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一、基础知识(16分)1.(2分)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规劝2.(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承受 B.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C.安而后能虑虑:忧虑 D.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强行者有志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③《诗》可以兴,可以观④自见者不明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自是者不彰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⑤见贤思齐焉⑥其坚不能自举也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5.(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安易持 B.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C.死而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2分)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曰余食赘行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则瓠落无所容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B.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故亏父而自利。(《兼爱》)8.(2分)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A.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翻译:有可以一生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翻译: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意念真诚。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翻译: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成是大的盛酒容器,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翻译: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务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二、文言文阅读9.(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昔者仲尼自卫反鲁,纲罗三代之旧闻,盖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终年不能究其说。夫子谓子贡曰:“赐。尔以吾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贯之。”天下苦其难而莫之能用也,不知夫子之有以贯之也。是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法度礼乐刑政,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是以博学而不乱,深思而不惑,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盖尝求之于六经,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首,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虽然,圣人固有所甚畏也。一失容者,礼之所由废也。一失言者,义之所由亡也。君臣之相攘,上下之相残,天下大乱,未尝不始于此道。是故《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苏轼《孟轲论》,有删节)(1)下列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B.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C.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D.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2)下列关于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周公:周公旦,周朝开国元勋,是制礼作乐的圣贤。B.《春秋》:孔子所编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C.孝悌:儒家倡导的伦理,孝指孝顺父母长辈,悌指敬爱兄长。D.诸子:指先秦诸子百家,代表流派有儒墨道法等。(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初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收罗了夏商周三代的旧闻,但是很久都不能彻底地解读这些学说。B.苏轼读到《诗》和《春秋》方才明白圣人学说的发端,其中的始终本末都各自有其条理。C.苏轼认为孝悌之义充足了王道就会具备,但是这种道理如果没有深远的见识是不能体会的。D.孟子深刻钻研《诗》,擅长《春秋》之学,他的学说开始粗略而最终达到精深,是因为他心中有所坚持。(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②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三、文言文阅读10.(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①,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困②有余。公输盘屈,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墨子•公输》)【注】①争:劝谏。②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C.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前一个“子”指先生,是学生尊称墨子;后一个“子”是尊称男子。B.“公输盘不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中的“说”词性、用法和含义均相同。C.再拜,指拜两次,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中的“再拜”含义相同。D.“臣以攻宋也”中的“攻”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的“攻”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对公输盘说有一个人欺侮他,希望借助公输盘的力量杀了那个人,并愿奉上十金,公输盘拒绝并说自己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B.墨子批评公输盘说,既然他崇尚仁义不肯帮自己杀人,那么他将要用制造的云梯攻打无罪的宋国而杀死很多人,就是不明事理。C.墨子见了楚王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楚王对患有偷窃病之人的批判,然后将楚王同这个人进行比较,引发了楚王的反思。D.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和守,公输盘方法用尽,墨子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警告对方即使杀死自己也无用,因为自己的学生已做好准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②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四、文学类阅读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梆子老太陈忠实小河川道里,黄土塬坡下,有个小小的村庄叫梆子井。村里居住着六七十户农家,多数姓胡,杂姓不多。每到春夏,村里的榆槐椿楸树木,郁郁苍苍,河川里杨柳列岸,葱葱蓬蓬;数九交至,白雪覆盖了村后的塬坡和村前的河川,房檐上吊下一尺多长的冰凌柱儿……一个景致幽雅的北方村落。梆子老太本姓黄,是小河北岸黄家圪人,自幼以三石麦子两捆棉花的彩礼许订给梆子井村的胡景荣。过门这天,男女老幼把屋里院外围塞得水泄不通,兴致十足地等待揭去盖脸的那一刻,新媳妇是怎样的眉眼呢?窗户纸被扯掉了,新挂的绣花门帘也被踩在脚下。没有机会挤进窄小的洞房的人,焦急地询问已经先睹过一眼的人,模样怎样?看过的人因为拥挤而喘着气,作难似地笑笑:“说不上来……”又颇费思谋地眨眨眼,滑稽地一笑,悄悄说,“脸……长得像个……梆子……”对于新来乍到梆子井村的任何一位新娘,谁也难得逃脱第一次亮相之后被众人品评和议论的处境。已经无一例外地曾得过一个形象的雅号的老媳妇们,有兴味地反复咀嚼着一个新鲜的绰号:梆子!哈呀!真像……不管旁人怎样地逗趣,景荣对他刚刚娶进屋里的媳妇是满意的。尽管在揭去盖脸绸巾时第一眼看见这位陌生女人的眉眼时,他也觉得那脸儿未免狭长了些,可他不在心。我的天!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他能在该当婚娶的年龄娶回一个媳妇,不用担心打一辈子光棍儿,已经很令许多穷弟兄们羡慕的了,他是个庄稼人,穷庄稼人啊!要一个女人来给他管家,做饭,缝衣,生养孩子,而不是要一张年画儿上的人儿贴到墙上去欣赏!景荣是胡姓景字辈里最后一个男人,辈分高,这样,媳妇自然也随着高了。小辈子的年轻后生和媳妇们,一律叫起梆子老太来。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一月之后,景荣回到梆子井村的时候,短头发上落着棉花绒毛,棉袄的袖肘上和棉裤的膝盖上,黑色的粗布面子四处开裂,满脸扑着黄色的灰土,手指裂着一道道结着黑痂的裂口。母亲和新媳妇惊愕地睁大眼睛,看着他,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他端直走进屋,解开破烂棉袄,从腰里解下蓝布带子,“哐啷”一声,黄灿灿的麻钱和红亮亮的铜元抖擞在炕席上。他这时才一弯腰,吁出一口气坐在炕边的木凳子上。为了防备土匪拦路打劫,他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叫化子。老母亲和新媳妇顿然不约而同地吁出一口气。按照家规,景荣先向母亲问安。母亲悄悄告诉他,经过对新媳妇一月来的观察,勤快,孝顺,不抛撒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更叫老人惊异的是,新媳妇居然能捉着铁锨,把猪粪挖起,从猪圈的矮墙上抛到外头去,完全不亚于强健的庄稼汉小伙子。景荣惊喜地听着母亲乐悠悠地叙说,愈加觉得梆子媳妇可爱了。美中不足的是,新媳妇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缺点。老人咂着舌头告诉儿子,新媳妇的针线活计太差迟了。这是一般乡村女人的本能呀,她却不会!“唔……”景荣从嘴里拔出旱烟袋,笑眯眯的眼睛里顿时散了光,不会缝衣联袂的女人,对于一个农家来说是太叫人遗憾了,“那……会不会纺线织布呢?”“不会。”母亲嘬着嘴唇,现出鄙夷的神气。“唉唉!”景荣在母亲面前毫不掩饰地嘘叹起来,“我怎么就遇上了……这号笨熊呢?”母亲宽厚地说,“听说她爸死得早,她跟她爷整年在地里做庄稼,倒把女儿家的针线手艺荒废了。可怜人呀……”“噢……”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可怜人呀!景荣想到早逝的父亲,自己十五六岁就承担起一个庄稼汉子应该付出的全部艰辛,心动了,再不唉叹自己遇到一个笨熊了。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景荣就赶往渭北弹棉花去了。梆子媳妇不会纺线织布的缺点,他连提都没提。半月后,下过一场透雨,他赶回家来,河川里杨柳泛绿,麦苗返青,路旁和田埂上,野草萌生了。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糖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梆子媳妇哄笑着,故意显示似地响亮地呵斥一声黄牛,在景荣面前停下来。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单是为收墒棉田吗?”“唔……”“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你……”媳妇畅快地笑着,又跳到耱耙上,扯动套绳,吆着黄牛走了。忽然又转过头来,甜甜地笑着:“你就坐那歇着,你走了远路……”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有删改)【注】墒缺:土壤的湿度缺失。(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梆子井村村民多姓胡,杂姓不多,新娶的媳妇与景荣自幼订婚,由此可见此地长期过着封闭传统的乡土生活。B.众人对新媳妇进门时的品评和议论,体现的是生活贫困而又不失热情的庄稼人的一种乐趣,大体没有恶意。C.景荣和母亲虽对新媳妇不擅长针线手艺这件事情颇有不满,但好在考虑到她擅长庄稼地里的活,于是选择包容。D.景荣父子靠弹花维生,赚取麻钱铜元……让读者看到乡村传统生存方式的延续和固守。(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横线句的四处省略号,既符合众人“拥挤而喘着气”说话时的状态,又写出描述梆子老太模样时言语选择的困难。B.景荣新婚后外出做工初次回家,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C.泛绿的杨柳,返青的麦苗,萌生的野草与三角洼地上穿红袄劳作的女人,极具乡野美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D.结尾处梆子媳妇与景荣的对话饶有趣味,写出梆子媳妇看见丈夫回家时的喜悦俏皮,问答间表现出新婚夫妻的甜蜜。(3)文本结尾,赶回家的景荣望见梆子媳妇在田间劳作,有了多重的心理感受,请梳理概括。(4)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提及了“父亲”,含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五、名篇名句默写(10分)12.(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2)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3)《大学之道》中,用,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4)《<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六、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13.(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被贬官和流放的多数时间里,容易陷入(①)的境地,容易掉进情绪的陷阱,除了读书、写作、禅坐、修行,总还得找点什么实质的事情来做,否则很容易陷入虚无当中。这时候,美食便成了一个调剂精神和体力的最佳选择。凡做菜,需要用心,无论择菜、洗菜、切菜、炒菜,都要(②),而且可以活动身手,使血脉流通,吃菜也会调动全身器官,充分体会其色香味,若菜做得好吃,获家人或朋友认可,精神上又可得极大之满足。根据现代研究表明,食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深,好吃的菜品或美味饮品,都可以让人达到满足,提升兴奋,放松情绪。苏轼在黄州的那几年,日子那么清贫,却过得那么愉快,除了夫妻和睦、修佛学道、广交朋友、辛勤劳作等原因之外,必定少不了经常下厨制作美食这个手段。禅是一枝花,馋也是一枝花,都是心性修炼的手段,一个出世,一个入世而已。苏轼最令人羡慕的一点,就是不论走到哪里,都能(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去什么地方就吃什么地方的食材。被贬谪时可以尝尽苦头,做高官时也可安享荣华富贵。(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1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那么,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因此,②,就会大大降低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概率。另外,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也是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经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弱小,无助,可怜,需要人类的保护。其实,③,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当前,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从流行病传播的角度来说,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才可能彻底切断病毒的传播链。(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七、写作(60分+2分书写分)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列子•天瑞》中有“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之语,意思是“天地没有完备的功效,圣人没有完备的能力,万物没有完备的用途”。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和批评家安诺德曾言:“个人必须带着他人一起走向完美,不断地尽其所能来扩大和增加朝这方面迈进的人流的流量。”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16分)1.(2分)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规劝【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劝”,应译为“鼓励”,句意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劝导相爱呢。故选:D。2.(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承受 B.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C.安而后能虑虑:忧虑 D.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正确。B.正确。C.“安而后能虑”中的“虑”,应译为“思虑精详”,句意为:心里安静了才能思考。D.正确。故选:C。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强行者有志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③《诗》可以兴,可以观④自见者不明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同时加强梳理,从而掌握一定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容答题进而作出正确答案。【解答】①强行:古义,强劲奋进;今义,强制别人做某事。②毫末:古义和今义相同,毫毛的梢儿,比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③可以: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④不明:古义,不能明察;今义,不明亮,不清楚,不懂。⑤然后:古义,表示肯定前面的内容,接着谈后面的内容;今义,连词,一件事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故选:D。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自是者不彰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⑤见贤思齐焉⑥其坚不能自举也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解答】①树,培植,名词活用为动词。②是,认为……正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将,统帅,率领,名词活用为动词。④贵,以……为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⑥坚,坚硬程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选:A。5.(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安易持 B.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C.死而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解答】A.“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说“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其安易持”是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B.均为代词,“……的人”。句意为:所以通晓天道的人是决不会这样做的。/知足的人都是富裕的。C.“死而不亡者寿”是说“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虽然死了,但是永远活在人心中,所以是长寿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是说“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是说“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两个“也”都是语气词,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顿;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断和肯定。故选:D。6.(2分)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曰余食赘行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则瓠落无所容【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通假字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文言现象,做好这种题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搞好积累和梳理,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知识体系。只有如此在遇到这种题型才能正确应答并且保证不失分数。【解答】A.内:通“纳”,这里指结交。B.行:通“形”,“赘行”这里指赘瘤。C.龟:通“皲”,皮肤冻裂。D.无通假字。故选:D。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B.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故亏父而自利。(《兼爱》)【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句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对各种句式特点有明确的了解。【解答】A.宾语前置句,应为“而今在安哉”。句意:如今在哪里呢?B.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C.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句意:对于晋国,有什么满足的?D.宾语前置句,应为“故亏父而利自”。句意: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故选:B。8.(2分)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A.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翻译:有可以一生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翻译: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对事物之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意念真诚。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翻译: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成是大的盛酒容器,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翻译: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务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C.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应理解为: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9.(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昔者仲尼自卫反鲁,纲罗三代之旧闻,盖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终年不能究其说。夫子谓子贡曰:“赐。尔以吾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贯之。”天下苦其难而莫之能用也,不知夫子之有以贯之也。是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法度礼乐刑政,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是以博学而不乱,深思而不惑,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盖尝求之于六经,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首,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虽然,圣人固有所甚畏也。一失容者,礼之所由废也。一失言者,义之所由亡也。君臣之相攘,上下之相残,天下大乱,未尝不始于此道。是故《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苏轼《孟轲论》,有删节)(1)下列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CA.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B.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C.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D.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2)下列关于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BA.周公:周公旦,周朝开国元勋,是制礼作乐的圣贤。B.《春秋》:孔子所编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C.孝悌:儒家倡导的伦理,孝指孝顺父母长辈,悌指敬爱兄长。D.诸子:指先秦诸子百家,代表流派有儒墨道法等。(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CA.当初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收罗了夏商周三代的旧闻,但是很久都不能彻底地解读这些学说。B.苏轼读到《诗》和《春秋》方才明白圣人学说的发端,其中的始终本末都各自有其条理。C.苏轼认为孝悌之义充足了王道就会具备,但是这种道理如果没有深远的见识是不能体会的。D.孟子深刻钻研《诗》,擅长《春秋》之学,他的学说开始粗略而最终达到精深,是因为他心中有所坚持。(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②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收”是名词,“收集的东西”,“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为并列短语,中间断开,排除A、D;“胸中”为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和当代贤人君子等人搜集的东西,百工的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边远蛮夷的事情,有些失落散漫而不可考证的,都罗列在心中,其中有卓然自立而不可扰乱的,这就是能够使之统一的理念。(2)B.“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B。(3)C.“但是这种道理如果没有深远的见识是不能体会的”错,原文为“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意为这种道理本来就不是很深远,不是很难体会的。故选:C。(4)①固:本来;贼:伤害;足以:完全可以。句子翻译为:天下本来就知道有父子,父亲和儿子不相互伤害,就完全可以为孝了。②乍:突然;怵惕:惊骇;恻隐:哀痛,怜悯;内交:结交。句子翻译为:现在的人突然看见一个孩子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的心情,这不是因为和这个孩子的父母结交。答案:(1)C(2)B(3)C(4)①天下本来就知道有父子,父亲和儿子不相互伤害,就完全可以为孝了。②现在的人突然看见一个孩子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的心情,这不是因为和这个孩子的父母结交。参考译文:当初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搜罗了夏商周三代的旧闻,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年不能探究这些学说。孔子对子贡说:“赐,你以为我有很多学识吗?”并非如此,我是一以贯之。”天下人苦于这些学说的困难而不能运用,不知道孔子有一以贯之的理念。所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法律制度,礼乐邢政,和当代贤人君子等人搜集的东西,百工的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边远蛮夷的事情,有些失落散漫而不可考证的,都罗列在心中,其中有卓然自立而不可扰乱的,这就是能够使之统一的理念。所以能够博学而不乱,深刻思考而不疑惑,如果不是天下最精神的境界,谁能够做到这样呢?大凡曾经专注研究六经的人,只有读懂了《诗经》与《春秋》之后,才能够知道圣人的道理,事物的开始、结束和本末,各有一定的规律。匡正行为和教化人民的根本,就是要从天下人容易做的事开始。天下人都知道父子关系。父子不互相侵害,就足以形成敬孝老人的风气;天下人都清楚有兄弟之情,兄弟之间不相互掠夺,这就足以形成“悌”的民风。孝悌这种民风浓厚了,建立王道的条件就具备了。这些道理本来并不高深或难以理解,也不是什么需要付出很大辛苦而难以做到的。所以《诗》的教育,让人唱歌跳舞,悠闲安乐,没有达不到的地方,重要的在于不要失去正派的风范。《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揭示历史的是非疑惑,深刻剖析了历史上一些绝对不可重演的行为。不看《诗经》就不会了解建立王道的容易;不看《春秋》就不会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自从孔子逝世之后,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们的见闻著书立说,而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所以他们的言论有没有都不重要。可是像孟轲,可以说是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专长研究《春秋》的人。他讲的道理从粗浅之处开始而在细微之处达到了极点。宏大到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毫厘之间的细小的事情有所论述。非常地广泛而没有出现漏洞,相当地细密而不能出现谬误,这其中必定有他一定的信念,而后世学者们可能还没有理解。三、文言文阅读10.(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①,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困②有余。公输盘屈,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墨子•公输》)【注】①争:劝谏。②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C.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子墨子,前一个“子”指先生,是学生尊称墨子;后一个“子”是尊称男子。B.“公输盘不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中的“说”词性、用法和含义均相同。C.再拜,指拜两次,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中的“再拜”含义相同。D.“臣以攻宋也”中的“攻”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的“攻”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墨子对公输盘说有一个人欺侮他,希望借助公输盘的力量杀了那个人,并愿奉上十金,公输盘拒绝并说自己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B.墨子批评公输盘说,既然他崇尚仁义不肯帮自己杀人,那么他将要用制造的云梯攻打无罪的宋国而杀死很多人,就是不明事理。C.墨子见了楚王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楚王对患有偷窃病之人的批判,然后将楚王同这个人进行比较,引发了楚王的反思。D.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和守,公输盘方法用尽,墨子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警告对方即使杀死自己也无用,因为自己的学生已做好准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②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中,“公输盘”是主语,“为楚”是状语,“造”是谓语,“云梯之械”是宾语,组合在一起是个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C;“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中,“至于”是一个词,“郢”是“至于”的地点,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故选:D。(2)B.“均相同”有误,“公输盘不说”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以说吴王”中,“说”是“取悦”的意思。句意:公输盘不高兴;来取悦吴王。故选:B。(3)C.“引发了楚王的反思”错误,原文中楚王说:“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可见他还是执意攻宋,并没有反思。故选:C。(4)①舍,舍弃;文,装饰华美;轩,车;敝舆,破车。译文: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②视,对待;恶,怎么;施:实行;犹……乎,还会……吗?译文: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么会实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答案:(1)D(2)B(3)C(4)①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②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么会实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爱的吗?参考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过错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过错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了却没有成功,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一个欺负我的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的。”公输盘被说服了。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就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进攻宋国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一定会伤害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楼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四、文学类阅读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梆子老太陈忠实小河川道里,黄土塬坡下,有个小小的村庄叫梆子井。村里居住着六七十户农家,多数姓胡,杂姓不多。每到春夏,村里的榆槐椿楸树木,郁郁苍苍,河川里杨柳列岸,葱葱蓬蓬;数九交至,白雪覆盖了村后的塬坡和村前的河川,房檐上吊下一尺多长的冰凌柱儿……一个景致幽雅的北方村落。梆子老太本姓黄,是小河北岸黄家圪人,自幼以三石麦子两捆棉花的彩礼许订给梆子井村的胡景荣。过门这天,男女老幼把屋里院外围塞得水泄不通,兴致十足地等待揭去盖脸的那一刻,新媳妇是怎样的眉眼呢?窗户纸被扯掉了,新挂的绣花门帘也被踩在脚下。没有机会挤进窄小的洞房的人,焦急地询问已经先睹过一眼的人,模样怎样?看过的人因为拥挤而喘着气,作难似地笑笑:“说不上来……”又颇费思谋地眨眨眼,滑稽地一笑,悄悄说,“脸……长得像个……梆子……”对于新来乍到梆子井村的任何一位新娘,谁也难得逃脱第一次亮相之后被众人品评和议论的处境。已经无一例外地曾得过一个形象的雅号的老媳妇们,有兴味地反复咀嚼着一个新鲜的绰号:梆子!哈呀!真像……不管旁人怎样地逗趣,景荣对他刚刚娶进屋里的媳妇是满意的。尽管在揭去盖脸绸巾时第一眼看见这位陌生女人的眉眼时,他也觉得那脸儿未免狭长了些,可他不在心。我的天!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他能在该当婚娶的年龄娶回一个媳妇,不用担心打一辈子光棍儿,已经很令许多穷弟兄们羡慕的了,他是个庄稼人,穷庄稼人啊!要一个女人来给他管家,做饭,缝衣,生养孩子,而不是要一张年画儿上的人儿贴到墙上去欣赏!景荣是胡姓景字辈里最后一个男人,辈分高,这样,媳妇自然也随着高了。小辈子的年轻后生和媳妇们,一律叫起梆子老太来。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一月之后,景荣回到梆子井村的时候,短头发上落着棉花绒毛,棉袄的袖肘上和棉裤的膝盖上,黑色的粗布面子四处开裂,满脸扑着黄色的灰土,手指裂着一道道结着黑痂的裂口。母亲和新媳妇惊愕地睁大眼睛,看着他,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他端直走进屋,解开破烂棉袄,从腰里解下蓝布带子,“哐啷”一声,黄灿灿的麻钱和红亮亮的铜元抖擞在炕席上。他这时才一弯腰,吁出一口气坐在炕边的木凳子上。为了防备土匪拦路打劫,他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叫化子。老母亲和新媳妇顿然不约而同地吁出一口气。按照家规,景荣先向母亲问安。母亲悄悄告诉他,经过对新媳妇一月来的观察,勤快,孝顺,不抛撒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更叫老人惊异的是,新媳妇居然能捉着铁锨,把猪粪挖起,从猪圈的矮墙上抛到外头去,完全不亚于强健的庄稼汉小伙子。景荣惊喜地听着母亲乐悠悠地叙说,愈加觉得梆子媳妇可爱了。美中不足的是,新媳妇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缺点。老人咂着舌头告诉儿子,新媳妇的针线活计太差迟了。这是一般乡村女人的本能呀,她却不会!“唔……”景荣从嘴里拔出旱烟袋,笑眯眯的眼睛里顿时散了光,不会缝衣联袂的女人,对于一个农家来说是太叫人遗憾了,“那……会不会纺线织布呢?”“不会。”母亲嘬着嘴唇,现出鄙夷的神气。“唉唉!”景荣在母亲面前毫不掩饰地嘘叹起来,“我怎么就遇上了……这号笨熊呢?”母亲宽厚地说,“听说她爸死得早,她跟她爷整年在地里做庄稼,倒把女儿家的针线手艺荒废了。可怜人呀……”“噢……”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可怜人呀!景荣想到早逝的父亲,自己十五六岁就承担起一个庄稼汉子应该付出的全部艰辛,心动了,再不唉叹自己遇到一个笨熊了。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景荣就赶往渭北弹棉花去了。梆子媳妇不会纺线织布的缺点,他连提都没提。半月后,下过一场透雨,他赶回家来,河川里杨柳泛绿,麦苗返青,路旁和田埂上,野草萌生了。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糖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梆子媳妇哄笑着,故意显示似地响亮地呵斥一声黄牛,在景荣面前停下来。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单是为收墒棉田吗?”“唔……”“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你……”媳妇畅快地笑着,又跳到耱耙上,扯动套绳,吆着黄牛走了。忽然又转过头来,甜甜地笑着:“你就坐那歇着,你走了远路……”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有删改)【注】墒缺:土壤的湿度缺失。(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梆子井村村民多姓胡,杂姓不多,新娶的媳妇与景荣自幼订婚,由此可见此地长期过着封闭传统的乡土生活。B.众人对新媳妇进门时的品评和议论,体现的是生活贫困而又不失热情的庄稼人的一种乐趣,大体没有恶意。C.景荣和母亲虽对新媳妇不擅长针线手艺这件事情颇有不满,但好在考虑到她擅长庄稼地里的活,于是选择包容。D.景荣父子靠弹花维生,赚取麻钱铜元……让读者看到乡村传统生存方式的延续和固守。(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中画横线句的四处省略号,既符合众人“拥挤而喘着气”说话时的状态,又写出描述梆子老太模样时言语选择的困难。B.景荣新婚后外出做工初次回家,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C.泛绿的杨柳,返青的麦苗,萌生的野草与三角洼地上穿红袄劳作的女人,极具乡野美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D.结尾处梆子媳妇与景荣的对话饶有趣味,写出梆子媳妇看见丈夫回家时的喜悦俏皮,问答间表现出新婚夫妻的甜蜜。(3)文本结尾,赶回家的景荣望见梆子媳妇在田间劳作,有了多重的心理感受,请梳理概括。(4)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提及了“父亲”,含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感受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感受。(4)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意蕴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C.“但好在考虑到她擅长庄稼地里的活,于是选择包容”错误。景荣及其母亲是因为同情新媳妇身世悲苦而不计较她荒于针线手艺。故选C。(2)B.“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错误。景荣的着装是一种伪装。故选B。(3)由“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耱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可知,看见媳妇洒脱、熟练的劳作姿势心里生出了惊讶和激动;由“‘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可知,作为男子汉对媳妇的心疼和想要帮忙的豪情;由“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单是为收墒棉田吗?”“唔……”“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你……”可知,想念媳妇又不直接说的羞涩;由“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可知,亲眼看见媳妇能干后心里的踏实。(4)由“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可知,第一处简述父亲操劳的一生;由下文“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可知,父亲的担当和对胡景荣生活态度与劳作习惯的影响;由“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可知,文中第二处是父亲留给景荣的遗训,体现朴素的做人品格和智慧,呈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富有乡土人情味。答案:(1)C(2)B(3)①看见媳妇洒脱、熟练的劳作姿势心里生出了惊讶和激动;②作为男子汉对媳妇的心疼和想要帮忙的豪情;③想念媳妇又不直接说的羞涩;④亲眼看见媳妇能干后心里的踏实。(4)①第一处简述父亲操劳的一生,凸显出父亲的担当和对胡景荣生活态度与劳作习惯的影响;②文中第二处是父亲留给景荣的遗训,体现朴素的做人品格和智慧,呈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富有乡土人情味。​五、名篇名句默写(10分)12.(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大学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4)《<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4)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重点字:矜)(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六、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13.(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被贬官和流放的多数时间里,容易陷入(①)的境地,容易掉进情绪的陷阱,除了读书、写作、禅坐、修行,总还得找点什么实质的事情来做,否则很容易陷入虚无当中。这时候,美食便成了一个调剂精神和体力的最佳选择。凡做菜,需要用心,无论择菜、洗菜、切菜、炒菜,都要(②),而且可以活动身手,使血脉流通,吃菜也会调动全身器官,充分体会其色香味,若菜做得好吃,获家人或朋友认可,精神上又可得极大之满足。根据现代研究表明,食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深,好吃的菜品或美味饮品,都可以让人达到满足,提升兴奋,放松情绪。苏轼在黄州的那几年,日子那么清贫,却过得那么愉快,除了夫妻和睦、修佛学道、广交朋友、辛勤劳作等原因之外,必定少不了经常下厨制作美食这个手段。禅是一枝花,馋也是一枝花,都是心性修炼的手段,一个出世,一个入世而已。苏轼最令人羡慕的一点,就是不论走到哪里,都能(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去什么地方就吃什么地方的食材。被贬谪时可以尝尽苦头,做高官时也可安享荣华富贵。(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解答】(1)①语境说“被贬官和流放的多数时间里”“找点什么实质的事情来做”,可见此时是无事可做的,可用“无所事事”。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②“凡做菜,需要用心”强调做菜也要精力集中,可用“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强调苏轼能够适应环境,安于现状,可用“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指处于各种环境都能满足。(2)画线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根据现代研究表明”句式杂糅,改为“根据现代研究”或“现代研究表明”;二是“达到满足,提升兴奋,放松情绪”语序不当,此处是说食物对人的情绪影响,按照逻辑,先“放松情绪”,然后“提升兴奋”,最后“达到满足”。(3)“禅是一枝花,馋也是一枝花”运用比喻修辞,把“禅”和“馋”比作“一枝花”,前者指苏轼的心性修炼,后者指苏轼制作美食。“都是心性修炼的手段”,说明下厨制作美食能够修炼心性,体现处于被贬境遇中的苏轼的达观和随遇而安的心性;“一枝花”的比喻形象生动,新鲜有趣。答案:(1)①无所事事②聚精会神③随遇而安(2)①类型:句式杂糅;修改:删去“根据”或删去“表明”。②类型:语序不当;修改:应为“都可以让人放松情绪,提升兴奋,达到满足”。(3)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下厨制作美食是心性修炼的手段,突出苏轼达观、随遇而安的特点: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1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那么,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