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TOC\o"1-2"\h\u16818第一章引言 2172601.1项目背景 3164611.2项目目标 3229001.3项目意义 323761第二章大数据安全概述 3111842.1大数据安全概念 391782.2大数据安全威胁 4322462.3大数据安全挑战 45382第三章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 5225573.1数据加密技术 5196383.1.1对称加密技术 5289923.1.2非对称加密技术 522583.1.3混合加密技术 5199633.2数据隐私保护策略 5185773.2.1数据脱敏 5290683.2.2数据访问控制 519403.2.3数据加密存储 5166413.3加密与隐私保护的实施 6222363.3.1制定完善的加密策略 6288913.3.2强化数据访问控制 6272273.3.3建立数据脱敏机制 6227383.3.4加密存储数据 6102963.3.5培训员工安全意识 69879第四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6284094.1访问控制策略 6286154.2身份认证技术 6128464.3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的实施 725718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187775.1数据备份策略 7120155.2数据恢复技术 8274245.3备份与恢复的实施 812961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 8243386.1网络攻击类型 8110926.1.1网络钓鱼攻击 86396.1.2DDoS攻击 9304866.1.3SQL注入攻击 9248916.1.4恶意软件攻击 9267526.1.5网络扫描与嗅探 9269436.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9113386.2.1防火墙技术 9144666.2.2入侵检测系统(IDS) 9256646.2.3虚拟专用网络(VPN) 9160086.2.4安全漏洞修复 9274116.2.5安全审计 9305846.3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040086.3.1制定网络安全政策 10298716.3.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 10193986.3.3建立安全防护体系 10182236.3.4实施安全漏洞修复 10228716.3.5加强数据加密和备份 10169966.3.6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 10252446.3.7建立应急预案 10519第七章数据审计与监控 10115177.1数据审计方法 10133577.2数据监控技术 11233877.3审计与监控的实施 1128869第八章安全风险管理 1230988.1风险评估与识别 12292038.1.1风险评估概述 12307708.1.2风险识别方法 12240378.1.3风险评估流程 1292248.2风险防范与应对 1234828.2.1风险防范策略 12306928.2.2风险应对措施 13294908.3风险管理流程 1313398.3.1风险管理策划 13276398.3.2风险评估与识别 13100258.3.3风险防范与应对 1355238.3.4风险监测与预警 13245208.3.5风险沟通与报告 1383188.3.6风险改进与优化 138529第九章法律法规与政策 13130969.1相关法律法规 13269169.2政策指导与监管 14192909.3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 151066第十章大数据安全防护项目实施与管理 151422910.1项目实施策略 152027010.2项目进度管理 162060810.3项目质量管理 16694810.4项目风险管理 16第一章引言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资源,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不仅为企业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大数据安全事件频发,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风险不断加剧,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提高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本项目应运而生。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和设计一套适用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确大数据安全防护的关键环节。(2)梳理现有大数据安全技术和方法,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3)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特点,提出一套系统的大数据安全防护策略。(4)通过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验证所提出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的有效性。1.3项目意义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数据泄露、滥用和篡改等安全风险。(2)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推动行业健康发展。(3)为其他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提供借鉴和参考,提升我国大数据安全整体水平。(4)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大数据安全概述2.1大数据安全概念大数据安全是指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输及销毁等全过程中,采取有效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和合规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风险。大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障大数据环境中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使用。2.2大数据安全威胁大数据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泄露: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因技术缺陷、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数据被非法获取或泄露。(2)数据篡改: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被非法篡改,导致数据失真或产生误导。(3)数据丢失: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因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原因导致数据无法恢复。(4)恶意攻击:指通过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手段,对大数据系统进行攻击,破坏数据安全。(5)内部威胁:指企业内部员工或合作伙伴因操作失误、利益驱动等原因,对数据安全产生威胁。2.3大数据安全挑战大数据安全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量庞大: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巨大,给数据安全防护带来极大挑战。(2)数据多样性: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类型繁多,增加了数据安全防护的难度。(3)数据存储和传输:大数据系统涉及多种存储和传输技术,如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这些技术带来新的安全挑战。(4)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成为大数据安全的重要挑战。(5)法律法规与合规:大数据安全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与合规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6)技术更新与演进:大数据技术不断更新和演进,安全防护措施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7)安全人才短缺:大数据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短缺,企业面临人才招聘和培养的挑战。第三章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3.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3.1.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该技术主要包括DES、3DES、AES等算法。对称加密技术具有较高的加密速度,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3.1.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该技术主要包括RSA、ECC等算法。非对称加密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加密速度较慢。3.1.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是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一种加密方式,旨在发挥两者的优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同时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密钥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3.2数据隐私保护策略数据隐私保护策略是为了保证用户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泄露和滥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3.2.1数据脱敏数据脱敏是指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替换、加密等处理,使得数据在泄露后无法直接关联到具体个体。常见的脱敏方法包括数据掩码、数据加密、数据变形等。3.2.2数据访问控制数据访问控制是指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管理,保证合法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访问审计等。3.2.3数据加密存储数据加密存储是指将数据以加密形式存储,保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常见的加密存储方式包括磁盘加密、数据库加密等。3.3加密与隐私保护的实施为了保证大数据安全,以下是对加密与隐私保护策略的具体实施建议:3.3.1制定完善的加密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安全级别,制定合适的加密策略,包括加密算法的选择、密钥管理、加密流程等。3.3.2强化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敏感数据只被授权用户访问。同时对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发觉异常行为及时处理。3.3.3建立数据脱敏机制在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中,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3.3.4加密存储数据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存储环节不被非法获取。3.3.5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第四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4.1访问控制策略在信息技术行业的大数据安全防护中,访问控制策略是一项关键环节。访问控制策略旨在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篡改、窃取等恶意行为。访问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用户分类:根据用户角色、职责和权限,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类别,如管理员、普通用户、访客等。(2)权限分配:为每个用户类别分配相应的权限,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3)访问控制规则:制定访问控制规则,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行为。访问控制规则包括访问时间、访问方式、访问频率等。4.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安全防护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有:(1)密码认证:用户通过输入预设的密码进行身份认证。为提高安全性,可以采用复杂的密码策略,如定期更换密码、设置密码强度等。(2)生物识别认证: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识别等,进行身份认证。生物识别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成本较高。(3)双因素认证:结合两种或以上的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生物识别、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双因素认证大大提高了身份认证的难度,增强了系统安全性。4.3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的实施为保证大数据安全防护的有效性,以下措施应在实施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时采取:(1)制定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明确用户分类、权限分配和访问控制规则。(2)采用先进的身份认证技术,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查,保证权限分配合理且符合实际需求。(4)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5)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保证用户了解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的重要性。(6)建立完善的日志审计机制,对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便于后期审计和追溯。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保证系统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信息安全。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5.1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是保证大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在数据遭受损失或破坏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以下为数据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制定定期备份计划,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2)多副本备份:将数据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创建多个副本,以应对单点故障。(3)异地备份:将数据备份至地理位置不同的存储设备,以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4)热备份:对实时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保证业务连续性。(5)冷备份:对历史数据进行备份,以降低存储成本。5.2数据恢复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后,利用备份对数据进行恢复的方法。以下为常见的数据恢复技术:(1)文件恢复:针对单个文件或文件夹的恢复,通常采用文件级备份。(2)磁盘恢复:针对整个磁盘的恢复,通常采用磁盘级备份。(3)数据库恢复:针对数据库的恢复,通常采用数据库备份。(4)虚拟机恢复:针对虚拟机的恢复,通常采用虚拟机备份。(5)灾备恢复:针对整个数据中心或业务系统的恢复,通常采用灾备备份。5.3备份与恢复的实施为保证大数据安全,以下为备份与恢复的实施步骤:(1)制定备份计划: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备份计划,包括备份频率、备份类型、备份存储方式等。(2)选择备份工具:选择成熟、稳定的备份工具,以满足备份需求。(3)部署备份环境:根据备份计划,部署备份存储设备、网络等基础设施。(4)执行备份操作:按照备份计划,定期执行备份操作,保证数据安全。(5)验证备份效果:定期检查备份文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6)制定恢复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恢复策略,包括恢复顺序、恢复时间等。(7)实施恢复操作: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按照恢复策略,执行恢复操作。(8)监控备份与恢复过程:实时监控备份与恢复过程,保证备份与恢复的顺利进行。(9)优化备份与恢复方案:根据业务发展,不断优化备份与恢复方案,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6.1网络攻击类型6.1.1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敏感数据,进而窃取用户隐私或进行非法操作的行为。6.1.2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是指攻击者利用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服务器发起大量请求,导致服务器瘫痪,无法正常对外提供服务。6.1.3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插入恶意的SQL语句,窃取、篡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6.1.4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攻击包括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攻击者通过植入恶意代码,破坏系统安全,获取非法利益。6.1.5网络扫描与嗅探网络扫描是指攻击者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IP地址、端口等信息,寻找系统漏洞;网络嗅探是指攻击者通过窃听网络数据包,获取敏感信息。6.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6.2.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通过对进出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6.2.2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网络流量、日志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6.2.3虚拟专用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加密传输,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防止数据泄露。6.2.4安全漏洞修复针对已知的系统漏洞,及时进行修复,降低被攻击的风险。6.2.5安全审计通过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等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6.3网络安全防护策略6.3.1制定网络安全政策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明确网络安全目标、责任和措施,保证网络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6.3.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组织员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降低内部威胁。6.3.3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等在内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6.3.4实施安全漏洞修复针对已知的系统漏洞,及时进行修复,降低被攻击的风险。6.3.5加强数据加密和备份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6.3.6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发觉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6.3.7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第七章数据审计与监控7.1数据审计方法在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中,数据审计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合规性。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数据审计方法:(1)日志审计:通过收集和审查系统日志、数据库日志、应用日志等,分析数据操作行为,发觉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风险。(2)实时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觉异常行为,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数据泄露或损坏。(3)定期审计: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数据资产进行全面审查,检查数据合规性、完整性和安全性。(4)基于规则的审计:依据预设的审计规则,对数据操作行为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规定,发觉潜在的安全问题。(5)基于异常的审计:通过分析数据操作行为,找出与正常行为模式不一致的异常行为,进而发觉安全风险。7.2数据监控技术数据监控技术是保证大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数据监控技术:(1)流量监控: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数据流向和传输速度,发觉异常流量,防止数据泄露。(2)数据库监控: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非法访问、越权操作等异常行为,保证数据库安全。(3)主机监控:对主机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检查系统进程、文件系统、注册表等,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4)应用监控:对应用程序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应用行为,发觉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隐患。(5)终端监控:对终端设备进行监控,保证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止恶意软件感染和非法访问。7.3审计与监控的实施为保证大数据安全,以下为数据审计与监控的实施策略:(1)制定审计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安全要求,制定合适的审计策略,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周期、审计方法等。(2)建立审计团队:组建专业的审计团队,负责实施数据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3)实施实时监控:采用先进的数据监控技术,对数据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及时报警。(4)定期审查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进行定期审查,分析审计结果,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审计与监控异常,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数据安全。(6)加强审计与监控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审计与监控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保证审计与监控工作的有效实施。第八章安全风险管理8.1风险评估与识别8.1.1风险评估概述在大数据安全防护中,风险评估是一项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破坏、业务中断等安全风险的因素。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为后续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依据。8.1.2风险识别方法(1)资产识别: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和梳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2)威胁识别:分析可能导致风险的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如网络攻击、病毒、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3)脆弱性识别:发觉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如配置不当、软件缺陷等。(4)风险分析:结合资产、威胁和脆弱性,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影响。8.1.3风险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对象、内容、时间和人员。(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技术、管理、业务等信息。(3)风险识别:运用上述方法,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4)风险分析: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5)风险评级: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评级。(6)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8.2风险防范与应对8.2.1风险防范策略(1)技术手段:采用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办公场所等物理安全防护。(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8.2.2风险应对措施(1)风险规避:通过避免使用高风险的技术或业务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风险接受:在充分了解风险的情况下,决定承担一定的风险。8.3风险管理流程8.3.1风险管理策划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和信息安全战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范围、方法和要求。8.3.2风险评估与识别按照风险评估的流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工作。8.3.3风险防范与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并落实到位。8.3.4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控风险变化,保证及时发觉和应对风险。8.3.5风险沟通与报告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保证风险信息传递畅通,定期向上级领导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情况。8.3.6风险改进与优化根据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第九章法律法规与政策9.1相关法律法规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大数据安全。以下为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责任,对个人信息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进行了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原则,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明确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9.2政策指导与监管在大数据安全防护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与监管措施,以保证大数据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实施:(1)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将大数据安全作为重要内容,为大数据安全防护提供了政策指导。(2)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大数据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3)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进行审查,保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4)信息安全监管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大数据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大数据安全。9.3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是保证大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的实施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大数据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保证法律法规在大数据安全防护中的有效实施。(2)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防护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防护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大数据安全防护工作的落实。(3)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信息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信息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项目管理代理合同范本
- 全新2024年度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合同3篇
- 2024年中铁定制型材采购及配送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专属门卫服务聘用合同版B版
- 2024年农药喷洒作业服务合同
- 2024年土地使用权无偿转让协议版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详述3篇
- 2024年度环保治理技术许可合同
- 我会搬椅子安全
-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课件
- 干部学历学位认证表A
-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吴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期末补考大作业试题含答案
- DB11 1741-2020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
- 正确的人生观讲课文档
- 大英县“互联网+智慧教育”建设项目 招标文件(采购)
- 单位职责要点和底线清单(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
- YC/T 416-2011醋酸纤维滤棒中薄荷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GB/T 7533-1993有机化工产品结晶点的测定方法
- GB/T 32678-2016橡胶配合剂高分散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 GB/T 3216-20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