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_第1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_第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_第3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_第4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尺。文章剖析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创生逻辑,遵循外显式与内隐性、过程性与形成性、定量与质性的评价原则,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多维化、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创生逻辑;构建原则;建构框架课程思政根植于新时代,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实践话语陈述与鲜活试验,课程思政研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课题,并成效显著,学者聚焦课程思政要领论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阻力困境、破局路径等层面,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鲜有涉足,且主要集中于效果评价的定性研究、描述性分析与归纳演绎,缺少健全的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课程反思与改进的重要抓手,也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推进中各高校亟须厘清、破局与实施的重要程序。笔者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况,探赜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生成机理、构建原则与建构框架,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注重整体性同时兼具应用型高校人才培育及学科专业特点的个性化定制,以点促面,整体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育成效。一、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的创生逻辑(一)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自上而下的政策号召随着课程思政认识与实践的纵深发展,教育各方对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愈发周详。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多维度的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支撑,合理公正的监督检查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抓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是有序高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家政策指引路径下,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响应,要求全省高校学科专业构建覆盖全面广泛、类型丰富多样、层次有序递进、相互支撑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同时附件《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试行)》,分条缕析课程思政建设指标。同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依托信息化手段,秉承科学有效原则,强化改进结果式和强化过程式的评价思想,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的方式。2021年,《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突出各领域建立健全思政评测体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这都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纲领楔导与政策遵循,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步伐更加坚实与极具张力。(二)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检验标准“教师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衡量标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现程度”是当前掣肘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症结根源。而科学客观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则是治疗上述症结的良方,是衡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和教学质量优劣的“晴雨表”。可以根据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分条分目地检查课程思政工作进展程度,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合理性,对比研析课堂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程思政教学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助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落实落地。(三)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高校课程思政功效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铸魂育人。课程思政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有助于育人工作的渐趋完善,育人成效的显著增强。课程思政评价的反馈机制可以检测学校课程思政政策文件是否落实,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此优化创新学校顶层设计与教师教学,进而有助于学生知识、情感与操作目标的达成。因此,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既可以衡量和评估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否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亦可“回头看”课程思政前期工作中的绩效与不足,经由反馈、调节和提升的良性循环,不断对课程思政的结构设计及其实施手段进行优化升级,完善其制度体系,提高育人成效。二、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一)外显性评价与内隐性评价相结合课程思政的外显性评价是对容易被感知到的外显行为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对象为短期内的显而易见的成果。教师立足课程本身教学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把课程正确、先进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学生的觉悟和信念,在学生的课堂参与、课业考核、成绩成效等方面表现出来,教师从而对学生的外显行为展开评价,但学生经过课程学习与思政浸染,所产生的内心深处的变化并不能即时显现,作为一種潜在的、无形的但又客观存在的影响,会在某个时空或关键事件中经意或不经意地施加作用,这就是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长远的内隐的效益。内隐性评价难以捕捉或把握,但又不容忽视,可从教师课程大纲中教师是否寓道于教、育德于教、寓教于乐加以评价,这又需与外显性评价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既要肯定外显性评价手段,更要笃信内隐性评价的深层次意义。(二)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课程思政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发展,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或教育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开展的阶段性评价,为正在开展的后续建设工作或活动提供反馈,助推学校和教师精进与提升。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评价聚焦成效,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阶段性结束或实施完整的某一个周期后而开展的综合性评价,其作用在于评判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显有成效的总结性评价,为下个阶段或者下个周期的实施提供反馈,是对课程思政规划、实施和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价值判断。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两者能够全面体现课程思政在课程或者专业建设中的发生与发展,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显性成果与内涵建设至关重要。(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联通课程思政的量化评价是将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关涉要素与内容加以提取和量化,通过分析比较而形成的评价方法,优势在于量化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减弱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操控性。但其局限在于难以量化课程思政中所涉及的思政引领、价值内蕴、精神情感等内在指标。质性评价此时就显得弥为可贵,它是运用观察、记录、评语、资料等方式,搜集非数量化资讯,借助文字表达、图片绘制等描述或解释性方法,揭露课程思政的各种特质指标,彰显课程思政的作用,从而进行价值与意义判断。课程思政质性评价加强了评价方和评价对象的对话与理解,增强了课程思政评价时的信息畅通性,但因为评价方与被评价方归根结底都是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的自由个体,从而会影响课程思政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信效度。故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联通是课程思政评价毋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三、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对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的主体、客体、指标及其程序的分析与界定,可谓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基本过程与结构框架,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科学构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科学性牵涉到课程思政评价的公平公正和信效度,是以,明确评价主体是课程思政评价的首要问题。根据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过程中各评价主体的权属与特性,分为专业性管理主体、建设性参与主体。专业性管理主体应由学校党委、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课程质量督导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总责,发挥价值引领、理念澄清和实施调控等功能,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把舵护航,积极推动教务部门和相关院系即时跟进与具体展开实施,对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工作开展督检、质评和指导,以确保评价过程的规范有效。建设性参与主体主要由课程教师、学生与社会主体等构成。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建设主体,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负第一手责任;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径直参与者,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感受最直接,了解最深入;社会主体主要指的是实习企业或用工单位,经由课程思政理念教导的高校毕业生的思政素养、绩效表现、综合素质也必定要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与评价。(二)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客体多维化评价客体是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所指向的客观对象,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课程计划、实施、结果等诸要素,关涉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考核、思政育人特色等课程建设全过程。第一,对教学主体的评价,重点考察教师个人与教师团队的师德师风面貌,是否具备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是否能够积极开展和推动课程思政教改,建立完备合理的集体备课和教研制度,大胆创新、踊跃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第二,评价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与课程资源等教学内容建设是否充分挖掘和开拓思政元素与思政资源,课堂讲授、教研创新、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全环节是否浸润思政理念。第三,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是否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思政元素展现形式,是否将思政元素融入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评价。继而,可通过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来衡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学生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施、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其是否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教师同行对思政教学中的好评度如何,思政育人成效是否具有较宽的辐射效应和高校推广价值。第四,还应通过典型示范课程来展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将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链接课程全过程,不断提升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夯实内在根基。(三)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指标科学化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应考量外显型与内隐性、过程性与结果性、定量与定性等原则,融入目标、过程与主体等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科学制定评价指标(表1)。(四)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方法多样化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方法即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运用评价指标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的过程。课程思政是国家教育战略发展、依托时代需求实施的必然趋势,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专业性管理主体可对标国家、省与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在课程实施中期与课程结束阶段,遵循“常态评价—评意征集—评意反馈—汇总分析—评定给出—结果运用”的评价程序[1],对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与课程思政特色等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进行形成性与总结性的综合评价与测量[2]。评价指标课程思政特色维度的实施也至关重要,是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效果4个指标的集中体现,可通过设立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教改课题、教师竞赛、基层教学组织、特色教材建设等途径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以点促面,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不断走出校门,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建设性参与主体中的教师具备思政建设实施者和评价主体的双重身份[3],亦需要对标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指标体系框架进行自评与同行互评,其中的关键指标为教师主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调整、改革与优化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堂授课、教学研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适切与高效。此外,学生主体可通过学生评价与评价学生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学生评价,主要包含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在期中与期末的评教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学生全员展开评教。二是评价学生,主要围绕学生课堂学习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维度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公平客观的考察。具体方法包括纸笔测试、教学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半)结构化访談、师生座谈会等。课程思政评价的社会主体是用工单位,其人事测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