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环境法学
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第四章中国污染防治法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概述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以预防大气污染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1.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制度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是指,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为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而编制的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简称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3.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总量控制要求下,为促进环境资源高效配置,排污权以有偿方式在政府与排污单位、排污单位之间相互流转的活动。4.大气环保约谈大气环保约谈是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约见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依法进行告诫谈话、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的一种行政措施。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5.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简称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是指由生产、进口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超标排放的缺陷,或者使其达到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作出了框架性规定。该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一般性内容及重点区域的划定,第八十七条规定了联合防治行动计划,第八十八条规定了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要求,第八十九条规定了重点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会商,第九十一条规定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第九十二条规定了重点区域环境执法。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分别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对该制度的实践作出了有益尝试。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7.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为了减少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专章规定了“重污染天气应对”。其中第九十三条规定了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规定为建立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提供了依据。该制度建立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及时控制污染程度。2016年2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京津冀城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函》(环办应急函〔2016〕225号)。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一、水污染防治法的概述2017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种来源形式:第一,“点源”,主要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其中包括工业废水、城生活污水等;第二,“面源”,主要指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此外还有因地质的溶解以及降水对大气的淋洗所导致的水体的污染。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1.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我国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分为四类:第一类,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第二类,除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第三类,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县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第四类,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不同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其制定、审批和修改程序也不同。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2.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采取通过向排污源分配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形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排污源产生的水污染物的数量控制在水环境容许限度内而实行的污染控制方式及其管理规范的总称。3.水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是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向、方式等实行审查许可的制度。排污单位持有排污许可证方有权排污,同时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排污。《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排污许可制度。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4.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协商解决是指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发生水污染纠纷后,本着团结协作、互谅互让的精神,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水污染纠纷。协调解决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主持,了解纠纷各方的立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处于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各市(区)、县之间的水污染纠纷,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水污染纠纷,由国务院协调解决。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修订后的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基本方法和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制作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编制的技术要求。为了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的其他条款还对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的具体措施作出了规定。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6.河长制基于河湖管理保护工程的复杂性,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7.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红线制度《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分别规定了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生态红线制度。2017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明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组织开展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实施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预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组织开展江河、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整治黑臭水体,提高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从事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功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8.国际航线船舶排放压载水制度国际航线船舶的压载水有可能携带有害外来物种,进而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因此,国际航线船舶压载水管理应当是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问题。2017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第五款规定,进入我国内河的国际航线船舶排放压载水的,应当采用压载水处理装置或者采取其他等效措施,对压载水进行灭活等处理。禁止排放不符合规定的船舶压载水。第二节水污染防治法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9.城镇污泥处置达标及去向登记制度2013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生态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规范污泥处理,杜绝违法倾倒污泥造成二次污染是城镇污水处理机构的一项义务。因此,2017年《水污染防治法》在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规定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的义务,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标准,并对污泥的去向等进行记录。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概述2017年《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人为原因导致的海洋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陆地型污染源;第二,海上型污染源;第三,大气型污染源。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洋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位置,并考虑到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划定的,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2.跨区域、跨部门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协商制度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是指处在同一海域内的相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或者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各市(区)、县之间,共同承担的同一海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或者某一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两个以上沿海不同地方共同承担,方能完成。跨部门的重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是指在某一特定海域内发生的,由几个部门共同参加的重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3.海洋联合执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依照该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在海上实行联合执法,在巡航监视中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该法规定的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必要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事态的扩大,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由于在海上发现污染事故的部门,可能不是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的具有管辖权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但为了及时控制污染损害的扩大,避免责任者逃逸,依照该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权行使紧急管理权,以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4.防治陆源污染陆地污染源简称陆源,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场所、设施等。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源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章对防治陆源污染物的内容作出了相对集中的规定,主要从入海排污口设置和禁限措施两方面对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作出规定。其中,禁止性义务规范主要包括: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以及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转移危险废物。限制性义务规范主要是对直接或者间接向海域排放各类污染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5.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是指位于海岸或者与海岸连接,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陆一侧,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⑦《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章对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污染的内容作出规定。国务院1990年制定以及2007年、2017年和2018年修订的《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对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污染的内容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6.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章对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污染的内容作出规定。国务院2018年修订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对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污染的内容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此外,由于海上石油勘探是一项重要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国务院1983年颁布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的海洋污染防治作出规定。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7.防治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章对防治倾倒废弃物海洋污染的内容作出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防治倾倒废弃物海洋污染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倾倒许可、海洋倾倒区的设置和海洋倾废管制三个方面。2017年修订的《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对防治倾倒废弃物污染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倾倒”,是指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及其他载运工具,向海洋处置废弃物和其他物质;向海洋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其他海上人工构造物,以及向海洋处置由于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及与勘探开发相关的海上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其他物质。“倾倒”不包括船舶、航空器及其他载运工具和设施正常操作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8.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不得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新增加的这个条款是《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所规定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具体体现。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9.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排污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的重点海域和未完成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海域,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暂停审批新增相应种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这一条不仅增加了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还规定了与之匹配的“区域限批”制度。新增加的这两个条款是《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具体化。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概述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对固体废物处置不当而使其进入环境,从而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主要制度1.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第一,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以及降低其危害性。第二,资源化是指对已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要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二次原料或能源以再利用。第三,无害化是指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要妥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造成危害。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主要制度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全过程管理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一项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的原则。它是指对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的全部过程实行一体化的管理。现行法律主要规定了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者的义务,以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主要制度3.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除了适用污染防治的一般制度以外,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还实行以下四种措施:第一,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制度;第二,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第三,工业固体废物的登记;第四,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终止或变更后的污染防治责任。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主要制度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除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一般规定以外,还要执行以下的特别规定:第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和识别标志制度。第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第三,危险废物转移管制制度。第五节土壤污染防治法一、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概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第五节土壤污染防治法二、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1.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科学技术水平,并按照土地用途,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国家支持对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准的研究。第五节土壤污染防治法二、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2.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国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设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主要用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无法认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之前产生的,并且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人实际承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可以申请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制定。第五节土壤污染防治法二、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3.污染土地收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污染责任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一、《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制度1.放射性标识与警示说明义务《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对放射性位置标识和警示标志及其设置要求作出了规定。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一、《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制度2.对含有放射性物质产品的要求《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不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不得出厂和销售。使用伴生放射性矿渣和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石材做建筑和装修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控制标准。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二、噪声污染防治的概述及其主要法律制度1.环境噪声的概念2021年《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噪声污染,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二、噪声污染防治的概述及其主要法律制度2.噪声污染防治标准国家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划定本行政区域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将以用于居住、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机关团体办公、社会福利等的建筑物为主的区域,划定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二、噪声污染防治的概述及其主要法律制度3.工业噪声监测记录制度《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工业噪声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装、使用、维护噪声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4.建筑施工噪声时段限制制度《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二、噪声污染防治的概述及其主要法律制度5.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制度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较为常见的生活场景的社会生活噪声控制规则。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对商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其他噪声,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1.畜禽养殖场禁区制度《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第六节其他污染防治法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2.畜禽养殖优惠政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产品生产经营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的,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产品的,享受国家关于化肥运力安排等支持政策;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的,享受不低于国家关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优惠政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取沼气或进而制取天然气的,依法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第七节排污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民间财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共3篇
- 2024年净水器品牌授权销售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4年事业单位环境改善合同2篇
- 简易工程安装合同范例
- 修建院坝合同范例
- 美丽乡村策划合同范例
- 2024年架空线路施工设备维修合同3篇
- 废弃木料购买合同范例
- 2024年更新:无人机飞行服务的商业运营合同
- 2024年房产资金垫付赎楼标准协议版B版
- 2020年三甲医院第二季度院感简报
- 热熔型路面标线涂料试验检测记录表
- 信息论与编码 陈运主编 完整版答案
- 【公开课】小说阅读优秀课件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试题
- 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技术方案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压力容器年度安全检查报告
- 朗诵的技巧:内三外四(完整版)
- 原油电脱水处理技术(行业知识)
- 第7章熔盐电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