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元素及其化合物(练基础)——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合集1.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鉴别硝石(主要成分)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方法为焰色试验,利用钾的焰色为紫色进行鉴别B.实验室中观察钾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根据火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某试样中是否含有铂元素D.利用不同金属元素五彩缤纷的焰色,可制成节日烟花2.某变质小苏打样品中含,取样品,用如图装置测定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所装试剂a可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B.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进入装置CC.反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用数据m、n可求得的含量D.上述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装置A前接一个赶气装置3.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地区采用代替来进行自来水消毒。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制取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简单表示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消毒剂时利用其氧化性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该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该反应中生成2个分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24.实验室常利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药品的用量,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的点滴板实验中,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或推论正确的是()A.向固体中滴加溶液,有气体产生且生成大量的白色沉淀B.新制氯水滴加到pH试纸或淀粉-KI试纸上,反应现象都能体现新制氯水的漂白性C.向生锈铁片上滴加过量稀硫酸后,可再通过滴加溶液来验证原溶液中存在D.向生锈铁片上滴加过量稀硫酸后,再滴加KSCN溶液,一定变红色5.钢铁制品经常要进行烤蓝处理,即在钢铁制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烤蓝铁片,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Ⅰ.把一定量烤蓝铁片加工成均匀粉末;Ⅱ.取一定量的粉末,放入盐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再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现象。已知:①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②样品中无其他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可知,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无B.样品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C.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D.钢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处理可以减缓钢铁制品的腐蚀生锈6.有关如下流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流程中涉及的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产生的阴离子主要为C.实验室中应在坩埚中完成反应③D.反应①为7.用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还含有、和某些难溶物]制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浆”能使“氯化”时的反应更加充分B.“氯化”时主要发生的反应为C.“氯化”时通入过量的,“过滤”后的滤渣中主要为D.“转化”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8.常温下氯化铁为棕黑色固体,易升华。某小组同学欲证明能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设计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判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B.装置A不能体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能还原D.实验结束后,先关闭K,再熄灭装置C中酒精灯9.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主要有和,也可能有一些B.②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C.D中只有这3种离子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10.Fe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越多B.Fe与反应分别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和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之比为1:1C.少量铁粉与足量的浓度为硝酸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为D.用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的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0mol11.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具有一定导电性C.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既能与碱溶液反应又能与酸溶液反应,是两性氧化物1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对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的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已知: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1)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其原因是___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3)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该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5)资料表明,上述反应在焦炭过量时会生成副产物SiC。取18g和8.4g焦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3.44L气体,假定气体产物中只有CO,固体产物中只有Si和SiC,则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6)设计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________。13.氮氧化物的污染一直是全球性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Ⅰ.下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装置均可作为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3)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才能使气体充满试管②;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应该_______。Ⅱ.NSR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尾气治理技术,也称储存还原法。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丁所示。(4)通过BaO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和还原,储存的物质是________。(5)用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戊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6)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另外还有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4.硫及其化合物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3)是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在水的存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验证某气体是二氧化硫的方法是_______。(4)某溶液中含有,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A先加溶液,等沉淀后,再加溶液B.先加溶液,等沉淀后,再加溶液C.先加溶液,等沉淀后,再加溶液15.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回收废旧CPU中的单质Au(金)、Ag和Cu。已知:①浓硝酸不能单独将Au溶解;②。(1)酸溶后经______操作,将混合物分离。(2)浓硝酸、稀硝酸均可作酸溶试剂。溶解等量的Cu消耗的物质的量不同,写出消耗物质的量少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与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溶金原理相同。①将溶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②下列关于溶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利用了的氧化性B.王水中浓盐酸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溶液的酸性C.用浓盐酸与也可使Au溶解(4)若用Zn粉将溶液中的1mol完全还原,则参加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5)用适当浓度的盐酸、NaCl溶液、氨水与铁粉,可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从酸溶后的溶液中回收Cu和Ag(图中标注的试剂和物质均不同)。则试剂1是______,试剂2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灼烧时焰色为紫色,该方法是焰色试验;B(√),在实验室中观察钾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排除杂质元素的焰色产生干扰;C(×),可用铂丝蘸取某试样做焰色试验,推测铂元素在灼烧时不会出现特征颜色,即不能根据火焰的特征颜色判断某试样中是否含有铂元素;D(√),很多金属元素会呈现不同的焰色,利用不同金属元素五彩缤纷的焰色,可制成节日烟花。2.答案:C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A、B项正确:已知样品的质量和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不知道反应前装置C的质量,因而不能确定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故不能只用数据m、n求得的含量,C项错误;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中含有,实验过程中被装置C吸收,且实验后装置A、B中有残留的,导致实验产生误差,应在装置A前接一个赶气装置,D项正确。3.答案:C解析:A(√),具有氧化性,可作消毒剂;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该反应中,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作氧化剂,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为+4,NaClO,作还原剂;D(√),中Cl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4,则生成2个,分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2。4.答案:C解析:A(×),向固体中滴加溶液,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和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B(×),新制氯水滴加到pH试纸上,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体现新制氯水的酸性和漂白性,新制氯水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被氧化为),体现新制氯水的氧化性;C(√)有还原性,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被还原为,向生锈铁片上滴加过量稀硫酸,反应后,若加入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一定有存在;D(×),向生锈铁片上滴加过量稀硫酸后,转化为,的氧化性比强,会先与Fe反应生成,则反应后溶液中可能不含,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可能不变红。5.答案:C解析: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无项正确;,由反应③可知,参加该反应的,,故参加反应①的0.016mol,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生成的,由反应②可知,参加该反应的,故样品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项正确,C项错误;钢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处理,钢铁制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可隔绝空气,减缓钢铁制品的腐蚀生锈,D项正确。6.答案:B解析:A(√),反应④(由氧化铝生成Al)是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中过量,则产生的阴离子不可能主要为;C(√),反应③为灼烧氢氧化铝固体使其分解,实验室中应在坩埚中完成该反应;D(√),反应①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生成的反应。7.答案:C解析:A(√),“打浆”是将固体反应物粉碎,并加水使之成为浆料,这样可增大“氯化”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B(√),由上述分析可知,“氯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过量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与HClO,HCl可与皮应生成,此时过滤后滤渣中可能没有;D(√),“转化”时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8.答案:A解析:A(√),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若后续装置发生堵塞,m管液面将上升,则可以通过观察m管液面确定后续装置是否堵塞;B(×),关闭止水夹K,装置A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实现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则装置A可以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产生了AgCl,但无法证明是还原生成的HCl,还是升华后进入装置D所致;D(×),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装置C中酒精灯,使装置A中反应继续产生气体,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再关闭K,以防止发生倒吸使硬质玻璃管炸裂。9.答案:A解析:加入过量溶液,与反应生成沉淀,与反应生成沉淀,的溶解度较小,与反应也会生成少量沉淀,A正确;B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是等,加入过量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B错误;B中溶液呈碱性,加入过量溶液后,溶液仍显碱性,故D中除了含有外,一定还含有,C错误;由C项分析知,③中发生的反应还有,D错误。10.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当时,随着硝酸浓度逐渐增大,产物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故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越多,A正确。假设Fe与反应分别生成和,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8mol、8mol,故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1:1,B正确。由图可知,少量铁粉与足量的浓度为溶液反应时,还原产物是等物质的量的、NO,氧化产物是,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正确。由图可知,当硝酸浓度为9.75mol·L-1时,还原产物是NO、、,用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的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即0.10mol),部分硝酸被还原,部分硝酸生成,若还原产物全是NO,由得失电子守恒知,参加反应的,若还原产物全是,参加反应的,若还原产物全是,参加反应的,故参加反应的,D错误。11.答案:D解析: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A项正确;Si是半导体,因此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具有一定导电性,B项正确;反应①为二氧化硅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反应②是硅与氯气的化合反应,反应③是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三个反应均有化合价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二氧化硅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硅只能与酸中的氢氟酸发生反应,且与HF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故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D项错误。12.答案:(1)要用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2)作安全瓶,防止倒吸(3)澄清石灰水;溶液;(4)没有尾气吸收装置(5)2:1(6)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解析:(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故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所以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澄清石灰水、溶液;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氧化碳,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实验装置没有处理CO尾气的装置。(5)18g的物质的量为0.3mo1,8.4g焦炭的物质的量为0.7mol,二者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为13.44L,则其物质的量为0.6mol,假定气体产物只有CO,固体产物只有Si和SiC,则有:得到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mol=2:1。(6)为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然后再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酸性:。13.答案:(1)(2)①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②可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c;a、b;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一段时间后松开(4)BaO(5)8:1(6)解析:装置甲中,铜片与浓硝酸在敞口试管内发生反应,生成的直接扩散到大气中;装置乙中,铜丝可以上下移动,向上移动铜丝至与浓硝酸脱离,反应停止,向下移动铜丝至铜丝与浓硝酸接触,反应发生,生成的用NaOH溶液吸收,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装置丙中,生成的收集在试管内,可以探究在水中的溶解性。(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为Cu与浓硝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由分析可知,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②可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实验时,若让气体进入试管,需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出,所以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才能使气体充满试管②;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需让试管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应该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试管②中气体受热膨胀进入烧杯中,松开手后,试管②中气压减小,烧杯中水进入试管②。(4)由图丁可知,NO和O2反应生成,BaO与、反应生成,则储存的物质是BaO。(5)第一步反应为,则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6)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与以1:1的比例发生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4.答案:(1)①②⑤(2);酸性和强氧化性(3);将某气体通入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褪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证明该气体是(4)C解析:(1)依据转化关系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①是硫单质和铁发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是硫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是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是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疏酸钡沉淀,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⑤是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⑥是硫酸溶液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反应⑤是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酸性和强氧化性。(3)在水的存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依据二氧化硫的特征性质可检验二氧化硫,其方法为:将某气体通入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褪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证明该气体是。(4)氯离子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验,硫酸根离子可用先加入盐酸,再加入硝酸钡的方法进行检验,注意应先检验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后再检验氯离子。先加溶液,等沉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技工培训
- 棋类社团比赛活动安排计划
- 班级荣誉感的培养途径计划
- 西南林业大学《文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微机与接口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中国历代文学作品》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 2024年01月11044合同法期末试题答案
- 西北大学《外国美术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开源硬件与编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数学试题
-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益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计算机图形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
- 漆画技法教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 保险公司农险部述职报告
- 西昌古诗文品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加油站项目申请报告
- 人工智能中的因果驱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汇报
- 大学生视觉传达设计职业规划
-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