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制定方案TOC\o"1-2"\h\u15566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 3111801.1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231391.1.1节能降耗原则 3133041.1.2节地原则 3120281.1.3节水原则 3153171.1.4环保原则 371781.1.5生态平衡原则 396911.1.6人居环境原则 333351.2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 3322141.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35241.2.2降低建筑能耗 415331.2.3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4311921.2.4促进生态平衡 4192021.2.5提升建筑美学价值 419871.2.6满足人性化需求 423923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估 488292.1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8312.1.1评价原则 427622.1.2评价方法 526612.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199182.2.1设计阶段 5281812.2.2施工阶段 5312792.2.3运营阶段 5188822.2.4维护拆除阶段 63920第三章节能设计标准 6128043.1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 6325763.1.1设计原则 623543.1.2设计内容 685373.2节能技术选用与优化 7220433.2.1节能技术选用 788683.2.2节能技术优化 75453第四章节水设计标准 7108694.1节水设计的原则 74544.1.1节约优先原则 7237804.1.2综合考虑原则 7307304.1.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 8291934.1.4可持续发展原则 8283924.2非传统水源利用 841384.2.1雨水收集与利用 870344.2.2中水回用 8184864.2.3再生水利用 8169374.2.4海水淡化 8202964.2.5地下水利用 812064.2.6其他非传统水源 89472第五章绿色建筑材料 8157625.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856275.1.1环保性原则 8151265.1.2节能性原则 9170725.1.4地域性原则 93435.2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 9221295.2.1评价指标体系 9121955.2.2评价方法 9141985.2.3评价等级划分 1020211第六章施工过程管理 10106.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0145436.1.1环境保护目标 10210756.1.2环境保护措施 106346.2施工废弃物处理 11254366.2.1废弃物分类 11303086.2.2废弃物处理原则 11161826.2.3废弃物处理措施 1113867第七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1260097.1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12127317.1.1管理目标 12139267.1.2管理措施 12174777.1.3实施要求 12175247.2噪音与光环境控制 1236307.2.1噪音控制 12151357.2.2光环境控制 1369417.2.3实施要求 1330497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376318.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3116488.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 145996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 14251179.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4118679.1.1政策法规背景 14132219.1.2政策法规体系 15227659.2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解析 15123029.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5251939.2.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15158889.2.3绿色建筑施工标准 1517704第十章培训与推广 161924410.1绿色建筑教育培训 162736710.1.1培训目标 161108510.1.2培训内容 161140010.1.3培训方式 161587310.1.4培训对象 162989510.1.5培训效果评估 162018110.2绿色建筑宣传推广 171784410.2.1宣传推广目标 17446010.2.2宣传推广内容 17792610.2.3宣传推广方式 172437210.2.4宣传推广效果评估 17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目标1.1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1.1节能降耗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降耗原则,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选用高效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1.2节地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土地占用,保护生态环境。1.1.3节水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节水原则,通过采用节水型设备、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降低建筑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1.1.4环保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1.5生态平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注重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生物多样性。1.1.6人居环境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关注人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保障居民健康,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1.2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1.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1.2.2降低建筑能耗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二是降低建筑能耗,通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1.2.3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三是提高建筑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室内环境设计,提高居住舒适度,保障居民健康。1.2.4促进生态平衡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四是促进生态平衡,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1.2.5提升建筑美学价值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五是提升建筑美学价值,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展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之美。1.2.6满足人性化需求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之六是满足人性化需求,关注居民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估2.1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1.1评价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涵盖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阶段。(2)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3)预见性原则:评价应预测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便提前采取相应措施。(4)针对性原则:评价应针对具体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2.1.2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建筑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识别和判断。(2)定量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建筑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对建筑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2.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2.1设计阶段(1)优化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化率,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选用环保材料: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项目对环境的负担。(3)节能设计:采用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设备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2施工阶段(1)施工扬尘控制:采取洒水、覆盖、绿化等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2)噪声污染控制: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噪声防护措施。(3)废水处理: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符合相关环保标准。(4)固体废弃物处理:分类收集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2.3运营阶段(1)绿化养护:加强对建筑周边绿化植被的养护管理,提高绿化效果。(2)节能减排: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设备,提高能效,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3)环境监测:对建筑项目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影响问题。2.2.4维护拆除阶段(1)废弃物回收:对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2)环境保护:在拆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生态修复:对拆除后的场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自然景观。第三章节能设计标准3.1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3.1.1设计原则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设计。(3)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4)注重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3.1.2设计内容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包括墙体、屋面、门窗等,应满足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2)空调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用途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空调系统类型,实现高效、节能、环保。(3)照明系统设计:应合理选用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4)给排水系统设计:应优化给水系统布局,采用节水型器具,提高给排水系统效率。(5)电气系统设计:应优化电气布局,选用高效电气设备,降低线损。(6)可再生能源利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3.2节能技术选用与优化3.2.1节能技术选用节能技术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2)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技术成熟可靠。(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投资回收期合理。(4)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3.2.2节能技术优化节能技术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筑外围护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墙体、屋面、门窗等结构,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功能。(2)空调系统优化:通过选用高效空调设备、合理布局空调系统,提高空调效率。(3)照明系统优化:通过选用高效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降低照明能耗。(4)给排水系统优化:通过优化给水系统布局、选用节水型器具,提高给排水系统效率。(5)电气系统优化:通过优化电气布局、选用高效电气设备,降低电气能耗。(6)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第四章节水设计标准4.1节水设计的原则4.1.1节约优先原则在建筑节水设计中,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用水消耗。4.1.2综合考虑原则节水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用水需求、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4.1.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在节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实现节水目标。4.1.4可持续发展原则节水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节水功能。4.2非传统水源利用4.2.1雨水收集与利用建筑物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地面等区域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景观用水、冲厕等非饮用领域。4.2.2中水回用建筑物应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将生活污水、雨水等经过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等非饮用领域。4.2.3再生水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物应考虑利用再生水,将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水用于建筑内部的非饮用领域。4.2.4海水淡化沿海地区建筑物可考虑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处理成淡水,用于建筑内部的非饮用领域。4.2.5地下水利用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筑物可考虑合理利用地下水,但需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4.2.6其他非传统水源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利用其他非传统水源,如矿井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建筑用水消耗。第五章绿色建筑材料5.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5.1.1环保性原则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优先考虑其环保性,即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小化。具体包括:选用无毒、无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材料;减少建筑材料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5.1.2节能性原则绿色建筑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节能功能,即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具体包括:选用保温、隔热功能好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反射率和热辐射率;选用高热阻、低导热系数的材料。(5).1.3可再生性原则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具体包括:选用植物纤维、竹材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如废砖、废混凝土等。5.1.4地域性原则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特点,选用符合当地气候、资源和环境的材料。具体包括:选用当地丰富的材料资源;考虑材料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5.2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5.2.1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指标:(1)环保功能指标:包括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重金属含量等。(2)节能功能指标:包括材料的保温隔热功能、热辐射功能、热阻等。(3)可再生功能指标:包括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降解功能等。(4)地域性指标:包括材料的来源地、运输距离等。5.2.2评价方法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方法可采取以下几种:(1)定量评价法:通过具体的数值指标来衡量材料的环保功能、节能功能、可再生功能等。(2)定性评价法:通过专家评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材料的环保功能、节能功能、可再生功能等进行评价。(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全面评价。5.2.3评价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可将绿色建筑材料分为以下等级:(1)优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较高的环保功能、节能功能和可再生功能。(2)良等:各项指标达到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节能功能和可再生功能。(3)合格:部分指标达到要求,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节能功能和可再生功能。(4)不合格:各项指标均未达到要求,不具备绿色建筑材料的条件。第六章施工过程管理6.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6.1.1环境保护目标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具体目标如下:(1)保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无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源。(2)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3)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地形地貌、植被和水体。6.1.2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现场绿化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种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扬尘污染。(2)施工现场围挡施工现场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米的围挡,有效隔离施工区域与周边环境,减少噪声、扬尘等污染物的扩散。(3)施工噪声控制施工现场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噪声: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对噪声敏感区域采取隔音措施。(4)施工扬尘控制施工现场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扬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采用湿法作业;加强施工现场道路清扫和绿化。(5)施工废水处理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标准。6.2施工废弃物处理6.2.1废弃物分类施工废弃物应按照以下类别进行分类:(1)建筑废弃物:包括废砖、废混凝土、废钢材等。(2)装修废弃物:包括废木材、废塑料、废纸等。(3)危险废弃物:包括废油漆、废矿物油、废电池等。6.2.2废弃物处理原则(1)减量化: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2)资源化:对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3)无害化:对无法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6.2.3废弃物处理措施(1)建筑废弃物处理对废砖、废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制成再生骨料;对废钢材进行回收,进行再利用;对废木材进行回收,进行生物质能利用或制备木质板材。(2)装修废弃物处理对废塑料进行回收,进行再利用;对废纸进行回收,进行再生纸利用;对废木材进行回收,进行生物质能利用或制备木质板材。(3)危险废弃物处理对废油漆、废矿物油等危险废弃物进行专门收集,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对废电池进行分类收集,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第七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7.1室内空气质量管理7.1.1管理目标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本节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目标,旨在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居住舒适度。7.1.2管理措施(1)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1)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保证其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2)采用低污染、低挥发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3)合理设计室内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室内空气品质优化1)选用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2)设置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如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3)定期清洁室内空气,保持室内环境整洁。7.1.3实施要求(1)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2)在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不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污染;(3)在验收阶段,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保证满足设计要求。7.2噪音与光环境控制7.2.1噪音控制(1)噪声源控制1)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降低噪声源对室内环境的影响;2)选用低噪声设备,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3)对噪声敏感区域采取隔音措施,如设置隔音窗、隔音墙等。(2)噪声传播控制1)合理设计建筑结构,提高建筑隔音功能;2)选用隔音材料,降低噪声在室内传播;3)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减噪措施,如使用隔音棉、隔音板等。7.2.2光环境控制(1)自然光照控制1)合理设计建筑外观,提高自然光照利用率;2)设置遮阳设施,调节室内光照强度;3)选用透光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室内光照质量。(2)人工照明控制1)选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降低照明能耗;2)合理设计照明布局,提高照明均匀度;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效果的动态调节。7.2.3实施要求(1)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噪音与光环境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设备;(2)在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噪音与光环境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不对室内环境造成负面影响;(3)在验收阶段,对噪音与光环境进行全面检测,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8.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依据我国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论。该体系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升建筑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运营管理等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3)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建筑项目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一星、二星、三星等。(4)评价周期:评价周期为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阶段。8.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绿色建筑认证流程是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价和认证的过程,旨在保证建筑项目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实现绿色建筑目标。以下是绿色建筑认证的主要流程:(1)前期准备:建筑项目申报单位应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概况、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2)评价申请:申报单位向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提交评价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3)评价审核:评价机构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提出整改意见。(4)现场评审:评价机构组织专家对建筑项目进行现场评审,对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5)评价报告:评价机构根据评审结果,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报告。(6)认证公示:评价报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7)认证决定:根据公示结果,评价机构对建筑项目作出认证决定。(8)证书发放:对认证通过的建筑项目,发放绿色建筑证书。(9)后期监管:评价机构对认证项目进行后期监管,保证项目持续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通过以上流程,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为建筑项目提供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9.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9.1.1政策法规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传统建筑模式对环境、资源、能源的消耗较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1.2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规范。以下分别予以概述:(1)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各省市制定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如《北京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3)行业规范行业规范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这些规范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供了技术指导。9.2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解析9.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绿色建筑的核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3)评价等级:分为三星、二星、一星三个等级。9.2.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原则:遵循生态优先、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景观设计等。(3)设计要求:对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的绿色功能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