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高教育集团湖南六校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卷本试题卷共4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热量条件不同 D.水分条件差异2.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叶面宽大【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D正确;与光照条件、土壤性质、海陆位置差异没有必然性的关系,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骆驼刺根系发达,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刺应为温带荒漠地区的典型植被。由于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所以植被稀疏,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A、B错;气候干旱,为保持植被体内水分,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面不可能宽大,D错。故选C。【点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生存几率。海洋表层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纬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河流入海淡水量②降水量③蒸发量④冰雪融水量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A.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D.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因此降水量、蒸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入海淡水量,冰雪融水量主要影响海岸附近,对大洋盐度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4题详解】波罗的海海域封闭,受洋流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波罗的海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A排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B排除;波罗的海沿岸多陆地径流注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使盐度降低,D排除。故选C。【点睛】在近岸地区,河流径流量对海水盐度影响大,比如亚马孙河河口到160千米范围均是淡水,而在外海和大洋,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台湾省海边,有一种发育在砂岩上的奇特自然景观——“豆腐岩”。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豆腐岩”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C.海水沉积 D.风力沉积6.与“豆腐岩”形成过程最相似的是()A.沙嘴 B.海滩 C.沙堤 D.海蚀平台【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图中显示,豆腐岩地势与海水平面相当,风浪和潮汐可以漫过“豆腐岩”,可以受到海水侵蚀,A正确;“豆腐岩“地势低,经常被海水浸没,受海风的影响小,风力作用不明显,BD错误;从“豆腐岩"形态的形态来看,表面看似裂开的石块,底部为完整的岩石层,因此不可能为海水沉积形成,C错误。故选A。【6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豆腐岩”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海蚀平台也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沙嘴、海滩、沙堤都是由海水沉积形成,ABC错误。故选D。【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夕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图为某城市2022年某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7.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强③增强 B.①增强④减弱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增强8.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该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为了有效防止冻害,农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B.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C.架设黑色尼龙网,挡风吸热 D.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小,故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①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B正确,CD错误;①增强③增强使白天气温高,与夜间气温无关,A错误。故选B。【8题详解】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温度减少冻害,ABD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并实时传回气象数据的工具,下左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处,右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气球在上升过程中()A.体积不断缩小 B.测定的气温一直在下降C.体积不断膨胀 D.测定的紫外线先增后减10.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A.海口 B.杭州 C.武汉 D.漠河11.在大气中,右图所示大气成分()A.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答案】9.C10.D11.B【解析】9题详解】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气球内外气压差增大,气球体积不断膨胀,A错,C对;气球升至38千米,已经到达了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气温对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中随高度上升而上升,B错;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2-27千米处,距离臭氧层越近紫外线越少,所以测定紫外线应先减后增,D错。故选C。【10题详解】不同纬度,对流作用强度不同,对流层厚度不同,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对流层厚度越小,越能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四个选项中,漠河纬度最高,对流层厚度最小,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D对,ABC错。故选D。【11题详解】从分布高度可知,右图所示大气成分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力强,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射线照射,保护生物,B对;大气中的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臭氧不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才是,D错。故选B。【点睛】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千米,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千米。祁连山脉北部山麓分布着连绵的冲积扇。图示意祁连山脉及冲积扇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2.祁连山脉冲积扇分布于山前地带,其主要原因是山前地区()A.风化强烈,风化物厚度大 B.河流汇集,携带泥沙多C.植物茂密,地下水埋藏浅 D.地势变缓,河流流速慢13.河西走廊冲积扇发育的季节主要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由于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坡度的降低,河流流速的减慢,搬运能力下降,使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了扇形堆积体,即为冲积扇,由此可知,D正确;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与风化作用、植物和地下水关系不大,AC错误;冲积扇的形成需要坡度降低,地势趋缓,河流流速减慢使得泥沙堆积而形成,河流携带泥沙多不会直接形成冲积扇,B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河西走廊的河流大多数为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而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有利于冲积扇的发育,B正确;其他季节气温较低,融化量小,ACD错误。故选B。【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9°N,102.2°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软流层15.图中圈层()A.②圈层是岩浆发源地 B.③圈层是岩石圈一部分C.④圈层是不连续圈层 D.⑤圈层温度下热上冷【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B正确,①圈层生物圈,②圈层为地壳,③圈层为上地幔顶部,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②为地壳,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层,A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B正确;④圈层是水圈,为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大气圈温度变化复杂,高层大气的热层温度甚至达到1000摄氏度,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古登堡面深度约29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5~10千米。16.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答案】A【解析】【详解】海螺是生活在海洋的一种有壳的无脊椎动物。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A正确;生物演化是不可逆的,一般时期具有一定类型的生物,因此通过该化石能够确定当地处于海洋的地质年代,B错误;通过化石无法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和地层厚度,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下图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____,____,____,(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____图中⑤是____在它们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____带。(3)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是:①____,②____,③____。【答案】(1)①③②.温度③.大气④.液态水(2)①.火星②.木星③.小行星(3)①.同向性②.近圆性③.共面性【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为材料,涉及八大行星的分布特征和运动特征、地球的宇宙位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代表地球的是③;而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小问2详解】按照图中顺序,④火星,⑤是木星,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小问3详解】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同向性: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共面性: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性。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____位置。(2)从地貌上看乙图是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3)丙图地貌由____作用形成,海岸线的进退趋势是____。(4)从地貌上看丁图是____地貌,钟乳石和石笋由____作用形成。【答案】18.①.冲积扇##洪积扇②.出山口19.①.沙丘##新月形沙丘②.西北##西北干旱半干旱20.①.海浪侵蚀②.向陆地方向退缩21.①.喀斯特##岩溶②.流水沉积##流水淀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四张不同地貌图为材料设置4道试题,涉及流水、风力、海浪地貌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地貌上看甲图是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是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小问2详解】从地貌上看乙图是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沙漠有沙丘分布。【小问3详解】丙图地貌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穴等,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比如其中的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塌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柱状岩石)。【小问4详解】从地貌上看丁图是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主要由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其中钟乳石和石笋由流水堆积作用(淀积)形成,溶沟、石芽、溶漏等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是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1)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2)从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来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____循环,福建省区域内主要是____循环。(3)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主要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环节是____。植被破坏会造成_______增多,_______减少。(分别填数字序号)【答案】19.太阳辐射20.①.陆地内②.海陆间21.①.④②.②③.④④.⑤⑥【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图像来考查水循环的基础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小问2详解】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区,径流难于入海,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福建位于东部沿海,径流可以入海,参与海陆间循环。【小问3详解】南水北调主要影响地表径流环节,④代表地表径流;夏季风是指水汽输送,②代表水汽输送。植被破坏会造成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地下径流减少,④代表地表径流,⑥代表下渗,⑤代表地下径流。【点睛】20.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地气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