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臭氧层破坏与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有关,臭氧减少会使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B.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C.温室效应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存在差异的部分是(

)A.碱基 B.脱氧核糖 C.核糖 D.磷酸基团3.下图表示几种常见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需要消耗能量B.方式①和②均属于被动转运,需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协助C.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K+通过方式②外流D.胰岛素以方式③运出胰岛细胞4.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 B.b C.c D.d5.碳循环是物质循环的主要类型,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I-Ⅳ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元素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B.由生产者、Ⅱ、Ⅲ、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①⑦⑧过程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6.酱香型大曲中淀粉酶的活力与白酒的风味有关,研究人员开展了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纯化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B.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C.可通过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D.筛选后废弃的培养基应消毒后丢弃7.目前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延长了果蔬保鲜时间、增加了农民收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调冷藏时果蔬细胞的自由水增多,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下降B.若充氮保鲜的马铃薯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呼吸C.小麦种子的保存过程需提供干燥等条件D.储存青菜时,气调冷藏库的温度需设置为零下低温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核DNA完成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C.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计数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9.在食物加工的过程中,“火候”会影响风味。除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的变化外,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也是改变食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刚采摘的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甜味,是因为加热会提高淀粉酶活性B.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最佳使用时间在肉炒熟后起锅前C.利用生姜中的凝乳酶使牛奶凝固来制作“姜汁撞奶",制作时需将牛奶冷藏后迅速倒在姜汁上D.置于温暖处发酵的面团体积变大或内部出现蜂窝状,是由于酵母细胞中的酶分解糖类产生了气体10.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癌细胞不存在控制Dnase酶和Caspase酶合成的基因,所以不会凋亡C.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改变的结果D.细胞凋亡过程中既存在DNA的断裂也存在蛋白质的水解,但不存在蛋白质的合成11.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a、b、c、d、e表示相应的免疫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一种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B.b细胞膜上有识别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C.e到d过程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D.e不可能是致敏B淋巴细胞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番茄幼苗可得到无籽番茄B.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甘蔗,可提高甘蔗产量C.将乙烯利处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闭袋内,催熟效果更好D.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可延长休眠以利于储存13.下图表示人类在生产中通过原鸡选育出各个品种鸡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品种鸡的选育过程不能作为推翻“特创论”的证据B.在野外环境中乌骨鸡比原鸡更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性状C.原鸡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品种鸡的选育过程中没有经历剧烈的生存斗争14.蚕豆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如图表示某家族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病B.蚕豆病致病基因表达产物会直接导致蚕豆病病症出现C.3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可通过构建胎儿的染色体组型来判断胎儿是否患蚕豆病D.7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需进行遗传咨询15.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如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B.该次生演替过程中,草本的生物量先上升后稳定C.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可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当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等,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16.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菊花丛状苗的过程可以不经历脱分化过程B.培养基成分不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途径类型C.一般选取菊花的叶肉细胞获得脱毒苗D.组培技术不能用于选育出抗病性强的菊花新品种17.1958年Herbert

Taylar开展了真核生物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是将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进行分裂,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放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下图表示DNA复制的几种假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单体都有放射性B.若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C.若DNA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D.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假说的确定至少需获得两次细胞分裂的实验结果18.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7个核DNA分子B.1号染色体上着丝粒与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C.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可形成3种的生殖细胞D.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3号上无等位基因19.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获得上清液并进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于S只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中B.该实验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C.该实验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20.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部分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胚胎移植技术B.若要将HAT培养基中的细胞分开培养,一般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C.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体即为细胞系D.该技术不能用于制作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21.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下表是早晨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检测结果。空腹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餐后3小时血糖浓度(mmo/L)甲4.17.25.14.9乙9.113.015.39.2丙7.211.114.111.1胰岛素浓度(mU/L)甲9.626.326.49.4乙20.030.159.553.0丙10.110.210.310.2注: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27.0mmo/L,餐后2h≥11.1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检测结果初步判断乙、丙是糖尿病患者B.甲空腹时主要通过体液调节使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乙餐后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胰岛素浓度上升D.丙体内的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的作用22.乳腺生物反应器产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HindⅢ和XhoI双酶切可提高构建重组克隆载体的成功率B.不能将rhTPO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直接导入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rhTPO基因在受精卵中不能自主复制C.受精卵在前三次分裂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在不断变小,有机物种类不断增多D.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有乳汁成分简单便于提纯、频繁采集不会对动物产生危害等23.菠菜是一种雌雄堆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生态习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基因用A、a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基因用B、b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进行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单位:株)。不耐寒圆叶不耐寒尖叶耐寒圆叶耐寒尖叶雌性1220410雄性615919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菠菜进行杂交时不需去雄但需要套袋处理B.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C.若F1中的不耐寒植株随机交配,则F2中耐寒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D.若F1中的不耐寒圆叶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则F2雄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面小题:脑中大部分的兴奋性突触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而谷氨酸也会毒害神经细胞。兴奋性毒害是指胞外谷氨酸超过正常浓度,导致大量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使细胞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和极高代谢压力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中风时,神经细胞因无法获取足够能量,而不能维持其正常膜电位,开始去极化,促使神经末梢分泌谷氨酸,随即使大脑中的其他神经细胞兴奋,受兴奋的神经细胞又再分泌更多的谷氨酸,造成神经细胞进一步被兴奋并分泌更多的谷氨酸,最终使得胞外谷氨酸浓度过高,导致许多神经细胞死亡。24.下列关于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与正常个体比较,中风个体组织液中的谷氨酸和钾离子浓度更高C.谷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D.个体中风后组织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变化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25.下列关于脑中神经细胞和兴奋性毒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去极化过程中,脑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呈内负外正B.刺激脑神经细胞引起的眨眼现象不属于反射C.若兴奋性毒害导致中风个体颞叶的上部神经细胞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听觉功能障碍D.给予阻碍神经细胞中囊泡运输的药物,不能降低中风病人神经细胞的伤害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26.《高明县志》记载:“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畜鱼,桑叶饲养,蚕屎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是一种传统高效的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如图甲:图乙表示桑基鱼塘内局部能量流动过程,字母a-h表示相应的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1)桑林中的植物吸引昆虫和鸟类前来觅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与天然湖泊相比,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能力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喂鱼,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图乙中c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蚕的净次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从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塘中鳙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若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27.已知镉会导致植物根系对Mg2+等无机盐的吸收能力下降。下表为探究镉对某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指标检测组别镉浓度(mg/l)叶绿素含量(mg/g·FW)类囊体气孔导度(m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表观光合速度(μmol·m-2·s-1)甲07.8平行排列386.67301.338.9乙301.9消失或出现空泡327.33350.676.2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需将10株某植物幼苗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置5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提取色素时为保护叶绿素,需添加_______________,分离得到的色素带与甲组相比,乙组第_______________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显著变窄。(2)用镉处理该植物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根系对Mg2+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对________________光的吸收显著减少,进而引起用于合成NADPH的________________减少;②类囊体破坏后,直接导致_______________速率下降,进而引起二氧化碳还原为_______________的速率下降;③镉会降低ATP水解酶的活性,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_______________下降,进而引起酶的数量减少。(3)据上表分析,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不是气孔因素造成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8.家蚕(2n=56),ZZ为雄性,ZW为雌性。雄蚕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科学家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对家蚕进行基因组测序,应研究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图中变异家蚕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F1有斑纹的个体中染色体异常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变异家蚕和普通家蚕2杂交得到F1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培育出一种特殊的雄蚕(甲),从而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或它们的等位基因,b、d均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利用甲与普通纯合雌蚕(ZBDW)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②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9.果胶甲酯酶具有催化水解果胶的作用,为获得高产、高纯度的胞外果胶甲酯酶,下图表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黑曲霉工程菌的构建和发酵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小组从基因数据库中获得果胶甲酯酶基因序列后,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出大量果胶甲酯酶基因片段,在扩增过程中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过程中,果胶甲酯酶基因应插入到质粒的________________之间才能进行表达,此过程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率。(2)可提取农杆菌的DNA进行PCR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判断重组表达载体是否导入到农杆菌。获得转果胶甲酯酶基因的黑曲霉后,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或检测单位量的转基因黑曲霉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高产果胶甲酯酶黑曲霉工程菌是否构建成功。因黑曲霉自身某种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果胶甲酯酶相似,造成提取产物纯度不高,所以科研小组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实现获得高纯度的果胶甲酯酶。(3)将获得黑曲霉工程菌需先进行活化和________________培养后才能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大型发酵,以缩短发酵时间。发酵过程需保持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适宜pH、充足的氧气等条件,保证发酵过程不受杂菌污染和菌体能正常生长。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取_______________进行果胶甲酯酶的分离和纯化工作。在分离过程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铵处理发酵液后获得有活性的果胶甲酯酶沉淀物,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30.为研究含三种含钠量不同的运动饮料的补水效果,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有关运动后补充水分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思路:①让参与者进行运动直至流失1500mL水分,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饮用2000mL含有0、50、100mmol/L钠的三种运动饮料。②之后6h内,每隔1h收集尿液,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1)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汗腺分泌量会增大,皮肤毛细血管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同时_______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某参与者运动完补充的是2000mL含有0mmol/L钠的运动饮料,但6h后实验结果是其净体液量(体液量与运动前体液量差值)出现负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请在图乙中补充实验过程中三组参与者的净体液量曲线(不考虑体表蒸发量)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就补充水分而言,在运动员运动结束后,你会推荐含钠量为_______________mmol/L的饮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臭氧层破坏与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有关,臭氧减少导致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加,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影响是一样的,不会使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A错误;B、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雨,B错误;C、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2.A【解析】【分析】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详解】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差异在于碱基的种类不同,有A、T、G、C四种碱基,A正确,BCD错误。故选A。3.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为协助扩散,②为协助扩散,③为主动运输(主动转运)。【详解】A、图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所介导的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错误;B、方式①和②均属于被动转运中的协助扩散,都需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协助,B正确;C、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K+通过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方式进行,即方式①,C错误;D、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方式③为主动转运(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4.B【解析】【分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2、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保存稳定;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降低。【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故选B。5.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Ⅰ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Ⅱ为初级消费者,Ⅲ为次级消费者,Ⅳ为分解者,图中①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③为捕食过程,⑥为植物的残枝落叶,④、⑤为动物的粪便和遗体残骸,⑦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详解】A、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即碳元素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A正确;B、由生产者、Ⅱ、Ⅲ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Ⅳ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B错误;C、①⑦⑧过程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正确;D、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B。6.D【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详解】A、进行纯化培养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应将平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A正确;B、稀释涂布平板法指的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因此可以分离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B正确;C、要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应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然后进一步筛选,C正确;D、筛选后废弃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以免感染操作者和污染环境,同时也不能随意丢弃,D错误。故选D。7.C【解析】【分析】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详解】A、气调冷藏时果蔬细胞代谢减慢,自由水减少,A错误;B、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若充氮保鲜的马铃薯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有可能细胞正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干燥条件下,种子代谢减慢,有利于种子储存,C正确;D、蔬菜储藏时需要零上低温,D错误。故选C。8.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间期核DNA完成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每个中心体主要含2个中心粒,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计数和研究,也有利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C正确;D、后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C。9.D【解析】【分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详解】A、刚采摘的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甜味,是因为加热会使淀粉酶失活,A错误;B、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最佳使用时间在炒熟前,以免高温条件下酶失活,B错误;C、牛奶冷藏后迅速倒在姜汁上会因低温使酶活性降低,应用常温牛奶倒于姜汁上,C错误;D、置于温暖处发酵的面团体积变大或内部出现蜂窝状,是由于酵母细胞中的酶分解糖类产生了气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10.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详解】A、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错误;B、同一生物个体中的细胞含有该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癌细胞存在控制Dnase酶和Caspase酶合成的基因,只是两种基因没有表达,B错误;C、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是因为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使相关基因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改变的结果,C正确;D、由题意“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DNA的断裂和存在蛋白质的水解,同时该过程也存在蛋白质的合成,如凋亡过程中溶酶体会分泌水解酶将自身细胞水解,那么就需要产生大量水解酶(本质为蛋白质),所以就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C。11.A【解析】【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为抗体,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分为B细胞和T细胞。【详解】A、a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b为辅助性T细胞,其细胞膜上含有识别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B正确;C、e和d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与淋巴结中,C正确;D、e能接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不可能是致敏B淋巴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到抗原的刺激,D正确。故选A。12.A【解析】【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伸长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处理去掉雄蕊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套袋处理,可得到二倍体无子番茄,A错误;B、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伸长生长,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甘蔗,可提高甘蔗产量,B正确;C、乙烯利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将乙烯利处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闭袋内,催熟效果更好,C正确;D、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促进休眠的作用,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可延长休眠以利于储存,D正确。故选A。13.D【解析】【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而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详解】A、品种鸡的选育过程是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完成的,能作为推翻“特创论”的证据,A错误;B、乌骨鸡是药用,人工选择的结果,在野外环境中原鸡比乌骨鸡更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性状,B错误;C、原鸡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品种鸡的选育过程,是人工选择,没有经历剧烈的生存斗争,D正确。故选D。14.B【解析】【分析】系谱图分析,Ⅱ-5和Ⅱ-6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9,说明蚕豆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题干中提到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即男患者居多,则蚕豆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字母A、a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蚕豆病致病基因表达产物是酶,通过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男性患病,女性正常,则可通过构建胎儿的染色体组型来判断性别,进而判断胎儿是否患蚕豆病,C正确;D、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2XAXA或1/2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代女儿不患病,男孩有一定的患病概率,因此怀孕后需进行遗传咨询,D正确。故选B。15.B【解析】【分析】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题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详解】A、图中调查的各类生物的生物量指的是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A正确;B、图中草本的生物量先有所上升,最后呈下降趋势,B错误;C、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不同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现了对光能的充分利用,C正确;D、当群落的有机物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等时,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此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16.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幼苗茎段带叶,就会有腋芽,也就有了分生组织,不需要经过脱分化阶段就可以直接形成丛状苗,A正确;B、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B错误;C、一般选取菊花的茎尖细胞获得脱毒苗,因为茎尖细胞不含病毒或病毒少,C错误;D、将抗病基因导入菊花受体细胞,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将其培养为抗病性强的菊花新品种,D错误。故选A。17.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中,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详解】A、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将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进行分裂,由于DNA复制一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链有3H标记,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个DNA,故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单体都有放射性,A正确;B、若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DNA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中,一个DNA分子两条链都不含3H,另一个DNA的两条链均含3H,这两个DNA分别分布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B正确;C、若DNA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则无论复制多少次,每个DNA上的放射性是随机分布的,因此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内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C正确;D、若为全保留复制,第一个周期中期的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若为半保留复制,第一个周期中期的两条染色单体均有放射性,因此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假说的确定只需获得一次细胞分裂的实验结果即可,D错误。故选D。18.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3号为Y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图中已完成复制,3号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该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单体,即含8个核DNA分子,A错误;B、1号染色体上着丝粒与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B错误;C、1号和3号染色体进入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2个1种生殖细胞,2号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A或a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会形成2个2种,共3种,C正确;D、3号与4号分别为Y染色体和X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的基因在3号上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C。19.A【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正确;B、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内,因此保温时间的长短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无影响,B错误;C、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的质量不同,该实验是利用离心技术,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C错误;D、该实验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大肠杆菌,因此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错误。故选A。20.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制备单克隆抗体不涉及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B、HAT培养基中的细胞本来就是处于游离状态,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B正确;C、细胞系指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体可无限增殖,不需要经传代培养,C错误;D、用新冠病毒感染动物后,从被感染动物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后制作单克隆抗体,即可用作制作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D错误。故选B。21.C【解析】【分析】血糖浓度上升,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上升。【详解】A、乙、丙的血糖在餐前餐后均超出正常值,所以初步判断乙、丙是糖尿病患者,A正确;B、甲空腹时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上升;此外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上升,但是主要通过体液调节使血糖升高,B正确;C、乙餐后血糖浓度上升,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C错误;D、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的作用,D正确。故选C。22.A【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目的基因(rhTPO)上存在三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由于SmaⅠ的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间,利用该限制酶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应选用HindⅢ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而利用这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会破坏质粒上的抗四环素基因,则质粒上应选用抗卡那霉素基因作为标记基因。【详解】A、图中目的基因(rhTPO)上存在三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由于SmaⅠ的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间,利用该限制酶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应选用HindⅢ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A错误;B、一般情况下,直接导入目的基因时,由于rhTPO基因在受精卵中不能自主复制和表达,母羊不会表达rhTPO基因,因此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正确;C、受精卵在卵裂期胚胎细胞数量不断增加,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增加,C正确;D、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是乳汁成分简单,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D正确。故选A。23.D【解析】【分析】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进行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不耐寒和耐寒表现型及比例相同,说明耐寒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且子代出现耐寒性状,说明耐寒为隐性性状;子代雌雄个体圆叶和尖叶表现型及比例不同,说明叶片形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且且子代出现尖叶,说明尖叶为隐性性状。【详解】A、菠菜是一种雌雄堆异株的植物,对菠菜进行杂交时不需去雄,但需要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正确;B、根据子代耐寒:不耐寒=1:3;子代雌性只有圆叶,雄性中圆叶:尖叶=1:1,可得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正确;C、F1中的不耐寒植株有1/3AA、2/3Aa,随机交配,配子中A概率为2/3,a概率为1/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耐寒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依旧为1/3,C正确;D、对于叶片形状雄性个体均为纯合子,所以只需要考虑耐寒与不耐寒,若F1中的不耐寒圆叶(1/3AA、2/3Aa))与不耐寒尖叶植株(1/3AA、2/3Aa)杂交,则F2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1/3×2/3×1/2+2/3×1/3×1/2+2/3×2/3×1/2=4/9,则纯合子=1-4/9=5/9,D错误。故选D。24.C25.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4.A、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B、中风时,神经细胞因无法获取足够能量,而不能维持其正常膜电位,开始去极化,促使神经末梢分泌谷氨酸,随即使大脑中的其他神经细胞兴奋,受兴奋的神经细胞又再分泌更多的谷氨酸,造成神经细胞进一步被兴奋并分泌更多的谷氨酸,最终使得胞外谷氨酸浓度过高,导致许多神经细胞死亡。由此可知,与正常个体比较,中风个体组织液中的谷氨酸和钾离子浓度更高,B正确;C、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C错误;D、个体中风后组织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变化变得更多,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C。25.A、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内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成为去极化,所以在去极化过程中,脑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呈内负外正,A正确;B、刺激脑神经细胞引起的眨眼现象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颞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若兴奋性毒害导致中风个体颞叶的上部神经细胞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听觉功能障碍,C正确;D、给予阻碍神经细胞中囊泡运输的药物,就会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可降低中风病人神经细胞的伤害,D错误。故选D。26.(1)

信息传递

营养结构简单(2)

(含碳)有机物

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等相关描述(3)

呼吸散失(消耗)

f+g+h

d/a(4)无影响(5)食物链【解析】【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图中B代表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1)桑林中的植物吸引昆虫和鸟类前来觅食,是昆虫和鸟类之间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人工鱼塘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与天然湖泊相比,抵抗力稳定性低。(2)蚕沙为蚕的粪便,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由于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故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利用率。(3)图中的c是总光合作用减去净光合作用的能量,表示呼吸散失(消耗);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所消耗,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蚕的净次级生产量是f+g+h;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从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因为每条鱼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所以第二次用小网眼的渔网捕获的鱼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与湖泊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相等,所以估算出的种群数量约等于实际种群数量,即两次使用的渔网网眼不同对最终调查的结果无影响。(5)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27.(1)

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碳酸钙

3,4(2)

红光和蓝紫

H+和电子

光反应

三碳糖

基因表达量(3)与甲组相比,乙组的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增大,故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不是气孔因素造成的【解析】【分析】分析甲和乙两组可知,含有镉的乙组,叶绿素含量降低,类囊体消失或出现空泡,说明镉会降低叶绿素含量和破坏类囊体膜,从而使表观光合速率降低。(1)本实验中需将10株某植物幼苗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置5盆的目的是重复实验,减少因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提取色素时为保护叶绿素,需添加CaCO3,由于甲组的叶绿素含量大于乙组,因此分离得到的色素带与甲组相比,乙组的叶绿素条带即第3(叶绿素a),4(叶绿素b)条色素带(自上而下)显著变窄。(2)①用镉处理该植物后,根系对Mg2+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植物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显著减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电子减少,进而影响合成NADPH;②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类囊体破坏后,直接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还原氢和ATP减少,进而引起二氧化碳与C5固定形成的C3还原为三碳糖的速率下降;③镉会降低ATP水解酶的活性,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表达量下降,进而引起酶的数量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甲组相比,乙组的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增大,故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不是气孔因素造成的。28.(1)

29

易位

2/3

无斑纹雄蚕(2)(3)

ZBdZbD;

雄蚕甲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导致产生ZBD的配子。【解析】【分析】1、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3、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将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并通过选育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1)家蚕为二倍体,有两条性染色体,测序时应测27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29条染色体。分析题图可知,变异家蚕是由于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