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三全册考点知识梳理(精华版)一、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开办私学。(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具体表现为: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代表及主张=1\*GB3①儒家:孟子、荀子孟子: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2\*GB3②道家:庄子;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3\*GB3③墨家:墨子;观点:“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4\*GB3④法家:商鞅、韩非子。韩非子的主要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又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二)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背景:适应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大一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同时防止君权滥用,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措施①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③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2)影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北宋时,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从佛教、道教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2)主要思想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2、王阳明心学南宋的陆九渊创立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3、影响(1)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并成为此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3)思想: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2、代表(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①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代表基本主张影响黄宗羲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①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②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顾炎武①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唯物思想;②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代表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影响智者学派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其代表人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权威;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的重要。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二)发展:文艺复兴1、兴起:①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③意大利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首先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欧洲各国扩展。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3、代表人物及作品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4、特点及实质: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之为“文艺复兴”。其实质是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5、影响: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三)进一步发展:宗教改革1、兴起(1)背景=1\*GB3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GB3②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3\*GB3③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4\*GB3④导火线: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2)概况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信仰得救;(2)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实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4、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四)走向成熟:启蒙运动1、理性时代的到来(1)背景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GB3④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人们对教会的迷信。(2)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3)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4)内容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②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2、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国家代表观点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法国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要求人本身的解放;②不仅反对天主教会,还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③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孟德斯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②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社会契约;④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德意志康德(经典的总结者)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②主权在民;③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④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3、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1)欧洲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2)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成就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总之:四大发明特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二)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3)特征: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1)特征: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离骚》。3、汉赋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特征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3)代表人物: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盛唐时边塞诗人代表有高适、岑参;山水诗人代表是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5、宋词和元曲宋词繁荣原因:社会矛盾尖锐;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派别: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元曲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特征:题材广泛,可雅可俗。代表:关汉卿、马致远6、明清小说(1)背景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2)特征: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代表: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古代文学发展总趋势:由贵族化走向世俗化、平民化。(三)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演变(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演变的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大致分两个阶段,魏晋前基本上自发阶段,魏晋后为自觉阶段。类别特征代表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文征明3、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脉络(1)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2)发展脉络时期特征代表远古萌芽彩陶画《颧鱼石斧图》战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4、戏曲艺术(1)发展演变:春秋战国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艺术①形成: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②发展: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③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四、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一)经典力学1、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1)伽利略的贡献①成就: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②地位: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牛顿的贡献①成就: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②应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①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②改变了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③具有科学的理论性和预见性④为两次科技革命提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5\*GB3⑤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二)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1、背景(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2)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的视野更加拓展,思想更加开放。(3)理论基础:细胞学说、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等生物学知识的积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标志:1859年,英国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3、内容(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2)进化的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4、意义: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2)应用①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应用于各工业部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2、电气技术的应用(1)理论条件: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应用①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②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瓦特制成的蒸汽机出现后,几乎应用于所有工业,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使用更加普遍,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3)促使世界市场形成。(4)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城市化进程。(5)工业革命后人们加大了对煤、铁、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加剧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四)相对论与量子论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2)创立: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①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②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3)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①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②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3)发展: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4)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五、现代信息技术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1)计算机的出现: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①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积极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2)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魏源的主张代表林则徐魏源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史实在广东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编撰《海国图志》一书,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2)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3)作用:洋务派将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二)维新思想1、背景(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产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思想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特点康有为①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②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①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②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1)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2)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口号(核心):民主和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兼容并包)。4、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和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孔乙己》是新文学的典范。④新发展:十月革命后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5、影响(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2)作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3)局限: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过程(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3、影响: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六、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①1905年,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内容思想内涵局限思想内涵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主支持清朝封建统治没有明确反帝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权: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践1911指导辛亥革命;结束帝制;1912建立中国民国;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的展开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①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②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展开。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四)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时间主要论著主要内容中共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56年《论十大关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时间主要内容指导意义1978邓小平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A.思想路线: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82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党的基本路线1992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1992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1997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他理论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1)概念: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能力。(3)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1)成就: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升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号”。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就1、奠基(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人民教育。(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3)到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浩劫(1)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2)后果: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3、复兴(1)“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扫除青壮年文盲。(4)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19世纪以来的文学1、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2)背景: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3)特点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4)代表人物和作品①英国:雪莱的《西风颂》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②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③德国: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作计划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学期教学计划
- 小升初期末复习计划例文
- 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工作计划
- 历史教学计划格式
- 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
- 办公室信息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公司年度工作计划024年
- 0月公务员年终工作总结和计划
- 2024年七年级班务工作计划
-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中国移动铁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文史哲要籍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北科技学院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2024年)医疗法律法规培训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无纸笔测试题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士毕业论文《家用电器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自然辩证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