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B.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C.《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D.《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的高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B.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C.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D.《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3)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A.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B.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C.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D.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4)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5)《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2.(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风声(节选)麦家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5位军事要员。据密报,5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特高科大佐龙川肥原,需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①李宁玉。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画央、画纸、素描笔,都挺像回事。画具是裘庄主人的。中午吃饭时,李宁玉当场要求借给她,说她小时候学过画画,现在无聊想用画画来打发时间。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继续画。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死了都没有人管的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李宁玉撞墙没死,她这样子站都站不直,哪还撞得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是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尊敬的张司令: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对皇军和您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良明吾夫: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小宁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显然是给孩子们画的。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肥原想不管怎么样,等晚上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注】①译电员:在战争中,译电员负责把电报内容,用密码加密,把电报译成电码,然后交给发报员发出,对方译电员再用相同的密码,译出电报内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五个被拘禁的军事要员是日军大佐龙川肥原在得到关于“老鬼”密报后重点怀疑的对象。B.李宁玉被肥原威逼套话时能从容应对,甚至身遭酷刑也不屈服,最后却因忠诚受到质疑而崩溃自杀。C.李宁玉给张司令的遗言中满是被诬陷的悲恨,给丈夫的信满怀温情,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传出消息。D.小说结尾特高科抓捕敌后抗日工作者的行动失败,说明同志们得到了从裘庄传出的情报,及时转移。(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画面清淡明净,与下文惨烈的审问毒打形成对比,也为绘画传信的情节埋下伏笔。B.小说没有正面刻画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工作者,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信念坚定、英勇智慧的革命者形象。C.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讲故事,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创造了一种与读者一同“解密”的叙事氛围。D.本文的语言由简洁的对话和冷静的叙述构成,表达冷峻而含蓄,这种广播剧式语言很贴合谍战小说的氛围。(3)有人评价“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请结合文本说明李宁玉身上的“大坚韧”和“大智慧”。(4)作者麦家“擅长叙述读者熟悉又陌生的故事”,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戏答元珍①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又暗含诗人山居落寞的情怀。B.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描绘出来。C.诗人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新年的热闹更让他感伤成疾。D.诗歌冠以“戏”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似游戏文字,意脉却含蓄绵密。(2)诗人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不被楚王信任的现实,为下文屈原心生怨愤而作《离骚》铺垫。(2)《过秦论》中,贾谊用“,”两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精锐的士兵守在要塞,仔细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燕歌行》中,“,”两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一实一虚,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和家中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4)古代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描摹为有形可感的实体,比如“,”。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文言文阅读。具茨先生诗序喻汝砺余曩游都城,与晁用道为同门生。后三十六年,识其子公武于涪陵。爱其辨博英峙、辞藻蔼如也,因与之善。初不知其用道子也。一日,来谒曰:“先公生平多所论著,自丙午之乱埃灭散亡,今所存者,特歌诗二百许篇。敢丐先生一言以发之。”予亟问其语,公武于是出其家谱牒,乃知其先君名冲之,字叔用,世所称具茨先生者也。予于是耸然曰:“是必吾用道也耶,第今字叔用为小异耳。”已而,追怀平昔周旋之旧,盖自京师之别,绝不相闻。令乃幸与其子游又获观其所论著为之慨叹者久之嗟乎!予安得不为吾用道一言哉!方绍圣之初,天下豪爽绝特之士,离谗放逐,晁氏群从多在党中。叔用于是飘然遗形,游而去之。宅幽阜荫茂林于具茨之下,世之网罗不得而攫也。既,朝廷诸公谋而起之,乃复任心独往,高挹而不顾,世之荣利不得羁也。至于疾革,乃取生平所著书,聚而焚之,曰:“是不足以成吾名。”由是观之,叔用之所以传于后世者,果于诗乎?顾其胸中必有含章内奥而深于道者矣。宋兴五十载,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氏。二氏者,天下甲门也。文元公事章圣皇帝垂二十年。当是时,甄明旧仪,绪正礼乐,一时诏令,皆出其手。迨其子文庄公继践西省,是时,文元公方请老家居。然则叔用以文庄为曾大父,以文元公为高祖。其家风流人物之美,渊浮浚深,蓄厚而发。晁氏所藏至二万卷,故其子孙悴掌励志,皆以文学显明当世。予尝从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国典,礼文损益,靡不贯洽。温厚足以代言,渊博足以顾问,则以诗鸣者,岂叔用之志也哉!虽然,叔用既以油然栖志于林涧旷远之中,遇事写物,形于兴属,未尝为懷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予于是见叔用于晦明消长、用舍得失之际,未尝不安而乐之者也。秦汉以来,士有抱奇怀能、流落不遇,往往躁心污笔,有怨诽愤快沈抑之思,气候急刻,不能闲远,古之词人皆是也。太史公作《贾谊传》,盖以屈原配之,何哉?岂迁之意谓谊一不平于其中,遂哀怨噎郁,泣涕以死?借使文帝尽用其言,则谊亦安能有所建立于天下乎?唯深于道者,遗于世而不怨,发于词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为于世者也。嗟乎,吾于叔用岂直以诗人命之哉?宋绍兴十一年九月五日(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今乃幸A与其子游B又获观C其所论著D为之慨叹E者久F之G嗟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还矢先王”的“先王”一样,指自己已死的父亲。B.离,这里指被离间,与《屈原列传》里“犹离忧也”中的“离”的词义相同。C.靡,这里指无、没有,与《促织》里“靡计不施”一句中的“靡”的词义相同。D.借使,指假使,与《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一句中的“向使”词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公武与作者相识后,知道他与自己父亲是同学,就拿了具茨先生的诗集来请作者写序。B.绍圣年初,具茨先生隐居具茨山下,以避开世俗的罗网,还拒绝被起用,不受名利的羁绊。C.晁氏家族对宋代儒学繁盛的贡献很大,家中藏书极多,子孙们也能苦学励志,都扬名当时。D.作者将具茨先生与贾谊并提,认为具茨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深谙有所作为之道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当是时,甄明旧仪,绪正礼乐,一时诏令,皆出其手。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5)作者将具茨先生的诗作与“古之词人”对比,赞赏了具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动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②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从而使其失去了生动鲜活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首先,学者们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对某篇作品是或不是屈原所作出了种种结论他们甚至还挑起了一场“历史上有无屈原”的争论。依我看,“屈原”本就是一个符号。作为一个“物理事实”,他早已消失,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屈原”,乃是一个“人文事实”。在贾谊、刘安和司马迁那里,“屈原”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性,是这些东西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我把屈原称之为“滚雪球式人物”,意思是说,“屈原”这两个字上所包含的意义、价值、精神等,是在文化史上不断附着上去的,正如一个雪球。我们若层层剥开它去寻找所谓的事实,则最终不过是雪块而已一一所谓的“事实的真相”不存在。文化史上众多人物与文化现象何尝不都是一个一直滚动的雪球?当他们从我们这儿滚过时,若我们能在上面附着上什么东西,也算功德圆满了,何苦要拿着“学问的凿子”硬凿下去,找出所谓最后的“真相”?待到最后,一切剥落,“真相”会令我们失望:原来什么也没有。(1)下列对于文段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拟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B.第②段中有四处给“屈原”加上引号,都是为了起强调的作用。C.第②段中“所谓的”表示作者对一些人坚持的事实持否定态度。D.第②段中加点成语“功德圆满”改为“不孚众望”更符合语境。(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7.(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知道,是黑色素让头发拥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缺乏黑色素头发就会变白。A_____?①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黑色素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色素细胞被“卡”住了造成的。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黑色素干细胞是产生黑色素的关键。③这种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然后产生黑色素,让头发拥有各种颜色。④通常,它会在毛囊里活动,只有获得足够多的信号刺激才会分化为黑色素细胞。⑤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小鼠为观察对象,他们发现,毛发在不断生长和脱落的过程中,毛囊内越来越多的黑色素干细胞“卡”在一个叫做毛囊隆突的特殊区域里。B_____,所以无法变成成熟的黑色素细胞,从而无法产生黑色素,小鼠的毛发也逐渐变白了。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怎样让黑色素干细胞恢复活力,让它们去往该去的地方。(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江汉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传统的中西绘画区别很多,但最根本的区别是西画以“目视”,而中国画以“神遇”。“目视”即用眼睛去看,“神遇”是用心神去领会、思考。比如,西方人认为玫瑰花很美,花红而大,叶绿而肥,这靠的是“目视”;中国文人认为梅花冬天开放,有冒风雪抗严寒的精神,具有君子的人格力量,这靠的是“神遇”。生活如诗如画,既可以“目视”,也可以“神遇”。作为高三学生,请你结合自己对高中生活的感悟,给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与他们分享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B.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C.《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D.《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的高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B.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C.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D.《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3)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DA.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B.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C.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D.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4)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5)《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A.“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错误,原文第一段说“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故选A。(2)C.“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司马迁写荆轲属于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故选C。(3)A.是司马谈死前的遗言,希望司马迁能够把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延续下去,是成书原因。B.称赞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亲身实践,广游天下,搜罗史料,是成书原因。C.表现了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一心要把修史进行到底,是成书原因。D.是鲁迅评价司马迁修史的风格,而非成书原因。故选D。(4)文章第一段引出《史记》,第二段介绍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景。两段对《史记》进行总体的一个高度评价“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筛选为第一个答题要点。第三段开始介绍《史记》内容,并对应评价《史记》意义。第三段介绍体例,并指出“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第四段评价司马迁的史学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评价了司马迁的民族思想“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后两段对比《史记》和《汉书》,评价二者历史地位,不涉及《史记》历史意义。(5)引用的《汉书•匈奴传》的文字,对应的是《汉书》作者班固的观点,在材料倒数第二段,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具体体现在《汉书•匈奴传》的文字中,“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就明显带有歧视的意味,贬低少数民族的性格,还要在态度上像禽兽一样对待。在关系处理上,主要是“御”和“备”,不是一直作战,而是以防备为主。与《史记》民族观不同之处,原文第四段提到“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由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是血脉相依的,都属于炎黄子孙,这一民族观显然比班固的要先进。答案:(1)A(2)C(3)D(4)①标志着历史学一大进步:自《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②开纪传体史书先例:自《史记》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后朝以纪传体史为正史。③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主张国家和人心的统一。④展示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其首领的优秀品质。(5)①《汉书•匈奴传》中这些语句体现了班固有一定局限的民族观。带有夷夏之辨的思想,存在一些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认为少数民族“贪而好利”,因此“圣王禽兽畜之”。②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来则惩而御之”是说如果少数民族来侵犯,就要积极防御,回击他们,“去则备而守之”是说他们离开后积极防备就可以了。③不同:《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司马迁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或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2.(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风声(节选)麦家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5位军事要员。据密报,5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特高科大佐龙川肥原,需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①李宁玉。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画央、画纸、素描笔,都挺像回事。画具是裘庄主人的。中午吃饭时,李宁玉当场要求借给她,说她小时候学过画画,现在无聊想用画画来打发时间。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继续画。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死了都没有人管的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李宁玉撞墙没死,她这样子站都站不直,哪还撞得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是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尊敬的张司令: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对皇军和您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良明吾夫: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小宁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显然是给孩子们画的。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肥原想不管怎么样,等晚上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注】①译电员:在战争中,译电员负责把电报内容,用密码加密,把电报译成电码,然后交给发报员发出,对方译电员再用相同的密码,译出电报内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头,五个被拘禁的军事要员是日军大佐龙川肥原在得到关于“老鬼”密报后重点怀疑的对象。B.李宁玉被肥原威逼套话时能从容应对,甚至身遭酷刑也不屈服,最后却因忠诚受到质疑而崩溃自杀。C.李宁玉给张司令的遗言中满是被诬陷的悲恨,给丈夫的信满怀温情,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传出消息。D.小说结尾特高科抓捕敌后抗日工作者的行动失败,说明同志们得到了从裘庄传出的情报,及时转移。(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画面清淡明净,与下文惨烈的审问毒打形成对比,也为绘画传信的情节埋下伏笔。B.小说没有正面刻画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工作者,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信念坚定、英勇智慧的革命者形象。C.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讲故事,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创造了一种与读者一同“解密”的叙事氛围。D.本文的语言由简洁的对话和冷静的叙述构成,表达冷峻而含蓄,这种广播剧式语言很贴合谍战小说的氛围。(3)有人评价“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请结合文本说明李宁玉身上的“大坚韧”和“大智慧”。(4)作者麦家“擅长叙述读者熟悉又陌生的故事”,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1)B(2)B(3)①她面对酷刑,镇定自若。为了让同志们安全转移,不惜通过自杀留下遗书的方式,传出信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坚韧”。②李宁玉一直处于被严密的监视之中,但她借口打发时光向裘庄主人借画具,表面上看画的是小草,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电译员的专长,巧妙地用密码传出消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谓有“大智慧”。(4)①本文是革命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背景、题材及主题都是读者“熟悉”的。②“陌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物的身份有陌生感,本文歌颂的不是征战沙场的战士,而是潜伏在没有硝烟的敌人后方的情报工作者;其二,情节的设置上制造陌生感,本文围绕“老鬼”的身份,设置悬念,适时留白,情节跌宕起伏,惊险万分。③这二者巧妙结合,既激发了读者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故事情节,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要结合相关情节,从“大坚韧”和“大智慧”两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注意从“熟悉”与“陌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B.“但最后却因忠诚受到质疑而崩溃自杀”理解错误,李宁玉自杀是为了用遗书传出消息提醒同志们撤离。故选B。(2)B.“没有正面刻画”错误,李宁玉就是“老鬼”,文章主要写的是她与敌人斗智斗勇并传出信息的故事。故选B。(3)①“大坚韧”:本文是一篇谍战小说,主人公李宁玉是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军事要员,她在被肥原威逼套话时能从容应对,甚至身遭酷刑也不屈服,面对惨烈的审问毒打镇定自若,“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是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通过吃毒药自杀留下遗书的方式,传出信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坚韧”。②“大智慧”:李宁玉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工作者,但她一直处于被严密的监视之中,所以她巧妙地利用译电员的身份和专长传递信息,如“画具是裘庄主人的。中午吃饭时,李宁玉当场要求借给她,说她小时候学过画画,现在无聊想用画画来打发时间”。借口打发时光向裘庄主人借画具,“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表面上看画的是小草,实际上是巧妙地用密码传出消息,小说结尾特高科抓捕敌后抗日工作者的行动失败,说明同志们得到了从裘庄传出的情报,及时转移。(4)①“熟悉”:本文是革命题材小说,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是革命者,面对敌人威逼,惨遭酷刑,视死如归,最后为革命献身;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读者熟悉的内容。②“陌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身份有陌生感,本文主人公李宁玉是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军事要员,她的工作是利用译电员的身份和专长传递信息。小说虽然是革命题材,但主人公并不是征战沙场的战士,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陌生感。情节的设置上制造陌生感,小说开篇“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5位军事要员。据密报,5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五个被拘禁的军事要员是日军大佐龙川肥原在得到关于“老鬼”密报后重点怀疑的对象;后来围绕揪出“老鬼”,李宁玉被肥原威逼套话,身遭酷刑。围绕“老鬼”的身份,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③在熟悉的革命题材中加入陌生的故事,二者巧妙结合,吸引读者参与其中,创造了一种与读者一同“解密”的叙事氛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沉浸在跌宕起伏、惊险万分的情节设置中;结尾处“等晚上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耐人寻味,特高科抓捕敌后抗日工作者的行动失败,说明同志们得到了从裘庄传出的情报,及时转移。而“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这样的叙述性语言给了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更加意味深长。答案:(1)B(2)B(3)①她面对酷刑,镇定自若。为了让同志们安全转移,不惜通过自杀留下遗书的方式,传出信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坚韧”。②李宁玉一直处于被严密的监视之中,但她借口打发时光向裘庄主人借画具,表面上看画的是小草,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电译员的专长,巧妙地用密码传出消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谓有“大智慧”。(4)①本文是革命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背景、题材及主题都是读者“熟悉”的。②“陌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物的身份有陌生感,本文歌颂的不是征战沙场的战士,而是潜伏在没有硝烟的敌人后方的情报工作者;其二,情节的设置上制造陌生感,本文围绕“老鬼”的身份,设置悬念,适时留白,情节跌宕起伏,惊险万分。③这二者巧妙结合,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被不落窠臼的故事所吸引,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思考回味的空间,意趣隽永。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戏答元珍①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又暗含诗人山居落寞的情怀。B.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描绘出来。C.诗人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新年的热闹更让他感伤成疾。D.诗歌冠以“戏”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似游戏文字,意脉却含蓄绵密。(2)诗人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C(2)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虽然到了早春二月,但春风难到,山花不开。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自己被贬谪的失意,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皇上的恩德)好像不会远及偏僻的山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勾起了无尽的乡思”错,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由此感慨时光荏苒、万物更迭并生发出远谪山乡、寂寞苦闷之情。故选C。(2)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答案:(1)C(2)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虽然到了早春二月,但春风难到,山花不开。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自己被贬谪的失意,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皇上的恩德)好像不会远及偏僻的山城。译文: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赏析: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眦《西清诗话》)起句不凡,下面又环环相扣,故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但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政治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据说欧阳修很得意这首诗,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连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不被楚王信任的现实,为下文屈原心生怨愤而作《离骚》铺垫。(2)《过秦论》中,贾谊用“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精锐的士兵守在要塞,仔细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燕歌行》中,“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两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一实一虚,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和家中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4)古代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描摹为有形可感的实体,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答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重点字:谤)(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重点字:弩)(3)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重点字:箸)(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重点字:嘈)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文言文阅读。具茨先生诗序喻汝砺余曩游都城,与晁用道为同门生。后三十六年,识其子公武于涪陵。爱其辨博英峙、辞藻蔼如也,因与之善。初不知其用道子也。一日,来谒曰:“先公生平多所论著,自丙午之乱埃灭散亡,今所存者,特歌诗二百许篇。敢丐先生一言以发之。”予亟问其语,公武于是出其家谱牒,乃知其先君名冲之,字叔用,世所称具茨先生者也。予于是耸然曰:“是必吾用道也耶,第今字叔用为小异耳。”已而,追怀平昔周旋之旧,盖自京师之别,绝不相闻。令乃幸与其子游又获观其所论著为之慨叹者久之嗟乎!予安得不为吾用道一言哉!方绍圣之初,天下豪爽绝特之士,离谗放逐,晁氏群从多在党中。叔用于是飘然遗形,游而去之。宅幽阜荫茂林于具茨之下,世之网罗不得而攫也。既,朝廷诸公谋而起之,乃复任心独往,高挹而不顾,世之荣利不得羁也。至于疾革,乃取生平所著书,聚而焚之,曰:“是不足以成吾名。”由是观之,叔用之所以传于后世者,果于诗乎?顾其胸中必有含章内奥而深于道者矣。宋兴五十载,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氏。二氏者,天下甲门也。文元公事章圣皇帝垂二十年。当是时,甄明旧仪,绪正礼乐,一时诏令,皆出其手。迨其子文庄公继践西省,是时,文元公方请老家居。然则叔用以文庄为曾大父,以文元公为高祖。其家风流人物之美,渊浮浚深,蓄厚而发。晁氏所藏至二万卷,故其子孙悴掌励志,皆以文学显明当世。予尝从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行,朝章国典,礼文损益,靡不贯洽。温厚足以代言,渊博足以顾问,则以诗鸣者,岂叔用之志也哉!虽然,叔用既以油然栖志于林涧旷远之中,遇事写物,形于兴属,未尝为懷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予于是见叔用于晦明消长、用舍得失之际,未尝不安而乐之者也。秦汉以来,士有抱奇怀能、流落不遇,往往躁心污笔,有怨诽愤快沈抑之思,气候急刻,不能闲远,古之词人皆是也。太史公作《贾谊传》,盖以屈原配之,何哉?岂迁之意谓谊一不平于其中,遂哀怨噎郁,泣涕以死?借使文帝尽用其言,则谊亦安能有所建立于天下乎?唯深于道者,遗于世而不怨,发于词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为于世者也。嗟乎,吾于叔用岂直以诗人命之哉?宋绍兴十一年九月五日(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今乃幸A与其子游B又获观C其所论著D为之慨叹E者久F之G嗟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先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还矢先王”的“先王”一样,指自己已死的父亲。B.离,这里指被离间,与《屈原列传》里“犹离忧也”中的“离”的词义相同。C.靡,这里指无、没有,与《促织》里“靡计不施”一句中的“靡”的词义相同。D.借使,指假使,与《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一句中的“向使”词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晁公武与作者相识后,知道他与自己父亲是同学,就拿了具茨先生的诗集来请作者写序。B.绍圣年初,具茨先生隐居具茨山下,以避开世俗的罗网,还拒绝被起用,不受名利的羁绊。C.晁氏家族对宋代儒学繁盛的贡献很大,家中藏书极多,子孙们也能苦学励志,都扬名当时。D.作者将具茨先生与贾谊并提,认为具茨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深谙有所作为之道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当是时,甄明旧仪,绪正礼乐,一时诏令,皆出其手。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5)作者将具茨先生的诗作与“古之词人”对比,赞赏了具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BDG(2)B(3)A(4)①在这时期,(晁文元)辨明旧有的礼仪,整理纠正礼乐制度,当时皇帝发布的命令,都出自他的手。②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或“劝”)苏武投降。(5)①不表达哀怨、愤激、愁苦;②面对一切变化,能安然而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又”表并列,其前断开;“获观”宾语对象是“其所论著”,应在“著”后断开;“嗟乎”为感叹词,单独成句,综上应在BDG三处断开。译文:现在竟有幸与他的儿子交往,又得以看到他的论著,因此感慨良久。哎呀!(2)B.“词义相同”有误,根据句意“遭谗言被放逐”“就是遭遇忧愁”,《屈原列传》里“离”意为遭遇、遭受,而非“被离间”。故选:B。(3)A.“知道他与自己父亲是同学,就拿了具茨先生的诗集来请作者写序”有误,从原文“初不知其用道子也。一日,来谒曰:‘先生生平多所论著,自丙午之乱埃灭散亡,今所存者,特歌诗二百许篇。敢丐先生一言以发之’”等一些表述来看,具茨先生的儿子先不知道二人是同学,也不是因此就拿诗集来求序的。故选:A。(4)①甄明:辨明;绪正:整理纠正;一时:当时。译文:在这时期,(晁文元)辨明旧有的礼仪,整理纠正礼乐制度,当时皇帝发布的命令,都出自他的手。②益愈:渐渐痊愈;使使:派遣使者;降:让……投降。译文: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或“劝”)苏武投降。(5)相关表述为“叔用既以油然栖志于林涧旷远之中,遇事写物,形于兴属,未尝为懷怨、危愤、激烈、愁苦之音。予于是见叔用于晦明消长、用舍得失之际,未尝不安而乐之者也。秦汉以来,士有抱奇怀能、流落不遇,往往躁心污笔,有怨诽愤快沈抑之思,气候急刻,不能闲远,古之词人皆是也”。归纳起来有两点,即:①不表达哀怨、愤激、愁苦;②面对一切变化,能安然而乐。答案:(1)BDG(2)B(3)A(4)①在这时期,(晁文元)辨明旧有的礼仪,整理纠正礼乐制度,当时皇帝发布的命令,都出自他的手。②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或“劝”)苏武投降。(5)①不表达哀怨、愤激、愁苦;②面对一切变化,能安然而乐。参考译文:我从前在都城游学,与晁用道是同学。三十六年后,在涪陵认识了他的儿子晁公武。喜欢他学识广博才智特出、词汇精妙和气可亲,于是与他关系很好。起初不知道他是晁用道的儿子。一天,他来拜谒我说:“我父亲一生写了很多论著,从丙午之乱后消亡散失,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诗歌二百多篇。请求先生您发表一下言论。”我急忙问他说这些话的原因,晁公武于是拿出他的家谱,我才知道他的父亲名冲之,字叔用,是世人所称的具茨先生。我于是惊诧地说:“这一定是我认识的晁用道啊,只是现在说的字叔用算是一点不同罢了。”不久,我追怀与他从前交往的旧事,从京师分别之后,二人就断了往来没有了消息。现在竟有幸与他的儿子交往,又得以看到他的论著,因此感慨良久。哎呀!我怎么能不为我的用道先生写一些话呢!在绍圣年初,天下豪爽超常的士人,遭谗言被放逐,晁氏家族很多人就在这些人当中。晁叔用在这时便超脱而去。住在具茨山下茂密幽深的树林中,世俗的罗网不能够伤害到他。不久,朝廷的各位大臣谋划起用他,他就又任凭内心所往,深自歉抑而不顾,世上的名誉利益不能牵绊他。到病情危急时,才取生平所写的书,放在一起焚烧,说:“这些不足以成就我的名声。”由此来看,晁叔用借以流传后世的果真是诗吗?我看他心中一定具有美质,深沉内敛而且道理深邃。宋代兴盛五十年,儒学文章的繁盛,不归功于平棘人宋氏,就归属于澶渊人晁氏。这两个家族,是天下的富豪权贵之家。晁文元侍奉章圣皇帝将近二十年。在这时期,(晁文元)辨明旧有的礼仪,整理纠正礼乐制度,当时皇帝发布的命令,都出自他的手。等到他的儿子晁文庄继续在中书省任职,这时候,晁文元才告老回家。这样,晁叔用把晁文庄尊为曾祖父,把晁文元作为高祖。他家族里,有才华的人物就像潭水积聚,可以深挖疏浚,蓄积丰厚而有待发掘。晁氏家族藏书到二万卷,所以子孙苦学励志,都凭借文章学问在当世显明。我曾经跟从晁叔用商讨研究近朝的人物,他对于美好的言行、朝章国典、礼节文法的增减,无不融会贯通。他温厚足以代人说话,知识渊博足以供人咨询,如果用诗歌来发声,恐怕不是晁叔用的志向吧!虽然这样,晁叔用自然而然地把志向寄托在旷远的山林涧水之间,遇事写物,在自己兴之所属的地方形成文字,不曾发出哀怨、愤怒、激烈、愁苦的声音。我于是看到晁叔用在明暗消长、用舍得失的时候,也能安心而乐。秦汉以来,有怀抱奇才,流落不得志的士人,往往心情烦躁笔下乱写,有怨恨沉郁的想法,态度峻急苛刻,不能安闲清高,古代的词人都是这样。太史公写《贾谊传》,用屈原来配,为什么呢?难道司马迁的意思是认为贾谊一旦在心中有不平,就哀怨郁闷,哭泣而死?假使汉文帝全部采用他的话,那么贾谊又怎么能在天下有所建树呢?只有深语于道,超脱世俗而不怨恨,在诗词中发声而不怨怒,君子(地位高的人)因此知道他一定能够在世上有所作为。哎呀,我对于晁叔用怎么能只用诗人称呼呢?宋绍兴十一年九月五日。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动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②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从而使其失去了生动鲜活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首先,学者们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对某篇作品是或不是屈原所作出了种种结论他们甚至还挑起了一场“历史上有无屈原”的争论。依我看,“屈原”本就是一个符号。作为一个“物理事实”,他早已消失,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屈原”,乃是一个“人文事实”。在贾谊、刘安和司马迁那里,“屈原”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性,是这些东西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我把屈原称之为“滚雪球式人物”,意思是说,“屈原”这两个字上所包含的意义、价值、精神等,是在文化史上不断附着上去的,正如一个雪球。我们若层层剥开它去寻找所谓的事实,则最终不过是雪块而已一一所谓的“事实的真相”不存在。文化史上众多人物与文化现象何尝不都是一个一直滚动的雪球?当他们从我们这儿滚过时,若我们能在上面附着上什么东西,也算功德圆满了,何苦要拿着“学问的凿子”硬凿下去,找出所谓最后的“真相”?待到最后,一切剥落,“真相”会令我们失望:原来什么也没有。(1)下列对于文段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拟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B.第②段中有四处给“屈原”加上引号,都是为了起强调的作用。C.第②段中“所谓的”表示作者对一些人坚持的事实持否定态度。D.第②段中加点成语“功德圆满”改为“不孚众望”更符合语境。(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D(2)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他们的这种做法使《诗经》失去了生动鲜活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分析说明的辨析能力。解题时,学生要明确文段的相关分析,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注意长句变短句的方法,主要有抽取法、分述法、解说法。【解答】(1)D.功德圆满: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强调我们如果能从文化现象中受到文化史上众多人物的影响,就算是做的圆满,故而应该用“功德圆满”,不能把“功德圆满”改为“不孚众望”。故选D。(2)把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长句变为短句时,可以采用解说法:首先表述“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接着是“他们的这种做法使《诗经》失去了生动鲜活的特点”,最后是“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故长句可变短句为: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他们的这种做法使《诗经》失去了生动鲜活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答案:(1)D(2)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他们的这种做法使《诗经》失去了生动鲜活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7.(2023秋•武昌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知道,是黑色素让头发拥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缺乏黑色素头发就会变白。A_____?①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黑色素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色素细胞被“卡”住了造成的。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黑色素干细胞是产生黑色素的关键。③这种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然后产生黑色素,让头发拥有各种颜色。④通常,它会在毛囊里活动,只有获得足够多的信号刺激才会分化为黑色素细胞。⑤实验中,研究人员以小鼠为观察对象,他们发现,毛发在不断生长和脱落的过程中,毛囊内越来越多的黑色素干细胞“卡”在一个叫做毛囊隆突的特殊区域里。B_____,所以无法变成成熟的黑色素细胞,从而无法产生黑色素,小鼠的毛发也逐渐变白了。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怎样让黑色素干细胞恢复活力,让它们去往该去的地方。(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A.那么头发为什么会减少呢B.它们在这里接受到的刺激信号非常少(2)①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黑色素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装修工程施工合同三篇
- 《机械零件加工》课件项目驱动任务单
- 新余学院《软件工程项目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18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答案
- DB32-T 4733-2024 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总体技术指南
- 西昌学院《国际商务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市新城区基础设施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桥梁、供电线网分册
- 性与生殖健康讲堂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
- 自贸港生活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 古希腊文明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高清版)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
- 电气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1-5参考答案
- 新高考背景下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策略讲座
-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样本上海社会组织
- 消力池水力计算
- 钢结构独立基础施工方案(完整版)
- 中国烹饪的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