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_第1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_第2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_第3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_第4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qiáng)

瀛洲(yíng)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笺注”的“笺”应读jiān;“料峭”的“峭”应读qiào。C.“针砭”的“砭”应读biān。D.“对称”的“称”应读chèn。故选A。2.下列各句中,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义气

熙熙攘攘

滚滚洪涛

罅隙B.春霖洒落

鄙弃尘土

掇之捋之

分孽C.局促不安

踌躇满志

韬光养晦

籼稻D.浪遏飞舟

鱼翔潜底

婉转歌喉

荫蔽【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书生义气”中“义”应为“意”;B.“分孽”中“孽”应为“蘖”;D.“鱼翔潜底”中“潜”应为“浅”。故选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③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A.演化

湮没

虽然/但是B.演变

淹没

即使/但是C.演变

湮没

即使/但是D.演化

淹没

虽然/但是【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①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此处是说星球的变化,属于自然界的变化,使用“演化”。②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性地表示声音的“盖过”;湮没,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此处将“宇宙”比作“汪洋”,是说星球被宇宙浸没,应使用”淹没“。③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此处前后句之间存在转折关系,应使用”虽然……但是“。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②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③对于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有关各方需要增加事实供给,用事实抽薪止沸。④儿童体育题材电影《跳水吧少年》开机,三大奥运冠军熊倪、何姿、秦凯鼎力相助。⑤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男女同学,正值豆蔻年华,有许多天真浪漫的幻想。⑥要精简那些叠床架屋的机构,提高工作效率。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差强人意”,指勉强令人满意。语境形容足球明星的行为观众不满意,不合语境。②“曾几何时”,指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语境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合语境。③“抽薪止沸”,指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境形容用事实解决舆论问题,正确。④“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套话。语境形容三大奥运冠军帮助电影的开播。正确。⑤“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语境形容“十三四岁的男女同学”,对象误用。⑥“叠床架屋”,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语境形容机构重复累赘。正确。故选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B.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C.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D.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动宾搭配不当。“使用”可以和“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搭配,但不能和“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的粮食生产”改为“生产的粮食”,将“粮食”变成主语的中心语,才能与“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搭配;D项,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故选A。【点睛】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去掉“通过”或“使”。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跳下车来,说了声:“王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B.据说这是稀世之宝——即一种难得的治病良药。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D.张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说了声”后不应用冒号。B.破折号作用与“即”字重复,删去其一。C.“呢”字后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故选D。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B.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的金铃铛,香雪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风中唱歌。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秋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B.把“核桃叶”比作“金铃铛”;C.将“月色”比作“名曲”;D.将“秋”比作“名花”“美酒”。故选A。8.以面对文化名人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B.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他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泻’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C.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他提出了现代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舞蹈美、绘画美。D.茹志鹃(1925——1998年),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三美主张,即音乐美、舞蹈美、绘画美”理解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选项中“舞蹈美”表述错误。故选C。二、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1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保持拙朴的本性)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天气温和)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吠:狗叫)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暧暧:天气温和”错误。“暧暧”,昏暗、模糊的样子。故选B。10.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理解恰当的是(

)A.充分表现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里的鱼都盼望游回江河之中。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张。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望、怡然躬耕的心愿。【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此句以“羁鸟”和“池鱼”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渴望摆脱羁绊,回归自然。故选D。11.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②误落尘同中,一去三十年。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A.反问

比喻

对偶

比喻 B.设问

拟人

对偶

比喻C.反问

夸张

比喻

比拟 D.设问

比喻

对偶

比喻【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设问,自问自答,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淡泊。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比喻,将污浊的官场比作“尘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误入其中的悔恨。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对偶,两句诗在字数、结构、平仄和意义上都相互对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比喻,将官场比作“樊笼”,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喜悦。故选D。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既来之,则安之

来:来到B.越国以鄙远

鄙:轻视

舍瑟而作

作:站起来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隐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来”,使……来。句意: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B.“鄙”,把……作为边邑。句意: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正确。句意:放下瑟站起来。C.都正确。句意: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D.正确。句意:侵损秦国对晋国有利。“隐”,痛惜。句意: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故选C。13.找出下列加点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行李之往来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D.子亦有不利焉

技经肯綮之未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款待宾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以及”,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句意: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B.“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通常用来称呼男性的配偶。句意: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以为”,古义,“以之为”,即“把他任命做”;今义,认为。句意: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C.“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固然”,古义,本然,固有的规律;今义,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相当于“的确”“确实”。句意: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D.“不利”古今同义,没好处。句意:对您也不利啊!“未尝”,古义,未曾尝试;今义,未曾。句意: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故选D。1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以其无礼于晋③无乃尔是过与?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百姓之不见保

⑥视为止,行为迟⑦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⑧而刀刃若新发于硎A.①③④/②⑧/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②⑧/⑥/⑦C.①④⑤⑦/②⑧/③/⑥ D.①⑥/②/④/⑤⑧/③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它对晋国无礼。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无乃过尔与”。句意:恐怕该责备你吧。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句意: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⑤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⑥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句意:眼睛因此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⑦主谓倒置句,正常语序“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而刀刃若于硎新发”。句意: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①③④宾语前置,②⑧状语后置,⑤被动句,⑥省略句,⑦主谓倒置句。故选A。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的,故并称“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随着历史的演进各朝各代爵位等级并不一样。C.“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成年。另外“豆蔻”指男女十二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故社稷后来引申为国家的意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应为“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C.“‘豆蔻’指男女十二三岁”错误,“豆蔻”只能指女子。D.“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误,社,指土神,稷,指谷神。故选B。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它对晋国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侵损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小题1分)(1)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答案】雁字回时(2),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答案】余嘉其能行古道(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答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留恋处,兰舟催发,,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答案】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五、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0题。(17分)家书伊萨克•巴别尔这是我们收发室那个叫库尔丘科夫的男孩子向我口授,由我代书的一封家书。这封信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我全文抄录了下来,一字未改,完全保留了本来面目。“亲爱的妈妈叶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本函首先急于要告诉您的是托上帝的福,我还活着,而且身体健康,我希望从你那儿也能听到同样的话。我向您深深地鞠躬,而且是一躬到底,此外,还向……”下面他开列了一大堆亲戚、教亲和干亲的名字。我们就从略了。全文从第二段起照抄不误。“亲爱的妈妈叶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库尔丘科娃,我急于要函告您,我现在加入了布琼尼同志的红色骑兵军,您的干亲家尼康•瓦西里耶奇也在这里。“亲爱的妈妈叶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求您尽可能多给我邮点什么吃的来吧。①求您把那头花斑公猪宰了,打成邮包,寄到布琼尼同志的政治部,写明交瓦西里•库尔丘科夫收。每天晚上我躺下睡觉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又没衣服盖,冻得浑身发抖。请您来封信吧,告诉我,我的斯捷普卡活着还是死了?求您好好照料它,写封信来告诉我——它绊蹄伤了的那条腿伤好了还是没好?还有它两条前腿上的疥疮好了吗?给它钉马掌没有?我求您,亲爱的妈妈叶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天天都给它用肥皂洗前腿,您做了好事,上帝不会抛下您不管的。“在本函的这一段,我急着要跟您谈谈爹的事,谈谈一年前他老人家怎样杀死了费奥多尔•季莫菲伊奇•库尔丘科夫哥哥。我们巴甫利钦柯的红色骑兵旅向罗斯托夫市发起进攻时,部队叛变了。当时爹在邓尼金部队里当连长。由于那次叛变,我们全都成了俘虏。费奥多尔•季莫菲伊奇哥哥叫爹发现了,爹宰割了他。幸好我很快就逃脱了爹的毒手,回到了巴甫利钦柯同志的骑兵旅,回到了自己的部队。每天午饭我上谢苗•季莫菲伊奇哥哥那儿去吃煎饼或者烤鹅,随后就躺下来睡午觉。那时谢苗•季莫菲伊奇由于作战勇敢,全团上下一致拥戴他当团长,于是布琼尼同志下达了委任状,发给他两匹战马、上等军服,拨一辆大车供他专用,替他运箱笼包裹,还授予他一枚红旗勋章,而我呢,作为他的弟弟,在他鞍前马后工作。后来我们开始追歼邓尼金将军,杀死了他成千上万的人,把他的部队逼入黑海,可是上哪儿也没见到我爹,谢苗•季莫菲伊奇因为太舍不得费奥多尔哥哥了,所以搜遍所有的阵地,捉拿他老人家。可是,亲爱的妈妈,您是知道我爹是什么人的,您知道他的性子有多犟,瞧他都干了些什么,不要脸的,②竟把红胡子染成了黑胡子,黑得像老鸦那样,他换了便装,躲在迈伊科普市,因此没一个居民认出他就是旧制度下那个最最歹毒的、杀人不眨眼的警官。可纸总是包不住火的,有一天,那个干亲家尼康•瓦西里耶奇偶然在一个居民家里看见了他,就给谢苗•季莫菲伊奇去了封信。我们——我、谢苗哥哥和队里一些自告奋勇的小伙子,立刻跨上战马,一口气跑了两百俄里,前去追捕他。“谢苗•季莫菲伊奇终于抓到了爹,一抓到便用鞭子抽他,还让所有的士兵在院子里排列成战斗队形。这时谢苗把水泼到我爹季莫菲伊奇•罗奇翁奈奇的络腮胡子上,只见颜色顺着胡子淌了下来。于是谢苗问季莫菲伊奇•罗奇翁奈奇:‘爹,落到我手里好受吗?’“‘不好受,’爹说,‘我要遭罪了。’“于是谢苗问他:‘那么费奥多尔呢,他落到您手里,被您宰割,他好受吗?’“‘不好受,’爹说,‘费奥多尔遭殃了。’“于是谢苗问他:‘爹,您想过没有,您也会遭殃的?’“‘没有,’爹说,‘我没想到我会遭殃。’“于是谢苗转过身子对着大家,说:‘可我想到,要是我落到爹手里,您决不会饶我。现在,爹,我们就来结果您的性命……?“这时,季莫菲伊奇•罗奇翁奈奇便冲着谢苗破口大骂,又是骂娘,又是骂圣母,还扇了谢苗一耳光,就在这时谢苗把我支出院子,所以,亲爱的妈妈叶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我没法给您形容爹怎么给结果掉的,因为我给支出了院子。“您的亲爱的儿子瓦西里•季莫菲伊奇•库尔丘科夫就此搁笔。③好妈妈,请您好好照料斯捷普卡,您做了好事,上帝是不会抛下您不管的。”这就是库尔丘科夫的家书,一字未改。我写完后,他拿过信去,贴肉揣在怀里。“库尔丘科夫,”我问那孩子,“你父亲凶吗?”“我的父亲是条恶狗。”他忧伤地说。“母亲要好些吧?”“母亲还可以。要是您有兴趣,这是我们的合家欢……”④他把一张磨损了的照片递给我,上面照的有季莫菲伊奇•库尔丘科夫,是个腰圆膀粗的警官,戴一顶警官制帽,一副络腮胡子梳理得整整齐齐,笔直地站在那里,高高的颧骨,一双淡颜色的眼睛虽然有神,却显得愚昧。他身旁的竹椅上,坐着一个瘦小的农妇,穿一件加长了的上衣,长着一张肺痨病患者那种发亮的、怯生生的脸。在靠墙壁那边,紧挨着外省照相馆里那种土里土气的绘有花和鸽子的背景,耸立着两个小伙子——身材高大得出奇,呆头呆脑,大脸盘,爆眼珠,泥塑木雕地站着,好像是在听训。这是库尔丘科夫家的两兄弟——费奥多尔和谢苗。(有删改)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我”为瓦西里代写家书,才会知道家书的具体内容,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并反复强调家书内容一字未改,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B.从瓦西里在家书开篇问候母亲和亲戚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从瓦西里对马儿斯捷普卡的关心中,可以看出他的善良。C.瓦西里在讲述爹杀死费奥多尔哥哥时,叙述语调平静,这说明他对费奥多尔哥哥的死并不伤心,二人关系不如他和谢苗哥哥的关系亲近。D.谢苗哥哥抓到爹之后,父子二人的对话让人感受到战争状态下的亲情变得冷酷无情,这与《荷花淀》中对水生和其女人的描写截然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从‘围绕中心’的角度来看言不及义”错误。语句③看似游离中心,言不及义,但置于战争中血脉残杀的背景下,更显出战争中生命的轻薄,带给读者的主题思考更加深重。故选C。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语句①中详写邮寄小事,符合孩子的口吻,饥寒中得以窥见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B.语句②中“老鸦”指乌鸦,用老鸦的黑来写爹将红胡子染成黑胡子,流露出厌恶。C.语句③中瓦西里再次请求妈妈照顾他的马,从“围绕中心”的角度来看言不及义。D.语句④聚焦瓦西里的合家欢照片并以此作结,与家书中的形象相照应,耐人寻味。【答案】C1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标题“家书”堪称好题,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家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同时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是对男孩瓦西里写给母亲叶甫多基娅的一封家书的记录。②“家书”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时期的家书带来的本该是亲情、温暖,而这封家书所讲述的却是一家人互相残杀的故事,由此突出了战争对生命、对亲情的摧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从情节上,首先,“家书”是小说的结构线索,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是对男孩瓦西里写给母亲叶甫多基娅的一封家书的记录,以“家书”作为小说的标题,直接还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②从主旨上,从家书的具体内容可知,其讲述了一家人互相残杀的故事,这又与通常的温情的家书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时期的家书带来的本该是亲情,温暖,而这封家书所讲述的却是一家人互相残杀的故事,父亲杀死了费奥多尔•季莫菲伊奇•库尔丘科夫哥哥,谢苗•季莫菲伊奇抓到了爹,用鞭子抽他,把水泼到季莫菲伊奇•罗奇翁奈奇的络腮胡子上,还结果了他的性命。通过这个家庭内部亲人之间互相残杀的残酷故事,揭示出了战争的残酷,“家书”本是亲情的载体,却变成了记录亲人互相杀害的故事,以“家书”为标题,具有反讽性,更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C.“这说明他对费奥多尔哥哥的死并不伤心”错,从后文瓦西里对爹“不要脸”“是条恶狗”的评价和他与谢苗一起去抓爹为费奥多尔报仇中,可以看出瓦西里并不是不伤心;“二人关系不如他和谢苗哥哥的关系亲近”也无文本依据。故选C。20.读书小组准备为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战争•家庭•人性。请围绕这组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战争,全文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展现了一个处在不同阵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战斗。②小说中本应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在战争的硝烟中变得四分五裂,至亲的父子却成了战争中互相残杀的对立面,家庭亲情在战争中泯灭。③小说以父亲杀害儿子、儿子为兄弟报仇而杀害父亲这样一个家庭成员间互相残杀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泯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围绕三个关键词写短评思路,尤其要注意三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战争•家庭•人性”,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三个独立的词语。三个关键词贯穿起来,大意就是小说以一个家庭的分裂和互相残杀来叙写战争的残酷,父亲残忍地杀害儿子,儿子为兄弟报仇而杀害父亲,这是一种人性的泯灭,也写出了战争对家庭的戕害。将其分开阐释清楚即可。①战争:小说的主旨在于揭露战争的残酷,但是在描写战争时回避了宏大的叙事,也没有直接展现战斗的场面,而是以小见大,借一封家书,展现了一个处在不同阵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内部战斗,之间的互相残杀。②家庭:本应充满互相关爱与温暖的家庭,在悲惨残酷的战争中,随着硝烟四起,随着立场不同,变得四分五裂,至亲的父子却成了战争中互相残杀的对立面,父亲杀死了儿子,后来父亲也因此被“结果掉”了……家庭在战争中遭到毁灭,亲情在战争中遭到抹杀。③人性:小说的宏大背景是战争,但是具体的情节是父亲杀害儿子、儿子为兄弟报仇而杀害父亲这样一个家庭成员间互相残杀的故事,本应相亲相爱的一爱人,却反目成仇,却互相置对方于死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黑暗,借家庭的毁灭,亲情的抹杀,更加深刻地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的挑战,并反思了人性中的善与美好的泯灭。(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3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蒙眬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林冲睁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来者是谁?”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呀,林教头,是你!”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有删改)2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B.文中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喽啰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误,林冲放弃刺杀王伦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梁山泊需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之人来做寨主,他有了更深的思考,不只是因为不忍杀害喽啰。故选C。22.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使情节完整真实。③重写经典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主题更突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①通过林冲的心理活动,如回忆幼年生活、想起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经历、对杨志的看法、对王伦的不满以及对梁山泊未来的思考等,将林冲不同阶段的经历和内心变化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立体。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林冲从一个农家子到禁军教头再到落草为寇的整个心路历程。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林冲复杂的性格特点。他既有朴野粗直的一面,又有粗中有细、善于思考的一面;既有对权贵的愤恨,又有对无辜之人的不忍;既有反抗的冲动,又有冷静反思的时刻。这些心理活动使林冲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具有多面性。②第三人称叙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展现林冲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行动。作者可以深入描写林冲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能客观地描述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物的表现,使情节更加完整真实。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能够更加客观地呈现林冲的故事,使情节完整而真实。③林冲在面对权贵的压迫、个人的命运以及梁山泊的未来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想反抗不公,又有所顾虑;既对王伦不满,又在思考谁才是合适的寨主。这种思想矛盾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张力。通过林冲的心理活动和命运抉择,作品探讨了权力、正义、反抗、自我认知等主题。林冲对权贵的反抗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他对梁山泊未来的思考则涉及领导权、理想社会等问题。重写经典使这些主题更加突出,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23.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身份:“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②性格:“林教头”安分守己,随遇而安;“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具有反抗意识。③思想发展历程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最终走向反抗;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时冲动暴躁,后来逐渐冷静反思,忍而不发。【解析】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因被陷害而刺配沧州,成为朝廷的罪囚。他的身份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秩序的约束,行动受到限制。在本文中,林冲已经落草为寇,成为梁山泊的一员。他的身份转变使他摆脱了朝廷的束缚,拥有了一定的自由和反抗的力量。②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未遭陷害之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安稳。即使被刺配沧州,他也尽量忍耐,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他的性格表现出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特点。本文中的林冲情绪激烈,对权贵充满愤恨,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他在面对杨志的遭遇时,表现出对献媚妥协行径的厌恶;在面对王伦的把持时,更是产生了刺杀的念头。他的性格更加果敢、激烈,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③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