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下表是有关石器时代的考古信息。这反映了早期中国()遗址历史遗存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猪骨、酒类和丝类残留物河南驻马店西平谢老庄遗址距今约9000年的水井和完整汲水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000多年的天文观象台A.以农为本的文明特质 B.敬天保民的文化基因C.重视浇灌的先进观念 D.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2.[2024江苏泰州期末]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而西周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虽在形式上类似商朝的内外服制,但在详细实施上,已远比商朝亲密。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A.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 B.建立起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实现地方官吏由中心干脆任命3.[2024江苏南通阶段练习]在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觉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可见()A.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觉的证明 B.文献记载为考古发掘供应了方向C.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基本成熟 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4.[2024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看法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谐。该观点()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 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5.[2024江苏南通月考]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更()A.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B.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6.[2024江苏徐州期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负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指责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看法。这表明()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B.占有史料的多少确定评价正确与否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事务因其困难而无法正确相识7.[2024江苏南通期中]下图是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国《金布律》的主要内容。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秦国()

货币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

财务出纳记账方式

官、民间债务偿还方法

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

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A.注意维护经济秩序 B.重视爱护私有财产C.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D.强调重农抑商政策8.[2024江苏南通月考]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状况。据表中信息可知,反秦大起义()主要力气身份大泽乡发难者出身于贫苦农夫的九百戍卒响应者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英布,本是骊山刑徒,率“群盗”响应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夫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冲突的激化9.[2024江苏南通期末]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制定均输法,将各郡国应缴之贡物,依据当地市价,折合为当地丰饶而廉价之土产品,缴与均输官,再由均输官将这些廉价土产品运往高价地区出售。该措施的推行()A.减弱了王国力力 B.保障了民间商人利益C.动摇了盐铁官营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0.[2024江苏南通期中]《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引发了河南南阳的“郡国大姓”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这一事务()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1.[2024江苏宿迁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王朝统一以前,诸国的文字并不统一,差异较大,这给政令的实施和经济、文化的沟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当年便下令“书同文字”,即用简化的秦文“小篆”作为标准的文字推行全国,废除其他六国文字,并由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编写小篆字书,规定作为学童必读的书本。另外,由于战国以来王权加强,官府事务繁杂,公文数量日渐增多。虽然是经过初步简化的小篆,也不易书写而不能适应实际的须要,后来在实践中便产生了更易书写的字体,即所谓的“秦隶”。据说在秦统一中国后,有一个叫程邈的人总结群众的创建,向秦始皇奏上“隶书”新体,得到秦始皇的赞扬,被作为秦书八体之一。——摘编自李伯钦、李肇翔《中国通史》依据以上材料,围绕“统一文字”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学问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精确,逻辑清楚)真题实战练12.[2024江苏卷]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全部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肯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除,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夫阶级冲突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13.[2024江苏卷]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运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14.[2024江苏卷]《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纳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闻与墓志铭文比对15.[2024北京卷]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觉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像之处。此考古发觉()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领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16.[2024天津卷]考古探讨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鬹、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17.[2024天津卷]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18.[2024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见“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19.[2024湖南卷]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20.[2024湖北卷]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致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牢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21.[2024广东卷]考古材料是探讨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运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运用铁制兵器22.[2024湖北卷]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复原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变更C.“大一统”的观念起先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加23.[2024广东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赐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别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与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供应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干脆限制24.[2024山东卷]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特地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特地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斗争的须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25.[2024浙江1月选考]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能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A[解析]材料中的考古发觉“人工栽培稻遗存、猪骨、酒类和丝类残留物”“水井和完整汲水器”“天文观象台”都与农业有关,这反映了早期中国以农为本的文明特质,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敬天保民,解除B项;材料只有河南驻马店西平谢老庄遗址体现了浇灌,解除C项;材料三处遗址都位于黄河流域,不能反映多元一体,解除D项。2.A[解析]依据材料“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西周中心与地方的关系……在详细实施上,已远比商朝亲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巩固中心权力。和内外服制度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故A项正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国家,而非西周,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变更,解除C项;地方官吏由中心干脆任命与题干无关,解除D项。3.B[解析]依据材料“在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觉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可知,龙山文化城址印证了历史文献中“有熊国”的记录,说明文献记载的内容为考古发掘供应了肯定的方位帮助,故B项正确;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觉的证明,表述不当,考古发觉有助于接近历史的真相,解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基本成熟的信息,解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解除D项。4.D[解析]依据“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看法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谐”可知该观点强调通过礼仪文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故D项正确;该观点应属于儒家的观点,与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不符,解除A项;“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法家思想更适应社会的现实须要,解除B项;题干没有强调君主专制的权威,而是强调通过礼乐文化稳定社会秩序,解除C项。5.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书籍散入民间,士阶层成为书籍的主要读者群,私人藏书也日益普遍,这有利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局面的转变,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故C项正确;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解除B项;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6.C[解析]依据材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故C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务的标准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等,所以“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的说法错误,解除A项;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不只有史料多少,“确定”说法过于肯定,解除B项;历史事务因其困难而无法正确相识,说法错误,解除D项。7.A[解析]依据材料“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国《金布律》的主要内容”可知法律规定的是关于欠债还债的执行主体责任、货币管理等问题,可见当时秦国注意维护经济秩序,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关于官府与百姓的债务问题,与私有财产无关,解除B项;材料能体现出法律制度细密,但不能看出严苛,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解除D项。8.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反秦起义者的构成状况,通过材料表格可知,参与反秦起义的人员来源广泛,包括出身贫苦的农夫、骊山的刑徒、六国旧贵族,还有少数民族,这说明反秦起义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体现材料,解除;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层的内部冲突,解除D项。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法,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项正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减弱了王国力力,解除A项;均输法打击了商人,所以“保障了民间商人利益”的说法错误,解除B项;盐铁官营指的是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10.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度田有利于打击地方豪强地主,但刘秀因地方豪强叛乱而下令停止度田,这会加速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C项正确;汉武帝时设立刺史,解除A项;材料内容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解除B项;材料中的事务会加速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不会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解除D项。11.示例:论题:秦朝统一文字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阐述:秦朝完成统一后,原来各诸侯国的文字不统一,使国家的政令颁布受到严峻影响。为保障国家政令的通行,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颁行全国。其举措适应了巩固统一的须要,有利于政令的通行和全国各地的文化沟通。总之,文字的统一是国家大一统的重要表现。(国家统一是文字统一的前提;文字统一促进文化发展;文字统一推动汉字发展等符合题意皆可)真题实战练12.C[解析]材料“辕颇遭到拥有肯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除”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发生了变更,故选C项;秦朝确立官僚政治,时间不符,解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与地主阶级冲突尖锐,解除B项;辕颇遭到拥有肯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除,而不是遭到卿大夫挑战,解除D项。13.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故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思想,没有涉及强制耕战,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解除C项。14.B[解析]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别出心裁。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可他还是到处找寻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故司马迁采纳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解除A、C、D三项。15.B[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像之处,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领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解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国家,解除D项。16.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通过分析比较5000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属于龙山文化分布范围,而出土酒器的器型,后来也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出现,说明白龙山文化的传承,故C项正确。良渚文化分布于钱塘江、太湖流域,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巴蜀文化则位于四川盆地,均不位于海岱地区,故A、B、D三项错误。17.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虽然汉武帝调整经济政策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同时又常年对外用兵、多次巡游花费巨大,导致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故D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朝廷干预经济的程度,也没有反映朝廷干预经济是否影响国家财政状况,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汉武帝统治时期,虽然存在严峻的弊政和社会问题,连年征战造成府库空虚,但仍旧可称为西汉发展的鼎盛时期,且汉武帝晚年及继任的昭帝、宣帝转而推行富民政策,使社会冲突得以缓和,汉朝出现中兴局面,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符合时代需求,故C项错误。18.A[解析]由“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法家主见法治,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田齐法家主见君臣用礼仪来教化百姓,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综上即可得出田齐法家的思想特点为“尚法存礼”,故A项正确;“敬天”为西周时治国思想,且材料未涉及“敬天”,解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解除C项;法家主见法治,同时存礼,且“外儒内法”为西汉董仲舒思想,解除D项。19.C[解析]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淌,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须要,大量汲取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故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解除A项;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解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冲突导致各家的盛行,解除。20.C[解析]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说明出土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图像比文献记载更牢靠,解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对天文观测的重视,解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楚国制漆工艺精湛,解除D项。21.B[解析]材料“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在春秋早期的晋国已经起先运用铁器,材料与结论之间能够形成较完整的逻辑关系,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商朝时期统治中心在今河南及周边地区,内蒙古出现的个别商朝青铜器不能证明商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解除A项;材料“湖北大冶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