29.为了验证高等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有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1)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知识可预测,_________号试管能检测到C02。但此人的实验结果是: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02,其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相符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①空气中的C0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②实验设计的缺陷,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修正了上述(2)中的实验设计缺陷后,欲进一步进行实验排除空气中的C02带来的实验误差,设计方案如下:①分别为1号和2号试管设置对照组1'号和2'号试管;②将1'号和2'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线粒体基质②.线粒体内膜③.2④.肝细胞暂时保存时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保存⑤.分别加入与1、2号试管相同的物质,只是在第⑤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生理盐水(1′号和2′号试管应依次加入等量的细胞质基质和保存液、线粒体和保存液,但均不能加入丙酮酸溶液)【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考查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原因①分析溶液中含有少量CO2即可被检测出,进而分析肝细胞保存在葡萄糖溶液中可能使溶液中含有CO2的原因。(1)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中。(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据此可预测,2号试管应检测到C02。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02,可能的原因是:肝细胞暂时保存时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了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导致1号试管中检测到CO2。(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原料是丙酮酸,排除空气中CO2带来的实验误差,可将1'号和2'号试管分别加入与1、2号试管相同的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阿米巴病病因介绍
- 肝衰竭病因介绍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读《处处留心皆学问》精美课件
- 老年人喉癌病因介绍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电子教案 30客户服务概述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4章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教学课件
- 《短文三篇》课件
-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6下(教案+课件)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庄诗倩
- 《神经系统查体》课件
- 《BAS架构培训》课件
-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GF-2000-0204(岩土工程设计、治理、监测)
- 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部门-档案工作-汇报-数字化81页PPT课件
- 化工精馏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长治碳纤维项目投资计划书(参考模板)
-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定语从句关系副词习题(含答案)
-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诊疗方案
- 幼儿园算术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直接打印版1
- 控制系统的校正
- 陕西生物医药项目融资报告-(模板范本)
- 一起来配置MA5680T
- 企业创新成功案例(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