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ANG江SHAN山HUA畫如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8.1课JIANG江SHAN山HUA畫如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学习目标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不限,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较长。(本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其它的如“歌”、“行”等。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了解常识知人论世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召李白到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很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初到长安,他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但不久他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的,而是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于是他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产生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第二年,带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姓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简历风格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情。评价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者简介

15岁的李白,“少年才俊,文章凌相如”。26岁的李白“仗剑去国”,不屑科举,开始漫游兼求仕的生活。42岁的李白孩童般“仰天大笑”,发出“岂是蓬蒿人”喟叹,进入宫廷。44岁的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被赐金放还。我们怎样计算才能理解李白的痛苦:30年的梦想,16年的等待,一年的失败。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学习任务一1.听录音,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2.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3.读过程中,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初读感知,理清思路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栗森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失向来之烟霞解释下列加点词:(信,的确、实在)(灭,暗)(超出遮掩)(使…颤栗;使…惊)(动词,下雨)(打开,动词)(弹奏)(低头;侍奉)(原来,之前)梳理结构:李白的游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梦前:景区介绍梦中:旅行体验梦醒:现实世界

⑴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⑵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白天:壮美奇绝夜间:离奇险怪神仙洞府:壮丽辉煌梦境消失:无限留恋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一.梦游之由(起)现实天姥神奇雄峻二.梦游之境(观)梦到剡溪清幽寂静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神仙洞府壮丽辉煌梦境消失无限留恋三.梦游之吟(叹)蔑视权贵反抗现实理清本诗结构入梦缘由梦中见闻梦醒长叹剡溪美景凄清幽静着屐登山壮美雄奇洞天仙境神奇壮丽和穆陆离魂归枕席憎恨现实痛苦惆怅天姥奇景幽深恐怖理清思路品读内涵,披文入情学习任务二☆梦前:景区介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思考1: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文本研习第一节用瀛洲衬托天姥山神秘美妙令人向往瀛洲——烟涛微茫天姥——云霞明灭

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侧面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诗人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巍峨,就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进而表达了对天姥山的好奇与神往。此外,“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为下文写梦游做了铺垫。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文本研习第一节用天、五岳、赤城、天台对比、衬托

高大、巍峨天姥山——天:横天姥山——五岳:拔天姥山——赤城:掩天姥山——天台:倒、倾•魁父:小山名,此谓小山丘•夤缘:yín攀附上升•供奉:李白曾任翰林院供奉、故称

如天姥者,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山灵有力,夤缘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

——明·王思任《天姥》☆梦中:旅行体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镜湖飞度幽——幽静雅致↓登山览胜奇——雄奇迷离↓洞天神游盛——盛大壮丽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自读。李白带我们领略的风景中,最让你有感触的是哪一处?请概括该景点名称,找出意象描绘出画面,概括画面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登山过程的情感!1.概括景点2.描述画面3.概括特色4.体会情感梦中:旅行体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意画面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第一天晚上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月渡剡溪月、湖、影、猿啼清幽静美炼字:“飞”“照”“送”写出诗人内心的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夸张:“一夜飞度”拟人:“送我”用典: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轻松愉悦、无所束缚、向往自由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谢灵运一贯喜欢游山玩水,后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朝廷,于是便任情地遨游,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个县。他无论到哪个地方,都吟诗作赋,表达他的感受和心意。在郡上任职只一年,便称病离职,返乡隐居。谢公宿处今尚在。脚著谢公屐。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对山水的向往)第二天白天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意画面意象意境手法情感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著屐登山海日、山花、奇石壮美雄奇、朦胧奇幻用典。引用谢灵运的典故,借其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表达作者的迷恋、沉醉、流连忘返的情感。第二天傍晚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诗意画面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山林颤栗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层巅、云阴森神秘、幽暗恐怖夸张、拟人、视听结合,采用楚辞句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震惊、恐惧的情感。第二天夜晚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意画面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洞天仙境列缺、丘峦、石扉、仙府、虎、鸾等离奇变幻、辉煌富丽、热闹非凡铺陈、比喻、拟人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前者就对后者起烘托作用,使诗歌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作者看到一个美好神奇、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表达了作者惊异、追求乐土、幸福陶醉的情感。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诗人塑造的梦境?有何作用?

作品中的梦绝不是梦,它和现实的差别通常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梦中:旅途思考美梦:平步青云、仙境美好噩梦:仙会(达官贵人相会)无我、噩梦惊醒

“梦”:

理想世界+残酷现实美梦让人沉醉,噩梦让人惊醒。美梦反衬现实,噩梦映照现实。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梦境与人世对比,其实就是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对比。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作者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对现实感到失望。于是诗人借“梦游”,倾泄心中情感,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梦醒:现实世界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中“惟”“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无论梦境多么美好,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惟”“失”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样,包含着诗人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一方面,这两句诗反映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梦醒:梦醒感慨小组讨论: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提示:了解作家的思想是解读作品的一把钥匙。

近者逸人李白……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龚自珍《最录李白集》思想渊源“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出世”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道侠俗世的李白

诗歌并不像西方当代文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语言的“书写”。诗歌不仅是语言的创造,而且是诗歌形式的创造;不但是诗歌形式的创造,而且是人格的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突破原生的语言、原生的形式,更主要的是,突破原生状态的人,让人格和诗格同步上升。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在实用性散文中,李白并不完全像诗歌中那样以藐视权贵为荣,事实恰恰相反。……对于诸多他干谒的权势者,他不惜阿谀逢迎之词。……可以说在散文和诗歌中,有两个李白。散文中的李白是个大俗人,而诗歌中的李白,则不食人间烟火。这是一个人的两面,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一个人的两个层次。——孙绍振《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仙中的人格创造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李白《与韩荆州书》明确

进步性: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品格,是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局限性: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李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似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入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义豪情,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小组讨论: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探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